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母乳含较多的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乳糖、卵磷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生长调节因子等,这些都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④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尤以初乳中含量高。SIgA,巨噬细咆、乳铁蛋白、溶菌酶、乳酸过氧化氢酶、双歧因子等,都在预防肠道或全身感染中起一定作用:③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适宜、基本无菌、经济、方便、喂哺简便。③可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计划生育。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机会少。生后10~12个月为宜。应避免在盛夏与寒冬季节断奶。2)断奶期3)母乳喂养的禁忌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暂停哺乳。(2)混合喂养1)补授法每次母乳哺乳完毕后,再添加牛乳或代乳品,至婴儿饱足。2)代授法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每日采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哺1次或多次代替母乳。(3)人工喂养完全采用牛乳,其他动物乳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人工喂养。人工喂享用于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的婴儿。1)人工喂养的婴儿食品鲜牛乳:牛乳制品。①全脂奶粉配制乳液a.容量比1:4(1匙奶粉加4匙水);b.重量比1:8(1份奶粉加8份水)。②蒸发乳鲜牛乳经蒸发浓缩至一半容量,密封,高温消毒保存。③酸乳在鲜牛奶中加乳酸或橘汁制成,易消化。④婴儿配方奶粉全脂奶粉经加工处理,使其成分接近人乳。2)乳量计算方法一般按每日需要能量计算。以牛乳为例,婴儿每日需能量为420~460kJ100110kcal)/kg,需水量为150ml/kg。8%糖牛乳(牛乳100ml,加食糖8g)I00ml供能量约420kJ(100kcal),故婴儿每日需8%糖牛乳100~110ml/kg,水分不足部分则以开水、果汁等分次补充。(4)辅助食品的添加1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①由少到多:②由稀到稠:③从细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③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成熟情况,按月龄依2)辅食添加的顺序次添加各类辅食。添加顺序见下表:添加辅食顺序月龄食物形状添加辅食水1~3个月状菜水、水果汁、维生素D(出生2周开始补充)泥4~6个月状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豆腐7~9个月末状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熟土豆、芋头10~12个月碎食粥、软饭、面、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要点、难点提示明确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叙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理想的断乳时间;能计算婴儿用8%糖牛乳喂养每日所需乳量;全脂奶粉配制乳液;辅食添加的原则、顺序。3.幼儿期膳食此期生长发育仍快,且活动量较婴儿大,营养素及能量需要仍然相对较高。宜食用含优质蛋白量高,营养丰富,制作细、软、碎,易消化的食物。最好每日供给牛奶或豆浆200~500ml。进餐次数以3餐,1~2点"比较适宜。能量分配,早餐可占25%左右,中餐占35%左右,晚餐占30%,午后点心(食糖、牛奶、饼干等)占10%左右。(四)儿童保健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保证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的一门综合性预防医学
③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 母乳含较多的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乳糖、卵磷脂、长链 不饱和脂肪酸及生长调节因子等,这些都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 ④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 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尤以初乳中含量高。SIgA,巨 噬细咆、乳铁蛋白、溶菌酶、乳酸过氧化氢酶、双歧因子等,都在预防肠道或全身感染中起 一定作用: ⑤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适宜、基本无菌、经济、方便、喂哺简便。 ⑥可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计划生育。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机会少。 2)断奶期 生后 lO~12 个月为宜。应避免在盛夏与寒冬季节断奶。 3)母乳喂养的禁忌 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 暂停哺乳。 (2)混合喂养 1)补授法 每次母乳哺乳完毕后,再添加牛乳或代乳品,至婴儿饱足。 2)代授法 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每日采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哺 1 次或多次代替 母乳。 (3)人工喂养 完全采用牛乳,其他动物乳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人工喂养。人工喂享 用于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的婴儿。 1)人工喂养的婴儿食品 鲜牛乳;牛乳制品。 ①全脂奶粉配制乳液 a.容量比 1:4(1 匙奶粉加 4 匙水); b.重量比 l:8(1 份奶粉加 8 份水)。 ②蒸发乳 鲜牛乳经蒸发浓缩至一半容量,密封,高温消毒保存。 ③酸乳 在鲜牛奶中加乳酸或橘汁制成,易消化。 ④婴儿配方奶粉 全脂奶粉经加工处理,使其成分接近人乳。 2)乳量计算方法 一般按每日需要能量计算。以牛乳为例,婴儿每日需能量为 420~ 460kJ(100~1lOkcal)/kg,需水量为 150ml/kg。8%糖牛乳(牛乳 lOOml,加食糖 8g)lOOml 供能量约 420kJ (100kcal),故婴儿每日需 8%糖牛乳 100~110ml/kg,水分不足部分则以开 水、果汁等分次补充。 (4)辅助食品的添加 1)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 ①由少到多;②由稀到稠;③从细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 ⑤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 2)辅食添加的顺序 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成熟情况,按月龄依 次添加各类辅食。添加顺序见下表: 添加辅食顺序 月 龄 食物形状 添加辅食 1~3 个月 水 状 菜水、水果汁、维生素 D(出生 2 周开始补充) 4~6 个月 泥 状 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豆腐 7~9 个月 末 状 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 熟土豆、芋头 10~12 个月 碎 食 粥、软饭、面、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要点、难点提示 明确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叙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理想 的断乳时间;能计算婴儿用 8%糖牛乳喂养每日所需乳量;全脂奶粉配制乳液;辅食添加的 原则、顺序。 3.幼儿期膳食 此期生长发育仍快,且活动量较婴儿大,营养素及能量需要仍然相 对较高。宜食用含优质蛋白量高,营养丰富,制作细、软、碎,易消化的食物。最好每日供 给牛奶或豆浆 200~500ml。进餐次数以“3 餐,1~2 点”比较适宜。能量分配,早餐可占 25% 左右,中餐占 35%左右,晚餐占 30%,午后点心(食糖、牛奶、饼干等)占 10%左右。 (四)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 施,保证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的一门综合性预防医学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1)新生儿期的保健特点①加强生后第一周的保健及喂养:②保暖及预防感染的护一般一个月内访视2~3次。理:③保健人员及时、定期地进行家庭访视。(2)婴儿期的保健特点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②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监测:③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促进生长发育;④完成基础计划免疫。(3)幼儿期保健特点①保证均衡的营养:②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③预防疾病和意外:④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5完成计划免疫。(4)学龄前期的保健特点①继续生长发育监测:②加强早期教育,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④防治传染病,防止意外发生:③加强托幼机构的管理。(5)学龄期的保健特点①加强体格锻炼;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③培养良好的品格:④加强学校卫生指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6)青春期的保健特点①保证充足的营养:②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加强青春期心理生理和卫生教育:④培养良好的品德。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小儿各期的保健特点。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即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中,提高易感者的特异免疫力。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1)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1)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才能产生抗体,但抗体持续时间较久,一般为1~5年。2)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可给予相应的抗体,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时,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约3周,故只能作为暂时预防和用于治疗。(2)常用免疫制剂1)主动免疫制剂①菌苗死菌苗:如霍乱、百日咳、伤寒菌苗等。活菌苗:如卡介苗、鼠疫、布氏杆菌菌苗等。②疫苗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经处理后形成,包括灭活疫苗,如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疫苗。③类毒素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使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性的制剂,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2)被动免疫制剂被动免疫制剂统称免疫血清,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和抗病毒血清、丙种球蛋白。此类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3)计划免疫儿童计划免疫是指科学规划和严格实施的对所有婴幼儿进行的基础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及随后适时的加强"免疫(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见下表: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百日咳、白喉、麻疹流行性乙型乙型肝炎病名炎脑炎破伤风免疫卡介苗脊髓灰质百日咳菌液、白日麻疹减乙肝疫苗乙脑疫苗原(减毒活喉类毒素、破伤毒活疫炎减毒活结核菌苗疫苗糖丸风类毒素的混悬液)合制剂接种皮内注口服皮下注射皮下注「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射射方法接种左上臂上臂外侧上臂外上臂外侧右上臂三部位侧三角肌角肌上端上端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 (1)新生儿期的保健特点 ①加强生后第一周的保健及喂养;②保暖及预防感染的护 理;③保健人员及时、定期地进行家庭访视。一般一个月内访视 2~3 次。 (2)婴儿期的保健特点 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②定期做健康 检查和体格监测;③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促进生长发育;④完成基础计划免疫。 (3)幼儿期保健特点 ①保证均衡的营养;②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和培养良好生活 习惯;③预防疾病和意外;④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⑤完成计划免疫。 (4)学龄前期的保健特点 ①继续生长发育监测;②加强早期教育,培养独立生活能 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④防治传染病,防止意外发生;⑤加强 托幼机构的管理。 (5)学龄期的保健特点 ①加强体格锻炼;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③培 养良好的品格;④加强学校卫生指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6)青春期的保健特点 ①保证充足的营养;②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加强青春期 心理生理和卫生教育;④培养良好的品德。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小儿各期的保健特点。 2.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即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中,提高易感者的特异 免疫力。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1)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 1)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才能产生抗体,但抗体持 续时间较久,一般为 l~5 年。 2)被动免疫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可给予相应的抗体,使之立 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时,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约 3 周, 故只能作为暂时预防和用于治疗。 (2)常用免疫制剂 1)主动免疫制剂 ①菌苗 死菌苗:如霍乱、百日咳、伤寒菌苗等。 活菌苗:如卡介苗、鼠疫、布氏杆菌菌苗等。 ②疫苗 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经处理后形成,包括灭 活疫苗,如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疫苗。 ③类毒素 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使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性的制剂, 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 2)被动免疫制剂 被动免疫制剂统称免疫血清,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和抗病毒血 清、丙种球蛋白。此类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 (3)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是指科学规划和严格实施的对所有婴幼儿进行的基础 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及随后适时的“加强”免疫(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 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见下表: 预防 病名 结核病 脊髓灰质 炎 百日咳、白喉、 破伤风 麻疹 流行性乙型 脑炎 乙型肝炎 免 疫 原 卡介苗 (减毒活 结核菌 悬液) 脊髓灰质 炎减毒活 疫苗糖丸 百日咳菌液、白 喉类毒素、破伤 风类毒素的混 合制剂 麻疹减 毒活疫 苗 乙脑疫苗 乙肝疫苗 接种 方法 皮内注 射 口服 皮下注射 皮下注 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接种 部位 左上臂 三角肌 上端 上臂外侧 上臂外 侧 上臂外侧 右上臂三 角肌上端
初种13(间隔1个2(间隔7~33(间隔4~6周)1次数月)10天)剂量婴儿0.1ml每次1丸三0.2ml0.2~0.5ml型混合糖0.25~0.5ml儿丸疫苗童0.5~1.5ml初种第一次生生后2个月以上3个月以上小儿8个月以1岁以上年龄2~3天第一次2个第一次3个月上易感后24小时月儿到2个第二次4个月第二次相月内第二次3个第三次5个月隔1个月月第三次相隔6个第三次4个月月复种7岁时加接种后4岁时加强1.5~2岁,7复种每年加于7岁、口服三型强1次强1 次岁各加强1次,混合糖丸用吸附白破二12岁复疫苗查、结核联类毒素菌素阴性时加种(4)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的准备工作;受种者的准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1)一般反应①局部反应接种后24小时左右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红晕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2~3天不等。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局部热敷并抬高患肢。②全身反应接种后24小时内体温升高,持续1~2天,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才有体温上升。体温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轻者适当休息,多饮水。重者可对症处理。如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2)异常反应①过敏性休克注射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应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lml,必要时重复。予氧气吸入,尽快送医院抢救。②晕针注射中或注射后发生。轻者心慌出汗、手足发木,重者心跳加速、四肢湿冷,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③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儿小时至儿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后即可痊愈。有严重免疫缺陷者,接种活菌(疫)苗可扩散为全身感染。一般人群免疫水平达80%以上,才能取得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效果。要点、难点提示掌握六种疫苗(主要是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制剂、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和麻疹疫苗“四苗”)初种时间、接种途径、预防疾病:掌握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举出常见的主、被动免疫制剂。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考试大纲要点细目要求科目
初种 次数 1 3(间隔 1 个 月) 3(间隔 4~6 周) 1 2(间隔 7~ 10 天) 3 剂量 0.1ml 每次 l 丸三 型混合糖 丸疫苗 0.2~0.5ml 0.2ml 婴 儿 O.25~0.5ml 儿 童 0.5~1.5ml 初 种 年龄 生 后 2~3 天 到 2 个 月内 2 个月以上 第一次 2 个 月 第二次 3 个 月 第三次 4 个 月 3 个月以上小儿 第一次 3 个月 第二次 4 个月 第三次 5 个月 8 个月以 上易感 儿 1 岁以上 第一次生 后 24 小时 第二次相 隔 1 个月 第三次相 隔 6 个 月 复种 接种后 于 7 岁、 12 岁复 查、结核 菌素阴 性时加 种 4 岁时加强 口服三型 混合糖丸 疫苗 1.5~2 岁,7 岁各加强 1 次, 用吸附白破二 联类毒素 7 岁时加 强 1 次 复种每年加 强 1 次 (4)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的准备工作;受种者的准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 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 ①局部反应 接种后 24 小时左右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红晕 直径在 2.5cm 以下为弱反应,2.6~5cm 为中等反应,5cm 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 2~3 天不等。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局部热敷并抬高患肢。 ②全身反应 接种后 24 小时内体温升高,持续 1~2 天,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 伏期才有体温上升。体温 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 为强反应。轻者适当休息,多饮水。重者可对症处理。如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 到医院诊治。 2)异常反应 ①过敏性休克 注射后数分钟至 2 小时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四 肢湿冷、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应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 静脉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5~lml,必要时重复。予氧气吸入,尽快送医院抢救。 ②晕针 注射中或注射后发生。轻者心慌出汗、手足发木,重者心跳加速、四肢湿冷, 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 ③过敏性皮疹 常在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后即可痊 愈。 有严重免疫缺陷者,接种活菌(疫)苗可扩散为全身感染。 一般人群免疫水平达 80%以上,才能取得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效果。 要点、难点提示 掌握六种疫苗(主要是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制剂、脊髓灰质炎减毒糖 丸和麻疹疫苗“四苗”)初种时间、接种途径、预防疾病;掌握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举出常见的主、被动免疫制剂。 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 考试大纲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 目
①1.儿科门、急诊的(1)儿科门诊设置解了设置(2)儿科急诊设置2.儿科病房设置要求了解」①本节重点、难点(一)儿科门、急诊的设置1.儿科门诊设置预诊处、挂号处、候诊室、诊查室、隔离室、治疗室、化验室、药房与收费处、饮水处、小儿专用厕所。设立预诊室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来看病的患儿先在预诊室进行初检,使之在未挂号前及时检出传染病,以及时进入特定的传染病诊室治疗,避免和减少交互感染,另外预诊还可区分病情轻重缓急,如病情危重患儿,保证及时诊治、抢救处理。要点、难点提示:明确儿科门诊设预诊室的目的。2.儿科急诊设置应设有抢救床1~2张,并带有输液架和活动床挡及约束带等。另备远(1)抢救室红外线辐射式抢救台,以作小婴儿抢救使用。室内备有急救车、药品、物品、病人检查用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静脉输液、吸引装置、洗胃用具,心电监护仪、氧饱和度测定仪、特护记录、手电筒、压活板等(2)治疗室有各种治疗设备、药品、护理用物(治疗柜、药品柜、注射用具、口腔护理、灌肠用具及各种导管等)。(3)观察室设病床及常规抢救设备,有条件可备各种监护仪和暖箱,保证病人使用。(4)设分诊台、药房、化验室、收费处等,以方便病人。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儿科抢救室配备的设备。(二)儿科病房由于不同年龄小儿的生活习惯和护理要求不同,儿科病房应按年龄分为新生儿室、婴儿室、幼儿室和儿童室。此外还可以分为非感染病室、感染病室、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室,还可分为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室。以防止交互感染。儿科病房的设置包括:1.出入院处置室。2.病室病室间采用玻璃隔断,以便工作人员观察患儿(儿科病房特有的设置)。3.医护办公室。4.游艺室。5.配膳室与配奶室。6.治疗室。7.卫生间、浴室、厕所均应适合小儿使用。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儿科病房设置特点。四、儿科基础护理考试大纲要细目点要求科目①(1)环境握?掌1.儿科病房管理(2)预防交叉感染②+?(3)传染病管理③(4)安全管理2.儿科基础护理(1)皮肤护理掌握?(2)心理护理掌握熟练掌握(3)住院护理常规3.儿科常见症状的(1)哭闹熟练掌握护理(2)呕吐熟练掌握(3)发热熟练掌握
1.儿科门、急诊的 设置 (1)儿科门诊设置 (2)儿科急诊设置 了 解 ① 2.儿科病房 设置要求 了 解 ① 本节重点、难点 (一)儿科门、急诊的设置 1.儿科门诊设置 预诊处、挂号处、候诊室、诊查室、隔离室、治疗室、化验室、 药房与收费处、饮水处、小儿专用厕所。 设立预诊室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来看病的患儿先在预诊室进行初检,使之在未挂号前及时 检出传染病,以及时进入特定的传染病诊室治疗,避免和减少交互感染,另外预诊还可区 分病情轻重缓急,如遇病情危重患儿,保证及时诊治、抢救处理。 要点、难点提示:明确儿科门诊设预诊室的目的。 2.儿科急诊设置 (1)抢救室 应设有抢救床 l~2 张,并带有输液架和活动床挡及约束带等。另备远 红外线辐射式抢救台,以作小婴儿抢救使用。室内备有急救车、药品、物品、病人检查用 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静脉输液、吸引装置、洗胃用具,心电监护仪、 氧饱和度测定仪、特护记录、手电筒、压舌板等。 (2)治疗室 有各种治疗设备、药品、护理用物(治疗柜、药品柜、注射用具、口腔护 理、灌肠用具及各种导管等)。 (3)观察室 设病床及常规抢救设备,有条件可备各种监护仪和暖箱,保证病人使用。 (4)设分诊台、药房、化验室、收费处等,以方便病人。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儿科抢救室配备的设备。 (二)儿科病房 由于不同年龄小儿的生活习惯和护理要求不同,儿科病房应按年龄分为新生儿室、婴儿 室、幼儿室和儿童室。此外还可以分为非感染病室、感染病室、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室,还可 分为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室。以防止交互感染。 儿科病房的设置包括: 1.出入院处置室。 ’ 2.病室 病室间采用玻璃隔断,以便工作人员观察患儿(儿科病房特有的设置)。 3.医护办公室。 4.游艺室。 5.配膳室与配奶室。 6.治疗室。 7.卫生间、浴室、厕所均应适合小儿使用。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儿科病房设置特点。 四、儿科基础护理 考试大纲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 目 1.儿科病房管理 (1)环境 (2)预防交叉感染 (3)传染病管理 (4)安全管理 掌 握 ① ③ ②+③ ③ 2.儿科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 (2)心理护理 (3)住院护理常规 掌 握 掌 握 熟练掌握 ③ 3.儿科常见症状的 护理 (1)哭闹 (2)呕吐 (3)发热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4)腹痛熟练掌握掌握(5)畏食掌握(6)腹胀了解①4.小儿用药的护理(1)药物的选择①了解(2)药物的剂量计算掌握?(3)给药方法本节重点、难点(一)儿科病房管理1.环境1)病室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美观,注意空气新鲜,避免噪声。2)不同年龄患儿对环境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儿童18~20℃,婴幼儿20~22℃,新生儿22~24℃,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2.预防交互感染应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同病种分别收治,同一病种不同期的患儿也要分别收治,医护人员注意个人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3.传染病管理1)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或转院,其污物或所在病室要消毒,对曾与传染病患儿接触的易感儿,应进行检疫。2)对新生儿、早产儿、化疗中的白血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均应施行保护性隔离。4.安全管理阳台护栏要高过小儿肩部,窗外有护栏。不能单独让患儿到台或楼梯玩耍,药柜上锁,检查治疗时要扶好患儿,防止跌伤,检查消防装置非常时使用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火柴等应放固定位置,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要有一定的固定约束技巧,不能自理的患儿测体温时应有人守护,患儿离开病区时应有工作人员带领。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在儿科病房中应施行保护性隔离的对象。(二)儿科基础护理1.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动作轻柔,尤其应注意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护理。2.心理护理(1)影响因素疾病给小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治疗操作作使患儿产生恐惧;尤其与父母分离会使患儿产生分离性焦虑;不同年龄,疾病和病情,不同的住院时间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2)身心反应及护理常出现的身心反应有:身体上的攻击行为;言语上的攻击行为:退化性行为:态度的情绪上的改变;焦虑。应重视患儿子心理,使患儿逐渐适应住院环境。(3)住院护理常规(1)入院护理迎接患儿,进行入院护理评估,作好清洁卫生护理及环境介绍。(2)住院护理除清洁卫生的护理,饮食及给药的护理外,还要进行基础护理,测体温、脉博、呼吸,新入院3日内每日测3次,一般每日测2次,危重、发热、低体温者每4个小时测一次,给予退热处理后半小时测体温,评价降温效果。(3)出院护理,进行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患儿出院后常规对患儿床单位进行消毒。(三)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1.哭闹(1)原因①生理性口头闹:最常见原因为饥饿、口渴。此外还有情绪变化、睡眠异常、断乳、过冷、过热、尿布湿、衣服不适、昆虫叮咬、要挟家长等。②病理性哭闹:凡能引起小儿不适或疼痛的疾病都可致婴儿哭闹,以腹痛、头痛、口痛为多见,其次是颅内疾病。(2)护理评估生理性哭闹哭声有力、时间短、间歇其面色台常。病理性哭闹声剧烈,呈持续性,不能用玩具逗引或饮水、进食等方法止哭。同时有伴随症状,如中耳炎患儿常伴摇头,不让触及患部。2.呕吐(1)定义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呈逆啸动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哨内容物从
(4)腹痛 (5)畏食 (6)腹胀 熟练掌握 掌 握 掌 握 ③ 4.小儿用药的护理 (1)药物的选择 (2)药物的剂量计算 (3)给药方法 了 解 了 解 掌 握 ① ① ③ 本节重点、难点 (一)儿科病房管理 1.环境 1)病室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美观,注意空气新鲜,避免噪声。 2)不同年龄患儿对环境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 儿童 18~20℃,婴幼儿 20~22℃,新生 儿 22~24℃,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55%~65%。 2.预防交互感染 应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同病种分别收治,同一病种不同期的患儿 也要分别收治,医护人员注意个人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3.传染病管理 1)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或转院,其污物或所在病室要消毒,对曾与传染病患儿接触的 易感儿,应进行检疫。 2)对新生儿、早产儿、化疗中的白血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抵抗力低下的患儿 均应施行保护性隔离。 4.安全管理 阳台护栏要高过小儿肩部,窗外有护栏。不能单独让患儿到瑁台或楼梯 玩耍,药柜上锁,检查治疗时要扶好患儿,防止跌伤,检查消防装置.非常时使用的物品, 如手电筒、蜡烛、火柴等应放固定位置,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要有一定的固定约束技巧, 不能自理的患儿测体温时应有人守护,患儿离开病区时应有工作人员带领。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在儿科病房中应施行保护性隔离的对象。 (二)儿科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动作轻柔,尤其应注意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 的护理。 2.心理护理 (1)影响因素 疾病给小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治疗操作作使患儿产生 恐惧;尤其与父母分离会使患儿产生分离性焦虑;不同年龄,疾病和病情,不同的住院时间 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2)身心反应及护理 常出现的身心反应有:身体上的攻击行为;言语上的攻击行为: 退化性行为;态度的情绪上的改变;焦虑。应重视患儿子心理,使患儿逐渐适应住院环境。 (3)住院护理常规 (1)入院护理 迎接患儿,进行入院护理评估,作好清洁卫生护理及环境介绍。 (2)住院护理 除清洁卫生的护理,饮食及给药的护理外,还要进行基础护理,测体温、 脉博、呼吸,新入院 3 日内每日测 3 次,一般每日测 2 次,危重、发热、低体温者每 4 个小 时测一次,给予退热处理后半小时测体温,评价降温效果。 (3)出院护理 进行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患儿出院后常规对患儿床单位进行消毒。 (三)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 1.哭闹 (1)原因 ①生理性口头闹:最常见原因为饥饿、口渴。此外还有情绪变化、睡眠异常、 断乳、过冷、过热、尿布湿、衣服不适、昆虫叮咬、要挟家长等。②病理性哭闹:凡能引起 小儿不适或疼痛的疾病都可致婴儿哭闹,以腹痛、头痛、口痛为多见,其次是颅内疾病。 (2)护理评估 生理性哭闹哭声有力、时间短、间歇其面色台常。病理性哭闹声剧烈,呈 持续性,不能用玩具逗引或饮水、进食等方法止哭。同时有伴随症状,如中耳炎患儿常伴摇 头,不让触及患部。 2.呕吐 (1)定义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呈逆嚅动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喟内容物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