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3.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4.巴斯德的贡献、科赫法则 5.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
课 程 总 结 第一章 绪论 1.微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3.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 4.巴斯德的贡献、科赫法则 5.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 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2.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3.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 4.中间体、核糖体、鞭毛的功能 5.质粒、芽孢的概念和特点。 6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 原理、注意事项(菌 龄、涂片厚度、脱色程度) 7.细菌的繁殖方式
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 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2.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 3.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 4.中间体、核糖体、鞭毛的功能 5.质粒、芽孢的概念和特点。 6.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原理、注意事项(菌 龄、涂片厚度、脱色程度) 7.细菌的繁殖方式
8.放线菌的定义(单细胞、多核、G+、 丝状分支、原核) 9.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单细胞、真核) 10.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11.霉菌的个体形态与结构特征 12.霉菌菌丝的特异化类型 13.霉菌的繁殖方式
8.放线菌的定义(单细胞、多核、G+、 丝状分支、原核) 9.酵母菌的形态构造(单细胞、真核) 10.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11.霉菌的个体形态与结构特征 12.霉菌菌丝的特异化类型 13.霉菌的繁殖方式
14.病毒的基本特点 15.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16.病毒的分类 17.亚病毒的种类和化学组成 18.噬菌体的概念 19.毒性噬菌体的一步生长 20温和性噬菌体、溶源性、溶源细胞 21.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14.病毒的基本特点 15.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16.病毒的分类 17.亚病毒的种类和化学组成 18.噬菌体的概念 19.毒性噬菌体的一步生长 20.温和性噬菌体、溶源性、溶源细胞 21.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2.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特点 3.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4.培养基的类型 5.灭菌的方法有哪些?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6.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类型及其之间的异同 7.微生物合成ATP的方式 8.氨基酸分解方式、stickland反应 9.乙醇发酵的类型及条件 10.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2.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和特点 3.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4.培养基的类型 5.灭菌的方法有哪些?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6.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类型及其之间的异同 7.微生物合成ATP的方式 8.氨基酸分解方式、stickland反应 9.乙醇发酵的类型及条件 10. 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