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 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体有课程建设的评价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专项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占总成绩0%,理论知识占 总成绩1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20%。 2.考试标准:根据各专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对技战术、专项素质和理论知识采用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除考勤外,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但定性评价 在操作上有一些难度,还须通过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 3.考试办法: (1)理论知识考试主要采用大型综合作业、提问、口试等形式,每学期末进行一次。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由同项目教师交换考 核,同项目教师不足时,另行安排。 (3)学生每 考试 次,给了 一次补考机会,无缓考,当学期不及格在下学期重修 (4)学生成绩累计60分或合格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否则视为不及格 (5)学生必须按时听课,方准参加课程考核。若未经请假,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课程学 时数三分之一,则取消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的资格。未办理选课,擅自听课者不准参加该课 程的老核】 (6)重修课程取得的学分,可替换原来的低绩点或零绩点 (7)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由体有部负责实施。 (8)未尽事宜以上海电力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和体育教学部的决定为准。 实施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说明 为保证《教学大纲》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地域的特点 气候的情况、场地器材及师资队伍的状况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程设置新颖性,多样性,注 重实效,实事求是。 (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连贯性原则。本大纲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科发展相适应 反映本项目内容的新发展,新趋势,并且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原 则和钶 个学期学习内容 的连贯性,并使之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所学、所用、所练。 (三)入、教学内容与选项课根据学生需求做出相应调整,热门课程的增加,将加大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选择空间。 (四)因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的各种限制,个别项目在有条件或条件成熟时方可开课」 6
6 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 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1.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各专项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占总成绩 70%,理论知识占 总成绩 1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 20%。 2. 考试标准:根据各专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对技战术、专项素质和理论知识采用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除考勤外,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但定性评价 在操作上有一些难度,还须通过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改进和完善。 3. 考试办法: (1)理论知识考试主要采用大型综合作业、提问、口试等形式,每学期末进行一次。 (2)技、战术及专项素质考试实行同一项目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由同项目教师交换考 核,同项目教师不足时,另行安排。 (3)学生每项考试一次,给予一次补考机会,无缓考,当学期不及格需在下学期重修。 (4)学生成绩累计 60 分或合格为及格,但必须参加所有内容的考核,否则视为不及格。 (5)学生必须按时听课,方准参加课程考核。若未经请假,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课程学 时数三分之一,则取消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的资格。未办理选课,擅自听课者不准参加该课 程的考核。 (6)重修课程取得的学分,可替换原来的低绩点或零绩点。 (7)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由体育部负责实施。 (8)未尽事宜以上海电力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和体育教学部的决定为准。 实施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说明 为保证《教学大纲》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地域的特点、 气候的情况、场地器材及师资队伍的状况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程设置新颖性,多样性,注 重实效,实事求是。 (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连贯性原则。本大纲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科发展相适应, 反映本项目内容的新发展,新趋势,并且注重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原则和每个学期学习内容 的连贯性,并使之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所学、所用、所练。 (三)、教学内容与选项课根据学生需求做出相应调整,热门课程的增加,将加大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选择空间。 (四)因场地、器材和师资条件的各种限制,个别项目在有条件或条件成熟时方可开课
第二部分专项课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20学分数:4 活用:大学本科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体育教育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媒介,达到增 强体质,提高体有素质(身体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有文化素养,终身体有能力),促进 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必修课。体有课程寓身心教有于一体,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面。 体有课程是高校教有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高校体有目标的重要渠道,是把宏观的 体育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任务 1.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有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体有活动,熟练掌握 两项以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 2.基本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正确测试和评价自 己的体质状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通过体育活动,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 会的能力。 (三)课程目的 体有是大学教有的而要细成部分是衡量人话最标准的币要内空之一。体有理积的苦 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康第 意识和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高校体有课程性 质,基于“抓质量、创特色“的办学思路,我们把课程目的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和 终身体育思想,切实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 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1.专项课: 为顺应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新时代大学体育教学特点,特开设体育专项 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20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愿选择由学校开设 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体有运动项目。由授课教师根据本专项教学大纲,安排容易学习和易于 掌提的专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数学内容:根据我按的场地设施、师资和学生笔情况,专项课开设篮球、足球、排球 手球、乒乓球、羽毛球、击剑、健美、武术、健美操、瑜珈、网球、爵士舞、体有保健等 2.选修和素质拓展课: 根据我校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以课外单项选修或素质拓展形式开 课,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的练习手段、练习强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帮助学 生培养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 参加体有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有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发展 3.康复保健课: 康复保健课是为患有较严重的慢性病、残障或有医院证明确实不能参加正常的体有活动 7
7 第二部分 专项课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20 学分数:4 适用:大学本科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一) 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体育教育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媒介,达到增 强体质,提高体育素质(身体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能力),促进 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必修课。体育课程寓身心教育于一体,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面。 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渠道,是把宏观的 体育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任务 1.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熟练掌握 两项以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 2.基本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正确测试和评价自 己的体质状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通过体育活动,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 会的能力。 (三) 课程目的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课程的首 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和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性 质,基于“抓质量、创特色”的办学思路,我们把课程目的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和 终身体育思想,切实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 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1. 专项课: 为顺应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新时代大学体育教学特点,特开设体育专项 课程(四个学期共计 120 学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愿选择由学校开设 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由授课教师根据本专项教学大纲,安排容易学习和易于 掌握的专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教学内容:根据我校的场地设施、师资和学生等情况,专项课开设篮球、足球、排球、 手球、乒乓球、羽毛球、击剑、健美、武术、健美操、瑜珈、网球、爵士舞、体育保健等。 2. 选修和素质拓展课: 根据我校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以课外单项选修或素质拓展形式开 课,为学生提供选择自己的练习手段、练习强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帮助学 生培养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 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发展。 3.康复保健课: 康复保健课是为患有较严重的慢性病、残障或有医院证明确实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
的学生而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有教有课程。课程以保健康复的基本原理知识为基础,以中国 传统体育养生保健和各种体育疗法相结合作为康复手段,达到适应性体育教育的目的。通过 保健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并进行有目的的锻炼 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教学内容:基础理论、体育保健与康复概述、体育保健与康复基本原理、体育保健与康 复运动处方、体有保健与康复测定、评价身体成分测试、运动处方制定、球类康复练习方法、 传统养生练习方法等。 4.体质健康测试课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有关文件精神,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从而对身体形态、身 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包括1000米(男)800米(女)或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男) 仰卧起坐(女)或握力、立定跳远或50米、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5.运动训练课 参照运动队管理条例执行。 三、学时分配:(一、二年级共120课时) 四、有关说明: (一)教学时数 一年级 (60学时) 第一学期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第二学期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 2.二年级:(60学时) 第三学期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第四学期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 3。运动训练课时数:参照坛动队管理条例执行 (二)学分(共4学分) 年级:凡每学年体有(标准)成绩合格者得2学分。 2.运动队学分:参照运动队训练管理条例执行。 3.康复保健课学生,经过考核成绩合格者,(成绩注明:保健字样)获得相同的学分。 (三)、课程选编教材的原则 1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一个以增进健 康、适应学生 :全面发月 的教材体系 在此体系 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树 立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最终达到确立终身体育思想的目的。 2。注重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力求符合新时期大学 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四)、体育成绩的考核结构 1.考核结构 (1) 二年级:体有课、体育理论、体质健康标准、课外体有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综 合考核。 (2).康复保健课 ·、二年级:体育课、体有理论、课外体有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考核。 (3).云动队的体有成老核:参图运动队训练符理条行 2 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 (1).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参照各选项课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方法。 (2).康复保健课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方法另定。 (五)、关于体育(标准)成绩有关事宜的规定
8 的学生而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教育课程。课程以保健康复的基本原理知识为基础,以中国 传统体育养生保健和各种体育疗法相结合作为康复手段,达到适应性体育教育的目的。通过 保健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并进行有目的的锻炼, 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教学内容:基础理论、体育保健与康复概述、体育保健与康复基本原理、体育保健与康 复运动处方、体育保健与康复测定、评价身体成分测试、运动处方制定、球类康复练习方法、 传统养生练习方法等。 4.体质健康测试课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有关文件精神,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从而对身体形态、身 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包括 1000 米(男)800 米(女)或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男) 仰卧起坐(女)或握力、立定跳远或 50 米、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5.运动训练课 参照运动队管理条例执行。 三、学时分配:(一、二年级共 120 课时) 四、有关说明: (一)教学时数 1.一年级:(60 学时) 第一学期 30 学时,每周 2 学时,共 15 周 第二学期 30 学时,每周 2 学时,共 15 周 2.二年级:(60 学时) 第三学期 30 学时,每周 2 学时,共 15 周 第四学期 30 学时,每周 2 学时,共 15 周 3.运动训练课时数:参照运动队管理条例执行 (二)学分(共 4 学分) 1.一、二年级:凡每学年体育(标准)成绩合格者得 2 学分。 2.运动队学分:参照运动队训练管理条例执行。 3.康复保健课学生,经过考核成绩合格者,(成绩注明:保健字样)获得相同的学分。 (三)、课程选编教材的原则 1.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一个以增进健 康、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材体系,在此体系中,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树 立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最终达到确立终身体育思想的目的。 2. 注重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力求符合新时期大学 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四)、体育成绩的考核结构 1.考核结构 (1).一、二年级:体育课、体育理论、体质健康标准、课外体育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综 合考核。 (2).康复保健课: 一、二年级:体育课、体育理论、课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考核。 (3).运动队的体育成绩考核:参照运动队训练管理条例执行 2.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 (1).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参照各选项课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方法。 (2).康复保健课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方法另定。 (五)、关于体育(标准)成绩有关事宜的规定
1.关于体有课和体质测试标准成绩相应的等级规定 ●体育课成结 (1)体有课成绩在39分(含39分)以下为重修 (2)体有课成绩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成绩 (1)体有(标准)成绩在59分(含59分)以下为不及格 (2)体有(标准)成绩在60分以上 -75分为及格 (3)体有(标准)成结达到76分以上 85分为良 (4)体育(标准)成绩达到86分以上为优秀 (5)学生毕业时,体有课和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成绩达到60分(及格)准予毕业。 2.关于补考: 依据学校规定,对于一、二年级体育(标淮)不及格的学生,本学年准予补考一次, 补考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为不及格,予以重修。 (六)、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选课程序及管理办 (1)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周根据体有教学部公布的开设有关项目进行选项, (2)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每学期在上学期末根据体有教学部公布的开设有关项目进行 洗顶 (3)学生选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上好课,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有 教学常规。 2.课程管理 (1)各校区根据有关项目在各指定地点上课。 (2)任课教师负责对本班学生体有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健康标准及学习行为(出勤、 课堂表现)等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七)、体育理论教材纲要 1.基础体有理论(教材《高校体有与健康教程》) 第一章:体育与健康概念 (第一学期) 第二章: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第一学期) 第四章:体有搬炼与常贝病防治 (第一学期) 第六章: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第五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 第七章:体有锻炼与营升 (第二学期 第八章:体育锻炼与环境 (第二学期) 第九章:养生保健 (第二学期) 第十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 (第一学期) 2.专项体有理论 (1)项目荷介、锻炼价值 (2)基本技、战术理论及有关裁判法规则
9 1. 关于体育课和体质测试标准成绩相应的等级规定 ●体育课成绩 (1)体育课成绩在 39 分(含 39 分)以下为重修; (2)体育课成绩在 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成绩 (1)体育(标准)成绩在 59 分(含 59 分)以下为不及格 (2)体育(标准)成绩在 60 分以上——75 分为及格 (3)体育(标准)成绩达到 76 分以上——85 分为良好 (4)体育(标准)成绩达到 86 分以上为优秀 (5)学生毕业时,体育课和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成绩达到 60 分(及格)准予毕业。 2.关于补考: 依据学校规定,对于一、二年级体育(标准)不及格的学生,本学年准予补考一次, 补考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为不及格,予以重修。 (六)、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1.选课程序及管理办法 (1)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周根据体育教学部公布的开设有关项目进行选项。 (2)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每学期在上学期末根据体育教学部公布的开设有关项目进行 选项。 (3)学生选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上好课,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 教学常规。 2.课程管理 (1)各校区根据有关项目在各指定地点上课。 (2)任课教师负责对本班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健康标准及学习行为(出勤、 课堂表现)等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七)、体育理论教材纲要 1.基础体育理论(教材《高校体育与健康教程》) 第一章:体育与健康概念 (第一学期) 第二章: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作用 (第一学期) 第四章:体育锻炼与常见病防治 (第一学期) 第六章: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第一学期) 第五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二学期)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营养 (第二学期) 第八章:体育锻炼与环境 (第二学期) 第九章:养生保健 (第二学期) 第十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 (第二学期) 2.专项体育理论 (1)项目简介、锻炼价值 (2)基本技、战术理论及有关裁判法规则
《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Health Care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体有保健课是专为我校身体残疾、功能障碍、身体素质较弱的同学开设的一门适应性课 程。加入本班的同学须通过以下手续: (1)本人申请 (2)医室证明 (3) 系同意 (4) 体育教学部批准 (5)教务处登记 2.本课程以运动生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养 生方法和西方体育疗法相结合作为康复手段,达到适应体育教育的目的。 3.通过保健课学习 使同学较系统地掌握练功十八法、 二十四式太极拳 论和运动方法,能够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订科学的运动处方,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或疾 病康复的目的。 二、教材内容 1.理论知识部分 (1)体育保健概述 (2)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学科:介绍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化的基本知识。 (3)运动与疾病:介绍常见急、慢性病的诱发因素、症状及运动康复手段。 (4) 运动与卫生:介绍体有锻炼卫生、个人卫生、场地卫生及自我身体检查。 运动与残 介绍残障人士的体育教育与体育竞技 (6) 运动损伤与康复:介绍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康复原则。 (7)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制订原理、目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8)运动营养:介绍日常及体育锻炼中科学的饮食。 2.实践部分 (1) 引导养生基础:调身、调息、调心 (2)太极拳理念:24式太极拳 (3)传统导引养身功法:八段锦 (4)现代导引养身功法:练功十八法 (5) 按摩拍打导引:自我保健按摩、部位拍打按摩 (6) 球类康复 :介绍特殊人群 (疾病与残障)球类锻炼的安全原则和联系方法。根据同 学的具体情况选择球类项目。 (7)自编操康复:介绍活动不同部位的不同类型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的编排原则和方法。 (8)通过测试,了解、评价自身心血管机能和基本素质情况
10 《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Health Care 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 体育保健课是专为我校身体残疾、功能障碍、身体素质较弱的同学开设的一门适应性课 程。加入本班的同学须通过以下手续: (1) 本人申请 (2) 医务室证明 (3) 院、系同意 (4) 体育教学部批准 (5) 教务处登记 2. 本课程以运动生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养 生方法和西方体育疗法相结合作为康复手段,达到适应体育教育的目的。 3. 通过保健课学习,使同学较系统地掌握练功十八法、二十四式太极拳、八段锦等基本理 论和运动方法,能够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订科学的运动处方,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或疾 病康复的目的。 二 、教材内容 1. 理论知识部分 (1) 体育保健概述 (2) 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学科:介绍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化的基本知识。 (3) 运动与疾病:介绍常见急、慢性病的诱发因素、症状及运动康复手段。 (4) 运动与卫生:介绍体育锻炼卫生、个人卫生、场地卫生及自我身体检查。 (5) 运动与残障:介绍残障人士的体育教育与体育竞技。 (6) 运动损伤与康复:介绍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康复原则。 (7) 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制订原理、目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8) 运动营养:介绍日常及体育锻炼中科学的饮食。 2. 实践部分 (1) 引导养生基础:调身、调息、调心 (2) 太极拳理念:24 式太极拳 (3) 传统导引养身功法:八段锦 (4) 现代导引养身功法:练功十八法 (5) 按摩拍打导引:自我保健按摩、部位拍打按摩 (6) 球类康复:介绍特殊人群(疾病与残障)球类锻炼的安全原则和联系方法。根据同 学的具体情况选择球类项目。 (7) 自编操康复:介绍活动不同部位的不同类型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的编排原则和方法。 (8) 通过测试,了解、评价自身心血管机能和基本素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