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3)求Ax→0时,的极限,即AxDy=limf(x+x)-f(x)y'= f'(x)=limOxx→0xx-→0(二)几何意义函数f(x)在点xo的导数f(x)是曲线 y=f(x)在点(xo,f(xo))处切线的斜率.若α表示这个切线与 x轴正向的夹角,则f(x)=tanα。从而fx)>0意味着切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锐角:f(x)<0意味着切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钝角;f(x)=0表明切线与x轴平行。切线方程为:y-f(x)=f(x-x)(三)左右导数(x)-()存在,则称1.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o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若limxx-0之为f(x)在点xo处的左导数,记作:f"(x);(。x)-()存在,则称之为(x)在点xo处的右导数,记作:(xo)。若limxDx→0*2.定理:函数y=f(x)在点xo处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左右导数都存在且相等。(四)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定理:若函数在点x=Xo处可导,则函数在x=Xo处连续。注意:(1)定理的逆命题不成立;(2)定理的逆否命题一定成立,即若函数在点X-Xo处不连续,则函数在x=xo处不可导;(3)可导函数的导数不一定连续。(五)导函数1.导函数的定义:若函数y=f(x)在某一范围内每一点均可导,则在该范围内每取一个自变量x的值,就可得到一个唯一对应的导数值,这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称为原函数y=f(x)的导函数,dydf(x)。导函数往往简称为导数。用极限表示为:记做y,f(x),dxdxf(x+△x)-f(x)Ay=limf(x) = lim Ax-0xAr-0Ax2.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导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开区间(a,b)内每一点x处均可导,则称函数y=f(x)在区间(a,b)内可导。第二节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一)导数的基本公式:1.常数的导数:(c)=026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6 (3)求Δ →x 0时, y x Δ Δ 的极限,即 0 0 ( ) () ' '( ) lim lim x x y fx x fx y fx → → x x + − == = (二)几何意义 函数 f(x)在点 x0 的导数 f '( ) x 是曲线 y=f(x)在点(x0,f(x0))处切线的斜率.若α表示这个切线与 x 轴正向的夹角,则 f x'( ) tan = α 。 从而 f x'( ) 0 > 意味着切线与 x 轴正向的夹角为锐角; f x'( ) 0 < 意味着切线与 x 轴正向的夹 角为钝角; f x'( ) 0 = 表明切线与 x 轴平行。 切线方程为: 0 00 y −= − fx f x x x ( ) '( )( ) (三)左右导数 1.定义:设函数 y=f(x)在点 x0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若 0 0 0 ( ) () lim x f x x fx x → − + − 存在,则称 之为 f(x)在点 x0 处的左导数,记作: 0 f '( ) x − ; 若 0 0 0 ( ) () lim x f x x fx x → + + − 存在,则称之为 f(x)在点 x0 处的右导数,记作: 0 f '( ) x + 。 2.定理:函数 y = f (x)在点 x0 处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左右导数都存在且相等。 (四)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定理 :若函数在点 x=x0处可导,则函数在 x=x0处连续。 注意:(1)定理的逆命题不成立; (2)定理的逆否命题一定成立,即若函数在点 x=x0 处不连续, 则函数在 x=x0 处不可导; (3)可导函数的导数不一定连续。 (五)导函数 1.导函数的定义:若函数 y=f(x)在某一范围内每一点均可导,则在该范围内每取一个自变量 x 的值,就可得到一个唯一对应的导数值,这就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称为原函数 y =f (x)的导函数, 记做 ( ) , ( ), , dy df x yfx dx dx ′ ′ 。导函数往往简称为导数。用极限表示为: 0 0 ( ) () ( ) lim lim x x y fx x fx f x Δ→ Δ→ x x Δ +Δ − ′ = = Δ Δ 。 2.函数 f(x)在区间(a,b)上可导 如果函数 y = f (x) 在某个开区间(a,b)内每一点 x 处均可导,则称函数 y = f (x)在区间(a,b) 内可导。 第二节 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基本公式: 1.常数的导数:( ) c 0 ′ =
高等数学(一)2.幂函数的导数:(x)=αxa-3.对数函数的导数:(log.x)=↓log.e,特别地 (inx)=14.指数函数的导数:(a)=αlna,特别地(e)=er5.正弦函数的导数:(sinx)=cosx6.余弦函数的导数:(cosx)=-sinx(二)四则运算法则设uV都是x的可导函数,则有(1) (u±v)'=u'+(2) (w)'=u+'"-u'v-(3)31(三)复合函数求导设u=(x)在点x可导,y=f(u)在相应的点u可导,则复合函数y=f(d(x))在点xdydy,du或y'=f(u)p(x)可导,且dxdu dx本法则还可以推广到有此复合的情形:如:y=f(u),u=β(v),v=(x)复合函数y=(((x)的导数为=dxdudydx(四)隐函数求导1.法则:对隐函数求导时,只要把y看作x的函数,利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将方程F(x,y)=0的两边分别对x求导数,然后解出yx,,即得隐函数的导数。2.显隐互换求导法基本思路:对一些利用定义或利用求导法则来计算导数较繁琐的显函数,即可通过转化为隐函数的形式进行求导。(五)反函数求导设y=f(x)为x=g(y)的反函数,若g(y)在点yo的某邻域内连续,严格单调且g(yo)不为零,则f(x)在点xo(xo=g(yo))可导且1f'(x)=g'(yo)(六)对数求导法先对表达式的两边取自然对数(以便把乘除运算换成加减运算),然后再在等式的两端再对x求导。27
高等数学(一) 27 2.幂函数的导数:( ) 1 x x α α α ′ − = 3.对数函数的导数:( ) 1 a a log x log e, x ′ = 特别地 ( ) 1 ln x x ′ = 4.指数函数的导数:( ) x x a a ln a ′ = , 特别地 ( ) x x e e ′ = 5.正弦函数的导数:( ) sin x cos x ′ = 6.余弦函数的导数:( ) cos x sin x ′ = − (二)四则运算法则 设 u,v 都是 x 的可导函数,则有 (1) ( )' ' ' uv uv ± =± (2) ( )' ' ' uv u v uv = + 2 ' ' (3) ( ) ' u u v uv v v − = (三)复合函数求导 设u x = φ( ) 在点 x 可导, y fu = ( ) 在相应的点 u 可导,则复合函数 yf x = ( ( )) φ 在点 x 可导,且 ' '( ) '( ) x dy dy du y fu x dx du dx =• = 或 ϕ 本法则还可以推广到有此复合的情形:如: y f u ,u v ,v x = == ( ) ϕ ψ ( ) ( ), 复合函数 y = f x ( ) ϕ ψ( ( )) 的导数为 dy dy du dv dx du dv dx =×× (四)隐函数求导 1.法则:对隐函数求导时,只要把 y 看作 x 的函数,利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将方程 F(x,y)=0 的两边分别对 x 求导数,然后解出 yx’,即得隐函数的导数。 2.显隐互换求导法 基本思路:对一些利用定义或利用求导法则来计算导数较繁琐的显函数,即可通过转化为隐函 数的形式进行求导。 (五)反函数求导 设 y=f(x)为 x=g(y)的反函数,若 g(y)在点 y0 的某邻域内连续,严格单调且 ( ) 0 g y ′ 不为零,则 f(x)在点 x0(x0=g(y0))可导且 0 0 1 '( ) '( ) f x g y = (六)对数求导法 先对表达式的两边取自然对数(以便把乘除运算换成加减运算),然后再在等式的两端再对 x 求导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注意: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一一函数表达式为若干因子连乘积、乘方或商的形式。(七)分段函数求导对于分段函数,其各区间段内导数的求法与一般所讲的导数的求法无异,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界点处的导数一定要用(左、右)导数的定义求,即f(xo +x)- f(xo)f(x)-f(xo)y= lim或f(x)=limf*(xo)= lim xx→0*xx→0*X-→+x0X-Xo其中xo是分界点。第三节高阶导数一、高阶导数的定义1.高阶导数的定义二阶导数:函数y=f(x)的导数y=f(x)仍是x的函数,函数y=f(x)的导数叫做函数y=或崇,也可理解为(y)=兴()-。f(x)的二阶导数,记作v"或dx?dxdxdx?依此类推,二阶导数"的导数称为f(x)的三阶导数,记为";三阶导数"的导数称为f(x)的四阶导数,记为y(4)或(4)(x),·,(n-1)阶导数的导数称为f(x)的n阶导,记为(或((x)。2.高阶导数的计算由于高阶导数是在上一阶导数的基础上再次求导。故求高阶导数时,可逐阶求导,具体方法与前面所学的一阶导数的计算相同。二、莱布尼兹公式第四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x=x()确定了y是x的函数,称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由参数方程、y= y(0)二、求导法则[x=x(0)dy,我{y=y()消去参变量t而得到y和x的直接对应关系有一定难度,要想求出有时由dx们可以直接由参数方程求出。28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8 注意: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函数表达式为若干因子连乘积、乘方或商的形式。 (七)分段函数求导 对于分段函数,其各区间段内导数的求法与一般所讲的导数的求法无异,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界 点处的导数一定要用(左、右)导数的定义求,即 0 0 0 0 () ( ) ' ( ) limx x f x f x f x x x + → + − = − 或 0 0 0 0 0 ( ) () ' ( ) lim lim x x y f x x f x f x x x + → → + + + − = = 其中 x0 是分界点。 第三节 高阶导数 一、高阶导数的定义 1.高阶导数的定义 二阶导数:函数 y = f (x)的导数 y fx ′ ′ = ( ) 仍是 x 的函数,函数 y fx ′ = ′( ) 的导数叫做函数 y = f (x)的二阶导数,记作 2 2 d y y dx ′′或 ,也可理解为 2 2 () ( ) d dy d y y y dx dx dx ′ ′ ′′ = = , 。 依此类推,二阶导数 y′′ 的导数称为 f(x)的三阶导数,记为 y′′′;三阶导数 y′′′的导数称为 f(x)的 四阶导数,记为 ( ) ( ) ( ) 4 4 y 或f x ,······,(n-1)阶导数的导数称为 f (x)的 n 阶导, 记为 ( ) ( ) ( ) n n y 或 。 f x 2.高阶导数的计算 由于高阶导数是在上一阶导数的基础上再次求导。故求高阶导数时,可逐阶求导,具体方法与 前面所学的一阶导数的计算相同。 二、莱布尼兹公式 第四节 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一、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 由参数方程 ( ) ( ) x x t y y t ⎧⎪ = ⎨ ⎪ = ⎩ 确定了 y 是 x 的函数, 称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 二、求导法则 有时由 ( ) ( ) x x t y y t ⎧⎪ = ⎨ ⎪ = ⎩ 消去参变量 t 而得到 y 和 x 的直接对应关系有一定难度,要想求出 dy dx ,我 们可以直接由参数方程求出
高等数学(一)设x=x(t),y-y(t)关于t可导,且x(t)±0,x=x(t)存在反函数t=x-(x),那么y是x的复合函数。(y>t>x),y=y[-(x)).由复合函数及反函数的求导法则,有dy1d=y(t)dy_dy.dt_dydr=9dxx(t)dxdtdxdtdtdt第五节微分一、微分的定义(一)定义:设函数y=(x)在某区间内有定义,及xx在这区间内,如果函数的增量y=(xx)-(x)可以表示为y=Ax+o(x)其中A是不依赖于x的常数,而o(x)是比x高阶的无穷小,则称函数y=f(x)在点x是可微的,而Ax叫函数y=f(x)在点x相应于自变量增量x的微分,记作dy=A口x(二)可微与可导的关系定理:函数f(x)在点x处可微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函数f(x)在点x处可导,且dylx=f(xo)口x.(函数在一点处可微分与可导是等价的)一般地,把自变量增量口x称为自变量的微分记作dx,即dx=x,则函数y=f(x)的微分又可以记作:dy=F(s)d,于是=F(x)即函数的微分dy与自变量的微分d之商等于该函数的导dx数。因此,导数又称为“微商”(三)微分的几何意义函数y=f(x)的图形为一条曲线,对于x,曲线上有一个确定的点M(xo,%),当x有微小增量x时,得到曲线上另一点N(xx,+y),直线MT是过M点的曲线的切线,由图可知MQx,NQy,PQ=MQtanα=x(x)=dy,即当y是曲线上点的纵坐标的增量时,dy就是曲线的切线上点的纵坐标的相应增量,当口x很小时口y-dy|比口x小得多,因此在点M的邻近,我们可以用切线段来近的代替曲线段二、微分法则由微分定义dy=f(x)dx,若要求函数的微分只需计算函数的导数,再乘以自变量的微分dx,因此根据导数公式及求导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到微分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归纳总结如下:(一)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29
高等数学(一) 29 设 x=x(t) , y=y(t)关于 t 可导,且 x t ′() 0 ≠ , x=x(t)存在反函数 1 txx( ) − = , 那么 y 是 x 的复合函 数。(y→t→x) , y=y[ 1 x− (x)]. 由复合函数及反函数的求导法则,有: dy dx = dy dt ⋅ dt dx = dy dt ⋅ 1 dx dt = dy dt dx dt = ( ) ( ) y t x t ′ ′ 第五节 微 分 一、微分的定义 (一)定义:设函数 y fx = ( ) 在某区间内有定义, 0 x 及 0 x +x 在这区间内,如果函数的增量 0 0 y = +− fx x fx ( ) () 可以表示为 y Ax o x = + ( ) 其中 A 是不依赖于 x 的常数, 而 o x ( ) 是比x高阶的无穷小,则称函数 y fx = ( ) 在点 0 x 是可微的,而 A x 叫函数 y=f(x)在点 0 x 相 应于自变量增量x的微分,记作 dy A x = ⋅ (二) 可微与可导的关系 定理:函数 f ( ) x 在 点 0 x 处可微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函数 f(x) 在 点 0 x 处可导,且 0 0 | () . x x dy f x x = = ′ (函数在一点处可微分与可导是等价的) 一般地,把自变量增量x称为自变量的微分记作 dx,即 dx x = ,则函数 y=f(x)的微分又可以 记作: dy f x dx = ′( ) ,于是 ( ) dy f x dx = ′ 即函数的微分 dy 与自变量的微分 dx 之商等于该函数的导 数。因此,导数又称为“微商” (三)微分的几何意义 函数 y=f(x)的图形为一条曲线,对于 0 x ,曲线上有一个确定的点 0 0 M (, ) x y ,当 x 有微小增量 x时,得到曲线上另一点 0 0 Nx xy y (, ) + + ,直线 MT 是过 M 点的曲线的切线, 由图可知 0 MQ x NQ y PQ MQtan xf x dy === = = , , () α ′ , 即当 y 是曲线上点的纵坐标 的增量时,dy 就是曲线的切线上点的纵坐标的相应增量,当x很小时| | y dy − 比x小得多,因 此在点 M 的邻近,我们可以用切线段来近的代替曲线段 二、微分法则 由微分定义 dy f x dx = ′( ) ,若要求函数的微分只需计算函数的导数,再乘以自变量的微分 dx, 因此根据导数公式及求导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到微分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归纳总结如下: (一)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c)=01.常数的微分:d(xa)= αxa-'dx2.幂函数的微分d(a")= a" In adx3.指数函数的微分:d(log, t)-↓log,edx4对数函数的微分:5.正弦函数的微分:d(sinx)=cosxdx6.余弦函数的微分:d(cosx)=-sinxdx17.反正弦函数的微分:d(arcsinx)dxV1-x218.反正切函数的微分:d(arctanx)dx1+ x2(二)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微分法则(1) d(u± v)=du± dv(2) d(cu)=cdu(c为常数)(4)d(")-vdu-udy(3) d(u.v)=udv+vdu12V三、微分形式不变性设y=f(u), u=P (x),(y→u→x)则复合函数y=f((x)的导数为= f()(), dy=I(u)()d,dxu故dy=f(u)du而(x)dx = du由此可见,不论u是自变量,还是中间变量,微分形式dy=f(u)du保持不变,这一性质叫做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四、微分的近似计算在实际应用问题中,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如果直接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往往费时费力,而利用微分则可把一些复杂性的计算公式用简单的近似公式来代替。由微分定义y=f(xx+(x)当x很小时y=f'(xx=dyx越小,近似程度越好。上式还可表示为(x+x)~(x+(x令x+x=x则有:F(x)~f(x)+J(%)x特别地当x=0时:f(x)=f(0)+f(0)x30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0 1.常数的微分: d(c)=0 2.幂函数的微分 1 d x x dx ( ) α α α − = 3.指数函数的微分: ( ) ln x x d a a adx = 4.对数函数的微分: ( ) 1 a a d log x log edx x = 5.正弦函数的微分: d(sinx)=cosxdx 6.余弦函数的微分: d(cosx)=-sinxdx 7.反正弦函数的微分:d(arcsinx)= 2 1 1 dx − x 8.反正切函数的微分:d(arctanx)= 2 1 1+ x dx (二)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微分法则 (1)d(u ± v)=du ± dv (2) d(cu)=cdu (c 为常数) (3) d(u⋅ v)=udv+vdu (4)d( u v )= 2 vdu udv v − 三、微分形式不变性 设 y=f(u), u=ϕ (x), (y→u→x)则复合函数 y=f(ϕ (x))的导数为 ( ) ( ) , ( ) ( ) , dy f u x dy f u x dx dx = = ′′ ′′ φ φ 而ϕ′( ) x dx du = 故 dy f u du = '( ) 由此可见,不论 u 是自变量,还是中间变量,微分形式 dy f u du = '( ) 保持不变,这一性质叫 做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四、微分的近似计算 在实际应用问题中,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如果直接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往往费时 费力,而利用微分则可把一些复杂性的计算公式 用简单的近似公式来代替。 由微分定义 0 o y = + fx x x ′() ( ) 当 x 很小时 ( ) o y ≈ f x x dy ′ = x 越小,近似程度越好。上式还可表示为 0 00 f ( ) ( () x x fx f x x + ≈ + ′ 令 0 x + = x x 则有: 0 0 f () ( ) ( ) x fx f x x ≈ + ′ 特别地当 0 x = 0 时: f ( ) (0) (0) xf f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