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高三水平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I必考题(135分) 、语言文字知识(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狙击沮丧龃龉含英咀华 B.竹竿旗杆攻讦气宇轩昂 C.拮据 反诘 桔梗结党营私 D.怅然 怆然 疮痍 为虎作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急驶而过的大卡车,把馥郁的芳香送入鼻内,我忍不住打了个很响的喷嚏,惹得不 少行人侧目而视 B.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的消息不胫而走,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或许也 仅仅是条传言。 C.自从第二阶段第三轮找到赢球感觉后,四川女排便一发不可收拾。昨天,她们又在客 场干净利落地以3:0击败上海东方女排。 D.近两年,佛山一手住宅价格逐渐走高,一手住宅价格的上升,照理来看一般会带动二 手住宅的活跃,但事实是二手市场表现却不瘟不火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 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B.这位江西姑娘在51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 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C.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 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D.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在这几年中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1-2个百分点,必须 实行切实的鼓励政策。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 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承诺正在逐步变 成现实。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007 届高三水平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Ⅰ 必考题(135 分) 一、语言文字知识(9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狙.击 沮.丧 龃.龉 含英咀.华 B.竹竿. 旗杆. 攻讦. 气宇轩.昂 C.拮.据 反诘. 桔.梗 结.党营私 D.怅.然 怆.然 疮.痍 为虎作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急驶而过的大卡车,把馥郁的芳香送入鼻内,我忍不住打了个很响的喷嚏,惹得不 少行人侧目而视 ....。 B.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的消息不胫而走 ....,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或许也 仅仅是条传言。 C.自从第二阶段第三轮找到赢球感觉后,四川女排便一发不可收拾 ......。昨天,她们又在客 场干净利落地以 3:0 击败上海东方女排。 D.近两年,佛山一手住宅价格逐渐走高,一手住宅价格的上升,照理来看一般会带动二 手住宅的活跃,但事实是二手市场表现却不瘟不火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 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B.这位江西姑娘在 51 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 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C.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 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D.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在这几年中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 1-2 个百分点,必须 实行切实的鼓励政策。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 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承诺正在逐步变 成现实。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慾,都会激起人们 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 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弘扬与提升,完全可以 写进奧林匹克的历史 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 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 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冋题。 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 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 争议。尤其是自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 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 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年已经有15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 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200人葬身珠峰。珠穆眀玛 峰攀登先锋埃徳蒙徳希拉里爵弌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 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 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 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囻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 成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估计,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顶珠穆 朗玛峰至20世纪驲0年代,有约50吨塑料、玻璃和金属被倾倒在珠穆眀玛峰。而像这种不 容有失的登顶,相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而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 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 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 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弘扬与提升,完全可以 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 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 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 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 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 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 争议。尤其是自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 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 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 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 年已经有 15 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 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 200 人葬身珠峰。珠穆朗玛 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 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 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 退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 成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估计,自 1953 年 5 月 29 日人类首次登顶珠穆 朗玛峰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有约 50 吨塑料、玻璃和金属被倾倒在珠穆朗玛峰。而像这种不 容有失的登顶,相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而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 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
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结束后会留下什么呢?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相信 每个人都对此不无担忧。 摘自2007年1月4日《羊城晚报》,作者石子砚。有删改。) 4.就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奥运圣火登珠峰计划将于今年启动,火炬手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攀珠峰测试。 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 C.奥运圣火登珠峰危险重重,自人类首次登顶五十多年来,已有200多人不幸遇难。 D.奥运圣火登珠峰很可能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奥运圣火能在世界之巅点燃,激发人们对和平、友谊等奥运精神憧憬与热爱的象征意 义要远大于实质意义 B.对奧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作者虽然肯定其创意,但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态度诚恳,观点明确 C.作者以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为例,说明人的生命远比攀登珠峰重要, 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 D.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及巨大风险,自奧运圣火登珠峰提出之日起,便一直广受关注 受到人们的持续追问。 E.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其中夹以大量事实数据 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F.文章结尾采用了设问辞格,表现了作者对圣火登珠峰的担忧,其中答句以问句呈现, 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6.联系全文,理解文章结尾“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的含义。(4分) 7.作者反对圣火登珠峰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条概括,并加以说明。(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土挑战,三行①, 至吴陈②,呼而自到。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構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结束后会留下什么呢?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相信 每个人都对此不无担忧。 (摘自 2007 年 1 月 4 日《羊城晚报》,作者石子砚。有删改。) 4.就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奥运圣火登珠峰计划将于今年启动,火炬手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攀珠峰测试。 B.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 C.奥运圣火登珠峰危险重重,自人类首次登顶五十多年来,已有 200 多人不幸遇难。 D.奥运圣火登珠峰很可能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两项..是(6 分) A.奥运圣火能在世界之巅点燃,激发人们对和平、友谊等奥运精神憧憬与热爱的象征意 义要远大于实质意义。 B.对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作者虽然肯定其创意,但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态度诚恳,观点明确。 C.作者以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为例,说明人的生命远比攀登珠峰重要, 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 D.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及巨大风险,自奥运圣火登珠峰提出之日起,便一直广受关注, 受到人们的持续追问。 E.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其中夹以大量事实数据, 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F.文章结尾采用了设问辞格,表现了作者对圣火登珠峰的担忧,其中答句以问句呈现, 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6.联系全文,理解文章结尾“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的含义。(4 分) 7.作者反对圣火登珠峰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条概括,并加以说明。(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3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 至吴陈②,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
告其子夫差日:“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闺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③,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日:“不 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 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 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 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⑤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 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昊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 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日:“夫吴太宰齬贪, 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齬。齬受,乃见大夫种于 吴王。种顿首言日:“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 其宝器,悉五干人触战必有当也。”齬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 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昊,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③勒兵:练兵。④保栖:守卫居住。⑤行成:议和,求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发精兵击越 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遗之 遗:赠送。 C.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见:接见 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吊:慰问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③,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 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 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 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 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⑤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 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 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 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 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 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 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③勒兵:练兵。④保栖:守卫居住。⑤行成:议和,求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悉.发精兵击越 悉:尽,全部。 B. 卑辞厚礼以遗.之 遗: 赠送。 C. 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见: 接见。 D.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吊: 慰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兴师伐越 乃不知有汉 B.「越因袭击吴师 因击沛公于坐 C.「种还,以报勾践 作《师说》以贻之 D.若反国,将为乱 久不见若影 10.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于吴) B.越欲先吴未发(兵)往伐之 C.(越)败之(于)夫椒 D.(王)勿许(之)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击败吴王 于槁李,阖庐被射伤,吴越由此结怨 B.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 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齬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 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齬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D.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开始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 共苦,终于战胜了吴国。 1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3分) (2)夫吴太宰齬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3分) (3)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2分) (二)诗歌阅读(7分) 1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晩照明。 (1)简析诗中“衔”字的妙处。(2分) (2)此诗深得夏雨之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赏析。(5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乃.兴师伐越 乃.不知有汉 B. 越因.袭击吴师 因.击沛公于坐 C. 种还,以.报勾践 作《师说》以.贻之 D. 若.反国,将为乱 久不见若.影 10.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于吴) B.越欲先吴未发(兵)往伐之 C.(越)败之(于)夫椒 D.(王)勿许(之)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击败吴王 于檇李,阖庐被射伤,吴越由此结怨。 B. 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 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 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 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D. 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开始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 共苦,终于战胜了吴国。 1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3 分) (2)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3 分) (3)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2 分) (二)诗歌阅读(7 分) 1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简析诗中“衔”字的妙处。(2 分) (2)此诗深得夏雨之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赏析。(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