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发生认识论原理 格局可以说是认识结构的起点和核心。通过婴儿开始的各种活 动,格局就逐渐分化为多数格局的协同活动,并能建立新的格局和调 整原有的格局,对外界刺激再进行新的各种水平的同化。格局的这种 不断扩展,使得结构愈来愈复杂,最后达成逻辑结构。皮亚杰说:“认 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 structurism)和建构主义 (Construc tiv is)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 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不那 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见英译本序言)。 五) 皮亚杰理论的另一个特点是用逻辑和数学的概念来分析说明思 惟的发展过程,并引进了一些逻辑、数学的术语。他用符号逻辑作为 工具,对实验材料作了结构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模式。他用 运演 (operation)这一术语来说明儿童的活动类型。各个运演的协调 就组成结构的整体,包括群( group)、格( lattice)和群集 grouping)等,群集又是在群和格的基础上形成的。群和格是数学上 的排列、组合结构:群集是一个分类系统。皮亚杰用它们来说明儿童 行为的心理协调的初级逻辑形式和运演。当儿童的思惟达到了高级形 式,就具有了形式运演,用逻辑符号表示就是有了INRC群。它表示 思惟结构达到了综合性水平,这时儿童就能够通过假设进行命题的演 绎推理,在各种可能变换形式之中建立各种组合系统,并从而解决有 关命题 皮亚杰认为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惟发展的基础。运演是 种认识活动,它能协调各种活动成为一个整个运演系统,又渗透在 整个思惟活动中。运演具有如下特征:(1)它是内化了的动作:(2)它 是可逆的,可以朝着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朝着相反方向进行,如减 法是加法的可逆性运演。可逆性又可分为逆向性和互反性,如十A是
格 局 可 以 说 是 认 识 结 构 的 起 点 和 核 心 。 通 过 婴 儿 开 始 的 各 种 活 动 , 格 局 就 逐 渐 分 化 为 多 数 格 局 的 协 同 活 动 , 并 能 建 立 新 的 格 局 和 调 整 原 有 的 格 局 , 对 外 界 刺 激 再 进 行 新 的 各 种 水 平 的 同 化 。 格 局 的 这 种 不 断 扩 展 , 使 得 结 构 愈 来 愈 复 杂 , 最 后 达 成 逻 辑 结 构 。 皮 亚 杰 说 : “ 认 识 的 获 得 必 须 用 一 个 将 结 构 主 义 ( S t r u c t u r i s m ) 和 建 构 主 义 ( C o n s t r u c B t i v i s m ) 紧 密 地 连 结 起 来 的 理 论 来 说 明 , 也 就 是 说 , 每 一 个 结 构 都 是 心 理 发 生 的 结 果 , 而 心 理 发 生 就 是 从 一 个 较 初 级 的 结 构 转 化 为 一 个 不 那 么 初 级 的 ( 或 较 复 杂 的 ) 结 构 ” ( 见 英 译 本 序 言 ) 。 ( 五 ) 皮 亚 杰 理 论 的 另 一 个 特 点 是 用 逻 辑 和 数 学 的 概 念 来 分 析 说 明 思 惟 的 发 展 过 程 , 并 引 进 了 一 些 逻 辑 、 数 学 的 术 语 。 他 用 符 号 逻 辑 作 为 工 具 , 对 实 验 材 料 作 了 结 构 性 的 分 析 , 并 提 出 相 应 的 结 构 模 式 。 他 用 运 演 ( o p e r a t i o n ) 这 一 术 语 来 说 明 儿 童 的 活 动 类 型 。 各 个 运 演 的 协 调 就 组 成 结 构 的 整 体 , 包 括 群 ( g r o u p ) 、 格 ( l a t t i c e ) 和 群 集 ( g r o u p i n g ) 等 , 群 集 又 是 在 群 和 格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群 和 格 是 数 学 上 的 排 列 、 组 合 结 构 ; 群 集 是 一 个 分 类 系 统 。 皮 亚 杰 用 它 们 来 说 明 儿 童 行 为 的 心 理 协 调 的 初 级 逻 辑 形 式 和 运 演 。 当 儿 童 的 思 惟 达 到 了 高 级 形 式 , 就 具 有 了 形 式 运 演 , 用 逻 辑 符 号 表 示 就 是 有 了 I N R C 群 。 它 表 示 思 惟 结 构 达 到 了 综 合 性 水 平 , 这 时 儿 童 就 能 够 通 过 假 设 进 行 命 题 的 演 绎 推 理 , 在 各 种 可 能 变 换 形 式 之 中 建 立 各 种 组 合 系 统 , 并 从 而 解 决 有 关 命 题 。 皮 亚 杰 认 为 活 动 既 是 感 知 的 源 泉 , 又 是 思 惟 发 展 的 基 础 。 运 演 是 一 种 认 识 活 动 , 它 能 协 调 各 种 活 动 成 为 一 个 整 个 运 演 系 统 , 又 渗 透 在 整 个 思 惟 活 动 中 。 运 演 具 有 如 下 特 征 : ( 1 ) 它 是 内 化 了 的 动 作 ; ( 2 ) 它 是 可 逆 的 , 可 以 朝 着 一 个 方 向 进 行 , 也 可 以 朝 着 相 反 方 向 进 行 , 如 减 法 是 加 法 的 可 逆 性 运 演 。 可 逆 性 又 可 分 为 逆 向 性 和 互 反 性 , 如 + A 是 4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 5 A的逆向,A<B是B>A的互反;(3)它是守恒的,一个运演的变 换经常使整个体系中的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种不变性称为守恒,如 狭×高一=宽×矮,其容量不变:(4)它不是孤立的,能协调成为整个 运演系统 皮亚杰就是以运演作为儿童思惟发展的标志来划分四个大的年 龄阶段的。这四个阶段是:(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时儿童能运用某种原初的格局来对待外部客体,能开始协调感知和 动作间的活动。但其感知运动的智力还没有运演性质,因为儿童的活 动还没有内化。(2)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时儿 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儿童认识的发展仍有对感知 动经验的依赖性,但大部份是依赖表象的心理活动。当他在实际活 动中遇到挫折需要加以校正时,他是靠直觉的调整而不是依靠运演。 (3)具体运演阶段(约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 儿童能进行具体运演,也就是能在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情况下,进行 逻辑运演。这时儿童的思惟已具有了可逆性和守恒,而守恒是这个阶 段的一个主要标志。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如群、格和群集等。 这时的群集运演有五个特点,即:组合性或直接性,如A类和它的补 余类A组成总类B,因而A+A=B:逆向性,如A+A=B,则B A′=A;同一性,如+A-A=0;重复性,如A+A=A;结合性 (A+A′)+B=A+(A'+B)。(4)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 到十四、五岁左右)。在这个阶段,思惟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 感知的事物。思惟的特点是“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 体”,“认识超越于现实本身”,而“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了”(见本 书第一章):在结构上则是合并成为命题联合(或一般的一切“子集的 集”之内的反演和互反性的一个单一的四变数群(即INRC群),它标 志着一个新的运演系统,即所谓命题运演。这就是说,儿童能依据四 种可能性把逆向性和互反性进行各种变换。这个阶段的形式运演是使
- A 的 逆 向 , A < B 是 B > A 的 互 反 ; ( 3 ) 它 是 守 恒 的 , 一 个 运 演 的 变 换 经 常 使 整 个 体 系 中 的 某 些 因 素 保 持 不 变 。 这 种 不 变 性 称 为 守 恒 , 如 狭 × 高 = 宽 × 矮 , 其 容 量 不 变 ; ( 4 ) 它 不 是 孤 立 的 , 能 协 调 成 为 整 个 运 演 系 统 。 皮 亚 杰 就 是 以 运 演 作 为 儿 童 思 惟 发 展 的 标 志 来 划 分 四 个 大 的 年 龄 阶 段 的 。 这 四 个 阶 段 是 : ( 1 ) 感 知 运 动 阶 段 ( 从 出 生 到 两 岁 左 右 ) , 这 时 儿 童 能 运 用 某 种 原 初 的 格 局 来 对 待 外 部 客 体 , 能 开 始 协 调 感 知 和 动 作 间 的 活 动 。 但 其 感 知 运 动 的 智 力 还 没 有 运 演 性 质 , 因 为 儿 童 的 活 动 还 没 有 内 化 。 ( 2 ) 前 运 演 阶 段 ( 两 岁 左 右 到 六 、 七 岁 左 右 ) , 这 时 儿 童 开 始 以 符 号 作 为 中 介 来 描 述 外 部 世 界 。 儿 童 认 识 的 发 展 仍 有 对 感 知 运 动 经 验 的 依 赖 性 , 但 大 部 份 是 依 赖 表 象 的 心 理 活 动 。 当 他 在 实 际 活 动 中 遇 到 挫 折 需 要 加 以 校 正 时 , 他 是 靠 直 觉 的 调 整 而 不 是 依 靠 运 演 。 ( 3 ) 具 体 运 演 阶 段 ( 约 从 六 、 七 岁 到 十 一 、 二 岁 左 右 ) 。 在 这 个 阶 段 , 儿 童 能 进 行 具 体 运 演 , 也 就 是 能 在 同 具 体 事 物 相 联 系 的 情 况 下 , 进 行 逻 辑 运 演 。 这 时 儿 童 的 思 惟 已 具 有 了 可 逆 性 和 守 恒 , 而 守 恒 是 这 个 阶 段 的 一 个 主 要 标 志 。 儿 童 已 有 了 一 般 的 逻 辑 结 构 , 如 群 、 格 和 群 集 等 。 这 时 的 群 集 运 演 有 五 个 特 点 , 即 : 组 合 性 或 直 接 性 , 如 A 类 和 它 的 补 余 类 A ′ 组 成 总 类 B , 因 而 A + A ′ = B ; 逆 向 性 , 如 A + A ′ = B , 则 B - A ′ = A ; 同 一 性 , 如 + A - A = 0 ; 重 复 性 , 如 A + A = A ; 结 合 性 , ( A + A ′ ) + B = A + ( A ′ + B ) 。 ( 4 ) 形 式 运 演 阶 段 ( 十 一 、 二 岁 左 右 到 十 四 、 五 岁 左 右 ) 。 在 这 个 阶 段 , 思 惟 能 力 已 超 出 事 物 的 具 体 内 容 或 感 知 的 事 物 。 思 惟 的 特 点 是 “ 有 能 力 处 理 假 设 而 不 只 是 单 纯 地 处 理 客 体 ” , “ 认 识 超 越 于 现 实 本 身 ” , 而 “ 无 需 具 体 事 物 作 为 中 介 了 ” ( 见 本 书 第 一 章 ) ; 在 结 构 上 则 是 合 并 成 为 命 题 联 合 ( 或 一 般 的 一 切 “ 子 集 的 集 ” 之 内 的 反 演 和 互 反 性 的 一 个 单 一 的 四 变 数 群 ( 即 I N R C 群 ) , 它 标 志 着 一 个 新 的 运 演 系 统 , 即 所 谓 命 题 运 演 。 这 就 是 说 , 儿 童 能 依 据 四 种 可 能 性 把 逆 向 性 和 互 反 性 进 行 各 种 变 换 。 这 个 阶 段 的 形 式 运 演 是 使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5
发生认识论原理 个别结构达到综合性水平。这是逻辑思惟的高级阶段 皮亚杰从心理的发生发展来解释认识的获得,特别是科学认识。 他一再强调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他说:“认识既不 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 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 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见本书第一章)。“认识既不能看作是 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 它们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 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在客体的预先存在着的特性中预先决定了的,因 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见本书引 在第三章中,皮亚杰就这样来考查逻辑、数学和物理学的认识。他 认为这些认识都同样是不断建构的产物。建构构成结构,结构对认识 起着中介作用;结构不断地建构,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 构,其建构过程则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他说:“一切认识在初级水 平都是从经验开始,但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能区别出从客体作出抽象的 物理经验,和从主体活动间的协调作出反身抽象的逻辑数学经验(例 如,为了验证2+3=3+2,而把客体排成顺序或者改变顺序)”(见本 书第三章)。他认为“我们可以越过那些可观察到的东西来尝试着建构 结构,并不是从主体有意识地说的或想的什么来形成结构,而是以当 他解决对他来说是新问题时,他依靠他的运演所‘做’的什么来建构 结构”(见本书第三章)。因之,“我们就可以把逻辑看作是这些结构的 形式化,以及随后的超越这些结构”(见本书第三章) 至于数学认识,皮亚杰把自己的见解说得更加清楚,他认为“全 部数学都可以按照结构的建构来考虑”(见本书第三章)。至于物理学
个 别 结 构 达 到 综 合 性 水 平 。 这 是 逻 辑 思 惟 的 高 级 阶 段 。 ( 六 ) 皮 亚 杰 从 心 理 的 发 生 发 展 来 解 释 认 识 的 获 得 , 特 别 是 科 学 认 识 。 他 一 再 强 调 认 识 的 建 构 是 通 过 主 客 体 的 相 互 作 用 的 。 他 说 : “ 认 识 既 不 是 起 因 于 一 个 有 自 我 意 识 的 主 体 , 也 不 是 起 因 于 业 已 形 成 的 ( 从 主 体 的 角 度 来 看 ) 、 会 把 自 己 烙 印 在 主 体 之 上 的 客 体 ; 认 识 起 因 于 主 客 体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 这 种 作 用 发 生 在 主 体 和 客 体 之 间 的 中 途 , 因 而 同 时 既 包 含 着 主 体 又 包 含 着 客 体 … … ” ( 见 本 书 第 一 章 ) 。 “ 认 识 既 不 能 看 作 是 在 主 体 内 部 结 构 中 预 先 决 定 了 的 , — — 它 们 起 因 于 有 效 地 和 不 断 地 建 构 ; 也 不 能 看 作 是 在 客 体 的 预 先 存 在 着 的 特 性 中 预 先 决 定 了 的 , 因 为 客 体 只 是 通 过 这 些 内 部 结 构 的 中 介 作 用 才 被 认 识 的 ” ( 见 本 书 引 言 ) 。 在 第 三 章 中 , 皮 亚 杰 就 这 样 来 考 查 逻 辑 、 数 学 和 物 理 学 的 认 识 。 他 认 为 这 些 认 识 都 同 样 是 不 断 建 构 的 产 物 。 建 构 构 成 结 构 , 结 构 对 认 识 起 着 中 介 作 用 ; 结 构 不 断 地 建 构 , 从 比 较 简 单 的 结 构 到 更 为 复 杂 的 结 构 , 其 建 构 过 程 则 依 赖 于 主 体 的 不 断 活 动 。 他 说 : “ 一 切 认 识 在 初 级 水 平 都 是 从 经 验 开 始 , 但 是 从 一 开 始 我 们 就 能 区 别 出 从 客 体 作 出 抽 象 的 物 理 经 验 , 和 从 主 体 活 动 间 的 协 调 作 出 反 身 抽 象 的 逻 辑 数 学 经 验 ( 例 如 , 为 了 验 证 2 + 3 = 3 + 2 , 而 把 客 体 排 成 顺 序 或 者 改 变 顺 序 ) ” ( 见 本 书 第 三 章 ) 。 他 认 为 “ 我 们 可 以 越 过 那 些 可 观 察 到 的 东 西 来 尝 试 着 建 构 结 构 , 并 不 是 从 主 体 有 意 识 地 说 的 或 想 的 什 么 来 形 成 结 构 , 而 是 以 当 他 解 决 对 他 来 说 是 新 问 题 时 , 他 依 靠 他 的 运 演 所 ‘ 做 ’ 的 什 么 来 建 构 结 构 ” ( 见 本 书 第 三 章 ) 。 因 之 , “ 我 们 就 可 以 把 逻 辑 看 作 是 这 些 结 构 的 形 式 化 , 以 及 随 后 的 超 越 这 些 结 构 ” ( 见 本 书 第 三 章 ) 。 至 于 数 学 认 识 , 皮 亚 杰 把 自 己 的 见 解 说 得 更 加 清 楚 , 他 认 为 “ 全 部 数 学 都 可 以 按 照 结 构 的 建 构 来 考 虑 ” ( 见 本 书 第 三 章 ) 。 至 于 物 理 学 , 6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 7 他认为“物理学总是这样那样地与一些起结构作用的运演有关,而不 仅与最后将要在预先给定的结构中去发现出来的有用的步骤有关。可 以肯定,在被发现之前,客体就存在着,客观的结构本身也存在着” (见本书第三章)。皮亚杰就是这样论述主客体的关系的。 本书是皮亚杰的一本理论性著作,他在这本书里全面、系统地阐 述了他关于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观点。我们将它译成中文,以供研究参 本书是根据W·梅斯的英译本译出的,梅斯是由法文原著译为英 译文中的专有名词,我们尽可能按照国内通行译法。但有的名词 觉得需要考虑其含义,故作了改变。例如 operation一般译为“运算' 这一名词系皮亚杰由数学和逻辑学中借用来的,意思是指思惟活动的 过程,与原意有所不同,我们试译为“运演”。又如 schema,一般译 为图式,皮亚杰借用来指动态的可变结构,我们试译为“格局”,以别 于原意。译文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和人名,我们在书后附有汉英对照表 以供参考。英译本文字比较晦涩,且引用其他科学名词较多,译者限 水平,容有不妥之处,望读者指正 本书各章节依次由王宪钿、张梅玲、刘静和、林嘉绥、余碧筠分 别翻译。译文承胡世襄、刘范两同志通篇校阅,卢仲衡同志也参加了 校阅,谨致感谢 译者
他 认 为 “ 物 理 学 总 是 这 样 那 样 地 与 一 些 起 结 构 作 用 的 运 演 有 关 , 而 不 仅 与 最 后 将 要 在 预 先 给 定 的 结 构 中 去 发 现 出 来 的 有 用 的 步 骤 有 关 。 可 以 肯 定 , 在 被 发 现 之 前 , 客 体 就 存 在 着 , 客 观 的 结 构 本 身 也 存 在 着 ” ( 见 本 书 第 三 章 ) 。 皮 亚 杰 就 是 这 样 论 述 主 客 体 的 关 系 的 。 本 书 是 皮 亚 杰 的 一 本 理 论 性 著 作 , 他 在 这 本 书 里 全 面 、 系 统 地 阐 述 了 他 关 于 认 识 的 发 生 发 展 的 观 点 。 我 们 将 它 译 成 中 文 , 以 供 研 究 参 考 。 C C C 本 书 是 根 据 W . 梅 斯 的 英 译 本 译 出 的 , 梅 斯 是 由 法 文 原 著 译 为 英 文 的 。 译 文 中 的 专 有 名 词 , 我 们 尽 可 能 按 照 国 内 通 行 译 法 。 但 有 的 名 词 , 觉 得 需 要 考 虑 其 含 义 , 故 作 了 改 变 。 例 如 o p e r a t i o n 一 般 译 为 “ 运 算 ” , 这 一 名 词 系 皮 亚 杰 由 数 学 和 逻 辑 学 中 借 用 来 的 , 意 思 是 指 思 惟 活 动 的 过 程 , 与 原 意 有 所 不 同 , 我 们 试 译 为 “ 运 演 ” 。 又 如 s c h e m a , 一 般 译 为 图 式 , 皮 亚 杰 借 用 来 指 动 态 的 可 变 结 构 , 我 们 试 译 为 “ 格 局 ” , 以 别 于 原 意 。 译 文 中 出 现 的 专 有 名 词 和 人 名 , 我 们 在 书 后 附 有 汉 英 对 照 表 , 以 供 参 考 。 英 译 本 文 字 比 较 晦 涩 , 且 引 用 其 他 科 学 名 词 较 多 , 译 者 限 于 水 平 , 容 有 不 妥 之 处 , 望 读 者 指 正 。 本 书 各 章 节 依 次 由 王 宪 钿 、 张 梅 玲 、 刘 静 和 、 林 嘉 绥 、 余 碧 筠 分 别 翻 译 。 译 文 承 胡 世 襄 、 刘 范 两 同 志 通 篇 校 阅 , 卢 仲 衡 同 志 也 参 加 了 校 阅 , 谨 致 感 谢 。 译 者 发 生 认 识 论 原 理 7
目录 英译者序 英译本序言…… 引言 第一章认识的形成(认识的心理发生) 一、感知运动水平 二、前运演思维阶段的第一水平 、前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 四、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一水平 五、具体运演阶段的第二水平 六、形式运演 第二章原初的有机体条件(认识的生物发生) 一、拉马克的经验主义…… 天赋论 三、从本能到智力 四、自我调节系统 66778 第三章古典认识论问题的重新考虑 逻辑的认识论 二、数学的认识论 三、物理学的认识论 四、建构主义与新特点的创造 参考文献(《发生认识论研究报告》卷目) 汉英词汇对照表…… 汉英人名对照表
目 录 英 译 者 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英 译 本 序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引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第 一 章 认 识 的 形 成 ( 认 识 的 心 理 发 生 ) … … … … … … … … … … … … … … … 2 2 一 、 感 知 运 动 水 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二 、 前 运 演 思 维 阶 段 的 第 一 水 平 … … … … … … … … … … … … … … … … … 2 9 三 、 前 运 演 阶 段 的 第 二 水 平 … … … … … … … … … … … … … … … … … … … 3 7 四 、 具 体 运 演 阶 段 的 第 一 水 平 … … … … … … … … … … … … … … … … … … 4 2 五 、 具 体 运 演 阶 段 的 第 二 水 平 … … … … … … … … … … … … … … … … … … 5 3 六 、 形 式 运 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8 第 二 章 原 初 的 有 机 体 条 件 ( 认 识 的 生 物 发 生 ) … … … … … … … … 6 5 一 、 拉 马 克 的 经 验 主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二 、 天 赋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9 三 、 从 本 能 到 智 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3 四 、 自 我 调 节 系 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6 第 三 章 古 典 认 识 论 问 题 的 重 新 考 虑 … … … … … … … … … … … … … … 8 0 一 、 逻 辑 的 认 识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0 二 、 数 学 的 认 识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7 三 、 物 理 学 的 认 识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8 四 、 建 构 主 义 与 新 特 点 的 创 造 … … … … … … … … … … … … … … … … … … 1 0 9 参 考 文 献 ( 《 发 生 认 识 论 研 究 报 告 》 卷 目 ) … … … … … … … … … … 1 2 3 汉 英 词 汇 对 照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5 汉 英 人 名 对 照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