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汤匙(chi) 窨井(yin) 黝黑(you) 恬不知耻(tian) B.撒娇(sa) 蚬颜(tian) 脂肪(zhi) 日渐月染(jian) C.怏然(yang) 抵掌(zhi) 辎重(zi) 不着边际(zhao) D.阆苑(lang) 挑唆(tiao) 狡黠(xia 披露(1u)心迹 1.D(A窨yin;B脂zhi;C着zhu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因为谋求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公务员职位不容易,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见到上 级总是诚惶诚恐,对一些有不正当行为的同事也保持一团和气,唯恐得罪了人。 B.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中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行不由径一心报国的当代杰出青 年,唯有如此,才能昂然立足于社会,从而创造出令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C.这所有名的中学为了落实上级的素质教育精神,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 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D.东风路育才幼儿园的老师们,接受过严格的教育培训,责任心强,知识素养很高,在日 常教育中,即使对顽皮的学生也能耳提面命,贏得周围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C(A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B行不由径: 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C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 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D多形容恳切地教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餐具毒性问题,由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 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B.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 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上海通报的新增两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将全国感染禽流感的病人数刷新至18名,致 使中国禽流感疫情成为国际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备受世人关注 D.D.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实现“中国梦”,华西村无疑是一个典型。在吴仁宝带领下,华西 村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欧美近百年才实现的富裕福利社会的理想。 3.D(A.介词结构掩盖主语。;B“借口拉动内需为名”重复赘余,“借口”改为“以”;C“致 使中国禽流感疫情成为国际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备受世人关注”杂糅)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曲江有感》一诗画橫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若论惆怅事何穷? A.年事已多筋力在B.自别花来多少事C.遇酒逢花还且醉 D.西南一望云和 水 4.C.《曲江有感》是唐朝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作者奉召回京,又一次在 曲江逢春,但年事已老;后两句言姑且醉酒观花,愁事本无穷尽。A项与诗的立意不符,B项 与下句衔接不紧密,D项与诗的内容不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12分)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 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1微米的浮粒。 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 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汤匙(chí) 窨井(yīn) 黝黑(yǒu) 恬不知耻(tián) B.撒娇(sā) 觍颜(tiǎn) 脂肪(zhǐ) 日渐月染(jiān) c.怏然(yàng) 扺掌(zhǐ) 辎重(zī) 不着边际(zháo) D.阆苑(làng) 挑唆(tiǎo) 狡黠(xiá) 披露(lù)心迹 1.D(A 窨 yìn;B 脂 zhī;C 着 zhu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因为谋求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公务员职位不容易,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见到上 级总是诚惶诚恐,对一些有不正当行为的同事也保持一团和气,唯恐得罪了人。 B.作为 21 世纪的接班人,中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行不由径一心报国的当代杰出青 年,唯有如此,才能昂然立足于社会,从而创造出令人敬佩的辉煌业绩。 C.这所有名的中学为了落实上级的素质教育精神,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 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D.东风路育才幼儿园的老师们,接受过严格的教育培训,责任心强,知识素养很高,在日 常教育中,即使对顽皮的学生也能耳提面命,赢得周围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C(A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B 行不由径: 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 C 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 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D 多形容恳切地教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餐具毒性问题,由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 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B.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 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上海通报的新增两例 H7N9 禽流感确诊病例,将全国感染禽流感的病人数刷新至 18 名,致 使中国禽流感疫情成为国际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备受世人关注。 D. D.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实现“中国梦”,华西村无疑是一个典型。在吴仁宝带领下,华西 村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欧美近百年才实现的富裕福利社会的理想。 3.D(A.介词结构掩盖主语。;B“借口拉动内需为名”重复赘余,“借口”改为“以”; C“致 使中国禽流感疫情成为国际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备受世人关注”杂糅)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曲江有感》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__________________,若论惆怅事何穷? A.年事已多筋力在 B.自别花来多少事 C.遇酒逢花还且醉 D.西南一望云和 水 4.C.《曲江有感》是唐朝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作者奉召回京,又一次在 曲江逢春,但年事已老;后两句言姑且醉酒观花,愁事本无穷尽。A 项与诗的立意不符,B 项 与下句衔接不紧密,D 项与诗的内容不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 小于 0.1 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 0.1-1 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 1 微米的浮粒。 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 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 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 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使会产生 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 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 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 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 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 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巨大的彗星 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傲, 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 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 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 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10%的核弹爆炸,扬 起的尘云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道,首先必须 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 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 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 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 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 密布却无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5.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粒子是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会在空气中漫 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霾”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 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霾”的现象,但今天的大都市地区, 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它与 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最终使侏罗纪恐 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地球上可能会 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能形成水汽凝结 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 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 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使会产生 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 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 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 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 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 一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 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巨大的彗星 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傲, 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 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 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 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 10%的核弹爆炸,扬 起的尘云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道,首先必须 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 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 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 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 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 密布却无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5.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粒子是半径在 0.1-1 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会在空气中漫 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霾”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 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霾”的现象,但今天的大都市地区, 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它与 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最终使侏罗纪恐 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地球上可能会 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能形成水汽凝结 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 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5.B以偏概全,“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错误 本题考査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 特定的含义。 6.C与原文矛盾。原文“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包含了“‘霾’即使在工业尚 未发达时也会发生”的意思。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7.A偷换概念和信息错位。“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 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 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 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1),仍论其不 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 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 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 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 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 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 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 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1)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 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煕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 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 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5.B 以偏概全,“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错误。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 特定的含义。 6.C 与原文矛盾。原文“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包含了“‘霾’即使在工业尚 未发达时也会发生”的意思。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7.A 偷换概念和信息错位。“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错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 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 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 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1),仍论其不 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 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 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 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 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 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 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 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1)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 分)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 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 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 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 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共23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5分)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5分) 4.D(革:读j(通亟),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 主)做的事吗! 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 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同”“一同”“ 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 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 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金人侵犯边 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随从皇上到建 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 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 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 连累张公。”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 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刘珙上奏说: 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 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 事报告朝廷,刘珙说:“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 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 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刘珙于是发兵, 告诫部下说:“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 打击罢了。”盜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 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 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岀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从各衙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 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 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共 23 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5 分)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5 分) 4.D(革:读 jí(通亟),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 主)做的事吗! 译出大意给 2 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 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译出大意给 2 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同”“一同”“一 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珙字共父。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 部郎官。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 言官驱逐他。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金人侵犯边 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随从皇上到建 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 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 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 连累张公。”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 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刘珙上奏说: “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 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 事报告朝廷,刘珙说:“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 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 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刘珙于是发兵, 告诫部下说:“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 打击罢了。”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 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 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从各衙
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 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 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 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然后又写信与张 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 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 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边愁 崔湜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ei):枯萎。 (1)本诗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6分 2.(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 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2分) (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2分) 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 中归来(2分)(如果认为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最后一联实写,言之成理亦可。)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贾 谊《过秦论》)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独学而无友, 。(《礼记》) 13.(1)但见悲鸟号古木(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山河破碎风飘絮(5)则孤陋而寡闻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4-17题,20分)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 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
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 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 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 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然后又写信与张 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 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 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边 愁 崔 湜①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②。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①崔湜,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②腓(féi):枯萎。 (1)本诗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2)尾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6 分 12.(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 分)前两联描写了 边地凄凉的景象(1 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 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2 分) (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 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2 分) 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 中归来(2 分)(如果认为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最后一联实写,言之成理亦可。)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 。(贾 谊《过秦论》)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独学而无友, 。(《礼记》) 13.(1)但见悲鸟号古木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山河破碎风飘絮(5)则孤陋而寡闻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4-17 题,20 分)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 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