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17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人合一”的观念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思想的主体观念。这一思想最早由庄子阐 述出来:“人与天一也。”后来被董仲舒进一步发展:“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到现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多被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存的。这 固然是正确的,然而当我们逆着思想之流向源头追溯,就会发现在古人那里,天 与人不仅是合一的关系,更是即一的关系。 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先民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初步的天人即一观。一方面,先 民对于自然的恩赐物尽其用。许多出土文物表明,先民在衣食住行方面运用自然 赐予的事物制作工具、服饰来改造自身环境,这些是先民对于自然事物为我所用 的一面。另一方面,先民对于天地的恩德感激不尽。比如大汶口文化中的陶尊上 刻有人们长跪拜日的形象等。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的原始表现,德即“惠”, 将自然的恩惠为我所用并回馈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不只是使用,还提供 补给,这样有来有往,表现出先民视自然与其本身为一的观念 如果说先民是本能地与天地合德,那么伏羲画八卦、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辞、 孔子作“十翼”,则是利用人类理性将天人即一的观念层层推演出来。伏羲洞察 到人与天地同出一源,于是用三画将“天地人”纳于一个卦象之中,意在表明三 者本是一体不二。“三才”各有其位,“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发挥着不 同的作用,虽然作用不同,但是发挥作用的还是一个本体,而且各自之间交易变 换、生生不息、紧密相连,反映出一体本然的作用。文王系卦辞,将“三才”共 同的德性以文字表达出来。如“乾,元亨利贞”,在天表示阳气由地而升至天 在人表现为由沉睡而清醒、精力充沛、振作勤奋,在地表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周公又将卦象每一爻内在变动的悔吝吉凶用爻辞表达出来,意在告诫人们顺应自 然规律,为人处世,吉凶在己。如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因为阳气已经完全 发出,再高亢不止就会后劲不足、转阳为阴,在人事上如果身居高位而不知道有 所退让,必然会有悔恨。孔子作“十翼”感叹天地道德、人参天地,而旨在功诫 君子”重视“进德修业”“反身修德”“自昭明德”,表达出人道仁义可以转 恶为善、化凶为古、与天地同功的宏大气象,古人洞察天地万物的赜隐几微,由 天文回归人文,将人性与天道本一的真相和盘托出,是以《周易》蕴藏着深刻的 天人即一观。 后人在观测天文方面不断推演天人之间的联系,为天人即一观提供大量的理论和 现实依据。在天人即一的观念下,中国古人将世界万物看作一体,将自己的生命 与家国天下紧密联系,以自我修身为贯通天地的起点和归宿 (摘编自秦芳《试论天人即一观下的乾道坤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湖南省郴州市 2017 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天人合一”的观念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思想的主体观念。这一思想最早由庄子阐 述出来:“人与天一也。”后来被董仲舒进一步发展:“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到现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多被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存的。这 固然是正确的,然而当我们逆着思想之流向源头追溯,就会发现在古人那里,天 与人不仅是合一的关系,更是即一的关系。 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先民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初步的天人即一观。一方面,先 民对于自然的恩赐物尽其用。许多出土文物表明,先民在衣食住行方面运用自然 赐予的事物制作工具、服饰来改造自身环境,这些是先民对于自然事物为我所用 的一面。另一方面,先民对于天地的恩德感激不尽。比如大汶口文化中的陶尊上 刻有人们长跪拜日的形象等。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的原始表现,德即“惠”, 将自然的恩惠为我所用并回馈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不只是使用,还提供 补给,这样有来有往,表现出先民视自然与其本身为一的观念。 如果说先民是本能地与天地合德,那么伏羲画八卦、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辞、 孔子作“十翼”,则是利用人类理性将天人即一的观念层层推演出来。伏羲洞察 到人与天地同出一源,于是用三画将“天地人”纳于一个卦象之中,意在表明三 者本是一体不二。“三才”各有其位,“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发挥着不 同的作用,虽然作用不同,但是发挥作用的还是一个本体,而且各自之间交易变 换、生生不息、紧密相连,反映出一体本然的作用。文王系卦辞,将“三才”共 同的德性以文字表达出来。如“乾,元亨利贞”,在天表示阳气由地而升至天, 在人表现为由沉睡而清醒、精力充沛、振作勤奋,在地表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周公又将卦象每一爻内在变动的悔吝吉凶用爻辞表达出来,意在告诫人们顺应自 然规律,为人处世,吉凶在己。如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因为阳气已经完全 发出,再高亢不止就会后劲不足、转阳为阴,在人事上如果身居高位而不知道有 所退让,必然会有悔恨。孔子作“十翼”感叹天地道德、人参天地,而旨在功诫 “君子”重视“进德修业”“反身修德”“自昭明德”,表达出人道仁义可以转 恶为善、化凶为古、与天地同功的宏大气象,古人洞察天地万物的赜隐几微,由 天文回归人文,将人性与天道本一的真相和盘托出,是以《周易》蕴藏着深刻的 天人即一观。 后人在观测天文方面不断推演天人之间的联系,为天人即一观提供大量的理论和 现实依据。在天人即一的观念下,中国古人将世界万物看作一体,将自己的生命 与家国天下紧密联系,以自我修身为贯通天地的起点和归宿。 (摘编自秦芳《试论天人即一观下的乾道坤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由庄子阐述出来,后经汉代董仲舒进一步发展的“天人合一”观念,被 泛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观念。 B.中国先民在原始社会形成的天人即一观指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恩赐物尽其用, 对于天地的恩德感激不尽。 C.与先民不同,伏羲画八卦,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辞,孔子作“十翼”,他们 层层推演的天人即一观都是符合人类理性的。 D.周公为了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顺应自然规律,吉凶在己,便将卦象每一爻内在 变动着的悔吝吉凶用爻辞表达出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人即一的观念是中国先民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的,先民们对于自然形成 了依赖和尊崇的心理 B.从许多出土文物可以得知,中国先民学会用自然事物制作工具、服饰来改造 自身环境,这体现先民利用自然事物的一面。 C.伏羲八卦中将“三才”纳入一个卦象中,表明三者本是一体的,文王在卦辞中 又用文字表达其共同德性。 D.后人在观测天文中不断推演天人之间的联系,为汉朝确立的天人即一的观念 提供了大世理论和现实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现代的人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理解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固然不错,但天人之间在古人那里更是“即一”的关系。 B.我国先人认为对待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既要使用,还要提供补给, 只有有来有往,才能达到天人即一的境界 C.大汶口文化中的陶尊上刻着的人们长跪拜日的图画是先民“与天地合其德” 的原始表现,是先民视自然与其本身为一的观念的体现。 D.孔子作“十翼”意在劝告“君子”重视“进德修业”“反身修德”“自昭明 德”,认为人道仁义可转恶为善、化凶为吉,与天地同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奇绅鸿儒刘大鹏 郝岱 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 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 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 钝,年七令甫能言。”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七年不鸣,一呜惊人。童年刘大鹏 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16年,毕业后,他又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 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10年,仅读书就长达26年。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 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 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髙尚道德理念,确立 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大 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大谷县南席村当了整整21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 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A.最早由庄子阐述出来,后经汉代董仲舒进一步发展的“天人合一”观念,被广 泛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观念。 B.中国先民在原始社会形成的天人即一观指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恩赐物尽其用, 对于天地的恩德感激不尽。 C.与先民不同,伏羲画八卦,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辞,孔子作“十翼”,他们 层层推演的天人即一观都是符合人类理性的。 D.周公为了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顺应自然规律,吉凶在己,便将卦象每一爻内在 变动着的悔吝吉凶用爻辞表达出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人即一的观念是中国先民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的,先民们对于自然形成 了依赖和尊崇的心理。 B.从许多出土文物可以得知,中国先民学会用自然事物制作工具、服饰来改造 自身环境,这体现先民利用自然事物的一面。 C.伏羲八卦中将“三才”纳入一个卦象中,表明三者本是一体的,文王在卦辞中 又用文字表达其共同德性。 D.后人在观测天文中不断推演天人之间的联系,为汉朝确立的天人即一的观念 提供了大世理论和现实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现代的人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理解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固然不错,但天人之间在古人那里更是“即一”的关系。 B.我国先人认为对待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既要使用,还要提供补给, 只有有来有往,才能达到天人即一的境界。 C.大汶口文化中的陶尊上刻着的人们长跪拜日的图画是先民“与天地合其德” 的原始表现,是先民视自然与其本身为一的观念的体现。 D.孔子作“十翼”意在劝告“君子”重视“进德修业”“反身修德”“自昭明 德”,认为人道仁义可转恶为善、化凶为吉,与天地同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奇绅鸿儒刘大鹏 郝岱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 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 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 钝,年七令甫能言。”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七年不鸣,一呜惊人。童年刘大鹏 在私塾先生刘丽中门下读书 16 年,毕业后,他又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 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 10 年,仅读书就长达 26 年。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 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 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 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大 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大谷县南席村当了整整 21 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 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刘大鹛在世85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 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用毛笔手抄洋洋34部巨著,亿万字手稿 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六十多万字。刘大鹛超人的智 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也。 刘大鹏34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 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 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镇馆之宝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 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不接受聘仼。读书做官,仕人之 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适中,他一直努力拼搏,曾务农、务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 轿等业务)、教书、写书,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1915年,58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 举大会。有些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 他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 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奇人也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滥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每当鬼子进村扫荡, 村民纷纷扶老携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指 天骂日。有一年,日寇的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 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日本人无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1934年 山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増无减。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 水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南京中央政府,请求中央政府责 令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贪生 不怕死的气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是刘大鹛先生在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年3月,李克强 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 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这副楹联。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中, 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副楹联,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鸣,飘扬五 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摘编自《文史月刊》2016年第10期) 【相关链接】 ①刘大鹏,字友凤,号卧虎山人,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著有《晋 祠志》《晋水志》等地方志,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多万正楷 毛笔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 ②乡邦文献,关怀有缘,表扬潜德,著进连篇,天不应遗,杀青何年。晋水潺潺, 相与呜咽,千秋万祖,其视此锈 一一刘友凤先生碑铭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刘大鹛在世 85 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 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用毛笔手抄洋洋 34 部巨著,亿万字手稿。 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六十多万字。刘大鹛超人的智 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也。 刘大鹏 34 岁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 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 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镇馆之宝”。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 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不接受聘任。读书做官,仕人之 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适中,他一直努力拼搏,曾务农、务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 轿等业务)、教书、写书,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1915 年,58 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 举大会。有些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 他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 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奇人也。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滥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每当鬼子进村扫荡, 村民纷纷扶老携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指 天骂日。有一年,日寇的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 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日本人无奈,只好灰溜溜地离开。1934 年, 山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 水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南京中央政府,请求中央政府责 令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贪生 不怕死的气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是刘大鹛先生在 1897 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 年 3 月,李克强 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 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这副楹联。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中, 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副楹联,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鸣,飘扬五 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摘编自《文史月刊》2016 年第 10 期) 【相关链接】 ①刘大鹏,字友凤,号卧虎山人,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地方文化学家。著有《晋 祠志》《晋水志》等地方志,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多万正楷 毛笔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 ②乡邦文献,关怀有缘,表扬潜德,著进连篇,天不应遗,杀青何年。晋水潺潺, 相与呜咽,千秋万祖,其视此锈。 ——刘友凤先生碑铭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刘大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清文人、农村绅士,尽管在国内知名度较小,但在 沈艾娣所著的《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B.刘大鹏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丽中、杨深秀等几位名师的培养下,勤奋 钻研,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刘大鹏在世85年,从34岁开始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内容包罗万象, 堪称百科全书,是中国清末民初、抗战期间这段历史的缩影 D.纵观刘大鹏一生,曾经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 教书、写书,一生都在努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刘大鹏求学期间,不仅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 道德理念,并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刘大鹏五十一年的日记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 人情世故等内容,内容详实,资料珍贵。 C.刘大鹏在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撰写了一副楹联,上下两联“同”“乐”二字 相互交替,表现了他与民同乐以及改善民生的进步思想。 D.刘大鹏一生著述丰富,对晋祠、晋水颇有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和地方文 化学家,五十多万字的笔记均用毛笔正楷书写。 E.刘大鹏的碑铭,用简洁凝练整齐的文字,髙度概括了刘大鹏在教书育人、写作 方面的成就,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刘大鹏“奇”在何处?(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①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 流过,河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 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 该离她更近一些。 ②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 又很简单,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 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③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 她,仍旧有着白晳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 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 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④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 计或是家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 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 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 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 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了糯米、 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 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口留香。这个 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A.刘大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清文人、农村绅士,尽管在国内知名度较小,但在 沈艾娣所著的《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 B.刘大鹏在“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丽中、杨深秀等几位名师的培养下,勤奋 钻研,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刘大鹏在世 85 年,从 34 岁开始连续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日记内容包罗万象, 堪称百科全书,是中国清末民初、抗战期间这段历史的缩影。 D.纵观刘大鹏一生,曾经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 教书、写书,一生都在努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人生之路。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刘大鹏求学期间,不仅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 道德理念,并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刘大鹏五十一年的日记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 人情世故等内容,内容详实,资料珍贵。 C.刘大鹏在 1897 年为晋祠同乐亭撰写了一副楹联,上下两联“同”“乐”二字 相互交替,表现了他与民同乐以及改善民生的进步思想。 D.刘大鹏一生著述丰富,对晋祠、晋水颇有研究,是著名的地方史学者和地方文 化学家,五十多万字的笔记均用毛笔正楷书写。 E.刘大鹏的碑铭,用简洁凝练整齐的文字,高度概括了刘大鹏在教书育人、写作 方面的成就,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刘大鹏“奇”在何处?(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①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 流过,河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 千山万水之外的故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 该离她更近一些。 ②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 又很简单,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 也有密布的乌云;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③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 她,仍旧有着白皙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 里,母亲虽然衣着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 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④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 计或是家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 亲都会把我们去年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 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一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 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 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了糯米、 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 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满口留香。这个 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⑤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 父母的房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 膀上,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 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时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 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 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⑥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 业或考卷。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 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 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 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 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⑦我很年轻就去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 时才偷偷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看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 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呢!妈妈!只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 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⑧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 头顶掠过,我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 来,要到哪里去?不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 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 暖的角落 (选自《散文》2017年第1期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 由此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 在他的生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 述,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 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8.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5分) 9.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谦,字元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建国时,将家归附,昭成 嘉之,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经。从征卫辰,以功赐僮 隶三十户。昭成崩后,谦徒长安。苻坚从弟行唐公洛镇和龙,请谦之镇。未几, 以继母老辞还 登国初,遂归太祖。太祖悦,以为右司马,与张衮等参赞初基。慕容宝来寇也, 太祖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而佛嵩稽缓。太祖命谦为书以遗 佛嵩曰:“夫杖顺以翦遗,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
⑤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 父母的房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 膀上,就会毫无悬念地立刻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 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时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 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 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⑥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 业或考卷。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 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 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 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物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 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⑦我很年轻就去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 时才偷偷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看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 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呢!妈妈!只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 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⑧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 头顶掠过,我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 来,要到哪里去?不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 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 暖的角落。 (选自《散文》2017 年第 1 期)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 由此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 在他的生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 述,交代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 在平易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8.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5 分) 9.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许谦,字元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建国时,将家归附,昭成 嘉之,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经。从征卫辰,以功赐僮 隶三十户。昭成崩后,谦徒长安。苻坚从弟行唐公洛镇和龙,请谦之镇。未几, 以继母老辞还。 登国初,遂归太祖。太祖悦,以为右司马,与张衮等参赞初基。慕容宝来寇也, 太祖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而佛嵩稽缓。太祖命谦为书以遗 佛嵩曰:“夫杖顺以翦遗,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