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2019届高三一轮联考试题 语文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 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 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 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 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对宇宙深化 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 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 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 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 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 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 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賞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 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 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 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 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 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 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
吴忠市 2019 届高三一轮联考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 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 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 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 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对宇宙深化、 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 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 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 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 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 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 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 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 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 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 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 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 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
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 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 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 B.“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 实质的依据 B.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 最后总结 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 出利弊 D.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 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 B.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 C.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 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 【答案】1.A2.D3.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李琬
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 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 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 B. “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C. “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 “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 实质的依据。 B. 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 最后总结。 C. 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 出利弊。 D. 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 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 B. 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 C. 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D. 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 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1. A 2. D 3. 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李琬
①夏的夜晩,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冋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谈的兴致,可 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晩的星星一样 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 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 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裏挟着、在大 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 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 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 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洪流里。 ④俗世央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涩。我一次次问道,难道 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吗? ⑤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 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核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 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 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 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 族的海莱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 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 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 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 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⑦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 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 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 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 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做作、矫情的粉饰。如同一个远古的女
①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谈的兴致,可 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 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 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 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裏挟着、在大 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 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 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 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洪流里。 ④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涩。我一次次问道,难道 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吗? ⑤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 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 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 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 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 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 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一 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 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 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⑦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 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 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 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 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做作、矫情的粉饰。如同一个远古的女
子艰难跋涉途中,在清晨酲来坐在山头,望见前方葱郁的水草,脸颊被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 有了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 坚韧地活在这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涩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 B.第⑥段作者向往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涩的质朴、真切与自然。 C.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涩”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评那些混淆了羞涩与做作的人。 D.本文的羞涩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 文中第①段对夏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请结合本文合理推测羞涩丧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4.C5.描写了夏夜的闷热沉郁与都市的繁华,烘托出作者的郁闷心情,为后文 写现代物质社会羞涩的丧失及对羞涩的向往作铺垫。 6.①社会原因:现代社会利益与欲望的驱使。②个人原因:现代社会人的性格普遍外向造成 羞涩丧失。性格外向的人更为开朗活泼,少了矜持与羞涩。而现代社会的孩子性格养成方面 普遍趋于外向,从而导致羞涩丧失。③信息化原因:社会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造成羞涩丧失。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流沟通更加快捷全面,人们对自身或外界信息抱着更加开 放的态度,很难对某些人和事保持矜持与不安,从而导致羞涩丧失。④文化生活原因:文化 生活的日益丰富造成羞涩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和 表达更加自信开放,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 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 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欢还是忧?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 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 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
子艰难跋涉途中,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前方葱郁的水草,脸颊被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 有了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 坚韧地活在这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涩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 B. 第⑥段作者向往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涩的质朴、真切与自然。 C. 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涩”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评那些混淆了羞涩与做作的人。 D. 本文的羞涩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中#国教@育&出%版网^] 5. 文中第①段对夏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 请结合本文合理推测羞涩丧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描写了夏夜的闷热沉郁与都市的繁华,烘托出作者的郁闷心情,为后文 写现代物质社会羞涩的丧失及对羞涩的向往作铺垫。 6. ①社会原因:现代社会利益与欲望的驱使。②个人原因:现代社会人的性格普遍外向造成 羞涩丧失。性格外向的人更为开朗活泼,少了矜持与羞涩。而现代社会的孩子性格养成方面 普遍趋于外向,从而导致羞涩丧失。③信息化原因:社会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造成羞涩丧失。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流沟通更加快捷全面,人们对自身或外界信息抱着更加开 放的态度,很难对某些人和事保持矜持与不安,从而导致羞涩丧失。④文化生活原因:文化 生活的日益丰富造成羞涩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和 表达更加自信开放,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 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 告》却显示,2015 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 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欢还是忧?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 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 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
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 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 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 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 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 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 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 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 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 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 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 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 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 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榰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 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 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 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 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 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 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摘编自“新华网”)
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 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 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 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 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 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 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 年 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 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 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 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 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 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 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 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 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 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 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 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 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摘编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