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分析 • 在供氧方面,液膜阻力(1/k3 )比较显著; • 在耗氧方面,细胞膜阻力(1/k6 )比较显著; • 只要发酵条件合适,微生物耗氧不是矛盾的 主要方面。氧的溶解问题是影响微生物利用氧 效率高低的最大因素
• 总结分析 • 在供氧方面,液膜阻力(1/k3 )比较显著; • 在耗氧方面,细胞膜阻力(1/k6 )比较显著; • 只要发酵条件合适,微生物耗氧不是矛盾的 主要方面。氧的溶解问题是影响微生物利用氧 效率高低的最大因素
• 二、气体溶解过程的双膜理论 • 1.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 有一层有效膜,溶质(氧)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 式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 3.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氧)浓度均匀。 • 过程:氧 • 由气相→→→气液界面→→→液相 气膜 液膜
• 二、气体溶解过程的双膜理论 • 1.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 有一层有效膜,溶质(氧)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 式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 3.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氧)浓度均匀。 • 过程:氧 • 由气相→→→气液界面→→→液相 气膜 液膜
气膜1/k1 细胞膜1/, 液膜1/k 液流1/ 菌丝丛内1/ 气液界面1/k2 液膜1/k霜 供氧方面 耗氧方面 图11-1 氧传递的各种阻力
p pi p-pi Ci-CL 气膜 液膜 气液 界面 Ci CL
p pi p-pi Ci-CL 气膜 液膜 气液 界面 Ci CL
• 氧溶解必需穿过两层膜: • 气体主流→→气液界面,氧分压差(p-pi ); • 气液界面→→液体主流,氧浓度差(Ci -CL ); • 与推动力分压差和浓度差相对应的阻力分别 是气膜阻力(1/kG)和液膜阻力(1/kL )
• 氧溶解必需穿过两层膜: • 气体主流→→气液界面,氧分压差(p-pi ); • 气液界面→→液体主流,氧浓度差(Ci -CL ); • 与推动力分压差和浓度差相对应的阻力分别 是气膜阻力(1/kG)和液膜阻力(1/k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