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廈 哉?人焉廈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 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 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 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提问: 一般来说,“言为心声”;但很多时候“言”为什么 不是“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廋 哉?人焉廋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 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 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 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提问: 一般来说,“言为心声”;但很多时候“言”为什么 不是 “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 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 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问 为什么“观过”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义”之 人 答案 个人犯错误,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或者取决 于自己做事的态度。而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 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因而观察他的过错,就知道他 缺少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不“仁义”之人。 成语: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 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 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 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提问: 为什么“观过” 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仁义” 之 人? 答案: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或者取决 于自己做事的态度。而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 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因而观察他的过错,就知道他 缺少道德修养,应是一个不“仁义”之人。 成语: 观过知仁:通过一个所犯过错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 矣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提问: 怎样理解“好行小慧,难矣哉”? 答案: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 可谈,只是谈闲话,讲些不相关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 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萎靡了,文化精神就慢慢消亡 了。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夺 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横行,孔子只有摇头了 “难矣哉!”(在明末清初,顾炎武就引用这两句话批评明末的 社会风气,他说南方的知识分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北方的 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 后,慢慢就染上这个习性了。不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 孔子所说的“好行小慧”,耍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 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同学们须切记
15·1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 矣哉!” 本章内容是察友的方法。 提问: 怎样理解“好行小慧,难矣哉”? 答案: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 可谈,只是谈闲话,讲些不相关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 大家如此,社会精神就趋向萎靡了,文化精神就慢慢消亡 了。更严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欢卖弄小聪明,争权夺 利,媚上欺下,钩心斗角,邪气横行,孔子只有摇头了: “难矣哉!”(在明末清初,顾炎武就引用这两句话批评明末的 社会风气,他说南方的知识分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北方的 知识分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 后,慢慢就染上这个习性了。不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 孔子所说的“好行小慧”,耍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 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同学们须切记
成语: 好行小惠:喜欢给人一些小恩惠。 言不及义: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
成语: 好行小惠:喜欢给人一些小恩惠。 言不及义:说话一点也不涉及正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