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克己复礼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 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 在根据。 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 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 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 “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崇乐尚仁:1711、33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 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 在根据。 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 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 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 “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 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崇乐尚仁:17·11、3·3
三、章节梳理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章内容是克己。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 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 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 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 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三、章节梳理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章内容是克己。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 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 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 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 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提问: 1、礼与仁的关系怎样? 2、实践“仁”的内容? 成语: 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 约束、克制;复,回归
提问: 1、礼与仁的关系怎样? 2、实践“仁”的内容? 成语: 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 约束、克制;复,回归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 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 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 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 度都应有所损益。 提问: 1、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五年高考》P192) 2、周礼的内容是什么?(《五年高考》P192)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 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 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 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 度都应有所损益。 提问: 1、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五年高考》P192) 2、周礼的内容是什么?(《五年高考》P192)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 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 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 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 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 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 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