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护理与康复学院门教研室:护理人文教研室陈长香教师姓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儿科护理学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与康复学院 教研室 : 护理人文教研室 教 师 姓 名 : 陈长香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儿科护理学 授 课 学 期 : 2012~ 2013 学年春季学期
教案首页课程中文名称儿科护理学名称英文名称Internal Nursing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课程学时数:理论44学时,实践16学时。说明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BB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BB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对教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师的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要求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选用参考书籍:参考1.主编.《儿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书籍2.范玲主编.《儿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教 案 首 页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儿科护理学 英文名称 Internal Nursing 课程 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 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 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 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 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 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 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 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 学时数:理论 44 学时,实践 16 学时。 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B 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 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 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 BB 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 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 对教 师的 要求 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 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 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 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 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选用 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参考 书籍 参考书籍: 1. 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范玲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教案正文授课章节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对象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层次授课时数100min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第7教学周周五理论课(V)实验课()见习()其它 ()教学课型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补液原则。教学目标2.掌握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3.熟悉口炎的护理要点。与要求能力目标:1.能够制定婴幼儿腹泻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要点。教学难点: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涉及到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图片、演示法、启发法、导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与手段讲授法+图片:讲授法+病例法。教材: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教材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具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挂图,专业词汇小儿腹泻(infantilediarrhea)5分钟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图片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90分钟基本部分: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0分钟第二节口炎10分钟70分钟第四节小儿腹泻<10分钟)一、病因教学内容《10分钟)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15分钟)与四、治疗要点《5分钟)时间分配五、护理评估《10分钟)六、护理诊断和措施《20分钟)5分钟结束部分:总结本次课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思考题】1、简述婴儿腹泻液体疗法的原则。2、简述婴儿腹泻的饮食护理。3、简述婴儿腹泻脱水输液过程中护理要点。【作业题】病例分析(见教案附页)
教 案 正 文 授课章节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授课对象 2009 级 护理 专业 本科 层次 授课时数 100min 授课时间 第 7 教学周 周五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 其它() 教学目标 与要求 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补液原则。 2.掌握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熟悉口炎的护理要点。 能力目标:1.能够制定婴幼儿腹泻的护理计划并实施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护理要点。 教学难点: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涉及到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图片、演示法、启发法、导入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 讲授法+图片; 讲授法+病例法。 教材与 教具 教材: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挂图。 专业词汇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图片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5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0 分钟 第二节 口炎 10 分钟 第四节 小儿腹泻 70 分钟 一、病因 〈10 分钟〉 二、发病机制 〈10 分钟〉 三、临床表现 〈15 分钟〉 四、治疗要点 〈5 分钟〉 五、护理评估 〈10 分钟〉 六、护理诊断和措施 〈20 分钟〉 结束部分: 总结本次课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 5 分钟 【思考题】 1、简述婴儿腹泻液体疗法的原则。 2、简述婴儿腹泻的饮食护理。 3、简述婴儿腹泻脱水输液过程中护理要点。 【作业题】病例分析(见教案附页)
教案附页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引言部分复习讲授法5min复习上次课内容,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引入新导入式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启发式基础部分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晓和吞咽功能,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有助于吸晓活动,早产儿则吸晓和讲授法吞咽功能较差。新生儿及婴幼儿睡液腺发育不够完善,了解举例法睡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而且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因此容易导致受损和细菌感染。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睡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此外,由于婴儿不会及时吞咽分泌的全部唾结合图片和举例讲解,简单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讲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二、食管、胃理特点。新生儿及婴儿食管呈漏斗状,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责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10min掌握常发生胃及食管反流,一般在9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赛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加上晓奶时常吞咽过多的空气,易发生溢讲授法奶和呕吐。虽然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少,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比成人少,消化功能差。三、肠婴儿肠道相对较长,分泌面和吸收面较大,黏膜血管丰富,有利于消化吸收;而肠系膜相对较长而且柔软,了解黏膜下组织松弛,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肠活动度大,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早产儿肠蜻动协调能力差,易发生粪便滞留、胎粪延迟排出,甚至发生功能性肠梗阻;肠乳糖酶活性低,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肠壁薄,通透性高,故肠黏膜屏障作用差。掌握讲授法四、肝图片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新生儿在右肋和剑突下易触及,举例法柔软、无压痛。小儿肝血管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发育不成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解毒能力差,在感染、中毒、缺氧等情况下易发生肝充血肿大和变性。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五、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液。可调节糖代谢、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婴儿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
教 案 附 页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引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 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基础部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两 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吸吮和 吞咽功能较差。新生儿及婴幼儿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 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而且口腔黏膜薄嫩,血 管丰富,因此容易导致受损和细菌感染。3 个月以下小 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 3 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 粉类食物。3-4 个月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 个月时明 显增多。此外,由于婴儿不会及时吞咽分泌的全部唾 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胃 新生儿及婴儿食管呈漏斗状,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 肌层尚不发达,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 常发生胃及食管反流,一般在 9 个月时症状消失。婴 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 育不成熟,加上吮奶时常吞咽过多的空气,易发生溢 奶和呕吐。虽然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 细胞少,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比成人少,消化功能差。 三、肠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分泌面和吸收面较大,黏膜血管 丰富,有利于消化吸收;而肠系膜相对较长而且柔软, 黏膜下组织松弛,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肠活动度大, 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早产儿肠蠕动协调能力差, 易发生粪便滞留、胎粪延迟排出,甚至发生功能性肠 梗阻;肠乳糖酶活性低,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肠壁 薄,通透性高,故肠黏膜屏障作用差。 四、肝 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新生儿在右肋和剑突下易触及, 柔软、无压痛。小儿肝血管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 但发育不成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解毒能力差,在 感染、中毒、缺氧等情况下易发生肝充血肿大和变性。 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五、胰腺 分泌胰岛素和胰液。可调节糖代谢、参与蛋白质、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婴儿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 复习 引入新 内容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讲授法 导入式 启发式 讲授法 举例法 讲授法 讲授法 图片 举例法 5min 10min 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结合图片和举例讲解,简单 讲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 理特点
3-4个月增多。由于新生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六、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经口、鼻、肛门进入。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于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较多。单纯母乳喂养的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着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占比例几乎相等。七、健康小儿粪便1、胎粪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讲授法掌握无臭味,称胎粪。多数生后12小时排便,总量为图片100-200g,2-3日过度为黄糊状粪便。如24小时无胎粪排出,应引起注意。2、人乳喂养儿的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3、人工喂养儿的粪便淡黄色。较干厚,有臭味,呈//销不中性或性反应,每日1-2次。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外观褐色,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的大便,接近成人,每日1次。手第二节口炎10min口腔黏膜的炎症(stomatitis)。大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和螺旋体引起,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婴幼儿。可单独发病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等其他疾病。介绍一个溃疡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溃疡性口炎抵抗力降低时及口腔不洁等条件下。主要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结合图片讲解疾病所导致感染引起。一、临床表现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内和颊黏膜处,可蔓延至唇和咽喉部。开始充血水肿,随后出现溃疡,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假膜,常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可达39℃-40℃,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者1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酸中毒。二、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作好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可发病,1-3岁小儿可多见,传染性强。疱疹性口炎一、临床表现起病时发热,体温达38℃-40℃,齿龈红肿,触之易出血,在齿龈、舌、唇内和颊黏膜等口腔黏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疱疹,疱疹迅速破
3-4 个月增多。由于新生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 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肠道细菌 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经口、鼻、 肛门进入。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 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较多。单纯母乳喂 养的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着大肠杆菌、嗜酸杆 菌、双歧杆菌占比例几乎相等。 七、健康小儿粪便 1、胎粪 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 无臭味,称胎粪。多数生后 12 小时排便,总量为 100-200g,2-3 日过度为黄糊状粪便。如 24 小时无胎 粪排出,应引起注意。 2、人乳喂养儿的粪便 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 性反应,每日 2-4 次。 3、人工喂养儿的粪便 淡黄色。较干厚,有臭味,呈 中性或硷性反应,每日 1-2 次。 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 外观褐色,添加谷类、蛋、肉、 蔬菜等辅食后的大便,接近成人,每日 1 次。 第二节 口炎 口腔黏膜的炎症(stomatitis) 。大多由病毒,细菌、 真菌和螺旋体引起,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婴幼儿。 可单独发病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等其他疾病。介 绍一个 溃疡性口炎(ulcerative stomatitis) 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 抵抗力降低时及口腔不洁等条件下。主要有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 感染引起。 一、临床表现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 内和颊黏膜处,可蔓延至唇和咽喉部。开始充血水肿, 随后出现溃疡,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假膜,常 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 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 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可达 39℃ -40℃,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者 1 周左右体温 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酸中 毒。 二、治疗要点 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作好口 腔清洁及局部处理;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由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引起,全年可发病,1-3 岁小儿可多见,传染性强。 一、临床表现 起病时发热,体温达 38℃-40℃,齿龈 红肿,触之易出血,在齿龈、舌、唇内和颊黏膜等口 腔黏膜上可见单个、一簇或几簇小疱疹,疱疹迅速破 掌握 讲授法 图片 10min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www.powerpointbackgrounds.com Slide 16 发 病 机 理 内因: 口腔 粘膜柔嫩 唾液腺分泌少粘 膜比较干燥 易 损 伤发 生 感 染 病毒/细 菌/真菌 感染 不当拭擦/饮料 过烫/食物过硬/ 消毒不严 免 疫 力 低 下 溃疡性口炎 结合图片讲解疾病所导致 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疱疹性口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