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选I(匹克球)》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 体有专选(匹克球) 课程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 tive CourseI 程编号10111003 课程性质通识课 年级本科 终积 业通 体育专选Ⅱ 学分1.0总学时30理论30实验 上机 课外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2024年5月14日 大纲审核人 肖鹤 审核日 (注:课程性质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适合层次为专科、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匹克球远动是一项老少皆宜、深受人们普遍喜爱、富有乐趣的体音活动。它特有 的观赏性、娱乐性、锻炼性使得大学生对它特别青睐。本课程通过各项匹克球技术教 学和练习、游戏或比赛,达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目的,同时娱乐心情、陶冶情操 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灵活大脑。本课程主要讲授匹克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技术、技能和竞赛规则,介绍匹克球运动的概述和匹克球运动在国际国内发展的最新 动态与趋势,提高匹克球运动竞赛欣赏水平,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匹克球单打、双打技 能及规则,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 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通过1000、800、跳绳、米字跑、折返跑、深蹲跳、各种脚步练习及柔韧 灵敏等身体素质的练习,尤其是通过心肺功能项目练习,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 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培养顽强拼 搏精神、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竞争意识,达到《国家体质锻炼标准》和《高等学校 体有工作基本标准》要求,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为后续体育课程内容学习打 好基础。 课程目标2:通过匹克球正反手击球、发球、截击等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体 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具 备终身学习的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基本体育运动常识及方 法,具有一定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课程目标3:在目标1、目标2完成的基础之上和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学 习的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 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如下表所示:
《体育专选Ⅰ(匹克球)》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体育专选Ⅰ(匹克球) 课程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Ⅰ (pickleball) 课程编号 10111003 课程性质 通识课 适合层次 二年级本科 先修课程 普通体育 后继课程 体育专选Ⅱ 学分 1.0 总学时 30 理论 30 实验 上机 课外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大纲制定人 孙辉 制定日期 2024 年 5 月 14 日 大纲审核人 肖鹤 审核日期 (注:课程性质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适合层次为专科、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匹克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深受人们普遍喜爱、富有乐趣的体育活动。它特有 的观赏性、娱乐性、锻炼性使得大学生对它特别青睐。本课程通过各项匹克球技术教 学和练习、游戏或比赛,达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目的,同时娱乐心情、陶冶情操, 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灵活大脑。本课程主要讲授匹克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技术、技能和竞赛规则,介绍匹克球运动的概述和匹克球运动在国际国内发展的最新 动态与趋势,提高匹克球运动竞赛欣赏水平,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匹克球单打、双打技 能及规则,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 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 1:通过 1000、800、跳绳、米字跑、折返跑、深蹲跳、各种脚步练习及柔韧、 灵敏等身体素质的练习,尤其是通过心肺功能项目练习,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 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培养顽强拼 搏精神、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竞争意识,达到《国家体质锻炼标准》和《高等学校 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为后续体育课程内容学习打 好基础。 课程目标 2:通过匹克球正反手击球、发球、截击等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体 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具 备终身学习的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基本体育运动常识及方 法,具有一定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课程目标 3:在目标 1、目标 2 完成的基础之上和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学 习的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 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如下表所示:
表1课程教学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 支撑的毕业要求(一级指标)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 毕业要求(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 队中承担个人、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 伍。 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设计及学时分配 为促成各项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对理论教学环节、过程训练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等 达成途径进行具体规定,包括课内、课外学时分配,如表2所示。 表2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设计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 达成途径 目标 理论教学环节 过程训练环节 身体素质、体有游戏7学时 集中与分解练习 2 匹克球技术动作练习15学时 集中与分解练习 理论讲授4学时:考核4学时 课堂提问、讨论、作业 合计 30学时(理论) 三、理论教学要求 表3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章节 支撑课程 知识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目标 凸教学常规 1、掌握基本体育运动常识。 匹克球理论 动损伤预防与 (支撑课程目标2)】 2、3 处理。 明确匹克球专项身体素质锻炼价 身体素质 并能制定自身课余的运动处 方(支撑课程目标1) 1、学习和练习匹克球技术动 匹克球技术动作 匹克球技术动作 作。(支撑课程目标2) 2、3 习和学习。使 考核 匹克球 身体素质。(支撞课程目标 1000 米 800米 1、2、3 女) 2、匹克球技术动作考核。(支
表 1 课程教学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 支撑的毕业要求(一级指标)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 毕业要求(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 队中承担个人、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 色。 3 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设计及学时分配 为促成各项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对理论教学环节、过程训练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等 达成途径进行具体规定,包括课内、课外学时分配,如表 2 所示。 表 2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设计及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 目标 达成途径 理论教学环节 过程训练环节 1 身体素质、体育游戏 7 学时 集中与分解练习 2 匹克球技术动作练习 15 学时 集中与分解练习 3 理论讲授 4 学时;考核 4 学时 课堂提问、讨论、作业 合计 30 学时(理论) 三、理论教学要求 表 3 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章节 知识点 教学要求 学时 支撑课程 教学目标 匹克球理论 1、教学常规; 2、锻炼方法; 3、运动损伤预防与 处理。 1、掌握基本体育运动常识。 (支撑课程目标 2) 2、学习相关运动方法和理论知 识。(支撑课程目标 3) 2 2、3 身体素质 力量、耐力、柔韧、 协调性等素质。 明确匹克球专项身体素质锻炼价 值,并能制定自身课余的运动处 方(支撑课程目标 1) 10 1 匹克球技术动作 匹克球技术动作 1、学习和练习匹克球技术动 作。(支撑课程目标 2) 2、分组进行练习和学习。(支 撑课程目标 3) 14 2、3 考核 1、匹克球技术; 2、身体素质(1000 米 ( 男 ) 、 800 米 (女)) 1、身体素质。(支撑课程目标 1) 2、匹克球技术动作考核。(支 4 1、2、3
撑课程目标2、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和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二者合并】 (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表4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总比例支撑课程目标 对附力、力量、柔制及协调性等主要素 质和匹克球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自主 专项技能 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适 40% 1、2 应发展的能力等进行考核。 对分组练习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合作能 过程考核 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协 30% 1、2、3 作的团队精神进行考核 身体素质练习情况 身体素质 30% 1 1000米(男),800米(女) 总评成绩100分=专选技能成绩40%+过程考核成绩30%+身体素质成绩30%。 1】专选技能40%: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重难点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情况,掌握匹克球基本技能、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 为达到具备终身学习的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2】过程考核30%: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具有 一定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身体素质30%:身体素质主要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 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本门课程学生总评成绩=考核成绩总分A(满分100分)30%+考核成绩总分B(满分 100分)*40%+过程考核C(满分30分) 表5课程考核内容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目标值平均值指标点达成度
撑课程目标 2、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和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二者合并) (一)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表 4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要求 总比例 支撑课程目标 专项技能 对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 质和匹克球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自主 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适 应发展的能力等进行考核。 40% 1、2 过程考核 对分组练习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合作能 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协 作的团队精神进行考核。 30% 1、2、3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练习情况 1000 米(男),800 米(女) 30% 1 总评成绩 100 分= 专选技能成绩 40%+ 过程考核成绩 30%+身体素质成绩 30%。 1 )专选技能 40%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重难点知识的理 解和应用情况,掌握匹克球基本技能、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 为达到具备终身学习的身体健康目标服务。 2 )过程考核 30%: 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具有 一定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身体素质 30%:身体素质主要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 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 (二)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本门课程学生总评成绩=考核成绩总分 A(满分 100 分)*30%+考核成绩总分 B(满分 100 分)*40%+过程考核 C(满分 30 分) 表 5 课程考核内容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目标值 平均值 指标点达成度
期末考试1:1000米 课程目标1 (男)、800米(女) 100 A 03+100 (身体素质) 期末考试2:匹克球技 0.4*A 课程目标2 术动作(专项) 100 B 0.4*100 作业 10 C 课程目标3 平时课堂表现 20 + 注:1)考核题目100%支撑课程目标: 平均值根据学生实际得到的考试成绩和其它各项成绩进行统计获得。 (三)耐力素质(男:1000米、女:800米)评定方法与标准(考核占比30%) 1、测试方法:在400米田径跑道分组考核.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 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 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2、考核标准 表6耐力素质(男:1000米、女:800米)评定标准 男1000米 女800米 时间 分数 占 0 时间 分数 占比30% 分数 分数 317 100 30 318 100 30 320 98 29.4 321 29.4 3'22 28.5 3'24 05 28.5 3251 93 27.9 327 93 27.9 327 90 27 330 27 330 87 26.1 334 26.1 334 85 25.5 337 25.5 338 83 24.9 3411 83 24.9 342 80 344 24 345 79 23.7 347 79 23.7 3'47 78 23.4 349 23.4
课程目标 1 期末考试 1:1000 米 (男)、800 米(女) (身体素质) 100 A 0.3 ∗ � 0.3 ∗ 100 课程目标 2 期末考试 2:匹克球技 术动作(专项) 100 B 0.4 ∗ � 0.4 ∗ 100 课程目标 3 作业 10 C1 �1 + �2 10 + 20 平时课堂表现 20 C2 注:1)考核题目 100%支撑课程目标; 平均值根据学生实际得到的考试成绩和其它各项成绩进行统计获得。 (三)耐力素质(男:1000 米、女:800 米)评定方法与标准(考核占比 30%) 1、测试方法:在 400 米田径跑道分组考核,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 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 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2、考核标准: 表 6 耐力素质(男:1000 米、女:800 米)评定标准 男 1000 米 女 800 米 时间 分数 占比 30% 分数 时间 分数 占比 30% 分数 3'17" 100 30 3'18" 100 30 3'20" 98 29.4 3'21" 98 29.4 3'22" 95 28.5 3'24" 95 28.5 3'25" 93 27.9 3'27" 93 27.9 3'27" 90 27 3'30" 90 27 3'30" 87 26.1 3'34" 87 26.1 3'34" 85 25.5 3'37" 85 25.5 3'38" 83 24.9 3'41" 83 24.9 3'42" 80 24 3'44" 80 24 3'45" 79 23.7 3'47" 79 23.7 3'47" 78 23.4 3'49" 78 23.4
350 23.1 352 77 23.1 3521 76 22.8 354 22.8 3551 22.5 3581 22.5 357 74 22.2 3'59 22.2 '00 73 21.9 402 21.9 '02 72 21.6 '04 72 21.6 405 71 21.3 407 1 21.3 07 70 09 21 410 20.7 412 69 20.7 12 68 20.4 414 68 20.4 415 20.1 417 67 20.1 17 19.8 419 19.8 20 65 19.5 422 65 19.5 22 64 19.2 424 64 19.2 18.9 427 63 18.9 '27 62 18.6 429 18.6 430 18.3 432 61 18.3 32 60 18 434 60 18 442 16.5 439 16.5 452 50 444 15 5'02 13.5 449 13.5 (四)匹克球技术动作评定方法与标准(考核占比40) 1、测试方法:学生面对匹克球练习墙,在指定范围内进行对墙连续击球,球弹墙落地1次 或0次可连续击打,只记录合理范围内正手击球个数,反拍击球或超出指定范围的击球视 为无效击球,但击打过程可以持续,男女标准统一。 2、考核标准 正手挥拍击球评分标准 个数 分数 占比40% 个数 分数 占比40%
3'50" 77 23.1 3'52" 77 23.1 3'52" 76 22.8 3'54" 76 22.8 3'55" 75 22.5 3'58" 75 22.5 3'57" 74 22.2 3'59" 74 22.2 4'00" 73 21.9 4'02" 73 21.9 4'02" 72 21.6 4'04" 72 21.6 4'05" 71 21.3 4'07" 71 21.3 4'07" 70 21 4'09" 70 21 4'10" 69 20.7 4'12" 69 20.7 4'12" 68 20.4 4'14" 68 20.4 4'15" 67 20.1 4'17" 67 20.1 4'17" 66 19.8 4'19" 66 19.8 4'20" 65 19.5 4'22" 65 19.5 4'22" 64 19.2 4'24" 64 19.2 4'25" 63 18.9 4'27" 63 18.9 4'27" 62 18.6 4'29" 62 18.6 4'30" 61 18.3 4'32" 61 18.3 4'32" 60 18 4'34" 60 18 4'42" 55 16.5 4'39" 55 16.5 4'52" 50 15 4'44" 50 15 5'02" 45 13.5 4'49" 45 13.5 (四)匹克球技术动作评定方法与标准(考核占比 40%) 1、测试方法:学生面对匹克球练习墙,在指定范围内进行对墙连续击球,球弹墙落地 1 次 或 0 次可连续击打,只记录合理范围内正手击球个数,反拍击球或超出指定范围的击球视 为无效击球,但击打过程可以持续,男女标准统一。 2、考核标准 正手挥拍击球评分标准 个数 分数 占比 40% 个数 分数 占比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