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检测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早期绘画,主要建立在“应物象形”“象人”“象物”“图形”这 些观念上。中国绘画最早的传统是写实、写形、象人、象物。中国画具有写形、 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 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 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 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 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 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 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 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 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 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 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 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 画记》中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雀”。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 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而到元代倪瓒,更鲜明地提出“聊以写胸中逸气” 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 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自然 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既强调写形,也 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用南朝姚最《续画品》中的话叫“心师造 化”。由于中国文人水墨画具有写意特征,所以在20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 艺术流派被引入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 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本 性中所具有的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既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 精神晢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 的包容性。20世纪初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画既能够吸纳西方古典 写实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水墨人物画,又能够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 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没有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与中国画的写实、象形 的历史传统有关 B.只要做到了以形“写神”“传神”,以及“畅神”,就能够达到最高 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C.张彦远创立了文人画观,苏轼发展了文人画观,到元代倪瓒,这种观 念表达得更加鲜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早期绘画,主要建立在“应物象形”“象人”“象物”“图形”这 些观念上。中国绘画最早的传统是写实、写形、象人、象物。中国画具有写形、 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 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 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 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浙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 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 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晕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 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 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 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以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 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 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 以形“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 画记》中指出“意存笔先,画尽意雀”。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 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而到元代倪瓒,更鲜明地提出“聊以写胸中逸气”。 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 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自然 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既强调写形,也 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用南朝姚最《续画品》中的话叫“心师造 化”。由于中国文人水墨画具有写意特征,所以在 20 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 艺术流派被引入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 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本 性中所具有的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既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 精神哲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 的包容性。20 世纪初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画既能够吸纳西方古典 写实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水墨人物画,又能够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 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画没有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与中国画的写实、象形 的历史传统有关。 B.只要做到了以形“写神”“传神”,以及“畅神”,就能够达到最高 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C.张彦远创立了文人画观,苏轼发展了文人画观,到元代倪瓒,这种观 念表达得更加鲜明
D.林风眠等人将中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创造现代形 态的新的中国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分析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传统入手,层层深入,论述中国画写 形兼写意的本质。 B.文章在论述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时,区分了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画家, 论证条理清晰。 C.文章将中国画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突出中国 画独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重视论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以徐悲鸿等名家 为例,引用文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悲鸿等人能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与中国画的写实传统和白描 等方法有密切关系。 B.东晋顾恺之,以及南朝宗炳、谢赫的一些绘画观念,受到了心志论和 情感论美学精神的影响。 C.王维、董源、米芾等画家在创作中重视水墨写意,促使写意成为中国 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D.因为中国画能将外来绘画因素融入创新中,所以中国画具有写形与写 意两种内在特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 浮着一些微尘。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 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如果试图挡住它 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 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这天,他百无聊 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 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 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 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 道!火热的生活,自已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该拥抱它才是! 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了太阳照耀的乡下
D.林风眠等人将中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创造现代形 态的新的中国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分析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传统入手,层层深入,论述中国画写 形兼写意的本质。 B.文章在论述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时,区分了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画家, 论证条理清晰。 C.文章将中国画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突出中国 画独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重视论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以徐悲鸿等名家 为例,引用文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悲鸿等人能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与中国画的写实传统和白描 等方法有密切关系。 B.东晋顾恺之,以及南朝宗炳、谢赫的一些绘画观念,受到了心志论和 情感论美学精神的影响。 C.王维、董源、米芾等画家在创作中重视水墨写意,促使写意成为中国 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D.因为中国画能将外来绘画因素融入创新中,所以中国画具有写形与写 意两种内在特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 浮着一些微尘。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 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如果试图挡住它 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 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这天,他百无聊 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 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 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 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 道!火热的生活,自已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该拥抱它才是! 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了太阳照耀的乡下
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头顶着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里劳作。也 许是累了,老农民慢慢地吆喝耕牛停下,然后,楗出一支烟,坐下来休息。香烟 从老农民的鼻孔中袅袅冒出,景象美极了。他看得发呆,忘记了时间 老农民没有搭理他,在老农民的心中,他是不存在的。老农民吸完了烟, 缓缓地站起了身子,重新吆喝耕牛犁地。 他昂头走了,去寻找乡村新的风景。他边走边想,自己也就是一粒微尘, 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别说舞动起来了,恐怕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灵魂啊,需要阳光! 回到生存的城市,他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微生”论坛 每晚,坐在电脑前,发表自己的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伴随着妙语连珠,洒向广 袤的宇宙。以往,他几乎是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落落寡合。从乡下回来后, 他像变了个人,生命中总有使不完的热情。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不说出来,灵 魂无从安放! 人们悄悄地打量着他,议论着他。 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夹着公文包或拎着手提电脑, 行走在路上 又后来,他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安康和谐的幸福家庭。 只是,一个人孤静的时候,他会回忆从前的日子。这时候,他就打开博 尔赫斯的诗集《里科莱塔》,为自己读上一段。然后,对着灿烂的银河遐想,把 神秘的夜空瞭望。 他依旧在“微尘”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都是他对人生的观察、体 悟。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断地要求他更新论坛里的帖子 把精辟的论断展现给大众。 他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想做的一切。他把自己 比作一只老黄牛, 他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有一天,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老黄牛呢?” 他若有所思地说:“在乡下,有一位老农民。扶着老黄牛身后的犁铧在 犁地 妻子又说:“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低调。 他温厚地笑道:“我看见了光束里的微尘,只有阳光照射它,它才会舞 动。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黄牛就是这种品格一一需要阳光!” 接下来,他和妻子同声朗读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 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 碑 妻子陶醉地说:“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老吧。” 他笑道:“还是让我先死吧,死在你前头!” 妻子捶了他一下,充满诗意地说:“想得美,谁先死谁有福,还是你送 我吧 他揽住妻子的肩头,幸福地笑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头顶着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里劳作。也 许是累了,老农民慢慢地吆喝耕牛停下,然后,楗出一支烟,坐下来休息。香烟 从老农民的鼻孔中袅袅冒出,景象美极了。他看得发呆,忘记了时间。 老农民没有搭理他,在老农民的心中,他是不存在的。老农民吸完了烟, 缓缓地站起了身子,重新吆喝耕牛犁地。 他昂头走了,去寻找乡村新的风景。他边走边想,自己也就是一粒微尘, 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别说舞动起来了,恐怕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灵魂啊,需要阳光! 回到生存的城市,他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微生”论坛。 每晚,坐在电脑前,发表自己的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伴随着妙语连珠,洒向广 袤的宇宙。以往,他几乎是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落落寡合。从乡下回来后, 他像变了个人,生命中总有使不完的热情。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不说出来,灵 魂无从安放! 人们悄悄地打量着他,议论着他。 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夹着公文包或拎着手提电脑, 行走在路上。 又后来,他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安康和谐的幸福家庭。 只是,一个人孤静的时候,他会回忆从前的日子。这时候,他就打开博 尔赫斯的诗集《里科莱塔》,为自己读上一段。然后,对着灿烂的银河遐想,把 神秘的夜空瞭望。 他依旧在“微尘”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都是他对人生的观察、体 悟。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断地要求他更新论坛里的帖子, 把精辟的论断展现给大众。 他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想做的一切。他把自己 比作一只老黄牛, 他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有一天,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老黄牛呢?” 他若有所思地说:“在乡下,有一位老农民。扶着老黄牛身后的犁铧在 犁地。” 妻子又说:“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低调。” 他温厚地笑道:“我看见了光束里的微尘,只有阳光照射它,它才会舞 动。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黄牛就是这种品格——需要阳光!” 接下来,他和妻子同声朗读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 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 碑……” 妻子陶醉地说:“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老吧。” 他笑道:“还是让我先死吧,死在你前头!” 妻子捶了他一下,充满诗意地说:“想得美,谁先死谁有福,还是你送 我吧。” 他揽住妻子的肩头,幸福地笑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从“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农头顶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 劳作与休息的情景,及其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为下文写“他”的思想转变作了铺 垫 B.小说叙事中穿插精警的议论,如“灵魂啊,需要阳光”“普通人得有 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等,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故事 更加完整。 C.小说中“老黄牛”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既是主人公“他”品格的投 射,也起到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的作用,增添了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 奏感。 D.水说写人们对“他”的打量、评议,从侧面衬托“他”从乡下返城后 生活态度变化之大;写妻子对“他”的称道,从侧面表现“他”谦卑、朴实的个 性 5.小说中前后两次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光束里的微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简要 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缋,66.88%的受访者 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 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每次都会或者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 69.04%的受访者经常会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或顺路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55.83%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常会自带手提袭或购物袋;72.70%的受访者能够做到 适度消费,减少购买非必需品。 在家庭场所,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比例为74.90%。调查表明84.19%的受 访者能做到“人走关灯”,79.8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 公共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64.02%。调查表明80.88%的受访者能够 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70.25%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外出用餐“光盘”。在工作场所, 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53.67%。调查表明56.81%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双面 打印”。 虽然有39.8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关注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新闻 报道,但近半年内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捐助环保项目的受访者比例仅分别为 24.48%和22.51%。28.40%的受访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野生动物,34.84% 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保护饮用水源,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者食用野 生动物时,只有25.00%的受访者会加以劝阻或通知有关部门。 调査发现,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工作学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对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 度存在关联。52.06%的硕土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年内关注过生态环境新闻, 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27.78%关注过;77.5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 受访者捐助过环保项目,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59.29%捐助过 40.4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投诉过企业污染情况,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 访者中仅有33.56%投诉过
A.小说从“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农头顶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 劳作与休息的情景,及其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为下文写“他”的思想转变作了铺 垫。 B.小说叙事中穿插精警的议论,如“灵魂啊,需要阳光”“普通人得有 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等,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故事 更加完整。 C.小说中“老黄牛”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既是主人公“他”品格的投 射,也起到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的作用,增添了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 奏感。 D.水说写人们对“他”的打量、评议,从侧面衬托“他”从乡下返城后 生活态度变化之大;写妻子对“他”的称道,从侧面表现“他”谦卑、朴实的个 性。 5.小说中前后两次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以“光束里的微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简要 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缋,66.88%的受访者 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 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每次都会或者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 69.04%的受访者经常会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或顺路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55.83%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常会自带手提袭或购物袋;72.70%的受访者能够做到 适度消费,减少购买非必需品。 在家庭场所,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比例为 74.90%。调查表明 84.19%的受 访者能做到“人走关灯”,79.8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 公共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 64.02%。调查表明 80.88%的受访者能够 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70.25%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外出用餐“光盘”。在工作场所, 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 53.67%。调查表明 56.81%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双面 打印”。 虽然有 39.8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关注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新闻 报道,但近半年内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捐助环保项目的受访者比例仅分别为 24.48%和 22.51%。28.40%的受访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野生动物,34.84% 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保护饮用水源,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者食用野 生动物时,只有 25.00%的受访者会加以劝阻或通知有关部门。 调查发现,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工作学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对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 度存在关联。52.06%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年内关注过生态环境新闻, 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 27.78%关注过;77.5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 受访者捐助过环保项目,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 59.29%捐助过; 40.4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投诉过企业污染情况,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 访者中仅有 33.56%投诉过
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 “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两项分别占比51.18%和25.58%。 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形式调查统计表(多选) 809 67.02 51.62 5096+0.48% 309 28.65%28.74%30.71%0 109 2.27% (摘自《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二: 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 本环保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以此挺调查反映的民众对PM2.5和气候变暖的认知 程度为例,54.2%的民众表示对于PM2.5有一定程度的认知,40.4%民众认为个人 日常行为将影响气候变暖,这两项占比均较前两轮调査有大幅提升。 定程度查同时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个人行为将会对环境保护产生 定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调査发现,对于环保贡献、垃圾分类、 自带购物袋购物等问题均给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别是75%、90.3%、81.3%;对于 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等问题,民众的回答也比较乐观,71.1%的民众表 示愿意捐款,78.7%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做义工。对于“政府春节期间是否应 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问题,80.8%的民众认为应该禁止。与2015年相比,民众 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对于政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 施,高达69.8%的民众支持采取汽车限号政策。 摘编自《<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 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 充。我国在这方面己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责成立的环 境保护组织—一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
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 “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两项分别占比 51.18%和 25.58%。 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形式调查统计表(多选) (摘自《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二: 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 本环保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以此挺调查反映的民众对 PM2.5 和气候变暖的认知 程度为例,54.2%的民众表示对于 PM2.5 有一定程度的认知,40.4%民众认为个人 日常行为将影响气候变暖,这两项占比均较前两轮调查有大幅提升。 调查同时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个人行为将会对环境保护产生一 定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调查发现,对于环保贡献、垃圾分类、 自带购物袋购物等问题均给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别是 75%、90.3%、81.3%;对于 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等问题,民众的回答也比较乐观,71.1%的民众表 示愿意捐款,78.7%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做义工。对于“政府春节期间是否应 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问题,80.8%的民众认为应该禁止。与 2015 年相比,民众 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对于政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 施,高达 69.8%的民众支持采取汽车限号政策。 (摘编自《<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 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 充。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责成立的环 境保护组织——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