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东理工大军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5.酱油色素的形成 酱油色素形成的主要途径: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羟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间发生的非酶促 反应,最后生成褐色的类黑色素。 参与反应的氨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肽、蛋白质、胺类 等, 羟基化合物有:单糖、醛、酮及多糖分解产物等
5. 酱油色素的形成 酱油色素形成的主要途径: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羟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间发生的非酶促 反应,最后生成褐色的类黑色素。 参与反应的氨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肽、蛋白质、胺类 等, 羟基化合物有:单糖、醛、酮及多糖分解产物等
归东理工大军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6.酱油香气的形成 酱油香气成分是由原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等成分经米曲霉酶系及耐盐酵丹菌、耐盐乳 酸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化学反应生成的,其组 成多达2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20多 种,它们分别属于醇、有机酸、酯、醛、缩醛、酚 基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
6.酱油香气的形成 酱油香气成分是由原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等成分经米曲霉酶系及耐盐酵母菌、耐盐乳 酸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和化学反应生成的,其组 成多达2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20多 种,它们分别属于醇、有机酸、酯、醛、缩醛、酚 基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
夕东理工大?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7.酱油的味 ·酱油的咸味来自所含的食盐,含量一般为18%左右。由于 酱油中的肽、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缓和了食盐的咸味, 从而使酱油的咸味变得柔和。 ·酱油的鲜味来源于原料中蛋白质分解形成的氨基酸和肽类 ,以谷氨酸为代表物质。另外,微生物细胞内的核酸经水 解后产生的鸟苷酸和肌苷酸钠盐往是强鲜味物质
7. 酱油的味 • 酱油的咸味来自所含的食盐,含量一般为18%左右。由于 酱油中的肽、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缓和了食盐的咸味, 从而使酱油的咸味变得柔和。 • 酱油的鲜味来源于原料中蛋白质分解形成的氨基酸和肽类 ,以谷氨酸为代表物质。另外,微生物细胞内的核酸经水 解后产生的鸟苷酸和肌苷酸钠盐往是强鲜味物质
归东理工大军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酱油的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类,一般含糖量3~4g/100ml, 常见的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另外,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甜 味氨基酸和甘油、环己六醇等多元醇也赋予酱油甜味。 ·酱油的酸味:以乳酸为代表,另外还有多种有机酸存在, 总酸含量在1.5g/100ml左右,如果超过2g/100ml,会产生 不良口感
• 酱油的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类,一般含糖量3~4g/100ml, 常见的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另外,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甜 味氨基酸和甘油、环己六醇等多元醇也赋予酱油甜味。 • 酱油的酸味:以乳酸为代表,另外还有多种有机酸存在, 总酸含量在 1.5g/100ml左右,如果超过2 g/100ml,会产生 不良口感
夕东翟工大彩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8酱油的体态 酱油的浓稠度,俗称为酱油的体态,它是由各种可溶性固形 物构成的。主要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 质、糊精、糖类、色素、食盐等成分。除食盐外,其余固形 物称为无盐固形物。无盐固形物的含量高低也是酱油质量指 标之一,优质酱油无盐固形物含量达到20g/100ml以上
8.酱油的体态 酱油的浓稠度,俗称为酱油的体态,它是由各种可溶性固形 物构成的。主要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 质、糊精、糖类、色素、食盐等成分。除食盐外,其余固形 物称为无盐固形物。无盐固形物的含量高低也是酱油质量指 标之一,优质酱油无盐固形物含量达到20g/100m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