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是什么 所面对的“它物”处逗留,他才能由此返回自己本身。(注释原文 未注明出版地点—译注) ②参见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年版,第54-55页,第 6869页,第73页以下。相反的观点当然可以举出兰德曼 MM ichael L andmann)的《哲学人类学》,参见1955年版,第 215216页。 ③罗特哈克 (Erich Rothacker)已谈到了这一点(参见《文化人类 学问题》,1948年版,第161页,第174页)。在另一种转变中, 即强调通过人的文化培养来替补动物性的周围世界这方面,也 可以举出兰德曼的《哲学人类学》(1955年版,第204页以下 第222页以下),以及他的另一本书《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 造物》(1960年版)。波尔特曼援引了兰德曼的观点,但在这个 问题的表述上较为谨慎:“只有把人类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看 作一个人,一个具有特殊正直态度和特殊方式的对世界开放行 为的有机体,一个由语言塑造的社会文化世界的形成,才能更 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见《动物学和人的新影像》,1950年 版,第80页 ④参见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第42页。格伦追随了舍勒的 观点,参见《人》,第60页以下。 参见格伦,《人》,第349页以下。格伦无疑没有考虑到一种超越 世界的对象,从这种对象出发,对一种“不确定的义务”的那种 知识属于人。毋宁说,格伦把人片面地看作是“行动着的存在 物”,由于他知道把自己的缺点变成克服此在的优点而实现了 自身。格伦忽略了,人的动机过剩不仅表明了创造潜能,而且也 表明一种依赖性,一种存在的缺乏,这种缺乏同样也倾向于超 越所有现实存在的东西。因此,本文下面强调了现象的这一方 面,其论述与格伦的看法有分歧,没有引证他的观点。这已经引
所 面 对 的 “ 它 物 ” 处 逗 留 , 他 才 能 由 此 返 回 自 己 本 身 。 ( 注 释 原 文 未 注 明 出 版 地 点 — — 译 注 ) ② 参 见 海 德 格 尔 的 《 存 在 与 时 间 》 , 1 9 2 7 年 版 , 第 5 4 — 5 5 页 , 第 6 8 — 6 9 页 , 第 7 3 页 以 下 。 相 反 的 观 点 当 然 可 以 举 出 兰 德 曼 ( M i c h a e l L a n d m a n n ) 的 《 哲 学 人 类 学 》 , 参 见 1 9 5 5 年 版 , 第 2 1 5 — 2 1 6 页 。 ③ 罗 特 哈 克 ( E r i c h R o t h a c k e r ) 已 谈 到 了 这 一 点 ( 参 见 《 文 化 人 类 学 问 题 》 , 1 9 4 8 年 版 , 第 1 6 1 页 , 第 1 7 4 页 ) 。 在 另 一 种 转 变 中 , 即 强 调 通 过 人 的 文 化 培 养 来 替 补 动 物 性 的 周 围 世 界 这 方 面 , 也 可 以 举 出 兰 德 曼 的 《 哲 学 人 类 学 》 ( 1 9 5 5 年 版 , 第 2 0 4 页 以 下 , 第 2 2 2 页 以 下 ) , 以 及 他 的 另 一 本 书 《 人 是 文 化 的 创 造 者 和 被 创 造 物 》 ( 1 9 6 0 年 版 ) 。 波 尔 特 曼 援 引 了 兰 德 曼 的 观 点 , 但 在 这 个 问 题 的 表 述 上 较 为 谨 慎 : “ 只 有 把 人 类 发 展 的 每 一 个 时 期 都 看 作 一 个 人 , 一 个 具 有 特 殊 正 直 态 度 和 特 殊 方 式 的 对 世 界 开 放 行 为 的 有 机 体 , 一 个 由 语 言 塑 造 的 社 会 文 化 世 界 的 形 成 , 才 能 更 深 刻 地 理 解 人 类 的 发 展 ” 见 《 动 物 学 和 人 的 新 影 像 》 , 1 9 5 0 年 版 , 第 8 0 页 。 ④ 参 见 舍 勒 , 《 人 在 宇 宙 中 的 地 位 》 , 第 4 2 页 。 格 伦 追 随 了 舍 勒 的 观 点 , 参 见 《 人 》 , 第 6 0 页 以 下 。 ⑤ 参 见 格 伦 , 《 人 》 , 第 3 4 9 页 以 下 。 格 伦 无 疑 没 有 考 虑 到 一 种 超 越 世 界 的 对 象 , 从 这 种 对 象 出 发 , 对 一 种 “ 不 确 定 的 义 务 ” 的 那 种 知 识 属 于 人 。 毋 宁 说 , 格 伦 把 人 片 面 地 看 作 是 “ 行 动 着 的 存 在 物 ” , 由 于 他 知 道 把 自 己 的 缺 点 变 成 克 服 此 在 的 优 点 而 实 现 了 自 身 。 格 伦 忽 略 了 , 人 的 动 机 过 剩 不 仅 表 明 了 创 造 潜 能 , 而 且 也 表 明 一 种 依 赖 性 , 一 种 存 在 的 缺 乏 , 这 种 缺 乏 同 样 也 倾 向 于 超 越 所 有 现 实 存 在 的 东 西 。 因 此 , 本 文 下 面 强 调 了 现 象 的 这 一 方 面 , 其 论 述 与 格 伦 的 看 法 有 分 歧 , 没 有 引 证 他 的 观 点 。 这 已 经 引 1 2 人 是 什 么
第一章对世界开放和对上帝开放13 起了一些误解。此外,与格伦不同,舍勒在人对世界开放的现象 中发现了潜在宗教方面:“无限制地进入已经发现的世界领域 不停留在任何一件事情中,正是在出现这种对世界开放的行动 和永不停息的追求的同一时刻,人必须以某种方式把他的中心 固定在世界之外和世界的彼岸”(《人在宇宙中的地位》,1947 年第2版,第82页)。根据舍勒的观点,这种“已经偏离了世界 的存在核心”的发现表现在形而上学之中,更原始一些,它还表 现在“不仅是保护他的个别的存在,而且首先是保护他的整个 群体的那种不可抑制的热望之中”(第82-83页),这是一种在 宗教中得到满足的热望。与此相似,普列斯纳也看到人对世界 开放性的“引起矛盾心理”的特性。对世界开放一时表现为优 点,一时又表现为弱点。由于人(实际上总是有限的)对世界开 放的无隐蔽性,便产生了“交付给事物和屈从于事物”的威胁 为此,只有一种“最外在的东西”,即“一种拥有权力和威严的最 外在的东西”,才能构成“平衡体”(《人的地位》,1964年版,第 67页)。普列斯纳还断言:“显然,没有这样一种对象,人类行为 在他与自己的残缺不全的世界的引起矛盾心理的关系中就不 足以维持下去。如何塑造这种行为,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什么,取 决于克服此在的方式,它反映在这种方式中,又支撑着这种方 式”(第68页)。此外,请参看笔者的论文《关于上帝的问题》,载 于《系统神学的基本问题》,1967年版,第361—386页,尤其是 375页以下 ⑥格伦也强调过一点,参见《人》,第88页以下
起 了 一 些 误 解 。 此 外 , 与 格 伦 不 同 , 舍 勒 在 人 对 世 界 开 放 的 现 象 中 发 现 了 潜 在 宗 教 方 面 : “ 无 限 制 地 进 入 已 经 发 现 的 世 界 领 域 , 不 停 留 在 任 何 一 件 事 情 中 , 正 是 在 出 现 这 种 对 世 界 开 放 的 行 动 和 永 不 停 息 的 追 求 的 同 一 时 刻 , 人 必 须 以 某 种 方 式 把 他 的 中 心 固 定 在 世 界 之 外 和 世 界 的 彼 岸 ” ( 《 人 在 宇 宙 中 的 地 位 》 , 1 9 4 7 年 第 2 版 , 第 8 2 页 ) 。 根 据 舍 勒 的 观 点 , 这 种 “ 已 经 偏 离 了 世 界 的 存 在 核 心 ” 的 发 现 表 现 在 形 而 上 学 之 中 , 更 原 始 一 些 , 它 还 表 现 在 “ 不 仅 是 保 护 他 的 个 别 的 存 在 , 而 且 首 先 是 保 护 他 的 整 个 群 体 的 那 种 不 可 抑 制 的 热 望 之 中 ” ( 第 8 2 — 8 3 页 ) , 这 是 一 种 在 宗 教 中 得 到 满 足 的 热 望 。 与 此 相 似 , 普 列 斯 纳 也 看 到 人 对 世 界 开 放 性 的 “ 引 起 矛 盾 心 理 ” 的 特 性 。 对 世 界 开 放 一 时 表 现 为 优 点 , 一 时 又 表 现 为 弱 点 。 由 于 人 ( 实 际 上 总 是 有 限 的 ) 对 世 界 开 放 的 无 隐 蔽 性 , 便 产 生 了 “ 交 付 给 事 物 和 屈 从 于 事 物 ” 的 威 胁 。 为 此 , 只 有 一 种 “ 最 外 在 的 东 西 ” , 即 “ 一 种 拥 有 权 力 和 威 严 的 最 外 在 的 东 西 ” , 才 能 构 成 “ 平 衡 体 ” ( 《 人 的 地 位 》 , 1 9 6 4 年 版 , 第 6 7 页 ) 。 普 列 斯 纳 还 断 言 : “ 显 然 , 没 有 这 样 一 种 对 象 , 人 类 行 为 在 他 与 自 己 的 残 缺 不 全 的 世 界 的 引 起 矛 盾 心 理 的 关 系 中 就 不 足 以 维 持 下 去 。 如 何 塑 造 这 种 行 为 , 把 这 种 行 为 理 解 为 什 么 , 取 决 于 克 服 此 在 的 方 式 , 它 反 映 在 这 种 方 式 中 , 又 支 撑 着 这 种 方 式 ” ( 第 6 8 页 ) 。 此 外 , 请 参 看 笔 者 的 论 文 《 关 于 上 帝 的 问 题 》 , 载 于 《 系 统 神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 , 1 9 6 7 年 版 , 第 3 6 1 — 3 8 6 页 , 尤 其 是 3 7 5 页 以 下 。 ⑥ 格 伦 也 强 调 过 一 点 , 参 见 《 人 》 , 第 8 8 页 以 下 。 第 一 章 对 世 界 开 放 和 对 上 帝 开 放 1 3
第二章以想象克服此在 在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对世界的开放中,迫切 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上帝的问题。人要努力超越他在世界 上遇到的一切,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他完全地和最终地得到 满足。但是,这难道不是意味着,宁可以禁欲主义的方式疏远 世界,也不对世界开放吗?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但它却是 错误的,因为正是与上帝连为一体,才重新把人引入世界。无 论如何,主张人是上帝摹本的《圣经》思想认为,人趋向上帝的 使命表现在:当人统治世界时,人是上帝统治世界的代理 人 现在我们应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即人是怎样通过作为 对世界开放的存在物的活动而取得对世界的统治的。对我们 来说,这里不仅仅关系到对自然的技术利用。人统治世界这个 最明显的形象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其他特性造成的。这些特性 的结合导致了语言的产生,因此,我们要把语言看作是人类克 服此在的第一个主要形式。接着,我们将把目光投向人类文化 活动的整体,并寻求创造性地克服此在的源泉。在此,我们必 须暂时不考虑语言和文化都完全是社会现象。关于事情的这
第 二 章 以 想 象 克 服 此 在 在 把 人 同 动 物 区 别 开 来 的 独 特 的 对 世 界 的 开 放 中 , 迫 切 需 要 回 答 的 问 题 是 关 于 上 帝 的 问 题 。 人 要 努 力 超 越 他 在 世 界 上 遇 到 的 一 切 , 没 有 任 何 东 西 能 够 使 他 完 全 地 和 最 终 地 得 到 满 足 。 但 是 , 这 难 道 不 是 意 味 着 , 宁 可 以 禁 欲 主 义 的 方 式 疏 远 世 界 , 也 不 对 世 界 开 放 吗 ? 这 个 结 论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 但 它 却 是 错 误 的 , 因 为 正 是 与 上 帝 连 为 一 体 , 才 重 新 把 人 引 入 世 界 。 无 论 如 何 , 主 张 人 是 上 帝 摹 本 的 《 圣 经 》 思 想 认 为 , 人 趋 向 上 帝 的 使 命 表 现 在 : 当 人 统 治 世 界 时 , 人 是 上 帝 统 治 世 界 的 代 理 人 。 ① 现 在 我 们 应 该 研 究 这 样 一 个 问 题 , 即 人 是 怎 样 通 过 作 为 对 世 界 开 放 的 存 在 物 的 活 动 而 取 得 对 世 界 的 统 治 的 。 对 我 们 来 说 , 这 里 不 仅 仅 关 系 到 对 自 然 的 技 术 利 用 。 人 统 治 世 界 这 个 最 明 显 的 形 象 是 由 于 人 类 活 动 的 其 他 特 性 造 成 的 。 这 些 特 性 的 结 合 导 致 了 语 言 的 产 生 , 因 此 , 我 们 要 把 语 言 看 作 是 人 类 克 服 此 在 的 第 一 个 主 要 形 式 。 接 着 , 我 们 将 把 目 光 投 向 人 类 文 化 活 动 的 整 体 , 并 寻 求 创 造 性 地 克 服 此 在 的 源 泉 。 在 此 , 我 们 必 须 暂 时 不 考 虑 语 言 和 文 化 都 完 全 是 社 会 现 象 。 关 于 事 情 的 这
第二章以想象克服此在15 一方面,我们将在后面加以特别的研究。这里暂时只谈克服此 在的过程本身 首先必须考察借助语言的提高而掌握的境遇。②通过对 世界开放,人取得了比每一种动物都更加多种多样的印象。当 初,人们在事实上总是孤立无援地面对着这种多样性。这就是 人在世界上所面临的原初的境遇,特别是孩童的境遇。因此, 辨明方向,取得概观,这是最首要的事情。辨明方向这一任务 是以一种很值得注意的、表明一切人类行为特性的方式加以 解决的。动物几乎可以说是通过它的器官过滤印象,只有一些 很少的印象能够被它意识到,而人则通过自己的创造还扩大 着世界的多样性,在同他的周围环境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他不 断地建设着一个独特的、人为的世界,以便通过这个人为的世 界去控制通向人的感觉的多样性。 新生儿还没有能力辨明方向。只是在他学会支配自己的 行动的程度上,他才熟悉了自己的周围环境。如果孩子的头碰 上了床栏杆,他就会觉察到令人疼痛的坚硬感,他也许会再次 重复这个动作,以便证明上述感觉是正确的。人的器官的非专 业化及其建立在对世界开放中的行动之广泛的冲动自由,都 使得孩子能够把人的动作变得多样化,并且把它们彼此结合 起来。由此,孩子越来越学会了解他的周围环境。在这里,首 先是触摸活动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以后就不再需要触摸了 人们学会看出一张桌子是坚硬的,看出一块台布是柔软的。这 样,眼睛就从事物里看到了许多当时根本没有感受到的东西 但人们知道,如果自己走过去触摸桌子和台布,就能够感觉到 这些东西。经验越增长,就越是能够一眼发现更多的联系、可
一 方 面 , 我 们 将 在 后 面 加 以 特 别 的 研 究 。 这 里 暂 时 只 谈 克 服 此 在 的 过 程 本 身 。 首 先 必 须 考 察 借 助 语 言 的 提 高 而 掌 握 的 境 遇 。 ② 通 过 对 世 界 开 放 , 人 取 得 了 比 每 一 种 动 物 都 更 加 多 种 多 样 的 印 象 。 当 初 , 人 们 在 事 实 上 总 是 孤 立 无 援 地 面 对 着 这 种 多 样 性 。 这 就 是 人 在 世 界 上 所 面 临 的 原 初 的 境 遇 , 特 别 是 孩 童 的 境 遇 。 因 此 , 辨 明 方 向 , 取 得 概 观 , 这 是 最 首 要 的 事 情 。 辨 明 方 向 这 一 任 务 是 以 一 种 很 值 得 注 意 的 、 表 明 一 切 人 类 行 为 特 性 的 方 式 加 以 解 决 的 。 动 物 几 乎 可 以 说 是 通 过 它 的 器 官 过 滤 印 象 , 只 有 一 些 很 少 的 印 象 能 够 被 它 意 识 到 , 而 人 则 通 过 自 己 的 创 造 还 扩 大 着 世 界 的 多 样 性 , 在 同 他 的 周 围 环 境 进 行 交 往 的 过 程 中 , 他 不 断 地 建 设 着 一 个 独 特 的 、 人 为 的 世 界 , 以 便 通 过 这 个 人 为 的 世 界 去 控 制 通 向 人 的 感 觉 的 多 样 性 。 新 生 儿 还 没 有 能 力 辨 明 方 向 。 只 是 在 他 学 会 支 配 自 己 的 行 动 的 程 度 上 , 他 才 熟 悉 了 自 己 的 周 围 环 境 。 如 果 孩 子 的 头 碰 上 了 床 栏 杆 , 他 就 会 觉 察 到 令 人 疼 痛 的 坚 硬 感 , 他 也 许 会 再 次 重 复 这 个 动 作 , 以 便 证 明 上 述 感 觉 是 正 确 的 。 人 的 器 官 的 非 专 业 化 及 其 建 立 在 对 世 界 开 放 中 的 行 动 之 广 泛 的 冲 动 自 由 , 都 使 得 孩 子 能 够 把 人 的 动 作 变 得 多 样 化 , 并 且 把 它 们 彼 此 结 合 起 来 。 由 此 , 孩 子 越 来 越 学 会 了 解 他 的 周 围 环 境 。 在 这 里 , 首 先 是 触 摸 活 动 起 着 一 个 重 要 的 作 用 。 以 后 就 不 再 需 要 触 摸 了 。 人 们 学 会 看 出 一 张 桌 子 是 坚 硬 的 , 看 出 一 块 台 布 是 柔 软 的 。 这 样 , 眼 睛 就 从 事 物 里 看 到 了 许 多 当 时 根 本 没 有 感 受 到 的 东 西 , 但 人 们 知 道 , 如 果 自 己 走 过 去 触 摸 桌 子 和 台 布 , 就 能 够 感 觉 到 这 些 东 西 。 经 验 越 增 长 , 就 越 是 能 够 一 眼 发 现 更 多 的 联 系 、 可 第 二 章 以 想 象 克 服 此 在 1 5
16人是什么 能的外观和用途。这样,就完全产生了对事物的感知:假如我 看到一个苹果,我也就看到了一个形状,即一定的特征的有意 义的联结。假如我把握了这个形状,那么,我就能够在任何地 方轻而易举地认出苹果,即使这苹果仅仅在篮子边上露出 小部分。假如我认识一座房子的形状,那么,当我发现房子的 尖顶时,我就知道,这是一座房子。眼睛根据少量标志推测出 一个已知形状的整状,另一方面,唯一被看到的事物体现着丰 富的可能的联系和用途。这意味着,我们的感官感知具有广泛 的符号特性。我们感知到的要比感官的感觉原来所包括的还 要多。通过感官感知的这种象征性,印象的多样性一方面增加 了,另一方面又成为有层次的和清晰的。已知的事物形象、已 经熟悉的联系的圈子越来越大,这样,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就变 得自由了。对于语言的产生来说,上述感知世界的发端是已经 假定的前提。只是它的范围将借助于语言而获得突然扩展。因 此,要想使语言成为可能,第二个前提,即发出各种各样的音 素并把这些音素联结起来的能力,就是必要的。当一个婴儿致 力发出音素时,他是在期待着听到自己的声音。他可以反复练 习这个听到的音素,并把它和其他的音素交替发出。这样,他 就掌握了许多以后可以随意使用的音素。这种游戏般的发音 没有冲动的压迫,完全沉醉于自己所发出的令自己也感到惊 异的变幻的声调,准备好了用语言进行表述的元素 旦一个特殊的音素被用来肯定一个多次再现的形象, 这个音素此后就被归属于这个形象,而且只有这个形象才有 资格使用这个音素。这时,语言也就产生了。在动物那里,比 如在一只问候它的主人的狗的吠叫声中,我们也发现有通过
能 的 外 观 和 用 途 。 这 样 , 就 完 全 产 生 了 对 事 物 的 感 知 : 假 如 我 看 到 一 个 苹 果 , 我 也 就 看 到 了 一 个 形 状 , 即 一 定 的 特 征 的 有 意 义 的 联 结 。 假 如 我 把 握 了 这 个 形 状 , 那 么 , 我 就 能 够 在 任 何 地 方 轻 而 易 举 地 认 出 苹 果 , 即 使 这 苹 果 仅 仅 在 篮 子 边 上 露 出 一 小 部 分 。 假 如 我 认 识 一 座 房 子 的 形 状 , 那 么 , 当 我 发 现 房 子 的 尖 顶 时 , 我 就 知 道 , 这 是 一 座 房 子 。 眼 睛 根 据 少 量 标 志 推 测 出 一 个 已 知 形 状 的 整 状 , 另 一 方 面 , 唯 一 被 看 到 的 事 物 体 现 着 丰 富 的 可 能 的 联 系 和 用 途 。 这 意 味 着 , 我 们 的 感 官 感 知 具 有 广 泛 的 符 号 特 性 。 我 们 感 知 到 的 要 比 感 官 的 感 觉 原 来 所 包 括 的 还 要 多 。 通 过 感 官 感 知 的 这 种 象 征 性 , 印 象 的 多 样 性 一 方 面 增 加 了 , 另 一 方 面 又 成 为 有 层 次 的 和 清 晰 的 。 已 知 的 事 物 形 象 、 已 经 熟 悉 的 联 系 的 圈 子 越 来 越 大 , 这 样 , 对 其 他 事 物 的 注 意 就 变 得 自 由 了 。 对 于 语 言 的 产 生 来 说 , 上 述 感 知 世 界 的 发 端 是 已 经 假 定 的 前 提 。 只 是 它 的 范 围 将 借 助 于 语 言 而 获 得 突 然 扩 展 。 因 此 , 要 想 使 语 言 成 为 可 能 , 第 二 个 前 提 , 即 发 出 各 种 各 样 的 音 素 并 把 这 些 音 素 联 结 起 来 的 能 力 , 就 是 必 要 的 。 当 一 个 婴 儿 致 力 发 出 音 素 时 , 他 是 在 期 待 着 听 到 自 己 的 声 音 。 他 可 以 反 复 练 习 这 个 听 到 的 音 素 , 并 把 它 和 其 他 的 音 素 交 替 发 出 。 这 样 , 他 就 掌 握 了 许 多 以 后 可 以 随 意 使 用 的 音 素 。 这 种 游 戏 般 的 发 音 没 有 冲 动 的 压 迫 , 完 全 沉 醉 于 自 己 所 发 出 的 令 自 己 也 感 到 惊 异 的 变 幻 的 声 调 , 准 备 好 了 用 语 言 进 行 表 述 的 元 素 。 一 旦 一 个 特 殊 的 音 素 被 用 来 肯 定 一 个 多 次 再 现 的 形 象 , 这 个 音 素 此 后 就 被 归 属 于 这 个 形 象 , 而 且 只 有 这 个 形 象 才 有 资 格 使 用 这 个 音 素 。 这 时 , 语 言 也 就 产 生 了 。 在 动 物 那 里 , 比 如 在 一 只 问 候 它 的 主 人 的 狗 的 吠 叫 声 中 , 我 们 也 发 现 有 通 过 1 6 人 是 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