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光华侨联中 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弦一柱思年华。(李商隐《锦瑟》) (2)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4)伏清白以死直兮,。(屈原《离骚》) (5)氓之量蚩,抱布贸丝 (《诗经氓》) (二)文盲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 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 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 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 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 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光华侨联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年华。(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 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 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 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 “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 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 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 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 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 “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 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 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 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 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 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 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不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 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 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 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 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 “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 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 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 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 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 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行: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 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不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 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在韩安国的提议下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 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 统领各路兵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3分) 译文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3分) 译文 (3)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分)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在韩安国的提议下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 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 统领各路兵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 (3 分) 译文: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3 分) 译文: (3)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3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 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妺谎说嫁绐刘备,借以把刘备骗 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 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三国演义》) B.聂赫留朵夫跟着犯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对他们有了深入的认识。他认识到:监狱里的 罪犯,一部分是根本无罪的,被诬陷的:一部分是因为道德水平高于一般水平,如革命者。 他们都是极好的人。(《复活》) C.贾母八十一大寿将至,贾府为了给她祈福消灾,发动全家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心 经》,鸳鸯来问惜春。惜春对这个差事十分愿意,还说自己素日念米佛已经念了三年多了, 并把米收好,想等老太太做功德的时候将它衬在里头供佛施食。(《红楼梦》) D旧历年的最后一天,高公馆又是敬神,又是放花炮,到处都沉浸在一片热闹中,人人 都在说祝福的话。觉民拉着觉慧到姑妈家去,相对于高公馆,张家显得很冷清,觉民兄弟先 给姑妈“辞岁”,接着又到琴的房间里去,惊讶地发现梅表姐也在房中。与梅聊天,大家都陷 入了一阵感伤中。(《家》) E.爱斯梅拉达站在绞刑场上,她留恋地向四周环顾了下,忽然发现广场角落那边阳台上 的弗比斯,她万分喜悦,然而弗比斯却没有搭救她,而是躲进了屋子,她伤心极了。但她被 卡西莫多救下以后,又忍不住为弗比斯的行为编造各种理由,相信弗比斯仍然深爱着她,只 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出手相救。(《巴黎圣母院》)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宇左右)(5分)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 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 分) A.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 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 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三国演义》) B.聂赫留朵夫跟着犯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对他们有了深入的认识。他认识到:监狱里的 罪犯,一部分是根本无罪的,被诬陷的;一部分是因为道德水平高于一般水平,如革命者。 他们都是极好的人。(《复活》) C.贾母八十一大寿将至,贾府为了给她祈福消灾,发动全家会写字的姑娘奶奶们抄写《心 经》,鸳鸯来问惜春。惜春对这个差事十分愿意,还说自己素日念米佛已经念了三年多了, 并把米收好,想等老太太做功德的时候将它衬在里头供佛施食。(《红楼梦》) D.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高公馆又是敬神,又是放花炮,到处都沉浸在一片热闹中,人人 都在说祝福的话。觉民拉着觉慧到姑妈家去,相对于高公馆,张家显得很冷清,觉民兄弟先 给姑妈“辞岁”,接着又到琴的房间里去,惊讶地发现梅表姐也在房中。与梅聊天,大家都陷 入了一阵感伤中。(《家》) E.爱斯梅拉达站在绞刑场上,她留恋地向四周环顾了下,忽然发现广场角落那边阳台上 的弗比斯,她万分喜悦,然而弗比斯却没有搭救她,而是躲进了屋子,她伤心极了。但她被 卡西莫多救下以后,又忍不住为弗比斯的行为编造各种理由,相信弗比斯仍然深爱着她,只 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出手相救。(《巴黎圣母院》)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100 宇左右)(5 分)
(1)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结束的?请简述 (2)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重要道具,请简述围绕梳妆匣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 以及梳妆匣的最后去处。 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 戏③之耳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 歌唱。③戏:开玩笑,逗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孔子去看他,听到处处弦歌之声。孔子批评子游在这么小的地方 施行礼乐教化,是用牛刀杀鸡 B.孔子既对子游在小小的武城里用礼乐来治理而感到高兴,又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 礼乐之治而感到惋惜 C.子游把弦歌看成是学道的方法,他遵循孔子教导,认为不管是在上位的君子,还是普通 百姓,学了礼乐道理都能从中受益。 D.孔子对学生的行为很满意,却说了反话;当学生正言以对,他马上承认是在开玩笑。这 说明孔子为人幽默,教育方法灵活 (2)“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 理解。(3分
(1)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结束的?请简述。 (2)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重要道具,请简述围绕梳妆匣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 以及梳妆匣的最后去处。 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 戏③之耳。”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 歌唱。③ 戏:开玩笑,逗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孔子去看他,听到处处弦歌之声。孔子批评子游在这么小的地方 施行礼乐教化,是用牛刀杀鸡。 B.孔子既对子游在小小的武城里用礼乐来治理而感到高兴,又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 礼乐之治而感到惋惜。 C.子游把弦歌看成是学道的方法,他遵循孔子教导,认为不管是在上位的君子,还是普通 百姓,学了礼乐道理都能从中受益。 D.孔子对学生的行为很满意,却说了反话;当学生正言以对,他马上承认是在开玩笑。这 说明孔子为人幽默,教育方法灵活。 (2)“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 理解。(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