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前,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在安徽合肥正式亮相。在这家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 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 回家。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 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某 种程度上,共享书店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 这种规则,倒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同时,看完即还,无需为囤书 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但相对来说 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 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体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 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 的阅读服务”为目的,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专属阅读顾问,这一点, 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 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 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是否能实至名归,还需要市场检验 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 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APP 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 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 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 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到底是怎样并不重要,关 键还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 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 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个最大 的不同,即是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 其实不必要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选自朱昌俊《“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书店的出现,即将实现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 大转变。 B.共享书店之所以按照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来运营,是因为它打通了书店与 图书馆的区隔。 C.共享书店的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 为专业。 D.共享书店推出众多延伸服务的目的是增加与读者的互动频率,扩大阅读的社交 功能
广西南宁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日前,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在安徽合肥正式亮相。在这家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 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 99 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 回家。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 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某 种程度上,共享书店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 这种规则,倒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同时,看完即还,无需为囤书 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但相对来说, 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 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体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 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 的阅读服务”为目的,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专属阅读顾问,这一点, 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 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 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是否能实至名归,还需要市场检验。 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 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 APP 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 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 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 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到底是怎样并不重要,关 键还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 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 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个最大 的不同,即是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 其实不必要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选自朱昌俊《“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共享书店的出现,即将实现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 大转变。 B.共享书店之所以按照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来运营,是因为它打通了书店与 图书馆的区隔。 C.共享书店的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 为专业。 D.共享书店推出众多延伸服务的目的是增加与读者的互动频率,扩大阅读的社交 功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论述思路 清晰。 B读者可以通过共享书店的APP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管理自己及他人 拥有的书籍 C.文章认为,书店只要能给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就值 得肯定 D.文章指出:“共享书店”这种形式并不重要,书店经营的好坏最终会由市场来 评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够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已不再明 显 B.因为“共享书店”商业性质的属性,所以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 势 C.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并不关心书店的经营模式,因此“共享书店”对他们吸引力 不大 D.继多种共享形式之后,共享书店的出现说明我国共享经济在不同的领域逐渐有 了新的尝试。 (二)文学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屋顶上的梦 宁肯 如果从空中看,1957年的北京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大片房顶,屋顶一般是猫 和鸽子的世界。偶尔会有小孩爬上来,探头探脑,与猫、鸽子互不相扰。现在无 论什么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一个人独自坐在一大片房顶上,就觉得有一个梦始终 没做完,总想回到儿时的屋顶,那时的一片青瓦的北京 我记得刚开始上房时我还太小,十岁左右样子,一般总是被小伙伴们托着屁股上, 或者踩着大点孩子的肩膀上。不是哪儿都能上,一般是院与院的分隔墙,连接墙, 这种墙都比较矮,墙那边就是另一个院。一般都是从后院上,我们院说是后院其 实不过就是个露天夹道,夹道另一边是别人家的院子,院子的大门已在另一条陌 生的街上了。别小看这种夹道,北京胡同所有院与院连接全靠它,叫“××夹道” 的胡同也特别多。夹道一般不是正式胡同,宽了才叫胡同。一般这地界都很幽静, 小时不知为何有这种地方,只觉得神秘,静悄悄,而哪个孩子天性不喜欢幽暗 神秘?在这儿玩的东西可多了,捉迷藏、弹球、拍三角、种花、养草鱼、掐蛐蛐, 还有就是实在没事了上房 前院也能上房,但大人见了会骂,只有到了后院一一夹道才是我们的天下。我们 后院上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夹道一出口的右面的连接墙,一个是里两处山墙连 接的凸出的“出水口”,雨水从两房之间顺这儿流下。这儿跳起来,扒着“出水 口”的瓦,可引体向上,脚翻上一蹬就到了上面。一般大点的孩子才在这儿上房, 我是小学快毕业了才像吊死鬼儿似的挂上去。我在这儿出过事,一次吊上去正艰 难地引体向上,结果出水口突然垮了,把我连人带砖瓦一起掉下来,右手砸破 个大口子,鲜血迸流,可我连医院也没上,上了点红药水几天就好了。那儿以后, 那个出水口彻底废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论述思路 清晰。 B.读者可以通过共享书店的 APP 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管理自己及他人 拥有的书籍。 C.文章认为,书店只要能给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就值 得肯定。 D.文章指出:“共享书店”这种形式并不重要,书店经营的好坏最终会由市场来 评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能够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已不再明 显。 B.因为“共享书店”商业性质的属性,所以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 势。 C.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并不关心书店的经营模式,因此“共享书店”对他们吸引力 不大。 D.继多种共享形式之后,共享书店的出现说明我国共享经济在不同的领域逐渐有 了新的尝试。 (二)文学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屋顶上的梦 宁肯 如果从空中看,1957 年的北京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大片房顶,屋顶一般是猫 和鸽子的世界。偶尔会有小孩爬上来,探头探脑,与猫、鸽子互不相扰。现在无 论什么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一个人独自坐在一大片房顶上,就觉得有一个梦始终 没做完,总想回到儿时的屋顶,那时的一片青瓦的北京。 我记得刚开始上房时我还太小,十岁左右样子,一般总是被小伙伴们托着屁股上, 或者踩着大点孩子的肩膀上。不是哪儿都能上,一般是院与院的分隔墙,连接墙, 这种墙都比较矮,墙那边就是另一个院。一般都是从后院上,我们院说是后院其 实不过就是个露天夹道,夹道另一边是别人家的院子,院子的大门已在另一条陌 生的街上了。别小看这种夹道,北京胡同所有院与院连接全靠它,叫“××夹道” 的胡同也特别多。夹道一般不是正式胡同,宽了才叫胡同。一般这地界都很幽静, 小时不知为何有这种地方,只觉得神秘,静悄悄,而哪个孩子天性不喜欢幽暗、 神秘?在这儿玩的东西可多了,捉迷藏、弹球、拍三角、种花、养草鱼、掐蛐蛐, 还有就是实在没事了上房。 前院也能上房,但大人见了会骂,只有到了后院——夹道才是我们的天下。我们 后院上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夹道一出口的右面的连接墙,一个是里两处山墙连 接的凸出的“出水口”,雨水从两房之间顺这儿流下。这儿跳起来,扒着“出水 口”的瓦,可引体向上,脚翻上一蹬就到了上面。一般大点的孩子才在这儿上房, 我是小学快毕业了才像吊死鬼儿似的挂上去。我在这儿出过事,一次吊上去正艰 难地引体向上,结果出水口突然垮了,把我连人带砖瓦一起掉下来,右手砸破一 个大口子,鲜血迸流,可我连医院也没上,上了点红药水几天就好了。那儿以后, 那个出水口彻底废了
房上是一个陌生世界,别人看不到你,你看得到别人,除非下面有人知道你上房 了,但即使如此,这人也在你居高临下的监控之下,你会随时隐蔽。在这个意义 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利,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换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 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你不仅看见自己院中熟悉的人,还 看到了别的院陌生的人。此外,更重要的是,放眼望去,屋顶世界完全是一个新 世界,不再有胡同,不再有院门,不再有道路,世界是平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房上虽没有道路但你却可以走得很远,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当然, 这也只是想想,我从来也不会走出太远,一般最远也不过是穿过四五个院子,在 个叫小西南园的胡同拐角处抱着一棵电线杆子下来。电线杆下半截有水泥方 柱,我出溜到水泥方柱处,站稳了,跳,就算完成了房顶旅行。 小西南园是条很窄很短的胡同,北口对着周家大院口,中间横过的前青厂胡同, 胡同东头连着琉璃厂,对,就是那条著名的文化街,鲁迅经常走的街,我上小学 的街。我从电线杆子下来一溜烟跑回自己的院子,再次上到房上,大口喘息,无 比兴奋。有时是我一个人,有时是我们一大群孩子。一群孩子通常走得更远,像 次房上的长征,这很危险,因为人多动静大,难免被下面哪个院子的大人发现, 那会被骂死,甚至打将上来。也正为如此,更吸引我们一次这么干。孩子世界之 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点。房顶 通常是压抑的,因此带来了超越性,因为遮挡因此带来了想象,它鼓励了孩子 种东西:世界除了是你看到的样子还有另外的样子;可以做你不能做的,做了是 那么的有趣。 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还有特别的意义,这点我同样体验很深 屋顶上那种明亮又隐蔽的空间,让像我这样平时家里没大人的孩子感到一种说不 出的亲和与安慰。我与上面哥哥姐姐隔得太远,几乎是意外出来的,或者像是投 胎,我刚懂事上面就全是成人世界,我非常孤独,别的孩子都有相邻的兄弟姐妹 我没有,别人都有家,我觉得好像没有,因此我经常就一个人跑到房顶上看太阳。 在屋顶上,一切都是平的,没什么高出我,谁也看不见我,一个人面对暴晒的阳 光,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多少年后,具体地说四十年后,我读到意大利小说 大师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禁感叹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 《树上的男爵》写了一个孩子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不愿下来,这不正是我小时的心 境吗?卡尔维诺写出了儿时我内心深处的东西 (选自《收获》,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几段用大段篇幅回忆儿时“上房”的经历,既为下文作铺垫,也表明自己对 这一行为印象深刻。 B.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我”上房扒掉出水口的一段描写、场面生动,画 面感强,富有表现力 C.作者提到琉璃厂这条“著名的文化街”,并说是“鲁迅经常走的街”,是为了 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又有恰当的议论或抒情,作者想象力丰富,感悟深刻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答 文中“屋顶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房上是一个陌生世界,别人看不到你,你看得到别人,除非下面有人知道你上房 了,但即使如此,这人也在你居高临下的监控之下,你会随时隐蔽。在这个意义 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利,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换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 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你不仅看见自己院中熟悉的人,还 看到了别的院陌生的人。此外,更重要的是,放眼望去,屋顶世界完全是一个新 世界,不再有胡同,不再有院门,不再有道路,世界是平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房上虽没有道路但你却可以走得很远,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当然, 这也只是想想,我从来也不会走出太远,一般最远也不过是穿过四五个院子,在 一个叫小西南园的胡同拐角处抱着一棵电线杆子下来。电线杆下半截有水泥方 柱,我出溜到水泥方柱处,站稳了,跳,就算完成了房顶旅行。 小西南园是条很窄很短的胡同,北口对着周家大院口,中间横过的前青厂胡同, 胡同东头连着琉璃厂,对,就是那条著名的文化街,鲁迅经常走的街,我上小学 的街。我从电线杆子下来一溜烟跑回自己的院子,再次上到房上,大口喘息,无 比兴奋。有时是我一个人,有时是我们一大群孩子。一群孩子通常走得更远,像 一次房上的长征,这很危险,因为人多动静大,难免被下面哪个院子的大人发现, 那会被骂死,甚至打将上来。也正为如此,更吸引我们一次这么干。孩子世界之 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点。房顶 通常是压抑的,因此带来了超越性,因为遮挡因此带来了想象,它鼓励了孩子一 种东西:世界除了是你看到的样子还有另外的样子;可以做你不能做的,做了是 那么的有趣。 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还有特别的意义,这点我同样体验很深。 屋顶上那种明亮又隐蔽的空间,让像我这样平时家里没大人的孩子感到一种说不 出的亲和与安慰。我与上面哥哥姐姐隔得太远,几乎是意外出来的,或者像是投 胎,我刚懂事上面就全是成人世界,我非常孤独,别的孩子都有相邻的兄弟姐妹 我没有,别人都有家,我觉得好像没有,因此我经常就一个人跑到房顶上看太阳。 在屋顶上,一切都是平的,没什么高出我,谁也看不见我,一个人面对暴晒的阳 光,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多少年后,具体地说四十年后,我读到意大利小说 大师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禁感叹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 《树上的男爵》写了一个孩子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不愿下来,这不正是我小时的心 境吗?卡尔维诺写出了儿时我内心深处的东西。 (选自《收获》,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几段用大段篇幅回忆儿时“上房”的经历,既为下文作铺垫,也表明自己对 这一行为印象深刻。 B.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我”上房扒掉出水口的一段描写、场面生动,画 面感强,富有表现力。 C.作者提到琉璃厂这条“著名的文化街”,并说是“鲁迅经常走的街”,是为了 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又有恰当的议论或抒情,作者想象力丰富,感悟深刻。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 分) 答: 。 6.文中“屋顶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以河北省为例,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 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 高。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 在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接 近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24个百分点。“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 低。深度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50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6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分别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7%、36.2%、49.7%。 “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村内道路、入户路、危 房需要维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 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深度贫困地区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 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 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 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攻坚。 (摘自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材料二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 力不足。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 比解决贫穷难。 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八个市州的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 活表示满意,35.2%表示一般,只有5.3%的表示不满意。贫困程度这么深, 满意度还非常高,“不怕穷”、安于现状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贫困群众,对易 地搬迁,怕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发展产业,怕学不会新技术;对外出务工,怕朝 九晚五的约束。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宁可守着穷摊子,也不愿干出新生活 要在未来的时间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的问题, 必须坚持不懈,因为那些落后的观念、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改变不是一朝 夕之事。但这并不影响实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既定目标。精神上的内生 动力和物质上的脱贫,既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扶贫工作既不提高标准, 吊高胃口,也不急于求成,降低标准,我国有信心在2020年打嬴这场攻坚战。 (摘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2012-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及发生率 年度贫困标准(元)当年贫困人口减少(万厍底贫困人口(万贫困发生率(% 人) 人) 2012 2673 2339 9899 10.20 2013 2736 1650 8249 8.50 2800 1232 7017 7.20
答: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现在看,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以河北省为例,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 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 高。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 22%以上;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 在 15%以上,高于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近 9 个百分点;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接 近 35%,高于全省贫困村平均水平近 24 个百分点。“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 低。深度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1650 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386 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928 元,分别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 50.7%、36.2%、49.7%。 “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村内道路、入户路、危 房需要维修和重建。“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 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深度贫困地区在 2020 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脱贫攻坚 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务必深 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 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攻坚。 (摘自习 近 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材料二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 力不足。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 比解决贫穷难。 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八个市州的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 活表示满意,35.2%表示一般,只有 5.3%的表示不满意。贫困程度这么深, 满意度还非常高,“不怕穷”、安于现状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贫困群众,对易 地搬迁,怕难以适应新环境;对发展产业,怕学不会新技术;对外出务工,怕朝 九晚五的约束。怕这怕那,就是不怕穷,宁可守着穷摊子,也不愿干出新生活。 要在未来的时间里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的问题, 必须坚持不懈,因为那些落后的观念、习俗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改变不是一朝一 夕之事。但这并不影响实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既定目标。精神上的内生 动力和物质上的脱贫,既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扶贫工作既不提高标准, 吊高胃口,也不急于求成,降低标准,我国有信心在 2020 年打赢这场攻坚战。 (摘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2012-2016 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及发生率 年度 贫困标准(元)当年贫困人口减少(万 人) 年底贫困人口(万 人) 贫困发生率(%) 2012 2673 2339 9899 10.20 2013 2736 1650 8249 8.50 2014 2800 1232 7017 7.20
201528661424 55725.70 2016 1240 4332 4.50 (摘自国家数据网) 材料四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十六真言”是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的扶贫“真经”。不同地区因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原因,致贫原因不 尽相同,“个性化”扶贫无疑是一剂治疗贫困的良药。 扶贫“个性化”,因地因人制宜是关键。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个体,在致 贫问题上存在差异性的,唯有深入其中、量体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精准扶 贫的效用,全面助推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持续升温。个性化扶贫在政策的制定上, 要摸清家底,找出区域致贫的主要原因,借鉴其他地区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 法,对其可行性进行研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扶政策, 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推进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扶贫项目上,要改变“帮 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多研究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按照贫困程度、 产业发展进度、脱贫难易程度等,制定地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把扶 贫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杜绝盲目扶贫 (选自《大众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度贫困县的“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重、贫困发生率高,明显超过所在省的 平均水平。 B.深度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只有所在省平均水平的一 C.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问题重重,村内道路、入户路等基础设施和危房均需维修 和重建。 D.深度贫困县的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返贫人口、贫困老人等三类人口脱贫 任务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2至2016五年间,脱贫标准越来越高,当年贫困人口减少、年底贫困人口 和贫困发生率都呈直线下降趋势 B.一些地区千百年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使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从这个角 度来说,解决精神匮乏更为重要。 C.贫困地区群众精神上的内生动力和物质上脱贫既有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我们要 坚信脱贫工作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D.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致贫原因也完全不同,因此只有实 行个性化扶贫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E.扶贫过程中,必须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这一根本出发点,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 扶政策,不能使用其他地区经验。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当前及未来扶贫工作的要点有哪些。(4分) 答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5 2866 1442 5572 5.70 2016 3000 1240 4332 4.50 (摘自国家数据网) 材料四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十六真言”是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的扶贫“真经”。不同地区因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原因,致贫原因不 尽相同,“个性化”扶贫无疑是一剂治疗贫困的良药。 扶贫“个性化”,因地因人制宜是关键。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个体,在致 贫问题上存在差异性的,唯有深入其中、量体裁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精准扶 贫的效用,全面助推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持续升温。个性化扶贫在政策的制定上, 要摸清家底,找出区域致贫的主要原因,借鉴其他地区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 法,对其可行性进行研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扶政策, 并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推进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扶贫项目上,要改变“帮 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多研究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按照贫困程度、 产业发展进度、脱贫难易程度等,制定地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把扶 贫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杜绝盲目扶贫。 (选自《大众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深度贫困县的“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重、贫困发生率高,明显超过所在省的 平均水平。 B.深度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只有所在省平均水平的一 半。 C.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村问题重重,村内道路、入户路等基础设施和危房均需维修 和重建。 D.深度贫困县的低保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返贫人口、贫困老人等三类人口脱贫 任务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2012 至 2016 五年间,脱贫标准越来越高,当年贫困人口减少、年底贫困人口 和贫困发生率都呈直线下降趋势。 B.一些地区千百年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使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从这个角 度来说,解决精神匮乏更为重要。 C.贫困地区群众精神上的内生动力和物质上脱贫既有联系也有一定区别,我们要 坚信脱贫工作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D.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致贫原因也完全不同,因此只有实 行个性化扶贫才能改变贫困面貌。 E.扶贫过程中,必须依据各地实际情况这一根本出发点,探索出台科学合理的帮 扶政策,不能使用其他地区经验。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当前及未来扶贫工作的要点有哪些。(4 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