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主体 第四章教育主体 【内容提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概念,教师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和现代教 师的素养;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师生关系的概 念和类型 教学目标 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熟悉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积极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师的素养 教学难点: 师生关系 教育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法 授课时间: 4课时 教学进程: 教育名言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 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 教师应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工程师的宏伟蓝图,艺术家的精雕细琢,父母兄长的热情耐 有人如是说 切问题都取决于教师,受过教育的,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的,积极而又有朝气的教师,会
第四章 教育主体 1 第四章 教育主体 【内容提要】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习本章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概念,教师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和现代教 师的素养;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师生关系的概 念和类型。 教学目标: 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熟悉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积极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师的素养 教学难点: 师生关系 教育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法 授课时间: 4 课时 教学进程: 教育名言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 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 教师应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工程师的宏伟蓝图,艺术家的精雕细琢,父母兄长的热情耐 心。 ——有人如是说 一切问题都取决于教师,受过教育的,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的,积极而又有朝气的教师,会
第四章教育主体 使任何大纲都具有活力,也会使最差的教科书得到充实,正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经常不 断地努力,以知识充实自己,热爱自己的事业 (前苏联)巴甫洛夫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展开的。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 教育是在师生交往中展的,没有师生关系的交互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活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所以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是构成学 校教育活动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教的活动中,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与教材:在学的活动中, 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与教材,所以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互为主客 体,同时面对共同的客体一一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用是一种交往活动,他们在认识论上的 关系是主体间关系。即教育活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 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但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 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为了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教 育主体(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地位、作用。 第一节教师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的概念 广义的教师是指凡能增进他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的发展的人 如“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能者为师”、“一字之师”、“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等。特 别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狭义的教师是指以“引导”、“促进”、“规范”他人发展为职业的人。这里所讲的教师主 要指狭义的教师。也就是说,具有某种专业资格,能依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以及年轻一代身 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和体力 的专门人员。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萌芽与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职业的特点是:“长者即师”、“能者即师”、“官师合一”、“学师合一”。在原始 社会中,部落首领和有经验的长者便充当着“教师”的角色。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 机构一一学校,于是专职的学校教师便出现了。在学校产生初期,教师主要有统治阶级的官员和 些学士名流担任,就是在封建社会中,很多的统治阶级官员在离职或弃官以后,还“设馆授徒” 传授礼仪道德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 在古代,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也无需专门培训。只要具备 定的知识和学问、有较强的人格影响力,就可以成为“设馆授徒”的教师。古代遍及我国各地的 “私塾”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这种“教师”。 2、教师职业的专门学校培养阶段—师范教育产生发展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第95页
第四章 教育主体 2 使任何大纲都具有活力,也会使最差的教科书得到充实,正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经常不 断地努力,以知识充实自己,热爱自己的事业。 ——(前苏联)巴甫洛夫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展开的。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 教育是在师生交往中展的,没有师生关系的交互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活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所以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是构成学 校教育活动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教的活动中,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与教材;在学的活动中, 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与教材,所以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互为主客 体,同时面对共同的客体——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用是一种交往活动,他们在认识论上的 关系是主体间关系。即教育活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 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①但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 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为了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教 育主体(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地位、作用。 第一节 教 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的概念 广义的教师是指凡能增进他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的发展的人。 如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能者为师”、“一字之师”、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等。特 别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狭义的教师是指以“引导”、“促进”、“规范”他人发展为职业的人。这里所讲的教师主 要指狭义的教师。也就是说,具有某种专业资格,能依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以及年轻一代身 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和体力 的专门人员。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萌芽与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职业的特点是:“长者即师”、“能者即师”、“官师合一”、“学师合一”。在原始 社会中,部落首领和有经验的长者便充当着“教师”的角色。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 机构——学校,于是专职的学校教师便出现了。在学校产生初期,教师主要有统治阶级的官员和 一些学士名流担任,就是在封建社会中,很多的统治阶级官员在离职或弃官以后,还“设馆授徒” 传授礼仪道德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 在古代,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也无需专门培训。只要具备一 定的知识和学问、有较强的人格影响力,就可以成为“设馆授徒”的教师。古代遍及我国各地的 “私塾”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这种“教师”。 2、教师职业的专门学校培养阶段——师范教育产生发展 ①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2,3,第 95 页
第四章教育主体 师范教育是社会化大机器生产和普及义务教育的产物。1681年法国天主教徒拉萨尔首创师资 训练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μ694年德国哥达在世界上兴办第_所师范学校。师范教育体 系的确立和大规模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末到19 世纪末,初等师范教育兴起并向中等师范教育发展。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中等师范教育普遍实施并向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第三阶段,二战以后,高等师范教育普遍实施并 向多样化和更高层次发展。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师范院校开始衰落,师范学院培养的中小 学教师仅占全国总数的20%,80%的教师则由综合大学教育学院和文理学院教育系培养:德国从 1978年起,有些州已明令中小学教师一律由综合性大学培养 中国师范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1879年盛宣怀在其创办的南洋公学中首设“师范院”,1902 年张謇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但到1949年旧中国,只有12所高师,在校生1.2万人;中师610 所,在校生15.2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师范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到2003年高等师范院校增加 到300所左右,师范教育逐步由三级师范体系向二级师范体系过渡,不远的将来中师将要完成自 己的历史使命,退出师范教育的舞台 3、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阶段 教师的专业化的内涵: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 形成 必要性: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终身教育时代的客观要求 过程: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 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 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 作小组、霍姆斯小组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的报告中,提出以 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 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 略”。日本早在1971年就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 强教师的专业化。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并相继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 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如何实施:(书145页)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提高从业标准,使教师资格证象律师资格证一样令人信 服。实行开放型教师教育。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变传统的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师培训模式 分校本培训和教师发展学校培训两种形式。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变奖惩型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 为目标的一种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在双方和谐信任的基础上,重过程和自我评价。) 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教育教学实践硏究即行动研究 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一)教师的作用 1、教师对社会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智慧的使者。 从纵向方面来分析。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如果没有教师
第四章 教育主体 3 师范教育是社会化大机器生产和普及义务教育的产物。1681 年法国天主教徒拉萨尔首创师资 训练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1694 年德国哥达在世界上兴办第一所师范学校。师范教育体 系的确立和大规模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末,初等师范教育兴起并向中等师范教育发展。第二阶段,从 19 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中等师范教育普遍实施并向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第三阶段,二战以后,高等师范教育普遍实施并 向多样化和更高层次发展。美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师范院校开始衰落,师范学院培养的中小 学教师仅占全国总数的 20%,80%的教师则由综合大学教育学院和文理学院教育系培养;德国从 1978 年起,有些州已明令中小学教师一律由综合性大学培养。 中国师范教育起源于 19 世纪末。1879 年盛宣怀在其创办的南洋公学中首设“师范院”,1902 年张謇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但到 1949 年旧中国,只有 12 所高师,在校生 1.2 万人;中师 610 所,在校生 15.2 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师范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到 2003 年高等师范院校增加 到 300 所左右,师范教育逐步由三级师范体系向二级师范体系过渡,不远的将来中师将要完成自 己的历史使命,退出师范教育的舞台。 3、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阶段 教师的专业化的内涵: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自我的 形成。 必要性: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终身教育时代的客观要求。 过程: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 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 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86 年,美国的卡内基工 作小组、霍姆斯小组在《国家为培养 21 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的报告中,提出以 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1989-1992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 开的第 45 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 略”。日本早在 1971 年就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 强教师的专业化。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我国 1993 年 10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 员”,并相继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 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如何实施:(书 145 页)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提高从业标准,使教师资格证象律师资格证一样令人信 服。实行开放型教师教育。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变传统的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师培训模式。 分校本培训和教师发展学校培训两种形式。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变奖惩型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 为目标的一种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在双方和谐信任的基础上,重过程和自我评价。) 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即行动研究。 二、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一)教师的作用 1、教师对社会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人类智慧的使者。 从纵向方面来分析。教师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如果没有教师
第四章教育主体 把人类社会的财富有目的、有计划传递给年轻一代,人类社会就谈不上延续和发展,或者讲人类 发展与进步将大大延缓和推迟,更谈不上步入现代化的文明社会了 从横向方面来分析。教师对人类社会文明起到普及、推广和传播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 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价值规范,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得 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国际间各方面的交流和 合作,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前进和发展。所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 会的文明史,如果离开了教师这一职业,是难以想象的。 2、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作用 讨论:韩愈“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体现的教师作用是什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甩 教师要通过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开启学生心智。在今天知识经济社会,要使青少年 学生在短短的十几年时期内掌握人类千百年所积累的文化精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绝对 做不到的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仟感,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言 传身教,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在成材的同时“成人”,并不断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人在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问题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 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一般都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 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是年轻一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 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资料Ⅳ-1 奇对妙联赞教师 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 捧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润物无声谢良师难忘四季校园多雨露;凌云有志勉益友莫愁八方前路少人梯。 颗赤心两鬓白发,三十年殚精竭虑,送走青春无数岁月;百株粉笔τ颗银烛,亿万字忘食废寝,迎来桃李 满园芬芳 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歌;洒遍汗雨当好育花人。 作红烛为后辈点然智慧之火;化甘霖育桃李浇开理想之花。 妙笔生辉作文本上洒心血;忠诚可鉴心灵深处勤耕耘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量杯量筒怎能量老师情意;曲尺直尺何可测先生胸怀。 一支粉笔两袖淸风,三尺讲台四季睛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汘水诚滋桃李满 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 泽神州。 (二)教师的地位 问:夸美纽斯、加里宁、荀子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地、君、亲、师。) 讨论:你心中的现在的教师地位如何?你是以什么为评判标准的? 1、一个职业或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从理论上讲,是与其社会作用相对应的。社会作用越大 社会地位应越高。但就具体的个人在评判一个职业或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观 测点,即评判的标准。就一般而言,衡量人的社会地位有四个参照点:“权”、“钱”、“知识
第四章 教育主体 4 把人类社会的财富有目的、有计划传递给年轻一代,人类社会就谈不上延续和发展,或者讲人类 发展与进步将大大延缓和推迟,更谈不上步入现代化的文明社会了。 从横向方面来分析。教师对人类社会文明起到普及、推广和传播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 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价值规范,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得 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国际间各方面的交流和 合作,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社会的共同前进和发展。所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 会的文明史,如果离开了教师这一职业,是难以想象的。 2、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作用 讨论:韩愈“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体现的教师作用是什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要通过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开启学生心智。在今天知识经济社会,要使青少年 学生在短短的十几年时期内掌握人类千百年所积累的文化精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绝对 做不到的。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言 传身教,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在成材的同时“成人”,并不断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人在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问题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 学生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一般都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 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是年轻一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关 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资料Ⅳ-1 奇对妙联赞教师 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润物无声谢良师难忘四季校园多雨露;凌云有志勉益友莫愁八方前路少人梯。 一颗赤心两鬓白发,三十年殚精竭虑,送走青春无数岁月;百株粉笔千颗银烛,亿万字忘食废寝,迎来桃李 满园芬芳。 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歌;洒遍汗雨当好育花人。 作红烛为后辈点燃智慧之火;化甘霖育桃李浇开理想之花。 妙笔生辉作文本上洒心血;忠诚可鉴心灵深处勤耕耘。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量杯量筒怎能量老师情意;曲尺直尺何可测先生胸怀。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 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 泽神州。 (二)教师的地位 问:夸美纽斯、加里宁、荀子对教师职业的评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地、君、亲、师。) 讨论:你心中的现在的教师地位如何?你是以什么为评判标准的? 1、一个职业或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从理论上讲,是与其社会作用相对应的。社会作用越大, 社会地位应越高。但就具体的个人在评判一个职业或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观 测点,即评判的标准。就一般而言,衡量人的社会地位有四个参照点: “权”、“钱”、“知识
第四章教育主体 和“人格”。究竟以什么标准为主?一方面是随社会主流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各人之间 是有差异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评判的标准也会有变化。这是个方法问题,更是人的思 想、价值观问题。但我们应如何评判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呢? 从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来分析。教师的政治地位主要表现为政治身份获得、政治活动参与度 政治影响力等。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教师的政治地位总体上是低下的,处于一种被利用、 受歧视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师的政治地位也是几经曲折。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 知识分子包括教师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57年“反右斗争”,知识分子受打击,很多教师被打 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教师又被戴上“资产阶级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 臭 老九”的帽子,成为学生斗争的对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的政治地位开始恢复和不 断提高,教师被视为工人阶级的 教师可以参政议政选。1985年又确定了每年的9月10 日为“教师节”,倡导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大力表彰在教育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从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来分析。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最直接、最直观 的体现,很多人也往往从这一点上来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经济待遇包括工资、奖金、医 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专业性决定教师应该享受较高的物质 生活待遇。然而,我国教师实际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很难一概而论。古代社会,尽管有“家有三 斗粮,不当孩子王”、“两袖凊风”之说。但我们认为教师的地位还是比一般的体力劳动者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师的相对经济地位,也是有起有落。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 教师的经济地位得到迅速提高。如今,我国教师的经济地位在总体上已提高到令人羡慕的水平, 但少数贫困的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还急待提高 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上来分析。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地加深,对教师职业的丛业标 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现在已开始要求中小学教师学历要逐步达到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水 平。教师在知识、能力要求和道德、个性要求方面都有较高的标准。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教师作 为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人为工作对象),已日益显示出它独特的社会地位,在也大大提高了教 师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 综上分析,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职业的地位 应从不同的方面综合地去评判,而且还应该关注教师个体在自己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如 学科(主科或副科)、位置(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层次(大学或小学)等。 资料ⅣV-2 国外教师地位花絮 日本的师范生从考进师范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穿上″教师服″。当穿上"教师服”的师范生踏上公共车辆时 乘客们都会自动起立让座,以示对未来的教师的尊敬。朝鮮优先保障教师的住宅;理发店有教师专座;教师乘公 共汽车、买菜等可以不排队;教师出差、休假需乘火车可以优先购票上车。法国教师的地位很髙,他们的名称总 是与“共和国”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一直被看作是"一支无可争议的统一而强大的社会力量”。……在某些农村地 区,仍然保持着小学与村政府共用一座建筑物,由小学教师兼任村秘书的传统 从教师的经济待選看:美国从1953年开始教师平均工资就超过了全国工资收入者的平均额。日本教师的月 薪一般高出同龄的其他机关人员的15%,并且还有多种形式的津贴,大学毕业的32岁中小学教师月工资可达到 12.5万日元,而行政机关副科长才115万日元。。德国小学教师月工资2700-3100马克,中学教师般在3500 马克左右,教师的月工资可以购买2000多瓶啤酒。朝鲜师范大学毕业生月薪85朝币,而六年制医科大学毕业生 月薪才64朝币 总的来说,发达国家教师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处在上升阶段。 2、在人类发展史上,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几种观点: 圣职论。这种观点把教师视为“天职”,是神圣的职业。 公务员论。这种观点认为既然现代教育是国家兴办的公共事务,教师是受国家委托培养下 代,严格执行的是国家的教育意志,是按国家的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进行的工作,执行的是国家
第四章 教育主体 5 和“人格”。究竟以什么标准为主?一方面是随社会主流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各人之间 是有差异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评判的标准也会有变化。这是个方法问题,更是人的思 想、价值观问题。但我们应如何评判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呢? 从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来分析。教师的政治地位主要表现为政治身份获得、政治活动参与度、 政治影响力等。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教师的政治地位总体上是低下的,处于一种被利用、 受歧视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师的政治地位也是几经曲折。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 知识分子包括教师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57 年“反右斗争”,知识分子受打击,很多教师被打 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教师又被戴上“资产阶级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臭 老九”的帽子,成为学生斗争的对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的政治地位开始恢复和不 断提高,教师被视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参政议政选。1985 年又确定了每年的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倡导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大力表彰在教育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从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来分析。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最直接、最直观 的体现,很多人也往往从这一点上来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经济待遇包括工资、奖金、医 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专业性决定教师应该享受较高的物质 生活待遇。然而,我国教师实际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很难一概而论。古代社会,尽管有“家有三 斗粮,不当孩子王”、“两袖清风”之说。但我们认为教师的地位还是比一般的体力劳动者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师的相对经济地位,也是有起有落。特别是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 教师的经济地位得到迅速提高。如今,我国教师的经济地位在总体上已提高到令人羡慕的水平, 但少数贫困的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还急待提高。 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上来分析。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地加深,对教师职业的从业标 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现在已开始要求中小学教师学历要逐步达到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水 平。教师在知识、能力要求和道德、个性要求方面都有较高的标准。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教师作 为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人为工作对象),已日益显示出它独特的社会地位,在也大大提高了教 师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 综上分析,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职业的地位, 应从不同的方面综合地去评判,而且还应该关注教师个体在自己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如 学科(主科或副科)、位置(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层次(大学或小学)等。 资料Ⅳ-2 国外教师地位花絮 日本的师范生从考进师范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穿上“教师服”。当穿上“教师服”的师范生踏上公共车辆时, 乘客们都会自动起立让座,以示对未来的教师的尊敬。朝鲜优先保障教师的住宅;理发店有教师专座;教师乘公 共汽车、买菜等可以不排队;教师出差、休假需乘火车可以优先购票上车。法国教师的地位很高,他们的名称总 是与“共和国”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一直被看作是“一支无可争议的统一而强大的社会力量”。……在某些农村地 区,仍然保持着小学与村政府共用一座建筑物,由小学教师兼任村秘书的传统。 从教师的经济待遇看:美国从 1953 年开始教师平均工资就超过了全国工资收入者的平均额。日本教师的月 薪一般高出同龄的其他机关人员的 15%,并且还有多种形式的津贴,大学毕业的 32 岁中小学教师月工资可达到 12.5 万日元,而行政机关副科长才 11.5 万日元。。德国小学教师月工资 2700—3100 马克,中学教师一般在 3500 马克左右,教师的月工资可以购买 2000 多瓶啤酒。朝鲜师范大学毕业生月薪 85 朝币,而六年制医科大学毕业生 月薪才 64 朝币……。 总的来说,发达国家教师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处在上升阶段。 2、在人类发展史上,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如下几种观点: 圣职论。这种观点把教师视为“天职”,是神圣的职业。 公务员论。这种观点认为既然现代教育是国家兴办的公共事务,教师是受国家委托培养下一 代,严格执行的是国家的教育意志,是按国家的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进行的工作,执行的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