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因而它也具有主观意志所不能改变的规律。这并不是 说历史上没有过制造出来的新城,但这类城市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成熟的城市,并不是简单 地依靠砖堆石砌,乃是因为它遵循了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顺从了历史潮流的要求,因而它 可以吸引人们凝聚在自己周围,方才不断成长。 历史地看,城市发展的自然秩序是吸收的,而非扩张的。物有本末,城市的发展壮大 不是因为它吞噬了村庄,而是因为人们因城市的魅力而到来。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新区是成功 的,而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新区是不成功的。其最根本的区别在哪儿?我们知道,早期的新区 甚至只是一片荒地,而现在的新区却是建起高楼大厦来招徕顾客,为什么反而后者吸引不到 人?其实,无论是早期的政策洼地,还是如今的创新高地,新城区吸引人靠的是改革和优化 的力量。城市的规模通常只是噱头,粗放地扩大城市规模无济于事,并不能带动资源和人才 的自然聚集,一个城市的成熟是不断锻造内在的过程 动态地看,城市的发展是分化的,而非同质的。城市的本质在市,不在城。城市给人们 带来的变化不是房子,不是马路,不是饭碗,而是它的分工,它的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城市 产生的基本逻辑就是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地拓展,各种要素、资 源开放、流动,以达到更加充分、更有效率的利用。如果离开了市,离开了更充分的市场化 和市场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没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从这点来说,搞城市化的关键 不是建城,而是成市,但市场并不能简单地制造出来。 结构地看,城市的发展是致密的,而非宏大的。自然形成的城市,它的路网会很密,商
2019 年邵阳市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因而它也具有主观意志所不能改变的规律。这并不是 说历史上没有过制造出来的新城,但这类城市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成熟的城市,并不是简单 地依靠砖堆石砌,乃是因为它遵循了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顺从了历史潮流的要求,因而它 可以吸引人们凝聚在自己周围,方才不断成长。 历史地看,城市发展的自然秩序是吸收的,而非扩张的。物有本末,城市的发展壮大, 不是因为它吞噬了村庄,而是因为人们因城市的魅力而到来。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新区是成功 的,而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新区是不成功的。其最根本的区别在哪儿?我们知道,早期的新区 甚至只是一片荒地,而现在的新区却是建起高楼大厦来招徕顾客,为什么反而后者吸引不到 人?其实,无论是早期的政策洼地,还是如今的创新高地,新城区吸引人靠的是改革和优化 的力量。城市的规模通常只是噱头,粗放地扩大城市规模无济于事,并不能带动资源和人才 的自然聚集,一个城市的成熟是不断锻造内在的过程。 动态地看,城市的发展是分化的,而非同质的。城市的本质在市,不在城。城市给人们 带来的变化不是房子,不是马路,不是饭碗,而是它的分工,它的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城市 产生的基本逻辑就是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地拓展,各种要素、资 源开放、流动,以达到更加充分、更有效率的利用。如果离开了市,离开了更充分的市场化 和市场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没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从这点来说,搞城市化的关键, 不是建城,而是成市,但市场并不能简单地制造出来。 结构地看,城市的发展是致密的,而非宏大的。自然形成的城市,它的路网会很密,商
业和服务设施会到处分布。这样的城市因为有密度,所以生活起来就比较便利。未来的城市 化要从扩张型、铺展型变成内生型、紧凑型,不能只从尺度上看城市,更要从密度上看城市。 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密集还是稀疏。所以,城市化要终止单纯“摊大饼”, 要把能更好地配置资源的紧凑型城市作为目标 最后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发展是人文的,而非器质的。城市发展一定是围绕着人 进行的,城市的成长与人群的聚集是同一过程。因此,一个没有以人为基础的城市是没有根 基的。城市的基本作用,是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生活和发展的机会,保障其市民的权利和 财富。忽视民生而把钱拿去装点门面的城市,只能是冷冰冰的钢铁水泥骨架,等待它的必然 是人们弃它而去。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但市民并没 有多少获得感。相反,一些城市管理者却在以城市形象为理由剥夺市民的机会,比如规定不 能搞出租屋,不能摆小摊,不能从事各种低端服务业。实际上这种发展路径与“以人为本” 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悖的,城市应该具有包容性地来提供各类机会,富人到城市有 很好的发展机会,穷人到城市也应该有机会。城市的发展是各类群体共同集聚的结果,城市 的目标也应该是让每个群体都生活得更好 (摘编自陈恒《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兴城市顺应城市成长的规律,才能不断发展 壮大。 B.逐渐减少农村人口,以行政手段将人们从自然村迁徙到城市,是现代新型城市发展壮大的 捷径。 C.城市的发展壮大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带动资源和人才的自然 聚集 D.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为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充分提供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机 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了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强调遵循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大意 义 B.文章指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四个方面,顺应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才能促进城市发展壮 文章指出城市化的关键是成市,强调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城市要素、资源,集聚各类城市群
业和服务设施会到处分布。这样的城市因为有密度,所以生活起来就比较便利。未来的城市 化要从扩张型、铺展型变成内生型、紧凑型,不能只从尺度上看城市,更要从密度上看城市。 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密集还是稀疏。所以,城市化要终止单纯“摊大饼”, 要把能更好地配置资源的紧凑型城市作为目标。 最后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发展是人文的,而非器质的。城市发展一定是围绕着人 进行的,城市的成长与人群的聚集是同一过程。因此,一个没有以人为基础的城市是没有根 基的。城市的基本作用,是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生活和发展的机会,保障其市民的权利和 财富。忽视民生而把钱拿去装点门面的城市,只能是冷冰冰的钢铁水泥骨架,等待它的必然 是人们弃它而去。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但市民并没 有多少获得感。相反,一些城市管理者却在以城市形象为理由剥夺市民的机会,比如规定不 能搞出租屋,不能摆小摊,不能从事各种低端服务业。实际上这种发展路径与“以人为本” 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悖的,城市应该具有包容性地来提供各类机会,富人到城市有 很好的发展机会,穷人到城市也应该有机会。城市的发展是各类群体共同集聚的结果,城市 的目标也应该是让每个群体都生活得更好。 (摘编自陈恒《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兴城市顺应城市成长的规律,才能不断发展 壮大。 B. 逐渐减少农村人口,以行政手段将人们从自然村迁徙到城市,是现代新型城市发展壮大的 捷径。 C. 城市的发展壮大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带动资源和人才的自然 聚集。 D. 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为各类不同阶层的人群充分提供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机 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了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强调遵循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对城市发展有着重大意 义。 B. 文章指出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包括四个方面,顺应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才能促进城市发展壮 大。 C. 文章指出城市化的关键是成市,强调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城市要素、资源,集聚各类城市群
体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提醒我国个别城市管理者学习西方城市的先进管理经 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修建高楼大厦,与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是相悖逆的,最终会伤及城市自身的发展。 B.越是成熟的城市,其市场化程度越高,城市的各种要素、资源越开放,流动越合理 C.高明的城市管理者应学习老庄思想,无为而治,让城市自由地成长、发展和壮大。 D.城市开放,包容,不排斥摆小摊等低端服务业,就能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答案】1.B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在感恩节当天,韩红组织了一场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公益活动。一同参与活动的除了李 易峰、韩红,还有张一山、春妮等一众的明星。这个活动是怎么成行的呢?抛开圈粉、炒作 等内部的影响,活动的实现流程反而相对简单,其实是由韩红基金会发起的“陪你一起过冬 天”的这样一个官方组织的活动。这是传统公益活动一种典型模式的代表,有着固定的流程 即官方发起一一民众参与一一日标达成一一回访汇报 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这是腾讯公益的“99公益日”活动。在今年9月7日至9月 9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的。在短时间内,这个活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 6百多万人次,筹集近6亿元善款。不论从民众参与度和善款筹集的额度来看,都展现了互联 网+对公益的影响力和魅力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基本上可以看出传统公益和互联网+公益的区别了。传统公益往往都是 由官方或者一定的组织发起的,传播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参与者基本上是被动参与的,而 活动方式相对固定,以捐款或者捐物资为主;互联网+公益则对发起者没有严格的要求,组织、 个人均可成为发起者,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不受限制,通过自媒体能带来大规模的影响力, 而受众的参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以物易物、细微助人,或者其它充满创意的间接捐助方式 均可实现 (摘编自陈一丹《中国互联网公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18日)
体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提醒我国个别城市管理者学习西方城市的先进管理经 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修建高楼大厦,与城市成长的自然秩序是相悖逆的,最终会伤及城市自身的发展。 B. 越是成熟的城市,其市场化程度越高,城市的各种要素、资源越开放,流动越合理。 C. 高明的城市管理者应学习老庄思想,无为而治,让城市自由地成长、发展和壮大。 D. 城市开放,包容,不排斥摆小摊等低端服务业,就能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答案】1. B 2. D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感恩节当天,韩红组织了一场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公益活动。一同参与活动的除了李 易峰、韩红,还有张一山、春妮等一众的明星。这个活动是怎么成行的呢?抛开圈粉、炒作 等内部的影响,活动的实现流程反而相对简单,其实是由韩红基金会发起的“陪你一起过冬 天”的这样一个官方组织的活动。这是传统公益活动一种典型模式的代表,有着固定的流程, 即官方发起——民众参与——目标达成——回访汇报。 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这是腾讯公益的“99 公益日”活动。在今年 9 月 7 日至 9 月 9 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发起的。在短时间内,这个活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 6 百多万人次,筹集近 6 亿元善款。不论从民众参与度和善款筹集的额度来看,都展现了互联 网+对公益的影响力和魅力。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基本上可以看出传统公益和互联网+公益的区别了。传统公益往往都是 由官方或者一定的组织发起的,传播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参与者基本上是被动参与的,而 活动方式相对固定,以捐款或者捐物资为主;互联网+公益则对发起者没有严格的要求,组织、 个人均可成为发起者,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不受限制,通过自媒体能带来大规模的影响力, 而受众的参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以物易物、细微助人,或者其它充满创意的间接捐助方式 均可实现。 (摘编自陈一丹《中国互联网公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年 9 月 18 日)
材料二 我国互联网公益总体上经历了三个不断迭代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公益1.0阶段的特征是“公益+互联网”。公益行业或公益活动,只是把互联网 作为其使用的工具,比如建立官网、官微等,使用互联网作为传播阵地、筹资渠道、组织管 理系统等。公益与互联网的关系是公益占主导,互联网作为配合工具。简而言之,只是公益 活动借助互联网提升组织化程度及工作效率 互联网公益2.0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公益”。互联网与公益的关系更为密切。互联网 成为主导,公益成为“互联网+”系列的一部分,结合一起共同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一阶 段的互联网公益活动,如果没有依托互联网,在线下是很难乃至不可能发生的。 2014年夏天,风靡欧美搅动互联网、娱乐、体育等各界的“冰桶挑战”,也以最快的速 度被中国公益界借鉴,在新浪微博上开启了火热的中国版“冰桶挑战”,最后带来了800多 万元善款。与欧美“冰桶挑战”关注渐冻人不同的是,中国版“冰桶挑战”由于机缘巧合关 注了瓷娃娃,而且在游戏规则上变成被点名者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会捐款。“冰桶挑战”不 仅仅是让世人关注到了罕见病,还从深远意义上给中国公益界带来一次风暴式的洗礼,同时 也检阅了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的最新高度。“冰桶挑战”以其创新性、娱乐性、互联网化等 特征,刷新了公益的刻板面貌 互联网公益3.0时代则真正融为一体。体现在公益本身带有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也具有 很强的公益内在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开始呈现全面的互联网特征。数据化智能 化、云端化、开放式、交互性等等,成为中国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案例是2017 年9月的“一元画廊”,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及其支付,在15个小时内578万人次捐款超过1200 万元,再次刷新中国互联网公益高度 还有典型的“蚂蚁森林”。2016年8月,蚂蚁金服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上线 了这款环保公益产品。用户每日通过乘坐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络购票等 环保低碳方式,将计算成虚拟的“能量”栽种虚拟树苗,当用户积累到一定能量,即可获得 一棵真实的树苗。每棵真实的树苗都将有独立的身份编码,由蚂蚁金服联合阿拉善S基金会 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国内环保公益机构在内蒙古荒漠化严重的阿拉善、库布齐、鄂尔多斯等地 区种植并培育,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 (摘编自张天潘《互联网公益构建中国公益慈善新生态》,《南方都市报》2018年9月18 材料三
材料二 我国互联网公益总体上经历了三个不断迭代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公益 1..0 阶段的特征是“公益+互联网”。公益行业或公益活动,只是把互联网 作为其使用的工具,比如建立官网、官微等,使用互联网作为传播阵地、筹资渠道、组织管 理系统等。公益与互联网的关系是公益占主导,互联网作为配合工具。简而言之,只是公益 活动借助互联网提升组织化程度及工作效率。 互联网公益 2.0 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公益”。互联网与公益的关系更为密切。互联网 成为主导,公益成为“互联网+”系列的一部分,结合一起共同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这一阶 段的互联网公益活动,如果没有依托互联网,在线下是很难乃至不可能发生的。 2014 年夏天,风靡欧美搅动互联网、娱乐、体育等各界的“冰桶挑战”,也以最快的速 度被中国公益界借鉴,在新浪微博上开启了火热的中国版“冰桶挑战”,最后带来了 800 多 万元善款。与欧美“冰桶挑战”关注渐冻人不同的是,中国版“冰桶挑战”由于机缘巧合关 注了瓷娃娃,而且在游戏规则上变成被点名者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会捐款。“冰桶挑战”不 仅仅是让世人关注到了罕见病,还从深远意义上给中国公益界带来一次风暴式的洗礼,同时 也检阅了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的最新高度。“冰桶挑战”以其创新性、娱乐性、互联网化等 特征,刷新了公益的刻板面貌。 互联网公益 3.0 时代则真正融为一体。体现在公益本身带有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也具有 很强的公益内在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开始呈现全面的互联网特征。数据化智能 化、云端化、开放式、交互性等等,成为中国社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案例是 2017 年 9 月的“一元画廊”,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及其支付,在 15 个小时内 578 万人次捐款超过 1200 万元,再次刷新中国互联网公益高度。 还有典型的“蚂蚁森林”。2016 年 8 月,蚂蚁金服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 4.5 亿用户上线 了这款环保公益产品。用户每日通过乘坐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络购票等 环保低碳方式,将计算成虚拟的“能量”栽种虚拟树苗,当用户积累到一定能量,即可获得 一棵真实的树苗。每棵真实的树苗都将有独立的身份编码,由蚂蚁金服联合阿拉善 SE 基金会、 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国内环保公益机构在内蒙古荒漠化严重的阿拉善、库布齐、鄂尔多斯等地 区种植并培育,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 (摘编自张天潘《互联网公益构建中国公益慈善新生态》,《南方都市报》2018 年 9 月 18 日) 材料三
2016年互联网慈善使用率 互联网慈善使用率 18.00% 16.00% 14.00% 12.00% 8.00 6.00% 4.00% 0.00列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央广网2018年1月13日) 材料四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 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 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 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 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 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 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去年“腾讯99公益日”时,一些受助主体利用“刷单”行为骗取企业高额配捐:广东某 文化传播公司打着慈善的幌子,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会员,行“假慈善、真传销” 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爆款”事件中,既有慈善公益领域中老问题的重新表达,也有 慈善事业技术化过程中滋生的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评论称: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 要补充,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的监管下, 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构建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迫在眉睫。 (摘编自胡林果《反转的剧情,失控的爆款:互联网公益能否Hold住民间爱心》,半月 谈网2018年3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 年互联网慈善使用率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央广网 2018 年 1 月 13 日) 材料四 数据显示,2017 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 10 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 20 亿元,有超 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2017 年 8 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 10 余天就筹集到 1500 万元资金。随后, 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 4 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 H5 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 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 200 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 H5 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 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去年“腾讯 99 公益日”时,一些受助主体利用“刷单”行为骗取企业高额配捐;广东某 文化传播公司打着慈善的幌子,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会员,行“假慈善、真传销”…… 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爆款”事件中,既有慈善公益领域中老问题的重新表达,也有 慈善事业技术化过程中滋生的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对此评论称: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 要补充,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的监管下,这 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构建良性运行的互联网公益生态迫在眉睫。 (摘编自胡林果《反转的剧情,失控的爆款:互联网公益能否 Hold 住民间爱心》,半月 谈网 2018 年 3 月 13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