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5 二、违法性 99 罪不成立的事由.106 三、责任(有资性).99 人的处罚阻却事由与 (2)须与犯罪成立要件区别 构成要件.106 的概念 99 人的处罚阻却事由与 3.法益 100 违法性阻却事由.106 (1)意义 100 三 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和 (2)法益概念的变迁.100 责任性阻却事由.1心 〔3)法益的分类.10 第二节 行为.*.107 ()法益的机能. 101 】.行为的意义. 107 4.客视的可〔处)罚条件 102 (1)作为犯罪概念基础的行 (1)意义.102 为概念.107 (2)问题.103 (2)关于行为概念的对立观 5人的处罚阻却事由. 104 点. 107 (1)意义. .104 (3)忘却犯.109 人的处罚阻却事由 2.因果的行为论.110 与刑法第244条、257 3.目的的行为论 112 条. .104 (1)意义. 112 二、 关于刑法第105条以 (2)内容.112 及天皇、国会议员、外 (3)理论上的结论.115 交官.04 (4)结束语.115 三、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和 第三节构成要件. 116 人的刑罚消灭事由的 1.构成要件的意义.1山6 ,◆,*4,4.4.104 (1)构成要件的意义.116 (2)人的处罚图却事由与犯 (2)构成要件与类型概念 罪的成立与否. 104 116 (3)非身份人的共犯与排除 (3)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该 适用人的处罚阻却事由 当性. .117 .105 (4)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事 一、排除适用的根据.105 实. 117 二、第三者教唆犯人的亲 (5)构成要件与犯罪类型 属,让他们藏匿犯人 湮灭证据的情况.105 (6)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有 (4)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否定 资性.118 论. 105 (7)构成要件的诸要素.119 (5)人的处罚阻却事由和犯 (8)构成要件意义的、规范
6目录 的要素.119 (1)意义.137 (9)主观的违法要素.120 (2)构成要件该当性与构成 2.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121 要件以及犯罪构成事实 (1)意义 121 的区别. 138 (2)特殊的主视的违法要素 (3) 判断构成要件该当性的 122 性质.138 (3)一般的主观的违法要煮 (4)构成要件该当性的状态 123 内容.138 3.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124 (5)实行行为.138 (1)意义.124 7.不作为犯.139 (2)和罪刑法定主义的关系 (1)作为犯与不作为犯.139 126 (2)不纯正(不真正)不作为 一、立法上 126 犯. 139 二、解释上.]26 意义.139 (3)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二 不纯正不作为犯与构 与故意、错误.126 成要件该当性的判断 4.犯罪主体. 126 140 (1)法人的犯罪能力. 126 三、违反作为义务在体系 一、理论的考赛. 126 上的地位,141 二、日本国法制中的法人 (3)作为义务.142 处罚. 128 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 (2)身份犯. 129 义务.142 背义,▣*年*▣。-▣ 129 二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 二、纯正身份犯. 131 为义务.143 三、不纯正身份犯. 132 8。因果关系 144 四、身份犯与刑法第65 (1)因果关系 .144 条. 133 一、 意义. (3)两罚规定、代罚规定.134 二、因果关系论在体系上 意义.。 134 的地位. 144 二、 处罚莘业主的根据 三、 因果关系的理论.145 .135 四、不作为的因果关 三、 处罚事业主的独立性 系4.+.。+。*。.4。】46 136 五、因果关系否定论. 147 5.犯罪客体 136 (2)条件说 147 6.构成要件该当性.【37 一、 意义*4.147
目录7 批判. 148 三、有故意的结果加重 三、判例的立场.18 犯.161 (3)相当因果关系说.149 (7)隔离犯.163 意义. j49 (8)结合犯.163 二、 判断相当性的基 第四节法性.164 .149 1.违法性的意义.164 三、对于相当因果关系说 (1)违法性的意义.164 的批判和研究. 150 一、犯罪与违法性.164 四、判例和相当因果关系 二、违法性与构成要件 说 150 .]64 (4)因果关系的中断. 152 三 违法性与违法阻却事 一、意义.]52 由.16 二、批判. 153 四、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 三、 判例的观点. 153 的违法性. .165 四、溯及禁止论. 154 五、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 五、因果关系的断绝.154 的违法性.165 (5)不作为的因果关系.154 (2)客现的违法性与主观的 历来的各种学说 154 违法性. 165 批判.155 违法性的本质.165 (6)过失犯的因果关系.155 (一)作为命令规范的 总说. 155 性质.165 条件说的适用. 156 (二)法律规范的理论 三、具体的事例. 156 结构一一评价规 9.犯罪的种类.157 范和意思决定规 (1)即时犯、继续犯、状态 范.166 犯 157 二、客观的违法性论和主 (2) 实质犯、形式犯.157 观的违法性论之间的 (3)侵害犯、危险犯.158 对立.166 (4)举动犯、结果犯.159 (一)客观的违法性论 (5) 目的犯. .159 的意义. .166 (6)结果加重犯. 160 (二)主观的违法性论 、 的立场.166 “稱然的结果加鼐犯 三、主观的违法论对客观 和“基于过失的纳果 的违法论的反驳.166 加重犯” .16】 四、客观违法性论者的反
8目录 论. 167 四、 与构成要件该当性的 五、违法性论的方向.168 关系.175 (3)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 五、违法阻却事由·175 违法性. 169 2.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化事 、构成要件的违法性的 由) 175 意义. 169 (1)总说.175 二、 形式的违法性与构成 义.175 要件该当性.169 原理.】76 三、实质的违法性的意义 三、分类“ 177 169 (2)社会的相当性. 177 四、 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 意义.】77 的违法性的联系. 170 二 视作违法阻却原理的 五、形式的违法性和历史 见解. 178 的、社会的制约 17 三、 视为构成要件该当性 ()不作为的违法性.172 阻却事由的见解. 179 一、不作为与刑法规范 四、否定的见解.179 172 (3)主观的正当化要素. 180 、纯正不作为犯的违法 意义. 180 性.172 二、关于主观正当化要素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违 的学说.180 法性.172 三、认定主观正当化要素 (一)基于法令的情况 的范围. 181 .173 (4)依照法令的行为、正当 (“)基于法律行为(契 行为.181 约、事务管理)的 一·、依照法令的行为.181 情况 .173 (一)职权(职务)行为 (三)以公共秩序和善 双利(义务)行为 良风俗作为根据 .18 的作为义务.173 (二)排除政策上违法 (5)过失犯的违法性.173 性的行为. 182 一、问题 17为 ()明示法令适法性 二、注意义务与违法性 的行为.182 .17 二、正当行为.182 三、作为违法要素的注意 三、劳资争议行为.183 义务的标准.17 〔一)争议行为与刑法
目录9 的联系.183 行为. 191 (二)市民刑法规范与劳 七、去势,绝育、人工流产 动法规范.183 191 (三)劳动组合法第1茶 八、安乐死.192 I项与判断违法性 (一)意义. 192 的标准.184 (二)毁灭没有生存价 (四)目的正当性.184 值的人的生命.192 (五)手段的正当性. 185 (三)不伴随缩短生命 (六)争议行为与刑法 的纯正安乐死.192 36条.37条.187 (四)伴随着缩短生命 四、基于受害者承诺的行 的积极安乐死.193 为.】87 九、被允许的危险.194 (一)总说. 187 (一)意义.194 (二)违法阻却的根据 (二)过失和被允许的 .187 危险.194 (三)违法阻却的范围 (三)“被允许的危险” 187 的理论作用.195 (四)承诺的要件. 189 (四)故意犯和被允许 (五)承诺的效果.189 的危险.195 五、基于推定承诺的行为 十、自教行为.195 189 (一)意义.195 (.)总说 189 (二)确认的根据·196 (二)推定的根据. 190 (三)成立要件.196 (三)效果 #去4生444卡米行 190 (5)正当防卫*.197 六、治疗行为 190 正当防卫的意义和要 (一)客视上行为是以 件. 197 治疗为目的的.190 (一)正当防卫与紧急 (“)行为者认识到治 行为.197 疗目的 190 (二)正当防卫的要件 (三)治疗的方法和手 197 段在专业上一般 (三)侵害方面.198 是得到承认的.190 (四)防卫行为.199 (四)得到本人的承诺 二、防卫的意识.200 . 191 (一)对立的学说.200 (五)有治疗能力者的 (二)防卫行为的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