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2007届高三零模试卷 语文 2007/4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 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 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钳制黔首潜滋暗长缱绻柔情 B.僭越渐染间不容发鉴往知来 C.鞭笞魑魅嗤之以鼻妍媸莫辨 D.症结赈灾峥嵘岁月刚直诤谏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榷瞻养偃旗息鼓沆瀣一气 B.精髓威慑卖官鬻爵饮鸠止渴 C.宽宥休憩向隅而泣栉风沐雨 D.番篱规距海市蜃楼夙兴夜寐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B.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 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李科长在办公室里来回地踱着,瞻前顾后,再也想不出一点可以向上级汇报的“成 D.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 楚楚动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最终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 的奥运会。 B.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今后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在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北大附中 2007 届高三零模试卷 语 文 2007/4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3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 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钳.制 黔.首 潜.滋暗长 缱.绻柔情 B.僭.越 渐.染 间.不容发 鉴.往知来 C.鞭笞. 魑.魅 嗤.之以鼻 妍媸.莫辨 D.症.结 赈.灾 峥.嵘岁月 刚直诤.谏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商榷 瞻养 偃旗息鼓 沆瀣一气 B.精髓 威慑 卖官鬻爵 饮鸠止渴 C. 宽宥 休憩 向隅而泣 栉风沐雨 D.番篱 规距 海市蜃楼 夙兴夜寐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 60 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 B.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 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C.李科长在办公室里来回地踱着,瞻前顾后 ....,再也想不出一点可以向上级汇报的“成 果”了。 D.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 楚楚动人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最终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 的奥运会。 B.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今后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在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C.世界卫生组织称,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 为最大受害国 D.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 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的文学艺术从文体上说诗歌和散文是主流。尽管诗歌和散文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 映,但一般说来,这类抒情作品重在意境的创造,以情感为核心,借助于某些生活片段和自 然景物,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和思想。我国古代诗论自古就有“诗言志”之说。中国古典 诗歌自然不同于西方以叙事写人为主的再现艺术,诗人们往往不铺陈具体、细致的生活事件, 因此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从不完整的这一点上说,我们 可以称中国古典诗歌是“残缺”的,因为诗人创作的目的不在直观现实,而是要借现实抒发 情志,因此他们才“抱残守缺”,以不全为全,以不似为似,以不真为真,执著地追求着“言 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响”,“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在这种追求 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的创作是“虚实结合”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完整的环境描 写,有的只是“残缺”的生活景象的勾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十三个意象跳跃着组合在一起,像电 影镜头的转换,“枯藤”,定格,“老树”,定格,……“天涯”苍茫,一部短片结束。千百年 来读者从这有限、有形的十三个意象中读出的绝不是有限、有形,而是无穷的感受和内在的 意蕴,人们在意象的跳跃间挥发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当代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派认为,艺术的 不完整性,正能引起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和谐的激情,唤起补充不完全部分的冲动,使之恢 复完全完整的面目。不同的读者对“残缺”会作出不同的完形,文学艺术也因此显得丰富多 彩。由“夕阳”可以想到迟暮衰残,由“断肠人”可以想到沦落漂泊,意象的内在共性互相 映衬,正弥补了“残缺”,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种整体的体验。中国绘画讲究“妙在无处”, 借用这句话,诗歌也是如此,以无为有,以缺求全,至此,“残缺”向整体过渡,意境也就 可以为读者完整地领会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写到,“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 前曰秀”。意境的创造“虚实结合”,正是将“实”“状溢目前”,将“虚”隐在词外,形成 种“残缺”,而这种“残缺”却能更好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这种隐在词外的情,正是诗人传 出的丰厚的情思意蕴,它融会贯通在作品的始末。朱光潜说过,“感情本来面目,个人只可 亲身领受,而不可直接描写,如需传达给别人,就需用具体的、间接的意象来比拟。”“不可 直接描写”的感情以意象为桥梁来传达,由“隐”而“秀”,从“残缺”走向读者欣赏的完 整,意境创造的这个特点,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引读者思绪万千 5.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造中“残缺”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从不完整上说 可以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残缺 B.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作是“虚实结合”的,其中“虚”就是“残缺 C.刘勰的“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说的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残缺”。 D.“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响”,“味外之味”,“韵外之致”这 些短语中的第一个词“言”“象”“景”“弦”“味”“韵”都是指意境创造中的“残缺”。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诗言志”之说,就是指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造中由意象的“残缺” 来表现诗人内心的感受、情绪和思想。 2
2 C.世界卫生组织称,到 10 月 20 日,在越南共有 91 人感染禽流感,其中 41 人死亡,成 为最大受害国。 D.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 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中国的文学艺术从文体上说诗歌和散文是主流。尽管诗歌和散文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 映,但一般说来,这类抒情作品重在意境的创造,以情感为核心,借助于某些生活片段和自 然景物,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和思想。我国古代诗论自古就有“诗言志”之说。中国古典 诗歌自然不同于西方以叙事写人为主的再现艺术,诗人们往往不铺陈具体、细致的生活事件, 因此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从不完整的这一点上说,我们 可以称中国古典诗歌是“残缺”的,因为诗人创作的目的不在直观现实,而是要借现实抒发 情志,因此他们才“抱残守缺”,以不全为全,以不似为似,以不真为真,执著地追求着“言 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响”,“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在这种追求 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的创作是“虚实结合”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完整的环境描 写,有的只是“残缺”的生活景象的勾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十三个意象跳跃着组合在一起,像电 影镜头的转换,“枯藤”,定格,“老树”,定格,……“天涯”苍茫,一部短片结束。千百年 来读者从这有限、有形的十三个意象中读出的绝不是有限、有形,而是无穷的感受和内在的 意蕴,人们在意象的跳跃间挥发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当代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派认为,艺术的 不完整性,正能引起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和谐的激情,唤起补充不完全部分的冲动,使之恢 复完全完整的面目。不同的读者对“残缺”会作出不同的完形,文学艺术也因此显得丰富多 彩。由“夕阳”可以想到迟暮衰残,由“断肠人”可以想到沦落漂泊,意象的内在共性互相 映衬,正弥补了“残缺”,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种整体的体验。中国绘画讲究“妙在无处”, 借用这句话,诗歌也是如此,以无为有,以缺求全,至此,“残缺”向整体过渡,意境也就 可以为读者完整地领会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写到,“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 前曰秀”。意境的创造“虚实结合”,正是将“实”“状溢目前”,将“虚”隐在词外,形成一 种“残缺”,而这种“残缺”却能更好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这种隐在词外的情,正是诗人传 出的丰厚的情思意蕴,它融会贯通在作品的始末。朱光潜说过,“感情本来面目,个人只可 亲身领受,而不可直接描写,如需传达给别人,就需用具体的、间接的意象来比拟。”“不可 直接描写”的感情以意象为桥梁来传达,由“隐”而“秀”,从“残缺”走向读者欣赏的完 整,意境创造的这个特点,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引读者思绪万千。 5.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造中“残缺”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从不完整上说 可以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残缺”。 B.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作是“虚实结合”的,其中“虚”就是“残缺”。 C.刘勰的“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说的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残缺”。 D.“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响”,“味外之味”,“韵外之致”这 些短语中的第一个词“言”“象”“景”“弦”“味”“韵”都是指意境创造中的“残缺”。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诗言志”之说,就是指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造中由意象的“残缺” 来表现诗人内心的感受、情绪和思想
B.中国诗人“抱残守缺”,是因为诗人创作的目的不是直观现实,而是要借现实抒发情 致 C.艺术的完整性才能引起人们一种强烈的追求和激情,才能真正表现诗人的“志”。 D.意象的“残缺”可以更好地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引起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和谐的 激情,唤起补充不完全部分的冲动,使之恢复完全完整的面目。“残缺”,在读者心中形成了 种整体的体验。 7.依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偏重以叙事写人为主的再现艺术,因而西方诗人根本不懂得借助具体细致的现实 事件抒发感情。 B.中国诗人追求“抱残守缺”,诗歌、散文中就不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C.马致远《天净沙》中十三个意象的组合,就是诗歌中意境创作的“残缺”与“完整 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D.朱光潜说:“感情本来面目,个人只可亲身领受,而不可直接描写,如需传达给别人, 就需用具体的、间接的意象来比拟。”因此诗歌中不能以实景抒实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 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 围而未杀。痤自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 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日 。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 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 于王而出之 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日:“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 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 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曰:“不然,臣闻周氏之喾 韩氏之卢,天下疾狗也。见兔而指属,则无失兔矣;望见而放狗也,则累世不能得兔矣!狗 非不能,属之者罪也。”孟尝君日:“不然,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 为之崩城为之①,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夫土壤且可为忠,况有食谷之君乎?” 客曰:“不然,臣见鹪鹩②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 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 尝见稷③狐见攻,社④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齐王使为相
3 B.中国诗人“抱残守缺”,是因为诗人创作的目的不是直观现实,而是要借现实抒发情 致。 C.艺术的完整性才能引起人们一种强烈的追求和激情,才能真正表现诗人的“志”。 D.意象的“残缺”可以更好地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引起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和谐的 激情,唤起补充不完全部分的冲动,使之恢复完全完整的面目。“残缺”,在读者心中形成了 一种整体的体验。 7.依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偏重以叙事写人为主的再现艺术,因而西方诗人根本不懂得借助具体细致的现实 事件抒发感情。 B.中国诗人追求“抱残守缺”,诗歌、散文中就不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C.马致远《天净沙》中十三个意象的组合,就是诗歌中意境创作的“残缺”与“完整” 的完美结合的典范。 D.朱光潜说:“感情本来面目,个人只可亲身领受,而不可直接描写,如需传达给别人, 就需用具体的、间接的意象来比拟。”因此诗歌中不能以实景抒实情。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 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 贵。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 围而未杀。痤自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 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 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 于王而出之。 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 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 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曰:“不然,臣闻周氏之喾, 韩氏之卢,天下疾狗也。见兔而指属,则无失兔矣;望见而放狗也,则累世不能得兔矣!狗 非不能,属之者罪也。”孟尝君曰:“不然,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 为之崩,城为之阤①,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夫土壤且可为忠,况有食谷之君乎?” 客曰:“不然,臣见鹪鹩②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 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 尝见稷③狐见攻,社④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齐王使为相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咎犯与赵衰孰贤?”对日:“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 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智不知其士众,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无勇 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 《说苑卷第十一·善说》 注:①驰(zhi):崩塌。②鹪鹩( jiaoliωo):一种鸣禽,性温顺,善做巢。③稷: 祭祀谷神的庙。④社:祭祀土地神的庙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谈说之术 术:方法 B.与其以死痤市 市:交易 C.孟尝君寄客于齐王 寄:寄居 D.君子诚能刑于内 刑:通“型”,作榜样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齐庄以立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围而未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 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不可 嫁女因媒而成 因击沛公于坐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在谈说过程中“譬称以谕之”的一组是 ①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 ②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 ③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 ④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 ⑤则苕折卵破子死者 ⑥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卿认为,“谈说”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听者觉得说者的话宝贵难得。 B.范痤在被赵国官吏追杀的危急时刻,通过“善说”打动了魏王,从而使魏王放跑了他 C.门客将自己未受齐王重用的责任归咎于孟尝君,并通过“善说”获孟尝君再次推荐。 师旷在回答晋平公时举了阳处父的例子来说明赵衰比咎犯更加贤明
4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咎犯与赵衰孰贤?”对曰:“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 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智不知其士众,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无勇 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 《说苑卷第十一·善说》 注:①阤(zhì):崩塌。 ②鹪鹩(jiāoliáo):一种鸣禽,性温顺,善做巢。 ③稷: 祭祀谷神的庙。④社:祭祀土地神的庙。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谈说之术. 术:方法 B.与其以死痤市. 市:交易 C.孟尝君寄.客于齐王 寄:寄居 D.君子诚能刑.于内 刑:通“型”,作榜样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齐庄以立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围而.未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 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不可 D.嫁女因.媒而成 因.击沛公于坐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在谈说过程中“譬称以谕之”的一组是 ①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 ②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 ③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 ④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 ⑤则苕折卵破子死者 ⑥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卿认为,“谈说”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听者觉得说者的话宝贵难得。 B.范痤在被赵国官吏追杀的危急时刻,通过“善说”打动了魏王,从而使魏王放跑了他。 C.门客将自己未受齐王重用的责任归咎于孟尝君,并通过“善说”获孟尝君再次推荐。 D.师旷在回答晋平公时举了阳处父的例子来说明赵衰比咎犯更加贤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有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 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17分 四、(21分)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 译文 ②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 译文 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9分) 《春日忆李白》杜甫 《天末怀李白》②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注:①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
5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有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 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 II 卷共 4 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3.本卷共 11 小题,共 117 分。 四、(21 分) 12.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 译文: 。 ②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 译文: 。 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9 分) 《春日忆李白》①杜甫 《天末怀李白》②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注:①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