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喜好学问,尊重有学问的人,不跟其他将领争功。尊敬有才能的士大夫,小 心翼翼得犹如自己不如别人,因此军中人都称他是忠厚的人。他三十六岁时逝世, 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文帝登基后,追加李典的谥号为愍侯 【语文卷·2015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 版】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 “先生何()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 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 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 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 君之事,处人骨肉①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 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②披发而为犴不足 以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 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 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③,无以饵 其口,坐行蒲服④,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 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 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 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蔺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 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 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干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 寡人恩⑤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幸先王而不弃 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 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①骨肉:这里指宣太后与秦昭王的母子关系。②厉:通“癞”。③菠水: 即溧水,在今江苏省西南部,邻近安徽省。④蒲服:同“匍匐”。⑤恩(hun) 打扰,烦劳。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庭迎庭:通“廷”,在朝廷上 B.范雎谢曰谢:道歉 C.皆匡君之事匡:纠正 D.无以饵其口饵:食物
李典喜好学问,尊重有学问的人,不跟其他将领争功。尊敬有才能的士大夫,小 心翼翼得犹如自己不如别人,因此军中人都称他是忠厚的人。他三十六岁时逝世, 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文帝登基后,追加李典的谥号为愍侯。 【语文卷·2015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 版】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 “先生何( )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 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 )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 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 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 君之事,处人骨肉①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 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②披发而为狂不足 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 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 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③,无以饵 其口,坐行蒲服④,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 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 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 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 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蔺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 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 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 寡人慁⑤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 )幸先王而不弃 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 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①骨肉:这里指宣太后与秦昭王的母子关系。②厉:通“癞”。③菠水: 即溧水,在今江苏省西南部,邻近安徽省。④蒲服:同“匍匐”。⑤ 慁(hùn): 打扰,烦劳。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庭迎 庭:通“廷”,在朝廷上 B.范雎谢曰 谢:道歉 C.皆匡君之事 匡:纠正 D.无以饵其口 饵:食物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 解)。 【答案解析】D解析:“饵”是“喂”的意思。 【思路点拨】本题考査古今异义词,解答此类题可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 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 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也可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 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 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还可利用比较互证法。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 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以而所以 B.乃与有以 C.乃而有以 D.以与所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D解析:第一处“何以”是一个固定结构,即“以何”表示“用什 么;怎么”的意思;“与”与“俱”表示“和…在一起”的意思;“所以”表 .的原因”,“有以”是“有道理;有规律”的意思,显然此处应 为“所以” 【思路点拨】文言虚词的辨析六法:①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 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 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 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 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③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 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 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④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 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⑤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 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⑥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 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 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请范雎赐教,范雎接连三次说“好,好”,却义不具体陈述,主要是他 认为自己客处他乡,与秦王关系疏远,想要面陈却不知秦王的心意。 B.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关系牛疏。文王却一与他交谈,就任命他做太师,最 终,据有大下而成为帝王 C.范雎担心自己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谋略,却被禁闭起来,义担心自己会得到像 箕子、接舆那样装作发狂的耻辱,因而不敢向秦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D.范雎认为秦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没法洞察奸佞,可能 会导致王室覆火,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是他最感到害怕的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 析综合)。 【答案解析】C解析:由“臣何忧乎?”“臣又何耻乎?”可以看出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 解)。 【答案解析】D 解析:“饵”是“喂”的意思。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类题可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 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 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也可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 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 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还可利用比较互证法。 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 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A.以 而 所以 B.乃 与 有以 C.乃 而 有以 D.以 与 所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第一处“何以”是一个固定结构,即“以何”表示“用什 么;怎么”的意思;“与”与“俱”表示“和……在一起”的意思;“所以”表 示“·........的原因”,“有以”是“有道理;有规律”的意思,显然此处应 为“所以”。 【思路点拨】文言虚词的辨析六法:①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 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 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 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 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③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 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 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④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 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⑤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 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⑥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 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 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请范雎赐教,范雎接连三次说“好,好”,却义不具体陈述,主要是他 认为自己客处他乡,与秦王关系疏远,想要面陈却不知秦王的心意。 B.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关系牛疏。文王却一与他交谈,就任命他做太师,最 终,据有大下而成为帝王。 C.范雎担心自己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谋略,却被禁闭起来,义担心自己会得到像 箕子、接舆那样装作发狂的耻辱,因而不敢向秦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D.范雎认为秦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没法洞察奸佞,可能 会导致王室覆火,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是他最感到害怕的。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 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由“臣何忧乎?”“臣又何耻乎?”可以看出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 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 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 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 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 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 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8.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而 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B.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 /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C.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 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D.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 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解析:先通读语句,弄清大意;再抓住“言”“患”“亡”“漆 身”“披发”“不足”等动词,名词,固定结构来断句 【思路点拨】文言断句的思路是: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 则,逐步分割语句;要借助标志,巧妙断句,如看虚词,找对话标志词,分析修 辞手法,重视名词和代词;还可以利用句式特点辅助断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恐臣死之后,大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4 分) 译文 (2)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 此天以寡人愿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6分) 译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1)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 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己。(2)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 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 保存先王的宗庙啊”。解析:(1)“独”,只是;“蹶”,死;“杜口”,闭口 不言;“裹足”,停步不前;各1分。(2)“跽”,长跪;“僻远”,地处偏远 “愚不肖”,愚昧无能;“幸”,有幸;“恩”,麻烦;各1分,句式1分。 【思路点拨】考生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 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 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 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虽然忠实原文,却译 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 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 来,文笔流畅优美。 参考译文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 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 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 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 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 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 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8.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而 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B.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发 /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C.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 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D.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披 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A 解析:先通读语句,弄清大意;再抓住“言”“患”“亡”“漆 身”“披发”“不足”等动词,名词,固定结构来断句。 【思路点拨】文言断句的思路是: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 则,逐步分割语句;要借助标志,巧妙断句,如看虚词,找对话标志词,分析修 辞手法,重视名词和代词;还可以利用句式特点辅助断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独恐臣死之后,大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4 分) 译文: (2)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 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6 分) 译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 【答案解析】⑴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 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⑵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 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 保存先王的宗庙啊”。 解析:⑴“独”,只是;“蹶”,死;“杜口”,闭口 不言;“裹足”,停步不前;各 1 分。⑵“跽”,长跪;“僻远”,地处偏远; “愚不肖”,愚昧无能;“幸”,有幸;“慁”,麻烦;各 1 分,句式 1 分。 【思路点拨】考生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 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 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 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虽然忠实原文,却译 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 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 来,文笔流畅优美。 参考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恭敬地执行宾主的礼节。范雎称谢辞让。 这一天秦王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 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呢?”范雎说: “是,是。”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教,范雎说:“是,是。”如此反复再三。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我不敢这样啊。我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 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他们关系可说是生疏的。后来吕尚 以一席话而被文王任为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因为他们交谈得很深啊。 所以文王果真凭借吕尚获得成功,终于据有天下而成为帝王。当时假如文王因为 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谈不上有什么天子的道行,文王、武王也就 不可能建立他们的帝王大业了。如今的我,只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 远,而我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涉及到与您有骨肉之情 的人。我愿意表达自己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再三发问 而我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我并非有什么畏惧而不敢进言,我知道,今天说在 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我也不敢因此而畏惧啊。大王真能实行我的意见, 死不足以成为我的祸患,流亡不足以成为我的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 散发装作发狂,不足以成为我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最终死了,三王这样的仁 人死了,五伯这样的贤人死了,乌获这样的力士死了,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也 死了。死,是人无法避免的。处在必有一死的情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 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我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 路,白天隐蔽,到了菱水,没有什么东西可吃,跪着爬着向前行,在吴市讨饭 最终他使吴国振兴,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我的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 是把我拘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到大王,只要我的这些主张实行了,我还忧虑什么 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他们对殷朝 楚国并无好处。假如我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可以对我的贤 明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我最大的荣耀了,我又有什么可觉得耻辱的呢?我所害 怕的,唯恐我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我尽忠而招杀身之祸,因此闭口缄默,裹足 止步,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您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言行迷惑, 居住在深宫之中,行动摆脱不了权臣的束缚,始终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如 此下去,大则导致国家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我所担心害 怕的啊!至于那些个人受困遭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我是不敢害怕啊。我死 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挺直上身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地处荒僻,寡人又愚昧不贤明, 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 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 么要这样说呢!事无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毫不保留地全都教 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语文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201411)】J0二、文言文 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有删改)陆贽(唐)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 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 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 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恭敬地执行宾主的礼节。范雎称谢辞让。 这一天秦王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 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呢?”范雎说: “是,是。”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教,范雎说:“是,是。”如此反复再三。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我不敢这样啊。我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 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他们关系可说是生疏的。后来吕尚 以一席话而被文王任为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因为他们交谈得很深啊。 所以文王果真凭借吕尚获得成功,终于据有天下而成为帝王。当时假如文王因为 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谈不上有什么天子的道行,文王、武王也就 不可能建立他们的帝王大业了。如今的我,只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 远,而我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涉及到与您有骨肉之情 的人。我愿意表达自己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再三发问 而我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我并非有什么畏惧而不敢进言,我知道,今天说在 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我也不敢因此而畏惧啊。大王真能实行我的意见, 死不足以成为我的祸患,流亡不足以成为我的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 散发装作发狂,不足以成为我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最终死了,三王这样的仁 人死了,五伯这样的贤人死了,乌获这样的力士死了,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也 死了。死,是人无法避免的。处在必有一死的情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 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我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 路,白天隐蔽,到了菱水,没有什么东西可吃,跪着爬着向前行,在吴市讨饭, 最终他使吴国振兴,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我的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 是把我拘禁起来,终身不再见到大王,只要我的这些主张实行了,我还忧虑什么 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他们对殷朝、 楚国并无好处。假如我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可以对我的贤 明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我最大的荣耀了,我又有什么可觉得耻辱的呢?我所害 怕的,唯恐我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我尽忠而招杀身之祸,因此闭口缄默,裹足 止步,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您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言行迷惑, 居住在深宫之中,行动摆脱不了权臣的束缚,始终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如 此下去,大则导致国家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我所担心害 怕的啊!至于那些个人受困遭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我是不敢害怕啊。我死 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挺直上身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地处荒僻,寡人又愚昧不贤明, 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 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 么要这样说呢!事无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毫不保留地全都教 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语文卷·2015 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 11 月联考(201411)】J0 二、文言文 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有删改) 陆贽(唐) 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 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 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 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 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 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 饵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 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 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 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 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迿 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 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 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荳。今者攻 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讀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 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 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 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 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 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萌柢于兹柢:树根 B.迨将五旬迨:趁着 C.宜增儆励之诚儆:警戒 D.竟夷大艰夷:平定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 解)。 【答案解析】B解析:达到,等到,在课本中有类似语句:迨诸父异爨,内外多 只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 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 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 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 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之立教也知来者之可追 B.以奉私求作《师说》以贻之 C.非其明效欤其孰能讥之乎 D.货悖而入人非生而知之者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 解) 【答案解析】D解析: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介词,表目的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 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 天子,以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 饵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 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 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 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 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 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 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 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 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 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 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 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 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 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 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萌柢于兹 柢:树根 B.迨将五旬 迨:趁着 C.宜增儆励之诚 儆:警戒 D.竟夷大艰 夷:平定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 解)。 【答案解析】B 解析:达到,等到,在课本中有类似语句:迨诸父异爨,内外多 只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 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 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 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 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之立教也 知来者之可追 B.以奉私求 作《师说》以贻之 C.非其明效欤 其孰能讥之乎 D.货悖而入 人非生而知之者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 解)。 【答案解析】D 解析: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A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 介词,表目的 C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