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包括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Ⅱ卷包括第 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3分) 基础知识部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玉簟(dian)愆(yan)期阡(qian)陌霰(xian)雪 B.栖(q)隐睇眄(gai)羁(jⅱ)旅渔樵(qiao) C.国殇( shang)剽(pio)掠悲恸 D.桎梏(gu)佝偻(lou)墙垣(yuan)绾(wan)结
2010 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 2010.2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包括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Ⅱ卷包括第 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 33 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玉簟(diàn) 愆(yǎn)期 阡(qiān)陌 霰(xiàn)雪 B.栖(qī)隐 睇眄(gài) 羁(jī)旅 渔樵(qiáo) C.国殇(shāng) 剽(piāo)掠 悲恸(tòng) 平仄(zé) D.桎梏(gù) 佝偻(lóu) 墙垣(yuán) 绾(wǎn)结
2.下列各项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然销魂陨身不恤安祥和蔼俯首甘为儒子牛 B.绿树成阴以德抱怨开门揖盗冤冤相报何时了 C.喋喋不休不假思索阴谋鬼计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D.胆战心惊不能自己一场恶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连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 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子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 C.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D.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赢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步入青城山,仿佛步入天外仙境,那如梦如幻、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深深地把我陶 醉了 B.网络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人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但更多的人对网络将占据 生活全部的说法感到质疑 C.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一度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我一直崇 拜爱因斯坦 D.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 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下列各项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黯然销魂 陨身不恤 安祥和蔼 俯首甘为儒子牛 B.绿树成阴 以德抱怨 开门揖盗 冤冤相报何时了 C.喋喋不休 不假思索 阴谋鬼计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D.胆战心惊 不能自己 一场恶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连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 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子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 C.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D.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赢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步入青城山,仿佛步入天外仙境,那如梦如幻、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深深地把我陶 醉了。 B.网络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人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但更多的人对网络将占据 生活全部的说法感到质疑。 C.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一度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我一直崇 拜爱因斯坦。 D.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 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 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 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 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产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 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 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 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 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 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 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 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 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 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 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焚烧纸钱的行为只 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 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 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 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 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 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 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 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产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 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 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 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 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 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 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 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 年) 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 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 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焚烧纸钱的行为只 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 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 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 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 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 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 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晳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 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 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 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也就成了上已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 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淸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 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 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 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 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选自2009年3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5.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 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 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 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 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 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 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 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 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 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 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 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 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 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选自 2009 年 3 月 21 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5.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 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 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 732 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 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6.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7.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廷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 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 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 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 已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已;按其诞生先后论,三个节日则是: 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既冠,入乡校,卓然不苟于去就取舍。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 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岁旱,帅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有持妖术号“真武法”空云子”宝华主”者,皆禁绝之。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 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待而已 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 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曰:“牛失十载 安得一旦复之。”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鞫之,丐者自诡盜牛以卖,遣 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 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 盗钗者,诘朝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
6.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7.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廷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 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 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 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 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先后论,三个节日则是: 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三、(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既冠,入乡校,卓然不苟于去就取舍。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 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岁旱,帅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有持妖术号“真武法”“空云子”“宝华主”者,皆禁绝之。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 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待而已。 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 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曰:“牛失十载, 安得一旦复之。”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鞫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 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 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 盗钗者,诘朝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