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人:泉港一中审题人:泉港一中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亨用。古代的铜镜,功能有 限,如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ˆ,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 用途也更广泛。尤其是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 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②铜镜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昐的文字,有的也反映 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从中可见制镜者的内心愿望,使得铜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 意义。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铜镜制作的商业化,从前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可能变为适 用众多买者的套话式的吉语。但无论是制镜或买镜,送人或自用,铭文上的吉语无疑都反 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就是说,铭文表达的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仅是使用铜镜的社 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因为有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换句话说,这些铭文 中表达的价值观主体,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部分,也不是最低俗的部分,而是属于社 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接受的观念。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相当的价 ③汉代铜镜的铭文,包含多种文化元素,表现为多样的形式。比如有的铭文就有东王 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这些神话在汉代生活中的影响。又如汉代铜镜铭文多七言 形式,对研究七言诗的出现有价值,故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同时,这些铭文所表现的价 值观对了解汉代社会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④比如向往世俗幸福的内容在汉镜铭文中十分突出。如延寿万年¨等不仅反映了人们 追求长寿的愿望,也应与汉代流行神仙观念有关;大乐贵富毋极”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官僚 阶层对贵富的企盼。这些是汉代人追求世俗幸福的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把快乐作为幸福的 要素,是值得关注的。 ⑤有更多的铭文是把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和家庭伦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体现出家庭伦 理观念是汉代人的深切关怀。如铭文中有大量表达保二亲”宜子孙”“宜兄弟°的语句,这 表示,在汉代人心目中,对幸福的追求,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关切家庭幸福 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值得特别提岀的是相思镜铭文,如“长相思,毋相 忘'这一类情感相思铭文在汉镜中甚多,多属夫妇、男女之间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 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泉港一中 审题人:泉港一中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享用。古代的铜镜,功能有 限,如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 用途也更广泛。尤其是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 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②铜镜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盼的文字,有的也反映 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从中可见制镜者的内心愿望,使得铜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 意义。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铜镜制作的商业化,从前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可能变为适 用众多买者的套话式的吉语。但无论是制镜或买镜,送人或自用,铭文上的吉语无疑都反 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就是说,铭文表达的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仅是使用铜镜的社 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因为有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换句话说,这些铭文 中表达的价值观主体,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部分,也不是最低俗的部分,而是属于社 会一般流行的、各阶层都接受的观念。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相当的价 值。 ③汉代铜镜的铭文,包含多种文化元素,表现为多样的形式。比如有的铭文就有东王 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反映了这些神话在汉代生活中的影响。又如汉代铜镜铭文多七言 形式,对研究七言诗的出现有价值,故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同时,这些铭文所表现的价 值观对了解汉代社会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④比如向往世俗幸福的内容在汉镜铭文中十分突出。如“延寿万年”等不仅反映了人们 追求长寿的愿望,也应与汉代流行神仙观念有关;“大乐贵富毋极”等主要反映了当时官僚 阶层对贵富的企盼。这些是汉代人追求世俗幸福的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把快乐作为幸福的 要素,是值得关注的。 ⑤有更多的铭文是把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和家庭伦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体现出家庭伦 理观念是汉代人的深切关怀。如铭文中有大量表达“保二亲”“宜子孙”“宜兄弟”的语句,这 表示,在汉代人心目中,对幸福的追求,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关切家庭幸福, 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相思镜铭文,如“长相思,毋相 忘”这一类情感相思铭文在汉镜中甚多,多属夫妇、男女之间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 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⑥还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铭文,如“可以取诚是个人立身的道德,“有君子之 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是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这些 都说明铜镜铭文也有道德警诫的功能,虽然这类铭文不多,但反映岀儒家伦理道徳观念对 汉代社会的深入影响 (选自《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有删改;作者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但不同时期的铜镜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如比青铜器时代铜 镜是礼器,但到后来就成为“照鉴察形”的工具。 B、古代铜镜的铭文指铜镜上的文字,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的人的祝福、期盼等 情感的文字,也有的表现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增加铜镜的使用价值的意义 C、汉代铜镜铭文是了解汉代文化的窗口,汉代铜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 反映了汉代铜镜铭文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 D、汉代铜镜上的铭文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内容,涉及个人立身的道德、家 庭和社会伦理观念,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铜镜上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的一些吉祥话,无论是代表制镜者特殊愿望的铭文 还是铜镜制作商业化后的铜镜铭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 B、汉代铜镜铭文中既有神话记载,也有人们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对道德的追求等, 这使汉代铜镜铭文成为了解汉代社会流行观念的窗口 C、汉代铜镜的铭文体现了汉代人的价值观,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重要 意义,是研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D、汉代铜镜的铭文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对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 集中体现在对长寿、官爵和长乐等方面的追求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是用来佩戴和享用的,到了汉代铜镜的功能变得更广泛,能 够反映制镜者与佩用者关系的特殊性 B、铜镜铭文表达的价值观念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 各阶层都能够接受的观念,因为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 C、汉代人的幸福观有着个性特点,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而且关心家庭幸福,关切 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等,这体现出汉代人对家庭伦理的深切关怀。 D、相思镜上的铭文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占的比例很大,大多属于夫妇、男女之间的真 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⑥还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铭文,如“可以取诚”是个人立身的道德,“有君子之 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是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这些 都说明铜镜铭文也有道德警诫的功能,虽然这类铭文不多,但反映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 汉代社会的深入影响。 (选自《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有删改;作者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但不同时期的铜镜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如比青铜器时代铜 镜是礼器,但到后来就成为“照鉴察形”的工具。 B、古代铜镜的铭文指铜镜上的文字,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的人的祝福、期盼等 情感的文字,也有的表现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增加铜镜的使用价值的意义。 C、汉代铜镜铭文是了解汉代文化的窗口,汉代铜镜上的东王公、西王母的神话记载 反映了汉代铜镜铭文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 D、汉代铜镜上的铭文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内容,涉及个人立身的道德、家 庭和社会伦理观念,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铜镜上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的一些吉祥话,无论是代表制镜者特殊愿望的铭文 还是铜镜制作商业化后的铜镜铭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 B、汉代铜镜铭文中既有神话记载,也有人们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对道德的追求等, 这使汉代铜镜铭文成为了解汉代社会流行观念的窗口。 C、汉代铜镜的铭文体现了汉代人的价值观,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重要 意义,是研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D、汉代铜镜的铭文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对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 集中体现在对长寿、官爵和长乐等方面的追求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代的铜镜是用来佩戴和享用的,到了汉代铜镜的功能变得更广泛,能 够反映制镜者与佩用者关系的特殊性。 B、铜镜铭文表达的价值观念不一定是文化中最崇高的,而是属于社会一般流行的、 各阶层都能够接受的观念,因为很多价值观念是不同阶层的人所共享的。 C、汉代人的幸福观有着个性特点,不仅关注个人的幸福,而且关心家庭幸福,关切 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等,这体现出汉代人对家庭伦理的深切关怀。 D、相思镜上的铭文在汉代铜镜铭文中占的比例很大,大多属于夫妇、男女之间的真 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情况之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52 分)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2分)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遭受B.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潦:积水 C.滐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驱赶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吾之所好者道也 极登临之胜,徙移久之而归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D.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然今卒困于此 C.秦人不暇自哀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我国古代有王室祀祖的宗庙,士大夫祀祖的家庙,庙不单祭祖,也可敬神。《过 小孤山大孤山》中的“庙祝”指的是寺庙中管香火的人。 B.“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 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 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元 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所学课文《项羽之死》和《鸿门宴》均出自《史记·项 羽本纪》。 D.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中文体,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 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19分)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 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 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 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 王临围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 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
(一)课内文言文部分(12 分)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遭受 B. 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潦:积水 C.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驱赶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吾之.所好者道也 极登临之胜,徙移久之.而归 C.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D.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 信造化之尤物也 B. 然今卒困于此 C. 秦人不暇自哀 D.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 我国古代有王室祀祖的宗庙,士大夫祀祖的家庙,庙不单祭祖,也可敬神。《过 小孤山大孤山》中的“庙祝”指的是寺庙中管香火的人。 B. “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 “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 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元 狩元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我们所学课文《项羽之死》和《鸿门宴》均出自《史记·项 羽本纪》。 D.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中文体,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 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小题。(19 分)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 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二十八年, 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 简要详密,大奇之。皇太孙素重泰。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 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 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
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 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 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孑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 景隆将。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谞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 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 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 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 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 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 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戌。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克:战胜 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窜:逃窜 C.时购泰急 购:重金收买 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连坐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 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 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 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 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指泰、子澄为奸臣。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 可克.。”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 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子澄不听,卒命 景隆将。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 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 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 息兵。燕王不听。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 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 据。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时购.泰急。泰墨白马 走,行稍远,汗出墨脱。或曰:“此齐尚书马也。”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克: 战胜 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 窜:逃窜 C.时购.泰急 购:重金收买 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连坐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 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 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 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是奸臣,要求对他们惩办。 D.齐泰是一个忠义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亲人受他牵连被 判死刑或被流放,儿子因为年幼,没有被处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5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 之死》)(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2-13题 春夕旅怀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滿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 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 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2.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5分) 13.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 分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阿房宫赋》中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借,奢侈浪费无度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诗句是: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体现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5)求之不得 《关雎》 (6)蒹葭萋萋, 。《蒹葭》 三、科普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阅读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岀汽车 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 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 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 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
(1)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5 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 之死》)(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 12—13 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 888 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 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 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2.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5 分) 13.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 分) (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阿房宫赋》中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奢侈浪费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体现新旧更替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求之不得,_________。《关雎》 (6)蒹葭萋萋,_________。《蒹葭》 三、科普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7 题(15 分)。 阅读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 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 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 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 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