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溶解氧控制的意义 • 研究溶解氧控制的意义在于: • 1.满足生产需要; • 2.节能、降耗;
• 五、溶解氧控制的意义 • 研究溶解氧控制的意义在于: • 1.满足生产需要; • 2.节能、降耗;
1.供氧:气体主流→气膜→气液界面→液 膜→液体主流。 2.耗氧:液体主流→细胞周围液膜→菌丝 体丛→细胞膜→细胞。 氧的传 递途径 • §11-2 传质理论 • 一、氧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 两个过程,八种阻力,按不同情况,阻力重 要性不同。 • (一)氧在发酵过程中的传递途径
1.供氧:气体主流→气膜→气液界面→液 膜→液体主流。 2.耗氧:液体主流→细胞周围液膜→菌丝 体丛→细胞膜→细胞。 氧的传 递途径 • §11-2 传质理论 • 一、氧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 两个过程,八种阻力,按不同情况,阻力重 要性不同。 • (一)氧在发酵过程中的传递途径
气膜1/k 细胞膜1/k 液膜1/k 液流1/ 菌丝丛内1/kG 气液界面1/k2 液膜1/ks 供氧方面 耗氧方面 图11-1 氧传递的各种阻力
• (二)传质阻力 • 1.气膜阻力1/k1:气体主流与气液界面间的阻 力,与空气情况有关。 • 2.气液界面阻力1/k2:氧穿过气液界面的阻力, 与空气情况和氧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 3.液膜阻力1/k3:气液界面到液体主流间的阻 力,与发酵液成分和浓度有关。 • 4.液流阻力1/k4:液体流动对氧传递的阻力, 与流动程度和流动形式有关
• (二)传质阻力 • 1.气膜阻力1/k1:气体主流与气液界面间的阻 力,与空气情况有关。 • 2.气液界面阻力1/k2:氧穿过气液界面的阻力, 与空气情况和氧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 3.液膜阻力1/k3:气液界面到液体主流间的阻 力,与发酵液成分和浓度有关。 • 4.液流阻力1/k4:液体流动对氧传递的阻力, 与流动程度和流动形式有关
• 2.耗氧方面 • (1)液膜阻力1/k5:与发酵液浓度、成分和细 胞特性等有关。 • (2)扩散阻力1/k6: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 有关。 • (3)胞膜阻力1/k7:与微生物生理特性有关, 取决于细胞运载方式和能力。 • (4)反应阻力1/k8:氧分子与细胞内呼吸酶系 反应时的阻力,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有关
• 2.耗氧方面 • (1)液膜阻力1/k5:与发酵液浓度、成分和细 胞特性等有关。 • (2)扩散阻力1/k6: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 有关。 • (3)胞膜阻力1/k7:与微生物生理特性有关, 取决于细胞运载方式和能力。 • (4)反应阻力1/k8:氧分子与细胞内呼吸酶系 反应时的阻力,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