《〈论语〉选读》复习 洪家中学温逸林
《〈论语〉选读》复习 洪家中学 温逸林
高考《〈论语〉选读》考纲范围 第一课: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第二课:克己复礼(礼治主张)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第五课:仁者爱人(仁爱观) 第六课:君子之风(道德修养) 第八课:周而不比(交往观)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教育观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师生关系与道德观)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师生关系与理想观)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高考《〈论语〉选读》考纲范围 第一课: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第二课:克己复礼(礼治主张)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第五课:仁者爱人(仁爱观) 第六课:君子之风(道德修养) 第八课:周而不比(交往观)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教育观)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师生关系与道德观)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师生关系与理想观)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论语〉选读》考试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心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 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 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的文 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用 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 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查形式 1、默写题 2、简答题 3、翻译题(这只是预测)
《〈论语〉选读》考试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心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 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 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的文 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用。 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 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查形式 1、默写题 2、简答题 3、翻译题(这只是预测)
复习《〈论语〉选读》的几个步骤 第一、知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课文标题) 第二、知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也就是能基本翻 译句子。 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复习《〈论语〉选读》的几个步骤 第一、知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课文标题) 第二、知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也就是能基本翻 译句子。 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2009年高考浙江卷考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举一反三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 加以评析。(3分) 要点: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 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 教”亦可)
2009年高考浙江卷考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 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 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举一反三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 加以评析。(3分) 要点: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 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 教”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