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就产生等差地租或级差地租。马克思仔细分析了这种地租,说明 它来源于各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来源于土地的投资量的差别, 于是就完全揭露了(并见《剩余价值理论》,那里对洛贝尔图斯的批 评特别值得注意)李嘉图的错误。李嘉图认为级差地租只是由于 优等地相继变为劣等地而产生的。相反地,也有倒逆的改变,也有 某一类土地改变为另一类土地的事实(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城市 的发展等等)所以臭名远扬的“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是极其错误的, 是把资本主义的缺点、局限性和矛盾归咎于自然界。其次,一切工 业部门和一切国民经济部门中利润平均化的前提,是竞争完全自 由,是资本能从一个部门流入另一个部门的自由。但土地私有制 造成垄断,妨碍这种资本自由流动。由于这种垄断,资本有机构成 较低从而个别利润率较高的农业的产品,就不加入完全自由的利 润率平均化过程;作为垄断者的土地所有者有可能使价格保持在 平均价格之上,于是这种垄断价格就产生绝对地租。在资本主义 存在的条件下,级差地租是不可能消灭的,而绝对地租却可能消灭, 例如在土地国有化的时候,在土地转化为国有的时候就可能消灭 这种转化就是摧毁私有者的垄断,在农业中比较彻底和完全地实 行自由竞争。因此——马克思指出—激进资产者曾在历史上多 次提出土地国有化这一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但资产阶级中大多 数人却害怕这个要求,因为这个要求太切近地“触犯”现代另一种 特别重要的和“敏感的”垄断,即一般生产资料的垄断。(马克思在 1862年8月2日给恩格斯的信中,特别通俗简明地叙述了自己的 关于资本平均利润和绝对地租的理论。见《通信集》第3卷第77 81页。并参看1862年8月9日的信,同书第86-87页。)讲到地 租史的时候,还必须指出马克思对地租的转变过程的分析:劳役地 租农民用自己的劳动在地主的土地上创造剩余产品)转变为产品
列宁:卡尔·马克思 地租或实物地租(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剩余产品,因受“经济 外的强制”而将其交给地主),然后转变为货币地租(也是一种实物 地租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变成货币,在旧俄称为“代役租”),最 后转变为资本主义地租,这时农民已为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耕作的 农业企业主所代替。讲到对“资本主义地租起源”的这种分析时, 必须指出马克思关于农业资本主义进化的许多深刻的(对象俄国 这样一些落后的国家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思想。“在实物地租到货 币地租的转变过程中,不仅必然同时形成受货币雇用的无产短工 阶级,而且甚至在这种转变之前就已形成这个阶级。在短工阶级 已产生而还只是个别现象的时候,那些较富裕的缴纳代役租的农 民自然而然就养成一种自己剥削农村雇佣工人的习惯,正如封建 时代富裕农奴自己也有农奴一样。于是,这些农民便渐渐有积蓄 起相当的财产而变成未来的资本家的可能性。于是,那些独立经 营的旧土地占有者中间就渐渐产生出资本主义租佃者的苗床,他 们的发展取决于农业范围外的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发展…” 《资本论》第2版第3卷第332页)“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 被驱逐出农村,不仅为工业资本“解放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 动工具,而且也建立了国内市场。”(《资本论》第2版第1卷第778 页)而农村居民的贫困和破产,又在为资本造成劳动后备军方面起 了作用。在住何资本主义国家中,“一部分农村居民因此经常处在 转变为城市居民或工场手工业者(即非农业居民)的过渡状态。相 对过剩人口的这一泉源,是流不断的……农业工人的工资被压 到最低限度,他经常有一只脚陷在赤贫的泥潭里”(《资本论》第2 版第1卷第668页)。农民对自己耕种的土地的私有权,是小生 产的基础,是小生产繁荣并成为典型形态的条件。但这种小生产 只能同狭隘的原始的生产范围和社会范围相容。在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下,“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工业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只是在形式上 不同罢了。剥削者是同一个:资本。一个个的资本家通过抵押和 高利贷来剥削一个个的农民;资本家阶级通过国家赋税来剥削 民阶级”《法兰西阶级斗争》)。“农民的小块土地现在只是使资本 家从土地上榨取利润利息和地租,而让土地所有者自己随便怎样 去挣自己的工资的一个借口。”(《雾月十八目》)通常农民甚至把 部分工资交给资本主义社会,即交给资本家阶级,自已却下降到 “爱尔兰佃农的地步,而这全是在私有者的名义下发生的”(《法兰 西阶级斗争》)。“小农土地占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粮价比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粮价低的原因之一”(《资本 论》第2版第3卷第340页)何在呢?在于农民把一部分剩余产品 白白交给社会(即资本家阶级)。“因此,这种低价(粮食和其他农 产品的)是生产者贫困的结果,而决不是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高的 结果。”(《资本论》第2版第3卷第340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小 土地私有制,即小生产的通常形式,不断衰落、消灭以至灭亡。“小 土地私有制实质上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排斥劳动的社会 形式,排斥资本的社会集中,排斥大规模的斋牧业,排斥科学的日 益广泛采用。高利贷和税收制度不可避免地处处使小土地私有者 陷于贫困。把资本用来购买土地,便不能用来改善土地的经营 生产资料无止境地零散化,生产者本身分散化。<合作社,即小农 协作社,虽能起非常进步的资产阶级的作用,但只能削弱这个趋 势,而不能消灭这个趋势;同时不应当忘记,这种合作社对富裕农 民的好处很多,对贫农群众的好处则很少,几乎没有,而且协作社 本身也会成为雇佣劳动的剥削者。人力大量消耗。生产条件不断 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土地私有制的规律。”资本主义在农 业方面,也和在工业方面一样,是专以“生产者的苦难史”为代价来
24 列宁:卡尔·马克思 改造生产过程的。“农村工人在广大土地上的分散,破坏了他们的 反抗力量,而城市工人的集中却提高了这种力量。在现代的即资 本主义的农业中,也和在现代的工业中一样,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 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枯竭为代价的。此外,资 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 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所以会发展 技术和社会生产过程的联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着一切财富的 泉源—土地和工人。”(《资本论》第1卷第13章末) 社会主义 从上文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这个结论,马克思是完全而且仅仅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得出的。劳动社会化通过无数种形式日益迅速向前发展,在马克 思逝世后半世纪以来,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大生产与资本家的卡特 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的增长以及金融资本的规模和势力的巨大增 长上,一这就是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主要物质基础。在智慧上 和精神上推动这个转变、在体力上完成这个转变的力量,是资本主 义自己培养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表现于 多种多样和内容日益丰富的形式,它必然要成为以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生产社会化不能不导 致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所有,导致“剥夺者被剥夺”。劳动生产率 大大提高,工作日缩短,完善的集体劳动代替残存的原始的分散的 小生产,一这就是这种转变的直接结果。资本主义完全割断农 业同工业的联系,但同时又以自己的高度发展为这种联系准备新 因素,使工业同农业结合起来,其基础是自觉地运用科学,集体劳
动的联合,人口的重新分布(一方面消灭农村的偏僻状况、与外界 隔绝和未开化状态,另一方面消灭大量人口集中在大城市的反常 现象)。现代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准备着新的家庭形式,并为妇女 的地位和青年一代的教育准备新的条件:在现代社会内,女工和童 工的使用,父权制家庭被资本主义瓦解,必然要通过最可怕最痛苦 最可恶的形式。可是“由于大工业使妇女、少年和儿童在家庭范围 以外,在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也就 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的形式建立起经济基础。当然,把基督 教日耳曼的家庭形式看成绝对的东西,也象把古罗马家庭形式,古 希腊家庭形式,或东方家庭形式看成绝对的东西一样,都是荒谬 的,这些形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历史发展序列。显然,由 各种年龄的男女组成结合工人这一事实,尽管在其自发的粗野的 资本主义形式(在那里是工人为生产过程存在而不是生产过程为 工人存在)上是造成毁灭和奴役的祸根,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必然 会反过来变成人道发展的泉源”(《资本论》第1卷第13章末)。工 厂制度向我们表明“未来时代教育的萌芽,那时对于所有超过一定 年龄的儿童,生产劳动将同教学及体操结合起来,这不但是一种扩 大社会生产的手段,而且是生产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手段”(同 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把民族问题和国家问题也放在这样一个 历史基础上,这就是说不仅要解释过去,而且要大胆预察未来,并 勇敢地从事实际活动以实现未来。民族是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时 代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工人阶级如果不是“在民族范围内构 成起来”,如果不是“民族的”(“虽然这和资产阶级所理解的完全不 同”),就不能巩固、成长和形成。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打破民 族壁垒,消除民族隔绝,用阶级对抗代替民族对抗。因此,在各发 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内,这完全是一个真理:“工人没有祖国”,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