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高兴地趁写这本发生认识论小书的机会,觉得有必要 给这样一个重要的看法以更为显著的地位,这个看法虽然已 由我自己和我的同事们在这个领域里的工作得到证实,但是 还太少受到注意,即: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 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断的建构;也不能 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为客 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并且这些 结构还通过把它们结合到更大的范围之中(即使仅仅把它们 放在一个可能性的系统之内)而使它们丰富起来。换言之,所 有认识都包含有新东西的加工制作的一面,而认识论的重要 问题就是使这一新材料的创造和下述的双重性事实符合 致,即在形式水平上,新项目一经加工制作出来就立即被必 然的关系连结起来;在现实水平上,新项目,而且仅仅是新 项目,才使客观性成为可能。 非预成结构的建构所产生的问题公认为不是一个新近才 提出来的问题,虽然大多数认识论学者提出的看法仍然不是 先验论的(实际上目前在某些情况下已回到了天赋论)就是 经验论的,认为认识从属于预先存在于主体或客体中的一些 形式。所有的辩证观点都强调新异性概念,并力图用由正题
引 言 我 高 兴 地 趁 写 这 本 发 生 认 识 论 小 书 的 机 会 , 觉 得 有 必 要 给 这 样 一 个 重 要 的 看 法 以 更 为 显 著 的 地 位 , 这 个 看 法 虽 然 已 由 我 自 己 和 我 的 同 事 们 在 这 个 领 域 里 的 工 作 得 到 证 实 , 但 是 还 太 少 受 到 注 意 , 即 : 认 识 既 不 能 看 作 是 在 主 体 内 部 结 构 中 预 先 决 定 了 的 — — 它 们 起 因 于 有 效 的 和 不 断 的 建 构 ; 也 不 能 看 作 是 在 客 体 的 预 先 存 在 着 的 特 性 中 预 先 决 定 了 的 , 因 为 客 体 只 是 通 过 这 些 内 部 结 构 的 中 介 作 用 才 被 认 识 的 , 并 且 这 些 结 构 还 通 过 把 它 们 结 合 到 更 大 的 范 围 之 中 ( 即 使 仅 仅 把 它 们 放 在 一 个 可 能 性 的 系 统 之 内 ) 而 使 它 们 丰 富 起 来 。 换 言 之 , 所 有 认 识 都 包 含 有 新 东 西 的 加 工 制 作 的 一 面 , 而 认 识 论 的 重 要 问 题 就 是 使 这 一 新 材 料 的 创 造 和 下 述 的 双 重 性 事 实 符 合 一 致 , 即 在 形 式 水 平 上 , 新 项 目 一 经 加 工 制 作 出 来 就 立 即 被 必 然 的 关 系 连 结 起 来 ; 在 现 实 水 平 上 , 新 项 目 , 而 且 仅 仅 是 新 项 目 , 才 使 客 观 性 成 为 可 能 。 非 预 成 结 构 的 建 构 所 产 生 的 问 题 公 认 为 不 是 一 个 新 近 才 提 出 来 的 问 题 , 虽 然 大 多 数 认 识 论 学 者 提 出 的 看 法 仍 然 不 是 · 先 · 验 · 论 · 的 ( 实 际 上 目 前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已 回 到 了 天 赋 论 ) 就 是 经 验 论 的 , 认 为 认 识 从 属 于 预 先 存 在 于 主 体 或 客 体 中 的 一 些 形 式 。 所 有 的 辩 证 观 点 都 强 调 新 异 性 概 念 , 并 力 图 用 由 正 题
18 发生认识论原理 和反题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地发展出来的“新的合题”来加以 说明。科学思想史不可避免地提出视界的改变问题,甚至还 提出了“范型”的“变革”问题(库恩);例如,布隆施维克 就提出了一个关于推理本质上是动态的认识论。在较为专门 的心理学领域内鲍德温的“发生逻辑学”对认识结构的建构 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还可以引证诸如此类的一些其它尝试 我们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是怀有双重意图的:(1)建立 个可以提供经验验证的方法;(2)追溯认识本身的起源:传 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即只顾到认识 的某些最后结果。因此,发生认识论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各种 认识的起源,从最低级形式的认识开始,并追踪这种认识向 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并包括科学 思维。虽然这种分析本质上包含有心理学实验的成分,但也 定不要把它跟纯粹心理学的研究混同起来。心理学家本身 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受骗:在美国心理学会送给我的一个奖状 中有这样一段重要的话:“他使用坚定地依赖经验事实的手法 研究了一些迄今还是纯哲学的问题,使认识论成为一门与哲 学分开、与所有人类科学都有关系的科学”,当然在这些人类 科学中没有忘掉生物学。换言之,这个美国学会承认我们的 研究包含有心理学的方面——但正如这段话所说的那样,这 方面是作为一种副产品出现的;它同时承认我们的研究目的 在本质上是认识论的。 正如“发生认识论”这个名词本身所表明的那样,我们 认为有必要研究认识的起源;但是在这里我们从一开始就必 须消除一种可能的误解,这种误解如果导致把关于起源的研
和 反 题 的 相 互 作 用 而 不 断 地 发 展 出 来 的 “ 新 的 合 题 ” 来 加 以 说 明 。 科 学 思 想 史 不 可 避 免 地 提 出 视 界 的 改 变 问 题 , 甚 至 还 提 出 了 “ 范 型 ” 的 “ 变 革 ” 问 题 ( 库 恩 ) ; 例 如 , 布 隆 施 维 克 就 提 出 了 一 个 关 于 推 理 本 质 上 是 动 态 的 认 识 论 。 在 较 为 专 门 的 心 理 学 领 域 内 鲍 德 温 的 “ 发 生 逻 辑 学 ” 对 认 识 结 构 的 建 构 提 出 了 深 刻 的 见 解 。 还 可 以 引 证 诸 如 此 类 的 一 些 其 它 尝 试 。 我 们 之 所 以 关 心 这 个 问 题 是 怀 有 双 重 意 图 的 : ( 1 ) 建 立 一 个 可 以 提 供 经 验 验 证 的 方 法 ; ( 2 ) 追 溯 认 识 本 身 的 起 源 ; 传 统 的 认 识 论 只 顾 到 高 级 水 平 的 认 识 , 换 言 之 , 即 只 顾 到 认 识 的 某 些 最 后 结 果 。 因 此 , 发 生 认 识 论 的 目 的 就 在 于 研 究 各 种 认 识 的 起 源 , 从 最 低 级 形 式 的 认 识 开 始 , 并 追 踪 这 种 认 识 向 以 后 各 个 水 平 的 发 展 情 况 , 一 直 追 踪 到 科 学 思 维 并 包 括 科 学 思 维 。 虽 然 这 种 分 析 本 质 上 包 含 有 心 理 学 实 验 的 成 分 , 但 也 一 定 不 要 把 它 跟 纯 粹 心 理 学 的 研 究 混 同 起 来 。 心 理 学 家 本 身 在 这 一 点 上 并 没 有 受 骗 : 在 美 国 心 理 学 会 送 给 我 的 一 个 奖 状 中 有 这 样 一 段 重 要 的 话 : “ 他 使 用 坚 定 地 依 赖 经 验 事 实 的 手 法 研 究 了 一 些 迄 今 还 是 纯 哲 学 的 问 题 , 使 认 识 论 成 为 一 门 与 哲 学 分 开 、 与 所 有 人 类 科 学 都 有 关 系 的 科 学 ” , 当 然 在 这 些 人 类 科 学 中 没 有 忘 掉 生 物 学 。 换 言 之 , 这 个 美 国 学 会 承 认 我 们 的 研 究 包 含 有 心 理 学 的 方 面 — — 但 正 如 这 段 话 所 说 的 那 样 , 这 方 面 是 作 为 一 种 副 产 品 出 现 的 ; 它 同 时 承 认 我 们 的 研 究 目 的 在 本 质 上 是 认 识 论 的 。 正 如 “ 发 生 认 识 论 ” 这 个 名 词 本 身 所 表 明 的 那 样 , 我 们 认 为 有 必 要 研 究 认 识 的 起 源 ; 但 是 在 这 里 我 们 从 一 开 始 就 必 须 消 除 一 种 可 能 的 误 解 , 这 种 误 解 如 果 导 致 把 关 于 起 源 的 研 1 8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 究跟认识的不断建构的其它阶段对立起来则将是严重的。相 反,从研究起源引出来的重要教训是: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 的开端。换言之,我们或者必须说,每一件事情,包括现代 科学最新理论的建立在内,都有一个起源的问题,或者必须 说这样一些起源是无限地往回延伸的,因为一些最原始的阶 段本身也总是以多少属于机体发生的一些阶段为其先导的, 如此等等。所以,坚持需要一个发生学的探讨,并不意味着 我们给予这个或那个被认为是绝对起点的阶段以一种特权地 位:这倒不如说是注意到存在着一个未经清楚界定的建构,并 强调我们要了解这种建构的原因和机制就必须了解它的所有 的或至少是尽可能多的阶段。如果我们已经集中注意于认识 在儿童心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开端,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认为 它们有几乎是绝对的重要性,而仅仅是因为总的说来它们没 有受到认识论学者们的注意 因此,认识的所有其它的科学来源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我 们想要着重提出的发生认识论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跨专业 性质。但是一般说来,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 问题:从一种不充分的、比较贫乏的认识向在深度、广度上 都较为丰富的认识的过渡。而科学是一直在发展着的;所以, 它的现状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虽然在这一点上过去曾有 过幻想,例子是伽利略的反对者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或某些 现代物理学家所接受的牛顿主义。广义的发生学问题包括所 有科学认识的进展问题,并且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事实 问题(在某一特定阶段上的认识水平问题,和从一个阶段到 下一个阶段的过渡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的有效性问题(用
究 跟 认 识 的 不 断 建 构 的 其 它 阶 段 对 立 起 来 则 将 是 严 重 的 。 相 反 , 从 研 究 起 源 引 出 来 的 重 要 教 训 是 : 从 来 就 没 有 什 么 绝 对 的 开 端 。 换 言 之 , 我 们 或 者 必 须 说 , 每 一 件 事 情 , 包 括 现 代 科 学 最 新 理 论 的 建 立 在 内 , 都 有 一 个 起 源 的 问 题 , 或 者 必 须 说 这 样 一 些 起 源 是 无 限 地 往 回 延 伸 的 , 因 为 一 些 最 原 始 的 阶 段 本 身 也 总 是 以 多 少 属 于 机 体 发 生 的 一 些 阶 段 为 其 先 导 的 , 如 此 等 等 。 所 以 , 坚 持 需 要 一 个 发 生 学 的 探 讨 , 并 不 意 味 着 我 们 给 予 这 个 或 那 个 被 认 为 是 绝 对 起 点 的 阶 段 以 一 种 特 权 地 位 : 这 倒 不 如 说 是 注 意 到 存 在 着 一 个 未 经 清 楚 界 定 的 建 构 , 并 强 调 我 们 要 了 解 这 种 建 构 的 原 因 和 机 制 就 必 须 了 解 它 的 所 有 的 或 至 少 是 尽 可 能 多 的 阶 段 。 如 果 我 们 已 经 集 中 注 意 于 认 识 在 儿 童 心 理 学 和 生 物 学 方 面 的 开 端 , 这 并 不 是 因 为 我 们 认 为 它 们 有 几 乎 是 绝 对 的 重 要 性 , 而 仅 仅 是 因 为 总 的 说 来 它 们 没 有 受 到 认 识 论 学 者 们 的 注 意 。 因 此 , 认 识 的 所 有 其 它 的 科 学 来 源 仍 然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我 们 想 要 着 重 提 出 的 发 生 认 识 论 的 第 二 个 特 点 就 是 它 的 跨 专 业 性 质 。 但 是 一 般 说 来 , 发 生 认 识 论 的 特 有 问 题 是 认 识 的 成 长 问 题 : 从 一 种 不 充 分 的 、 比 较 贫 乏 的 认 识 向 在 深 度 、 广 度 上 都 较 为 丰 富 的 认 识 的 过 渡 。 而 科 学 是 一 直 在 发 展 着 的 ; 所 以 , 它 的 现 状 绝 对 不 是 固 定 不 变 的 — — 虽 然 在 这 一 点 上 过 去 曾 有 过 幻 想 , 例 子 是 伽 利 略 的 反 对 者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主 义 , 或 某 些 现 代 物 理 学 家 所 接 受 的 牛 顿 主 义 。 广 义 的 发 生 学 问 题 包 括 所 有 科 学 认 识 的 进 展 问 题 , 并 且 具 有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事 实 问 题 ( 在 某 一 特 定 阶 段 上 的 认 识 水 平 问 题 , 和 从 一 个 阶 段 到 下 一 个 阶 段 的 过 渡 问 题 ) , 另 一 方 面 是 认 识 的 有 效 性 问 题 ( 用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1 9
发生认识论原理 进步或退步来评价认识问题,认识的形式结构问题)。所以很 清楚,发生认识论的任何研究,不论它所涉及的是儿童某 方面的认识(数、速度、物理、因果性等)的发展,还是科 学思想的一些相应分枝中某一分枝的某种演变,都以所研究 的科学认识论中的专家们的合作为先决条件,即以心理学家 科学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控制论专家、语言学家等的 合作为先决条件。集体合作的方法已经是我们这个研究中心 日内瓦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所遵循的一种方法。所以这 本书在许多方面都是一本集体著作 然而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去追溯这个中心的历史,甚至也 不是去详细总结这个中心已出版的《发生认识论研究报 告》。0在这些《研究报告》中可以找到已经完成的研究结果, 以及每年学术讨论会中所举行的、并与目前正在继续进行的 研究有关的讨论的报导。我们这里的目的仅仅是将发生认识 论的一些总的趋势抽取出来,并提出那些证明这些趋向的主 要事实。所以这个工作的计划是很简单的:首先是分析心理 发生的资料,其次是分析这些资料的生物学前提,最后是考 查古典的认识论问题。对这个计划也还必须作一些说明,因 为这三章中的头两章可能从表面上看来是不必要的 我们时常用心理学术语来描述认识的心理发生的一些特 点(本书第一章)。然而认识论学者们很少去读心理学的研究 报告,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心理学研究并不特别与他们感 ①这些研究报告将在《研究报告》这个总标题下连带其卷数予以引证。 看本书书末的文献目录
进 步 或 退 步 来 评 价 认 识 问 题 , 认 识 的 形 式 结 构 问 题 ) 。 所 以 很 清 楚 , 发 生 认 识 论 的 任 何 研 究 , 不 论 它 所 涉 及 的 是 儿 童 某 一 方 面 的 认 识 ( 数 、 速 度 、 物 理 、 因 果 性 等 ) 的 发 展 , 还 是 科 学 思 想 的 一 些 相 应 分 枝 中 某 一 分 枝 的 某 种 演 变 , 都 以 所 研 究 的 科 学 认 识 论 中 的 专 家 们 的 合 作 为 先 决 条 件 , 即 以 心 理 学 家 、 科 学 史 家 、 逻 辑 学 家 、 数 学 家 、 控 制 论 专 家 、 语 言 学 家 等 的 合 作 为 先 决 条 件 。 集 体 合 作 的 方 法 已 经 是 我 们 这 个 研 究 中 心 — — 日 内 瓦 国 际 发 生 认 识 论 中 心 所 遵 循 的 一 种 方 法 。 所 以 这 本 书 在 许 多 方 面 都 是 一 本 集 体 著 作 。 然 而 本 书 的 目 的 并 不 是 去 追 溯 这 个 中 心 的 历 史 , 甚 至 也 不 是 去 详 细 总 结 这 个 中 心 已 出 版 的 《 发 生 认 识 论 研 究 报 告 》 。 ① 在 这 些 《 研 究 报 告 》 中 可 以 找 到 已 经 完 成 的 研 究 结 果 , 以 及 每 年 学 术 讨 论 会 中 所 举 行 的 、 并 与 目 前 正 在 继 续 进 行 的 研 究 有 关 的 讨 论 的 报 导 。 我 们 这 里 的 目 的 仅 仅 是 将 发 生 认 识 论 的 一 些 总 的 趋 势 抽 取 出 来 , 并 提 出 那 些 证 明 这 些 趋 向 的 主 要 事 实 。 所 以 这 个 工 作 的 计 划 是 很 简 单 的 : 首 先 是 分 析 心 理 发 生 的 资 料 , 其 次 是 分 析 这 些 资 料 的 生 物 学 前 提 , 最 后 是 考 查 古 典 的 认 识 论 问 题 。 对 这 个 计 划 也 还 必 须 作 一 些 说 明 , 因 为 这 三 章 中 的 头 两 章 可 能 从 表 面 上 看 来 是 不 必 要 的 。 我 们 时 常 用 心 理 学 术 语 来 描 述 认 识 的 心 理 发 生 的 一 些 特 点 ( 本 书 第 一 章 ) 。 然 而 认 识 论 学 者 们 很 少 去 读 心 理 学 的 研 究 报 告 , 这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 因 为 心 理 学 研 究 并 不 特 别 与 他 们 感 2 0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① 这 些 研 究 报 告 将 在 《 研 究 报 告 》 这 个 总 标 题 下 连 带 其 卷 数 予 以 引 证 。 参 看 本 书 书 末 的 文 献 目 录
发生认识论原理 兴趣的问题发生关联。所以在我们的论述中我们只集中叙述 那些有认识论意义的事实:所以这部分地说是一种新的办法, 特别是当它论及大量未发表的有关因果性的研究报告时是如 此。至于认识的生物学根源(本书第二章),自从《生物学与 认识》(伽利玛德出版,一九六七年)问世之后,我们几乎没 有改变我们的观点,但既然我们能够在这里用不到二十页的 篇幅来概述这本四百三十页的书的内容,我们就希望读者原 谅我们在这里再一次提到认识在有机体方面的起源—一为了 证明发生认识论对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解释是正确 的,这是必须要提到的。 总之,这本书的内容是叙述一种认识论理论,这种认识 论是自然主义的但又不是实证主义的;这种认识论引起我们 对主体活动的注意但又不流于唯心论;这种认识论同样地以 客体作为自己的依据,把客体看作一个极限(因此客体是不 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但我们永远也不能完全达到它);这种 认识论首先是把认识看作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正是发生 认识论的这后一个方面引起了最多的问题,也就是这些问题 需要我们作出适当的叙述和充分的讨论。 作者 九七○年一月
兴 趣 的 问 题 发 生 关 联 。 所 以 在 我 们 的 论 述 中 我 们 只 集 中 叙 述 那 些 有 认 识 论 意 义 的 事 实 : 所 以 这 部 分 地 说 是 一 种 新 的 办 法 , 特 别 是 当 它 论 及 大 量 未 发 表 的 有 关 因 果 性 的 研 究 报 告 时 是 如 此 。 至 于 认 识 的 生 物 学 根 源 ( 本 书 第 二 章 ) , 自 从 《 生 物 学 与 认 识 》 ( 伽 利 玛 德 出 版 , 一 九 六 七 年 ) 问 世 之 后 , 我 们 几 乎 没 有 改 变 我 们 的 观 点 , 但 既 然 我 们 能 够 在 这 里 用 不 到 二 十 页 的 篇 幅 来 概 述 这 本 四 百 三 十 页 的 书 的 内 容 , 我 们 就 希 望 读 者 原 谅 我 们 在 这 里 再 一 次 提 到 认 识 在 有 机 体 方 面 的 起 源 — — 为 了 证 明 发 生 认 识 论 对 主 客 体 之 间 的 关 系 所 作 出 的 解 释 是 正 确 的 , 这 是 必 须 要 提 到 的 。 总 之 , 这 本 书 的 内 容 是 叙 述 一 种 认 识 论 理 论 , 这 种 认 识 论 是 自 然 主 义 的 但 又 不 是 实 证 主 义 的 ; 这 种 认 识 论 引 起 我 们 对 主 体 活 动 的 注 意 但 又 不 流 于 唯 心 论 ; 这 种 认 识 论 同 样 地 以 客 体 作 为 自 己 的 依 据 , 把 客 体 看 作 一 个 极 限 ( 因 此 客 体 是 不 依 赖 于 我 们 而 存 在 的 , 但 我 们 永 远 也 不 能 完 全 达 到 它 ) ; 这 种 认 识 论 首 先 是 把 认 识 看 作 是 一 种 继 续 不 断 的 建 构 : 正 是 发 生 认 识 论 的 这 后 一 个 方 面 引 起 了 最 多 的 问 题 , 也 就 是 这 些 问 题 需 要 我 们 作 出 适 当 的 叙 述 和 充 分 的 讨 论 。 作 者 一 九 七 ○ 年 一 月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