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看见一朵颜色很 鲜明的花,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 是看一座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究竟怎样 才算“美”呢了?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 快。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 “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呢”他不外是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 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是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 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 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 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 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 有什么风韵,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 “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 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 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 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 官”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 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 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 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 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 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 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 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 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 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 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 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 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 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
湖南省郴州市 2016 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字是不要本钱的,喝一杯滋味好的酒,你称赞它“美”,看见一朵颜色很 鲜明的花,你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姑娘,你称赞她“美”,读一首诗或 是看一座雕像,你也还是称赞它“美”。这些经验显然不尽是一致的。究竟怎样 才算“美”呢了?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 快。拿一幅画给一个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 “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呢”他不外是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 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不仅是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 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 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 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 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 有什么风韵,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 “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 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 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 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 官”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 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 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 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 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 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 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 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 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 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 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 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 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 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
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 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虽然没有风韵,但在艺术上具有审美价值,能唤起读 者的审美体验,成了具有快感的形象。 B.有的美学家认为只有像耳、目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鼻、舌、皮 肤、筋肉等等“低等感官”则不能 C.用普遍与不普遍来判断快感与美感,这显然是错误的,对同一个艺术品,人 们获得的美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美感与快感常常同时存在,如“客去茶香余舌本”,通过所谓“低等感官” 的舌既能尝到快感也能拥有美感。 1.A(文中只是说“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没有什么风韵”,是不肯定的语气,同时 应该是“成了具有美感的形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享乐主义”美学是我们要摒弃的错误 的美学观念。 B.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往往要在专注于审美对 象的状态中忘去自我才能获得。 C.美感和快感是可以并存的,比如读一首诗,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 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D.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与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比起来,前者只能让人获得 快感,后者只能让人获得美感。 2.D(原文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 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于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 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注意:原文中“英国姑娘的‘美’”不是 真正的美感,是指像罗斯金一样用引诱性去衡量这个姑娘得到的快感)如果不拿 引诱性去测量,那么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可以让人产生美感。) 3.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美感”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读到《水浒传》中林冲山神庙杀敌时情不自禁地大呼:“杀的快活, 杀的快活!” B.《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旌摇荡, 如醉如痴 C.苏轼由于人生失意、仕途不如意,心情苦闷,常借酒浇愁,酒后写出许多诗 篇,留传后世。 D.山影集团年度大戏《琅琊榜》精彩的剧情吸引了广大观众,许多观众与剧中 人物同喜同悲。 3.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借酒浇愁起于 实际需要,故该项属于“快感”范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 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
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 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虽然没有风韵,但在艺术上具有审美价值,能唤起读 者的审美体验,成了具有快感的形象。 B.有的美学家认为只有像耳、目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鼻、舌、皮 肤、筋肉等等“低等感官”则不能。 C.用普遍与不普遍来判断快感与美感,这显然是错误的,对同一个艺术品,人 们获得的美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美感与快感常常同时存在,如“客去茶香余舌本”,通过所谓“低等感官” 的舌既能尝到快感也能拥有美感。 1.A(文中只是说“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没有什么风韵”,是不肯定的语气,同时 应该是“成了具有美感的形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享乐主义”美学是我们要摒弃的错误 的美学观念。 B.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往往要在专注于审美对 象的状态中忘去自我才能获得。 C.美感和快感是可以并存的,比如读一首诗,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 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D.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与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比起来,前者只能让人获得 快感,后者只能让人获得美感。 2.D(原文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 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于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 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注意:原文中“英国姑娘的‘美’”不是 真正的美感,是指像罗斯金一样用引诱性去衡量这个姑娘得到的快感)如果不拿 引诱性去测量,那么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可以让人产生美感。) 3.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美感”的一项是(3 分) A.金圣叹读到《水浒传》中林冲山神庙杀敌时情不自禁地大呼:“杀的快活, 杀的快活!” B.《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皂罗袍”一曲,心旌摇荡, 如醉如痴。 C.苏轼由于人生失意、仕途不如意,心情苦闷,常借酒浇愁,酒后写出许多诗 篇,留传后世。 D.山影集团年度大戏《琅琊榜》精彩的剧情吸引了广大观众,许多观众与剧中 人物同喜同悲。 3.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借酒浇愁起于 实际需要,故该项属于“快感”范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 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 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 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 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 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郧侯,食邑八千户。功臣 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 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 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 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 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 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 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为布衣时 布衣: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与从事辨之 从事:指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 C.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指示:即“指而示之”,就是指出来给人看。 D.何顿首曰 顿首:指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4.B(从事,指一般的属官。《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 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5.D(原文标点: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 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成阳服役,小 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他 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 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 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 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 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 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 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 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 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 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 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 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 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高祖为布衣时 布衣: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 与从事辨之 从事:指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 C.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指示:即“指而示之”,就是指出来给人看。 D. 何顿首曰 顿首:指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4.B (从事,指一般的属官。《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 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5.D(原文标点: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 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 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他 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郧 侯。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 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6.B(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 励之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 律令图书藏之 7.①参考答案: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 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②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 势家所夺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 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评分细则:①5分,计分点“走”“府”“分之”“收”“藏”各1分 ②5分,计分点“治”“垣”“今”“师”,被动句,各1分。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 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监郡的秦御史, 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 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 书,并把它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 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 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 “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周书》说‘天给予却 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 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 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 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劳封赐。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擲侯,食邑 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 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 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 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 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 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 敢说了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百岁之后, 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帝说:“曹参怎 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C. 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酂 侯。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 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 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6.B(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 励之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 律令图书藏之。 7.①参考答案: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 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②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 势家所夺。”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 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评分细则:① 5 分,计分点“走”“府”“分之”“收”“藏”各 1 分。 ② 5 分,计分点“治”“垣”“今”“师”,被动句,各 1 分。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 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监郡的秦御史, 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一。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 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 书,并把它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 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 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 “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 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 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 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 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劳封赐。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 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 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 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打猎,追杀野兽 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 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 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 敢说了。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百岁之后, 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帝说:“曹参怎 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 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①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②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③ 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注释:①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②洛:洛河,可 通扬州。③垂:将要。元丰年间,王定国受苏轼牵连也被贬。元祐初期,苏轼还 京,荐他为宗正丞,不久又遭贬谪,出为扬州通判。 8.联系所学古诗词,简要赏析诗中“清洛思君昼夜流”一句的表达效果。(5 分) 参考答案:①写自己思念王安国,如那清澈的洛水一样昼夜不停。②采用比喻, 以流水喻思念,化抽象为具体。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昼夜盼望王定国归来之 情。④“思君”二字,点题,统领全诗,揭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评分细则:5分,三个要点,①②③3分,2分。大意对即可。 9.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看待他的这种感情的?请简要 评析。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与王定国深厚的友情。①思君,表达了思念之情;②即将 受到重用却又被贬,表达了对朋友遭贬的不满;③尚且年青,可饮酒消愁,表达 了对朋友处境的关切、担忧;④平生行乐,以以歌吹愁,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 评析示例:①诗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倡导朋友借歌吹以破愁的健康方式,是值 得肯定和欣赏的;②但诗人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是 不足取的。 评分细则:6分,两个要点。概括思想感情4分,评析2分。感情1个1分;评 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在夫家时早起晚睡,辛苦操劳,天天如此的句子 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两句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答案】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角声满天秋色 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 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次韵①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②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③ 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注释:①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②洛:洛河,可 通扬州。③垂:将要。元丰年间,王定国受苏轼牵连也被贬。元祐初期,苏轼还 京,荐他为宗正丞,不久又遭贬谪,出为扬州通判。 8.联系所学古诗词,简要赏析诗中“清洛思君昼夜流”一句的表达效果。(5 分) 参考答案:①写自己思念王安国,如那清澈的洛水一样昼夜不停。②采用比喻, 以流水喻思念,化抽象为具体。③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昼夜盼望王定国归来之 情。④“思君”二字,点题,统领全诗,揭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评分细则:5 分,三个要点,①②③ 3 分,2 分。大意对即可。 9.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看待他的这种感情的?请简要 评析。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与王定国深厚的友情。①思君,表达了思念之情;②即将 受到重用却又被贬,表达了对朋友遭贬的不满;③尚且年青,可饮酒消愁,表达 了对朋友处境的关切、担忧;④平生行乐,以以歌吹愁,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 评析示例:①诗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倡导朋友借歌吹以破愁的健康方式,是值 得肯定和欣赏的;②但诗人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是 不足取的。 评分细则:6 分,两个要点。概括思想感情 4 分,评析 2 分。感情 1 个 1 分;评 析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在夫家时早起晚睡,辛苦操劳,天天如此的句子 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答案】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角声满天秋色 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