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仁者爱人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 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仁”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 厚仁慈。 “仁”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 轻人得到关爱。 “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 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 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
第五课 仁者爱人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 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仁”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 厚仁慈。 “仁”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 轻人得到关爱。 “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 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
本课的具体内容 16,仁的根本。 4·15,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12,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30,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526,仁的理想。 1017、79、1542、9.10、727,仁的实践(具体表 现) 1417,看一个人是不是“者仁”的标准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1·6,仁的根本。 4·15,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5·12,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6·30,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途径、方法。 5·26,仁的理想。 10.17、7.9、15.42、9.10、7.27,仁的实践(具体表 现)。 14.17,看一个人是不是“者仁”的标准
、章节梳理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 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 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 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 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 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 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 “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 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三、章节梳理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 【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 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 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 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 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 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 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 “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 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本章内容是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 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 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 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 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 提问: 孔子提的“忠恕”是什么意思? 成语 以贯之:用一个原则将整个学说或主张贯穿起来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本章内容是仁的内涵(具体准则)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 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 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 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 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 提问: 孔子提的“忠恕”是什么意思? 成语: 一以贯之:用一个原则将整个学说或主张贯穿起来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 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 提问 对于“仁”,孔子认为什么说子贡“非尔所及也”? 答案: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 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 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 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 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 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 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 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 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 提问: 对于“仁”,孔子认为什么说子贡“非尔所及也”? 答案: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 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 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 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 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 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 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 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 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