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原理 教案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适用年级 2005 级 学年 2007-2008 学年 学期 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曾凡坤 编写时间 2008 年 1 月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食品加工原理 教案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适用年级 2005 级 学年 2007-2008 学年 学期 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 曾凡坤 编写时间 2008 年 1 月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食品加工原理》教案 《食品加工原理》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主要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各种食品保藏方法的原理和基 本工艺,解释各种食品腐败变质现象的机理,它对控制和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被列为食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食品加工业现状,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食品保藏加工原理,了解食品保藏加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发展,可使学生具备食品加工原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能正确 运用食品加工保藏方面专业知识,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今后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绪论( 3 学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的概念和我国食品加工业现状 教学内容:食品的功能、基本条件、概念、分类与发展趋势(2 学时);我国食品工业现状(1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功能、基本条件、概念。 我国食品工业现状。 (×××根据情况可以考虑介绍食品分类与食品研究领域)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食物?什么是食品?二者区别和联系? 2.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3.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 1 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3 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介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控制原理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食品败坏的概念、食品败坏原因及控制食品败坏的方法原理;控制食品腐败新方法-栅栏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幻灯片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其它因素)1.5 学时 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影响微生物生长因素)、害虫、鼠类及防止方法 化学因素(酶与非酶作用) 物理因素(温度、光、水分等)
《食品加工原理》教案 《食品加工原理》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主要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各种食品保藏方法的原理和基 本工艺,解释各种食品腐败变质现象的机理,它对控制和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被列为食品科学与工 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食品加工业现状,掌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食品保藏加工原理,了解食品保藏加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发展,可使学生具备食品加工原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能正确 运用食品加工保藏方面专业知识,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今后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绪论( 3 学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的概念和我国食品加工业现状 教学内容:食品的功能、基本条件、概念、分类与发展趋势(2 学时);我国食品工业现状(1 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功能、基本条件、概念。 我国食品工业现状。 (×××根据情况可以考虑介绍食品分类与食品研究领域)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食物?什么是食品?二者区别和联系? 2.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3.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 1 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3 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介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控制原理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食品败坏的概念、食品败坏原因及控制食品败坏的方法原理;控制食品腐败新方法-栅栏技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幻灯片 讲授内容: 第一节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其它因素)1.5 学时 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影响微生物生长因素)、害虫、鼠类及防止方法 化学因素(酶与非酶作用) 物理因素(温度、光、水分等)
其它因素(乙烯、外源污染等) 第二节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的控制;酶和其它因素的控制)1.0 学时 食品的保存原理,概括起来有四种,即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根据食品败坏的原 因和保存的原理,即可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以达到食品长期保存的目的。各种食品保存的方法都是创造一种有害微生物 不能生长发育的条件,而食品加工的重点也是在寻求食品最佳的保存方法中逐步完善。 微生物控制(根据微生物生长因素控制) 酶和其它因素(酶促褐变需要三个条件,即底物、酶和氧气;其它酶根据需要钝化或促进) 第三节 食品保藏技术简介(栅栏技术,预测微生物学)0.5 学时 简单介绍栅栏因子和效应、预测微生物学方法和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文麟,涂挹萄译. 食品加工与贮藏(日).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美)德罗齐埃. 食品保存技术. 北京: 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9. 9 3. 刘志皋. 高彦详等编. 食品添加剂基础.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4 4. 刘继舜,杨昌举编著. 食品储藏原理与运用.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9 5. 孟岳成. 食品保藏的障碍技术. 食品科学,1992(3):37~40 6. 赵友兴,郁志芳,李宁. 栅栏技术在鲜切果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食品科技,2000(5) 7. 郑继舜,杨昌举编. 食品储藏原理与运用.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8. 王卫. 栅栏技术在肉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1997,18(3):9~13 9. 严奉伟. 栅栏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食品科技,1998(4):11~13 10. 杨昌举编. 食品科学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 袁惠新,陆振曦,吕季章编. 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 2.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 3. 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 4.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5. 如何根据食品腐败变质的症状判断食品败坏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6. 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 7. 预测微生物学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第 2 章 食品的干制保藏 教学目的:介绍食品干制保藏原理、干制原理及常见的干制方法
其它因素(乙烯、外源污染等) 第二节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微生物的控制;酶和其它因素的控制)1.0 学时 食品的保存原理,概括起来有四种,即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根据食品败坏的原 因和保存的原理,即可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以达到食品长期保存的目的。各种食品保存的方法都是创造一种有害微生物 不能生长发育的条件,而食品加工的重点也是在寻求食品最佳的保存方法中逐步完善。 微生物控制(根据微生物生长因素控制) 酶和其它因素(酶促褐变需要三个条件,即底物、酶和氧气;其它酶根据需要钝化或促进) 第三节 食品保藏技术简介(栅栏技术,预测微生物学)0.5 学时 简单介绍栅栏因子和效应、预测微生物学方法和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文麟,涂挹萄译. 食品加工与贮藏(日).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美)德罗齐埃. 食品保存技术. 北京: 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9. 9 3. 刘志皋. 高彦详等编. 食品添加剂基础.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4 4. 刘继舜,杨昌举编著. 食品储藏原理与运用.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9 5. 孟岳成. 食品保藏的障碍技术. 食品科学,1992(3):37~40 6. 赵友兴,郁志芳,李宁. 栅栏技术在鲜切果蔬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食品科技,2000(5) 7. 郑继舜,杨昌举编. 食品储藏原理与运用.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8. 王卫. 栅栏技术在肉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1997,18(3):9~13 9. 严奉伟. 栅栏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食品科技,1998(4):11~13 10. 杨昌举编. 食品科学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 袁惠新,陆振曦,吕季章编. 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 2.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 3. 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 4.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5. 如何根据食品腐败变质的症状判断食品败坏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6. 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 7. 预测微生物学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第 2 章 食品的干制保藏 教学目的:介绍食品干制保藏原理、干制原理及常见的干制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食品干藏的原理;了解食品的干制过程;熟悉食品常用的干燥方法;了解食品干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了 解干制食品贮藏方法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食品干藏原理,水分活度概念;食品干制过程、干制曲线及影响干制速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实验结合 讲授要点: 第一节 食品干藏原理-2 学时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关系;水分活度概念、水分存在状态 水分活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水分活度对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食品干制原理-2 学时 食品干制过程,干制曲线; 给湿过程; 导湿过程; 影响湿热传递因素。 第二节 合理选择食品干制工艺方法-1 学时 干制条件选择原则;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 食品干制方法。 第四节 干制品工艺、包装和贮藏-1 学时 包装前干制品的处理; 干制品的包装; 干制品的贮藏,制品的干燥比和复水性 参考文献 1. 张颜民,徐光,童建民等.发展冻干食品企业的问题和建议. 食品工业科技, 1999,20(2),72~74 2. 高福成编著. 食品的干燥及其设备. 北京: 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7 3. 揭广川, 贡汉坤主编. 食品工业新技术及应用.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1995 4. 王绍林编著. 微波食品工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刘钟栋编. 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6. 赵鹤皋,徐宜勤,林镝. 食品的冷冻干燥及其经济效益性分析. 食品科学, 1995,16(3): 63~66 7. H. Salwin, Slawson. Moisture Transfer in Combinations of Dehydrated Food. Food Techn. ,1995(12) 8. G. M. Hall. Fish Processing Technology (2nded.). London: Blancki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1997 9. D. R. Heldman, R. Paul Singh.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Westport: AVI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1
教学目标:掌握食品干藏的原理;了解食品的干制过程;熟悉食品常用的干燥方法;了解食品干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了 解干制食品贮藏方法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食品干藏原理,水分活度概念;食品干制过程、干制曲线及影响干制速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和实验结合 讲授要点: 第一节 食品干藏原理-2 学时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关系;水分活度概念、水分存在状态 水分活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水分活度对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食品干制原理-2 学时 食品干制过程,干制曲线; 给湿过程; 导湿过程; 影响湿热传递因素。 第二节 合理选择食品干制工艺方法-1 学时 干制条件选择原则; 食品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 食品干制方法。 第四节 干制品工艺、包装和贮藏-1 学时 包装前干制品的处理; 干制品的包装; 干制品的贮藏,制品的干燥比和复水性 参考文献 1. 张颜民,徐光,童建民等.发展冻干食品企业的问题和建议. 食品工业科技, 1999,20(2),72~74 2. 高福成编著. 食品的干燥及其设备. 北京: 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7 3. 揭广川, 贡汉坤主编. 食品工业新技术及应用.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1995 4. 王绍林编著. 微波食品工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刘钟栋编. 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6. 赵鹤皋,徐宜勤,林镝. 食品的冷冻干燥及其经济效益性分析. 食品科学, 1995,16(3): 63~66 7. H. Salwin, Slawson. Moisture Transfer in Combinations of Dehydrated Food. Food Techn. ,1995(12) 8. G. M. Hall. Fish Processing Technology (2nded.). London: Blancki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1997 9. D. R. Heldman, R. Paul Singh.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Westport: AVI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1
10. M. R. Hart, R. R. Graham, L. F. Ginnette. Foams for Foams-Mat Drying. Food Techn. 1963(10): 90 ~92 思考题 1.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和耐热性的关系? 2. 水分活度与酶活性和酶耐热性的关系? 3. 水分活度与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 4. 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 5. 什么是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干燥温度曲线?它们有什么意义? 6. 常见食品的干燥方法有哪些? 7. 食品干制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8. 你是否认为干燥技术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食品保藏技术? 第 3 章 食品的低温保藏(6 学时) 教学目标:介绍食品低温保藏原理、冷冻过程、低温保藏对食品质量影响以及冷冻和解冻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低温保藏原理;冷冻过程、冻结曲线及冻结方法;低温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冷冻食品的质量及控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第一节 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2 学时 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低温导致微生物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 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低温不能破坏酶活性,冷冻前最好钝化酶活性。 低温对其它变质因素的影响:低温减缓化学反应、减缓变质速度 第二节 食品冻结过程-2 学时 食品的冻结过程-冰点(冻结点)、过冷现象和过冷点 冻结曲线(冻结速度曲线、冻结时间曲线)-冻结率、最大冰晶生成带、冻结速度 食品常用的冻结方法-冻结速度与品质;直接和间接 第三节 食品冷冻过程中的变化-1 学时 冻结食品的包装、贮藏 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干耗、冻结烧、汁液流失、化学变化、冻结食品 TTT 和 PPP 第四节 冻结食品工艺简介-1 学时 冷冻前处理; 肉类、水产、植物性食品冷冻工艺简介; 解冻过程、常用的解冻方法:①空气和水以对流换热方式对食品解冻;②电解冻;③真空或加压解冻;④上述几种方
10. M. R. Hart, R. R. Graham, L. F. Ginnette. Foams for Foams-Mat Drying. Food Techn. 1963(10): 90 ~92 思考题 1.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和耐热性的关系? 2. 水分活度与酶活性和酶耐热性的关系? 3. 水分活度与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 4. 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 5. 什么是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干燥温度曲线?它们有什么意义? 6. 常见食品的干燥方法有哪些? 7. 食品干制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8. 你是否认为干燥技术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食品保藏技术? 第 3 章 食品的低温保藏(6 学时) 教学目标:介绍食品低温保藏原理、冷冻过程、低温保藏对食品质量影响以及冷冻和解冻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低温保藏原理;冷冻过程、冻结曲线及冻结方法;低温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冷冻食品的质量及控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第一节 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2 学时 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低温导致微生物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 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低温不能破坏酶活性,冷冻前最好钝化酶活性。 低温对其它变质因素的影响:低温减缓化学反应、减缓变质速度 第二节 食品冻结过程-2 学时 食品的冻结过程-冰点(冻结点)、过冷现象和过冷点 冻结曲线(冻结速度曲线、冻结时间曲线)-冻结率、最大冰晶生成带、冻结速度 食品常用的冻结方法-冻结速度与品质;直接和间接 第三节 食品冷冻过程中的变化-1 学时 冻结食品的包装、贮藏 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干耗、冻结烧、汁液流失、化学变化、冻结食品 TTT 和 PPP 第四节 冻结食品工艺简介-1 学时 冷冻前处理; 肉类、水产、植物性食品冷冻工艺简介; 解冻过程、常用的解冻方法:①空气和水以对流换热方式对食品解冻;②电解冻;③真空或加压解冻;④上述几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