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鼻腔涌出所致。(2)原因引起呕叶的原因有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外疾病。(3)护理评估主要临床特点与呕吐方式(喷射性或非喷射性)、量的多少、呕吐物、呕出现的时间与饮食的关系及伴随症状有关。(4)预防室息的护理立即松解患儿衣扣,予以侧卧位,床旁备吸痰器及抢救用物,迅速清除口、鼻腔呕吐物,防止误吸,记录呕吐次数、量及性状,患儿喂乳后应竖起拍背。呕吐后应清洗口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3.发热(1)护理评估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发热和度:低热(肛温在37.8~38.5℃);高热(肛温超过39℃);超高热(肛温超过41.5℃);长期发热(发热超过2周以上);伴随症状。(2)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2)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3)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高热与超高热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采取退热措施后半个小时测体温,评价降温效果。新生儿一般通过环境调节降温。4)卧床休息,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口腔护理。5)物理降温:放置冰袋、冷湿敷,%30~%50乙醇擦浴,湿水浴,冰盐水灌肠。4.腹痛(1)种类器质性疾病:可分为腹腔内和腹腔外疾病:功能性腹痛。(2)护理评估可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持续钝痛及感应性疼痛,应注意观察疼痛部位、程度、性质、伴随症状。5.畏食(1)原因常由精神因素或喂养不当引起。(2)护理措施1)营养不足的护理观察患儿伴随症状和体征,与家长共同制定食谱,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2)健康指导了解产生畏食的原因,介绍下确喂养方法。6.腹胀(1)原因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胀气。(2)护理措施1)疼痛的护理卧床体息,若有呼吸因难或压迫症状可取半卧位,严重腹胀伴呕吐应呕吐应禁食,按医嘱给予肛管排气或股长内注新斯的明,行胃肠减压,同时观察伴随症状和改善情况。2)健康指导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要点、难点提示儿科常见症状的原因、护理评估和措施。(四)小儿用药的护理1,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儿年龄、种病、病情及一般情况慎重选用,不能滥用,合并使用药物不宜过多,注意药物配伍栖忌。(1)抗感染药物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引起真菌感染:卡那霉素可引起听神经和肾损害:氯霉素可抑制造血功能,使白细胞降低磺胺式物易在泌尿道内形成结晶,引起血尿、尿痛、尿闭,还可抑制造血系统,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一般感染可选用一种抗生素,重症可用两种,用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早停药引起复发。(2)退药热目前多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不可过大,急需降温时可用安乃近滴鼻或肠溶栓剂。(3)镇静止痛药病儿发生烦躁噪不安、剧咳不止、频紧呕吐及惊蕨等可用镇静止惊药。常用的药物有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地西泮、氯丙嗪、异丙嗪等。婴幼儿一般禁用吗啡,因可抑制呼吸。(4)祛痰、镇咳、止喘药婴幼儿支气较窄,又不会咳痰,炎症时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因难。一般用社痰药或超声雾化吸入,使分泌稀释,易于咳出。(5)止泻药与泻药对腹泻的患儿不宜首选止泻药,以免加重中毒症状,不儿便秘多采用
口、鼻腔涌出所致。 (2)原因 引起呕吐的原因有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外疾病。 (3)护理评估 主要临床特点与呕吐方式(喷射性或非喷射性)、量的多少、呕吐物、呕 出现的时间与饮食的关系及伴随症状有关。 (4)预防窒息的护理 立即松解患儿衣扣,予以侧卧位,床旁备吸痰器及抢救用物,迅 速清除口、鼻腔呕吐物,防止误吸,记录呕吐次数、量及性状,患儿喂乳后应竖起拍背。呕 吐后应清洗口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物。 3.发热 (1)护理评估 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发热和度:低热(肛温在 37.8~38.5℃);高热(肛温超过 39℃);超高热(肛温超过 41.5℃);长期发热(发热超过 2 周以上);伴随症状。 (2)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 2)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 3)每 4 小时测一次体温,高热与超高热每 1~2 小时测体温一次,采取退热措施后半个小时 测体温,评价降温效果。新生儿一般通过环境调节降温。 4)卧床休息,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口腔护理。 5)物理降温:放置冰袋、冷湿敷,%30~%50 乙醇擦浴,湿水浴,冰盐水灌肠。 4.腹痛 (1)种类 器质性疾病:可分为腹腔内和腹腔外疾病;功能性腹痛。 (2)护理评估 可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持续钝痛及感应性疼痛,应注意观察疼痛部位、程 度、性质、伴随症状。 5.畏食 (1)原因 常由精神因素或喂养不当引起。 (2)护理措施 1)营养不足的护理 观察患儿伴随症状和体征,与家长共同制定食谱,建立有规律的生活 制度。 2)健康指导 了解产生畏食的原因,介绍下确喂养方法。 6.腹胀 (1)原因 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胀气。 (2)护理措施 1)疼痛的护理 卧床体息,若有呼吸因难或压迫症状可取半卧位,严重腹胀伴呕吐应呕吐 应禁食,按医嘱给予肛管排气或股长内注新斯的明,行胃肠减压,同时观察伴随症状和改善 情况。 2)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 要点、难点提示 儿科常见症状的原因、护理评估和措施。 (四)小儿用药的护理 1.药物的选择 要根据不儿年龄、种病、病情及一般情况慎重选用,不能滥用,合并使用 药物不宜过多,注意药物配伍栖忌。 (1)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引起真菌感染;卡那霉素可引起听神经 和肾损害;氯霉素可抑制造血功能,使白细胞降低;磺胺式物易在泌尿道内形成结晶,引起 血尿、尿痛、尿闭,还可抑制造血系统,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一般感染可选用一种抗生素, 重症可用两种,用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早停药引起复发。 (2)退药热 目前多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不可过大,急需降温时可用安乃近滴鼻或 肠溶栓剂。 (3)镇静止痛药 病儿发生烦躁不安、剧咳不止、频繁呕吐及惊厥等可用镇静止惊药。 常用的药物有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地西泮、氯丙嗪、异丙嗪等。婴幼儿一般禁用吗啡,因 可抑制呼吸。 (4)祛痰、镇咳、止喘药 婴幼儿支气较窄,又不会咳痰,炎症时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因 难。一般用社痰药或超声雾化吸入,使分泌稀释,易于咳出。 (5)止泻药与泻药 对腹泻的患儿不宜首选止泻药,以免加重中毒症状,不儿便秘多采用
饮食调整或用栓剂,很少应用泻药。(6)肾上线皮质激素的应用儿科常与抗生素合并使用治疗急性严重感染,与其他药物合并治疗过敏性疾病,均为短期应用;治疗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则疗程长或周期应用,长期应用注意副作用;水痘患儿禁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7)新生儿、早产儿用药小婴儿肝、肾及代谢功能不够成熟,故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磺胺药、维生素K等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等。(8)液体疗法不儿水盐代谢旺盛,腹泻时易发生水和电解质失衡。(9)乳母用药有些药物可经母乳作用于婴儿,因此哺乳的母亲用药时要考虑此点。2.药物的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剂量(每日或每次)=患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是量(每日或每次)。体重应以实测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已超过成人剂量为限。(1)(1)按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每日或每次)=患儿体重(㎡)×每平方米体表面体需要量(每日或每次)小儿体有面体计算工式:<30kg小儿体表面积(m)=体重(kg)x0.035+0.1>30kg小儿体表面积(m)=[体重(kg)-30]×0.2+1.05(3)按年龄计算用于计算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止咳药、营养药等。(4)从成人剂量折算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不常用方法如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3.给药方法(1)口服法不要与乳汁或其他食物混合。可用小勺喂,或用滴管滴入,一次不能过多。年长儿可训练或鼓励自愿服药,应在其服药后再离去,以免误服或不服。(2)注射法年长儿采用:“两快一慢”,婴幼儿不事作者采用“三快法”,缩短哭闹挣扎时间,以免发生断针等意外。静脉推注时宜慢,注意观察惠儿反应,切忌药液外渗。根据年龄大小、病种、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滴速,避免短时间内进液过多。(3)外用法以软膏为多,也有采用水剂、混悬剂、粉剂。要注意避免小儿用手抓摸药物,误入眼、口引起意外。(4)其他方法如患儿神志不清、昏迷不能吞咽药物时,可通过鼻饲将药物注入。有些药物如水合氯醛等可通过直肠给药,一般保留灌肠1次不超过30ml。吸入法需用雾化吸入器(泵)给药。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小儿用药的特点;明确常用小儿给药的正确方法。五、儿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大纲细目要点要求科目熟练掌握(1)一般测量法掌握(2)儿童床使用法③1.一般护理法(3)臀红护理法熟练掌握(4)约束法熟练掌握(1)颈外静脉穿刺术?2.协助检查诊断的操作熟练掌握(2)股静脉穿刺术(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③3.协助治疗的操作熟练掌握(2)蓝光疗法重点、难点综述(一)一般护理1.一般测量法(1)测量身长(高)1)目的了解小儿骨骼发育情况。2)准备皮尺、测量桌或测量板、立位测量器或带有身高量杆的磅秤
饮食调整或用栓剂,很少应用泻药。 (6)肾上线皮质激素的应用 儿科常与抗生素合并使用治疗急性严重感染,与其他药物合 并治疗过敏性疾病,均为短期应用;治疗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则疗程长 或周期应用,长期应用注意副作用;水痘患儿禁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 (7)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小婴儿肝、肾及代谢功能不够成熟,故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磺胺药、维生素 K 等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等。 (8)液体疗法 不儿水盐代谢旺盛,腹泻时易发生水和电解质失衡。 (9)乳母用药 有些药物可经母乳作用于婴儿,因此哺乳的母亲用药时要考虑此点。 2.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 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剂量(每日或每次)=患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是量(每日或每次)。体重应以实测值 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已超过成人剂量为限。 (1) (1) 按体表面积计算 剂量(每日或每次)=患儿体重(㎡)×每平方米体表面体需要量(每日或每次)小儿体有 面体计算工式: <30kg 小儿体表面积(㎡)=体重(kg)×0.035+0.1 >30kg 小儿体表面积(㎡)=[体重(kg)-30] ×0 .2+1.05 (3)按年龄计算 用于计算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止咳药、营养药等。 (4)从成人剂量折算 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不常用方法如下: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3.给药方法 (1)口服法 不要与乳汁或其他食物混合。可用小勺喂,或用滴管滴入,一次不能过多。 年长儿可训练或鼓励自愿服药,应在其服药后再离去,以免误服或不服。 (2)注射法 年长儿采用:“两快一慢”,婴幼儿不事作者采用“三快法”,缩短哭闹挣扎 时间,以免发生断针等意外。静脉推注时宜慢,注意观察患儿反应,切忌药液外渗。根据年 龄大小、病种、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滴速,避免短时间内进液过多。 (3)外用法 以软膏为多,也有采用水剂、混悬剂、粉剂。要注意避免小儿用手抓摸药 物,误入眼、口引起意外。 (4)其他方法 如患儿神志不清、昏迷不能吞咽药物时,可通过鼻饲将药物注入。有些 药物如水合氯醛等可通过直肠给药,一般保留灌肠 1 次不超过 30ml。吸入法需用雾化吸入 器(泵)给药。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小儿用药的特点;明确常用小儿给药的正确方法。 五、儿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 考试大纲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 目 1.一般护理法 (1)一般测量法 (2)儿童床使用法 (3)臀红护理法 (4)约束法 熟练掌握 掌 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③ 2.协助检查诊断的操作 (1)颈外静脉穿刺术 (2)股静脉穿刺术 熟练掌握 ③ 3.协助治疗的操作 (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2)蓝光疗法 熟练掌握 ③ 重点、难点综述 (一)一般护理 1.一般测量法 (1)测量身长(高) 1)目的 了解小儿骨骼发育情况。 2)准备 皮尺、测量桌或测量板、立位测量器或带有身高量杆的磅秤
3)操作方法①婴儿测量法脱去鞋帽,仰卧于测量板中线上;姿势:头顶触及测量板顶端,滑板紧贴双足底部,体位要正,双腿要伸直,滑板与小儿长轴呈90°角;读身长,精确到厘米。②儿童测量法脱去鞋帽,站立于测量器上。姿势:面向前,双目平视,立正姿势,足跟靠拢,足尖分开呈60°夹角,足跟、臀部、双肩同时靠在量杆上,推板紧贴头顶,与量杆呈90°角。读身高,精确到厘米。(2)测量体重1)目的了解小儿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观察水肿消退及增长的情况。为临床输液、给药、奶量计算提供依据。2)准备婴儿磅秤、成人磅秤、清洁布或小毛毯。3)测量方法①婴儿测量法先进行环境准备,保持室温在22~24℃。将清洁布放在婴儿磅秤上,调整至零点。脱去小儿衣服和尿裤或尿布,并称重。天冷或小儿重病,可先将衣服、尿布和毛毯称重后,给患儿穿上再称重。②儿童测量法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坐或站在成人的磅秤上测量。待小儿坐稳或站稳后称重。不合作或不能站立的患儿,可由成人抱着称重,再减去成人体重及小儿衣物重量。(3)测量体温1)目的、了解小儿的身体状态,为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疾病的转归提供依据。2)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小儿常用腋下体温计)。测量前30分钟禁饮热水及食物,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和活动,沐浴20分钟后方可测量体温,以免影响测量的结果。测温时间7~10分钟。体温过高或过低,可用肛表测直肠温度,测温时间3分钟。(4)测量脉搏1)目的了解小儿心脏搏动情况。2)测量方法小儿脉搏易受进食、活动、哭闹、发热的影响,因此测量时,应使小儿安静为宜。可测桡动脉或题浅动脉脉搏,亦可听诊心率。测脉搏频率同时,注意节律及强弱的变化。测量时间为1分钟。(5)测量呼吸1)目的了解小儿呼吸的状态和病情变化。2)测量方法①测量呼吸时,应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为缓解小儿的紧张感,分散其注意力,可手触脉搏,进行测量。②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测量时,可观察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1次)。③测呼吸频率同时,注意节律及深度的变化。(6)血压测量1)目的了妥小儿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2)测量方法①小儿血压计袖带的宽度为上臂长度的2/3。②缠扎袖带时,松紧要适宜。③一次测量未听清楚时,应间隔片刻再测量,以免影响测量的结果。要点、难点提示熟悉小儿血压的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2.儿童床使用方法(1)目的为出生体重低于2kg者及异常新生儿(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者)提供适宜的中性温度,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2)操作程序1)清洁、消毒暖箱,铺好箱内婴儿床的棉垫、床单及枕头。2)连接暖箱地线,半蒸馏水加入暖箱水槽,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加热指示灯亮。3)先调箱温至34℃,然后根据小儿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所需温度。4)调节箱内湿度,保持相对温度在55%~65%。5)将小儿穿上单衣,更换洁净尿布,放入箱内婴儿床上,并记录箱内温、湿度。(3)注意事项1)使用的暖箱不宜放在太阳光下直射或冷风直吹的位置,以免影响箱温恒定。暖箱应放置平稳,防止移动及震动,以避免自动控制失灵。2)经常检查暖箱工作情况,发现故障(如漏电或调节失灵)应立即切断电源检修,保证绝对安全情况下再用
3)操作方法 ①婴儿测量法 脱去鞋帽,仰卧于测量板中线上;姿势:头顶触及测量板顶端,滑板 紧贴双足底部,体位要正,双腿要伸直,滑板与小儿长轴呈 90°角;读身长,精确到厘米。 ②儿童测量法 脱去鞋帽,站立于测量器上。姿势:面向前,双目平视,立正姿势,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呈 60°夹角,足跟、臀部、双肩胛同时靠在量杆上,推板紧贴头顶,与 量杆呈 90°角。读身高,精确到厘米。 (2)测量体重 1)目的 了解小儿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观察水肿消退及增长的情况。为临床输液、 给药、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2)准备 婴儿磅秤、成人磅秤、清洁布或小毛毯。 3)测量方法 ①婴儿测量法 先进行环境准备,保持室温在 22~24℃。将清洁布放在婴儿磅秤上, 调整至零点。脱去小儿衣服和尿裤或尿布,并称重。天冷或小儿重病,可先将衣服、尿布和 毛毯称重后,给患儿穿上再称重。 ②儿童测量法 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坐或站在成人的磅秤上测量。待小儿坐稳或站稳后 称重。不合作或不能站立的患儿,可由成人抱着称重,再减去成人体重及小儿衣物重量。 (3)测量体温 1)目的 了解小儿的身体状态,为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疾病的转归提供依据。 2)测量方法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小儿常用腋下体温计)。测量前 30 分钟禁饮热水及 食物,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和活动,沐浴 20 分钟后方可测量体温,以免影响测量的结果。测 温时间 7~10 分钟。体温过高或过低,可用肛表测直肠温度,测温时间 3 分钟。 (4)测量脉搏 1)目的 了解小儿心脏搏动情况。 2)测量方法 小儿脉搏易受进食、活动、哭闹、发热的影响,因此测量时,应使小 儿安静为宜。可测桡动脉或颞浅动脉脉搏,亦可听诊心率。测脉搏频率同时,注意节律及强 弱的变化。测量时间为 1 分钟。 (5)测量呼吸 1)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的状态和病情变化。 2)测量方法 ①测量呼吸时,应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为缓解小儿的紧张感,分 散其注意力,可手触脉搏,进行测量。②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测量时,可观察腹部的起 伏(一起一伏为 1 次)。③测呼吸频率同时,注意节律及深度的变化。 (6)血压测量 1)目的 了妥小儿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 2)测量方法 ①小儿血压计袖带的宽度为上臂长度的 2/3。②缠扎袖带时,松紧要 适宜。③一次测量未听清楚时,应间隔片刻再测量,以免影响测量的结果。 要点、难点提示 熟悉小儿血压的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2.儿童床使用方法 (1)目的 为出生体重低于 2kg 者及异常新生儿(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者)提供 适宜的中性温度,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2)操作程序 1)清洁、消毒暖箱,铺好箱内婴儿床的棉垫、床单及枕头。 2)连接暖箱地线,半蒸馏水加入暖箱水槽,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加热指示 灯亮。 3)先调箱温至 34℃,然后根据小儿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所需温度。 4)调节箱内湿度,保持相对温度在 55%~65%。 5)将小儿穿上单衣,更换洁净尿布,放入箱内婴儿床上,并记录箱内温、湿度。 (3)注意事项 1)使用的暖箱不宜放在太阳光下直射或冷风直吹的位置,以免影响箱温恒定。暖箱应 放置平稳,防止移动及震动,以避免自动控制失灵。 2)经常检查暖箱工作情况,发现故障(如漏电或调节失灵)应立即切断电源检修,保 证绝对安全情况下再用
3)一切护理操作均应集中在箱内进行,抢救或称体重、静脉注射等可打开暖箱两端边门,必要时将床板拉出,但须加盖绒毯或在辐射保暖床上进行。4)定时测体温、脉博、呼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惠儿体温及时调节箱温,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定时记录箱内温度及湿度5)注意暖箱的清洁消毒每天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楷拭暖箱内外,更换水箱用水一次,以免细菌滋生:每周彻底清洁消毒暖箱,调换暖箱一次:出生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均需经过高压灭菌;患儿出暖箱后应将使用过的暖箱用0.1%苯扎嗅铵擦洗。再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箱内床垫置于太阳光下曝晒4~6小时后备用: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查清洁消毒的质量,防止交互感染。要点、难点提示暖箱使用的注意事项。3.臀红护理法临床根据皮肤受损的程度,分为轻度(表皮潮红)和重度,重度又分为三度,即:重I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并有皮肤溃破、脱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靓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1)目的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舒适,防止感染,使臀部痊愈。(2)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按操作顺序将用物放于治疗车上,推至床旁。2)用湿水将臀部洗干净,并用小毛巾吸干水分。3)用清洁尿布垫于臀下,使臀部暴露于空气或阳光下10~20分钟(在适宜的气温和室温下进行)。4)若臀红严重者也可用红外线灯或鹅颈灯照射臀部,灯泡25~40W,灯泡距臀部患处30~40cm,照射10~15分钟。5)将蘸有油类或药膏的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动,均匀涂药。6)更换尿布,拉平衣服、盖好被褥。整理用物,归还原处。(3)注意事项1)臀部皮肤溃破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时用手蘸水冲洗,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涂抹油类或药膏时,应使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动,不可上下涂刷,以免加剧疼痛和导致脱皮。2)暴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一般每日2~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一般每日2次。3)根据臀部皮肤受损程度选择油类或药膏:轻度臀红,涂紫草油或酸软膏:重I、IⅡI度臀红,涂鱼肝油软膏及1%甲紫;重IⅢI度臀红,涂鱼肝油软膏或康复新溶液(中药),每日3~4次。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时,可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吸干,然后涂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霜),每日2次,用至局部感染控制。4)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重度臀红者所用尿布应煮沸、消毒液浸泡或阳光下曝晒以消灭细菌。5)切总用塑料布包衰臀部。要点、难点提示臀红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4.约束法(1)目的便于治疗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患儿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2)物品准备、护士准备了解患儿的诊断、约束目的及家长的心理,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尽量取得理解和配合,避免引起患儿情绪不安。(3)操作步骤全身及身全各个不同部位的约束方法不同(略)。4.约束的注意事项1)向家长解释约束的目的,安抚患儿,减少恐惧不安。2)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并经常改变姿势。3)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4)局部约束时仍需满足其他部位肢体的活动。(二)协助检查诊断的操作1.颈外静脉穿刺术(1)目的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儿或肥胖儿童的静脉采血,有严重心、肺疾患及病情
3)一切护理操作均应集中在箱内进行,抢救或称体重、静脉注射等可打开暖箱两端边 门,必要时将床板拉出,但须加盖绒毯或在辐射保暖床上进行。 4)定时测体温、脉膊、呼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患儿体温及时调节箱温,使患 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定时记录箱内温度及湿度。 5)注意暖箱的清洁消毒 每天用 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揩拭暖箱内外,更 换水箱用水一次,以免细菌滋生;每周彻底清洁消毒暖箱,调换暖箱一次;出生体重低于 1000g 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均需经过高压灭菌;患儿出暖箱后应将使用过的暖箱用 0.1% 苯扎嗅铵擦洗。再用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箱内床垫置于太阳光下曝晒 4~6 小时后备用;定 期做细菌培养,检查清洁消毒的质量,防止交互感染。 要点、难点提示 暖箱使用的注意事项。 3.臀红护理法 临床根据皮肤受损的程度,分为轻度(表皮潮红)和重度,重度又 分为三度,即:重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并有皮肤溃 破、脱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靓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1)目的 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舒适,防止感染,使臀部痊愈。 (2)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按操作顺序将用物放于治疗车上,推至床旁。 2)用湿水将臀部洗干净,并用小毛巾吸干水分。 3)用清洁尿布垫于臀下,使臀部暴露于空气或阳光下 10~20 分钟(在适宜的气温和室 温下进行)。 4)若臀红严重者也可用红外线灯或鹅颈灯照射臀部,灯泡 25~40W,灯泡距臀部患处 30~40cm,照射 10~15 分钟。 5)将蘸有油类或药膏的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动,均匀涂药。 6)更换尿布,拉平衣服、盖好被褥。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3)注意事项 1)臀部皮肤溃破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时用手蘸水冲洗,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涂抹油类或药膏时,应使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动,不可上下涂刷,以免加剧疼痛和导致 脱皮。 2)暴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一般每日 2~3 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 烫伤,一般每日 2 次。 3)根据臀部皮肤受损程度选择油类或药膏:轻度臀红,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重Ⅰ、 Ⅱ度臀红,涂鱼肝油软膏及 1%甲紫;重Ⅲ度臀红,涂鱼肝油软膏或康复新溶液(中药), 每日 3~4 次。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时,可用 0.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吸干,然后涂硝酸咪 康唑霜(达克宁霜),每日 2 次,用至局部感染控制。 4)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重度臀红者所用尿布应煮沸、消毒液浸泡或阳光下曝晒以消灭 细菌。 5)切忌用塑料布包裹臀部。 要点、难点提示 臀红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4.约束法 (1)目的 便于治疗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患儿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物品准备、护士准备 了解患儿的诊断、约束目的及家长的心理,做好解释说 服工作,尽量取得理解和配合,避免引起患儿情绪不安。 (3)操作步骤 全身及身全各个不同部位的约束方法不同(略)。 4.约束的注意事项 1)向家长解释约束的目的,安抚患儿,减少恐惧不安。 2)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并经常改变姿势。 3)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 4)局部约束时仍需满足其他部位肢体的活动。 (二)协助检查诊断的操作 1.颈外静脉穿刺术 (1)目的 适用于 3 岁以下的婴儿或肥胖儿童的静脉采血,有严重心、肺疾患及病情
危重者禁用。(2)方法1)平卧位,全身约束,肩部与治疗桌边缘对齐,头部转向一侧,并垂于桌边沿下,露出颈静脉。2)助手面对患儿,双手固定其头部,以30°~40°角向心侧斜刺入皮肤进行穿刺,采取血标本。3)拨针后,用无菌棉球太道穿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并幕惠儿坐起,胶布固定。(3)注意事项1)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2)操作应迅速,避免患儿头部下垂时间过长,影响血液回流。3)因颈部软组织、血管较多,刺破后易引起血肿,穿刺失败应加压止血后再换对侧采用。2.股静脉穿刺术(1)目的主要用于婴儿静脉采血。(2)方法1)更换尿布洗净婴儿臀部及会阴部。2)患儿取仰卧位,脱去一侧裤腿,将穿刺侧腹股沟垫高,用尿布覆盖会阴部,以免患儿的尿液污染穿刺部位。3)将患儿两腿分开呈蛙腿卧位,助手以上臂轻轻压住小儿上臂,并用手抓紧小儿膝部以固定下肢。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示指。在腹股沟中1/3与外1/3交界处,用左示指触摸股动脉搏动点,右手将注射器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见有回血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并抽足血量。5.拔出针头,棉球压迫局部约3分钟,然后用胶布固定。(3)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如穿刺失败,不宜再于同侧穿刺,以免形成血肿。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方法,以免引起出血。3)如抽出血为鲜红色,系股动脉血液,应立即拔出针,并用棉球压紧局部5~10分钟,放松后仍需观察有无血肿。(三)协助治疗的操作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目的满足患儿的治疗和营养需要。(2)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小儿头皮静脉为淡蓝色,浅表易见、不滑动。常用额前正中静脉、题浅静脉、耳后静脉。(3)注意事项1)输液中注意观察输液速度,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落,局部有无红肿及有无输液反应等。2)争取患儿合作,不合作者适当约束。3)其他同静脉输液要求。要点、难点提示掌握小儿颈外静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股静脉穿刺术的部位及注意事项、头皮静脉的特点及常用的静脉名称。2.蓝光疗法(1)目的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转变成水溶性胆红素,易于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适用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患儿(2)用物蓝光箱、不透光的护眼罩(内层为不透光黑纸或胶片、外层包裹白布罩)尿布、记录单。(3)操作程序1)清洁、消毒光疗箱,检查并调节上、下方灯管,使上、下方灯管与患儿距离分别为40cm和20~25cm。在箱内水盆中加入清水。接通电源,启亮蓝光管,调节箱温至30~32℃,相对湿度达50%。2)患儿洗澡,清洁皮肤,剪短指甲,测量生命体征及观察黄疽程度并记录。戴护眼罩
危重者禁用。 (2)方法 1)平卧位,全身约束,肩部与治疗桌边缘对齐,头部转向一侧,并垂于桌边沿下,露 出颈静脉。 2)助手面对患儿,双手固定其头部,以 30°~40°角向心侧斜刺入皮肤进行穿刺,采取 血标本。 3)拔针后,用无菌棉球太迫穿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并嘱患儿坐起,胶布固定。 (3)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2)操作应迅速,避免患儿头部下垂时间过长,影响血液回流。 3)因颈部软组织、血管较多,刺破后易引起血肿,穿刺失败应加压止血后再换对侧采 用。 2.股静脉穿刺术 (1)目的 主要用于婴儿静脉采血。 (2)方法 1)更换尿布洗净婴儿臀部及会阴部。 2)患儿取仰卧位,脱去一侧裤腿,将穿刺侧腹股沟垫高,用尿布覆盖会阴部,以免患 儿的尿液污染穿刺部位。 3)将患儿两腿分开呈蛙腿卧位,助手以上臂轻轻压住小儿上臂,并用手抓紧小儿膝部 以固定下肢。 4)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示指。在腹股沟中 1/3 与外 1/3 交界处,用左示指触摸股 动脉搏动点,右手将注射器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 见有回血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并抽足血量。 5.拔出针头,棉球压迫局部约 3 分钟,然后用胶布固定。 (3)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如穿刺失败,不宜再于同侧穿刺,以免形成血肿。 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方法,以免引起出血。 3)如抽出血为鲜红色,系股动脉血液,应立即拔出针,并用棉球压紧局部 5~10 分钟, 放松后仍需观察有无血肿。 (三)协助治疗的操作 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1)目的 满足患儿的治疗和营养需要。 (2)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为淡蓝色,浅表易见、不滑动。常用额前正中 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3)注意事项 1)输液中注意观察输液速度,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落,局部有无红肿及有无输液反 应等。 2)争取患儿合作,不合作者适当约束。 3)其他同静脉输液要求。 要点、难点提示 掌握小儿颈外静脉穿刺术的注意事项、股静脉穿刺术的部位及注意 事项、头皮静脉的特点及常用的静脉名称。 2.蓝光疗法 (1)目的 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转变成水溶性胆红素,易于排出,使血清胆 红素浓度降低。适用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患儿。 (2)用物 蓝光箱、不透光的护眼罩(内层为不透光黑纸或胶片、外层包裹白布罩) 尿布、记录单。 (3)操作程序 1)清洁、消毒光疗箱,检查并调节上、下方灯管,使上、下方灯管与患儿距离分别为 40cm 和 20~25cm。在箱内水盆中加入清水。接通电源,启亮蓝光管,调节箱温至 30~32℃, 相对湿度达 50%。 2)患儿洗澡,清洁皮肤,剪短指甲,测量生命体征及观察黄疸程度并记录。戴护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