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二模块测试卷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 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历史画外音 直面后人之鉴,漫游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 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两个小时的旅程吧! (15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5题。(15分)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 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 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 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韭。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 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 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 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 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惊天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 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 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 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 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 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和“淅淅沥沥”三个叠词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的? (3分) 2.“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南京市 2005—2006 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二模块测试卷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阅读,写作,神游世界。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 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你有一段旅程,要经过精神支点,倾听历史画外音, 直面后人之鉴,漫游文学这片激情的森林…… 好,下面请微笑着开始这两个小时的旅程吧! 一、(15 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 1—5 题。(15 分)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 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 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 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 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 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 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 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 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惊天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 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 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 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 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 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料料峭峭”、“淋淋漓漓”和“淅淅沥沥”三个叠词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的? (3 分) 2.“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3.第二段中作者化用蒋捷词的意图是什么?(3分) 4.请分别从自然和情感两个角度概括“听听那冷雨”中“冷”的含义。(4分) 5.请模仿“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楚”的 句式,另写一个句子。(3分) 南京的秋 二、(15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6-10题。(15分)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 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 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 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 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 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 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3.第二段中作者化用蒋捷词的意图是什么?(3 分) 4.请分别从自然和情感两个角度概括“听听那冷雨”中“冷”的含义。(4 分) ① ② 5.请模仿“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楚”的 句式,另写一个句子。(3 分) 南京的秋 天, , , 。 二、(15 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 6—10 题。(15 分)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8 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 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 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 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 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 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 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 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 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洄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 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 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 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 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 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选自2003年第4期《中华活页文选》) 请解释“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中“远方”的含义。(3分) 7.开头两段在文章中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8.作者认为河流的“精神内核”是什么?(3分) 9.简要分析“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这句话的含义。(3分)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 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 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 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 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 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 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 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 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选自 2003 年第 4 期《中华活页文选》) 6.请解释“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中“远方”的含义。(3 分) 7.开头两段在文章中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8.作者认为河流的“精神内核”是什么?(3 分) 9.简要分析“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这句话的含义。(3 分)
10.请另选角度,用一句话写出“流浪的河流”这一意象给你的启示。(2分) 三、(14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1-15题。(14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士!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分)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12.作者认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0.请另选角度,用一句话写出“流浪的河流”这一意象给你的启示。(2 分) 三、(14 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 11—15 题。(14 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 分)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 分) 12.作者认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
13.古人评价本文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认为杜牧的未尽之意是什么?(3分) 4.作者运用 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赋体文铺 陈渲染的艺术特色。(2分) 15.仿照例句,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用浅易的白话文进行评点。(2分) 例句:不敢言而敢怒 评点:秦皇的暴虐,天下的愤恨,一语道尽。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点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评 四、(12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6-19题。(12分)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苻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 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 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 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13.古人评价本文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认为杜牧的未尽之意是什么?(3 分) 14.作者运用 、 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赋体文铺 陈渲染的艺术特色。(2 分) 15.仿照例句,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用浅易的白话文进行评点。(2 分) 例句:不敢言而敢怒 评点:秦皇的暴虐,天下的愤恨,一语道尽。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评 点: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评 点: 四、(12 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 16—19 题。(12 分) 秦兵逼肥水而陈① ,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苻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 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我以铁骑蹙② 而杀之,蔑③ 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 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④ 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 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