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市201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火钵(bo)狡黠(xia)敕造(chi)前合后偃(yan) B.粘贴(nian)殷红(yan)下乘( cheng)畏葸不前(xi) C.榫头(s诅n)哂笑(shen)尺牍(du)苌弘化碧(chng) D.恪守(ke)朱拓(ta)阈值(yu)义愤填膺(y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膨胀揖拿聘用哀声叹气 B.厮打账本掺假应接不遐 C.委曲车厢弹劾竭泽而鱼 D.青睐慈祥摩擦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管有没有权威部门的认定,一年一度的“两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 国人民的民主节日。 B.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 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C.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 小说艺术高峰。 D.多挤点时间读大师的经典,让自己起点高一些,然后一步步登堂入室, 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日上午应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 莹的邀请,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 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B.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凭着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 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 的启动资金。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 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 道德素质。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 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 学和学科。 5.下面这6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有相通之处。 ②由于父母双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 ③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 ④这种强烈的自尊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她经常对贾宝玉 使小性子”,但两人的感情却在争 吵中明确了、加深了。 ⑤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 ⑥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 A.③②⑥④①⑤B.②①④③⑤⑥
湖南郴州市 2013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第 l 至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火钵(bó) 狡黠(xiá) 敕造(chì) 前合后偃(yǎn) B.粘贴(nián) 殷红(yān) 下乘(chéng) 畏葸不前(xǐ) C.榫头(sǔn) 哂笑(shěn) 尺牍(dú) 苌弘化碧(cháng) D.恪守(kè) 朱拓(tà) 阈值(yú) 义愤填膺(yī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膨胀 揖拿 聘用 哀声叹气 B.厮打 账本 掺假 应接不遐 C.委曲 车厢 弹劾 竭泽而鱼 D.青睐 慈祥 摩擦 对簿公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管有没有权威部门的认定,一年一度的“两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 国人民的民主节日。 B.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 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C.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 小说艺术高峰。 D.多挤点时间读大师的经典,让自己起点高一些,然后一步步登堂入室, 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7 日上午应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 莹的邀请,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 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B.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凭着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国家贴息贷 款的将近一半以上作为自己重新创业 的启动资金。 C.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 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 道德素质。 D.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 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 学和学科。 5.下面这 6 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有相通之处。 ②由于父母双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 ③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 ④这种强烈的自尊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她经常对贾宝玉 “使小性子”,但两人的感情却在争 吵中明确了、加深了。 ⑤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 ⑥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 A.③②⑥④①⑤ B.②①④③⑤⑥
C.⑤③②⑥④①D.①②⑤④③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 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 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 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一一米、 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 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 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 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一一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 离一一称为一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 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 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 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分之一(, 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 体是多么宝贵。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 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 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 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 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 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一一贝壳,或 许是珊瑚一一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 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 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一一太阳一一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 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 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 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 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 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节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6.下面关于宇宙间距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我们只能用光速来量度星体之间的距离 B.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表示太阳离地球8光分的距 离。 C.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时间称为1光年 D.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星体之间的距离的单位
C.⑤③②⑥④① D.①②⑤④③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8 题。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 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 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 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 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 18.6 万英 里,约 30 万公里,也就是 7 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 8 分 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 8 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 10 万亿公里(相当于 6 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 离——称为一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 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 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 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分之一( , 在 1 之后接 33 个 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 体是多么宝贵。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 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 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 星云离地球 80 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 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 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 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 )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 1000 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 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 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 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 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 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 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 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节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6.下面关于宇宙间距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我们只能用光速来量度星体之间的距离。。 B.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 8 分钟的时间,表示太阳离地球 8 光分的距 离。 C.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 10 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时间称为 1 光年。 D.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星体之间的距离的单位
7.“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 已。”作者作出这种猜测的理由完全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 B.在数量庞大的恒星里,不太可能只有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的 C.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不会是唯一的幸运儿 D.某个有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的行星一定 有人居住。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地方,也不是宇宙中 个典型的地方。 B.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 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 这些光须就是星系。 C.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宇宙的 中心。 D.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 产物,比如贝壳、珊瑚。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 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 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 10、下列每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互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木欣欣以向荣
7.“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 已。”作者作出这种猜测的理由完全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 1000 亿个恒星组成。 B.在数量庞大的恒星里,不太可能只有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的。 C.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不会是唯一的幸运儿。 D.某个有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的行星一定 有人居住。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地方,也不是宇宙中 一个典型的地方。 B.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 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 这些光须就是星系。 C.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 80 亿光年,处在宇宙的 中心。 D.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 产物,比如贝壳、珊瑚。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 9——12 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 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 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C.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D.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10、下列每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互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木欣欣以向荣
B.不出,火且尽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余亦悔其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B、往往有得 C、于是余有叹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一般的游记的特点,细致描绘了褒禅山的景物,又有议论文的 特点,记游的内容和说理部分紧密结 合,形成别具一格的写作特色。 B、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 后呼应,结构谨严,行文缜密。 C、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 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 材、详略都紧扣这两个观点 D、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 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 行文严谨,语言精当。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l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4.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 ,不思其反。(《诗经·氓》) ②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锦城虽云乐, (李白《蜀道难》)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⑤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李密《陈情表》)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填空题目(每空2分,共4分)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这首诗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刻画了一幅 的图景。 “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是因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我写我
B.不出,火且尽 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余亦悔其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往往有得 C、于是余有叹焉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一般的游记的特点,细致描绘了褒禅山的景物,又有议论文的 特点,记游的内容和说理部分紧密结 合,形成别具一格的写作特色。 B、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 后呼应,结构谨严,行文缜密。 C、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 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 材、详略都紧扣这两个观点。 D、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 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 行文严谨,语言精当。 二、非选择题(第 13 至 22 小题,共 76 分)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 2 分)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4.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 1 分,共 6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②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④_______________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⑤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填空题目(每空 2 分,共 4 分)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 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这首诗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刻画了一幅 的图景。 “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是因为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14 分) 我写我
季羡林 ①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按理 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 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 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③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 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 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④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⑤拿写文章做一个例子。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为“文章是自己的 好”。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 的文章在内,我觉得是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 ⑥再谈文学作品。在中学时,虽然小伙伴们曾赠我一个“诗人”的绰号,实 际上我没有认真写过诗。至于散文,则是写的,而且已经写了六十多年,加起来 也有七八十万字了。然而自己真正满意的也屈指可数。在另一方面,别人的散文, 真正觉得好的也十分有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也还没得到答案。 ⑦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有我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好?什么叫坏?我不通伦理 学,没有深邃的理论,我只能讲几句大白话。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 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着想和 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 多,则是坏人。 ⑧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我尽管有不少 的私心杂念,但是总体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至于说真话与 说谎,这当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 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地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⑨我这样一个自命为好人的人,生活情趣怎样呢?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 也是兴趣不少的人。然而事实上生活了八十年以后,到头来自己都感到自己枯燥 乏味,干干巴巴,好像是一棵枯树,只有树干和树枝,而没有一朵鲜花、一片绿 叶。自己搞的所谓学问,别人称之为“天书”。自己写的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 别人视之为神秘。年届耄耋,过去也曾有过一些幻想,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张, 减少一点枯燥,增添一点滋润,在枯枝粗干上开出一点鲜花,长出一点绿叶;然 而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有时候整天连轴转,“为他人做嫁衣裳”,而且 退休无日,路穷有期,可叹亦复可笑! ⑩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 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我不能不承认,我运气不错,所得到的成功,所获得 的虚名,都有点名不符实。另一方面,我的倒霉也有非常人不可得者。在那骇人 听闻的所谓什么“大革命”中,因为敢于仗义执言,几乎把老命赔上。皮肉之苦 也是永世难忘的。 11)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想八十年来的历程,感慨 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 辈子亦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 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 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的自知之明少一点
季羡林 ①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按理 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 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 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③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 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 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④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⑤拿写文章做一个例子。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为“文章是自己的 好”。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 的文章在内,我觉得是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 ⑥再谈文学作品。在中学时,虽然小伙伴们曾赠我一个“诗人”的绰号,实 际上我没有认真写过诗。至于散文,则是写的,而且已经写了六十多年,加起来 也有七八十万字了。然而自己真正满意的也屈指可数。在另一方面,别人的散文, 真正觉得好的也十分有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也还没得到答案。 ⑦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有我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好?什么叫坏?我不通伦理 学,没有深邃的理论,我只能讲几句大白话。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 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着想和 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 多,则是坏人。 ⑧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我尽管有不少 的私心杂念,但是总体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至于说真话与 说谎,这当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 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地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⑨我这样一个自命为好人的人,生活情趣怎样呢?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 也是兴趣不少的人。然而事实上生活了八十年以后,到头来自己都感到自己枯燥 乏味,干干巴巴,好像是一棵枯树,只有树干和树枝,而没有一朵鲜花、一片绿 叶。自己搞的所谓学问,别人称之为“天书”。自己写的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 别人视之为神秘。年届耄耋,过去也曾有过一些幻想,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张, 减少一点枯燥,增添一点滋润,在枯枝粗干上开出一点鲜花,长出一点绿叶;然 而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有时候整天连轴转,“为他人做嫁衣裳”,而且 退休无日,路穷有期,可叹亦复可笑! ⑩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 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我不能不承认,我运气不错,所得到的成功,所获得 的虚名,都有点名不符实。另一方面,我的倒霉也有非常人不可得者。在那骇人 听闻的所谓什么“大革命”中,因为敢于仗义执言,几乎把老命赔上。皮肉之苦 也是永世难忘的。 (11)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想八十年来的历程,感慨 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 一辈子亦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 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 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的自知之明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