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 的加试卷。 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p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 律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纰缪/未雨绸缪哥俩/肮脏伎俩称职/称体裁衣 B.躯壳/金蝉脱壳艾草/自怨自艾扁担/一叶扁舟 C.诏书/昭然若揭对峙/恃才傲物桀骜/估屈聱牙 锋镝/嫡系后裔倾轧/安营扎寨裨将/稗官野史 2.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六·三○”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司机张明宝一审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判罚引起广 泛争议,许多人认为张明宝致五死四伤,后果特别严重,罚不当罪,判处死刑也不 为过。 B.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围坐在广场音乐水池旁的人们骤然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 他们情不自禁的手拉着手,忘乎所以地唱着、跳着 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传统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 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4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 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 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 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 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 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 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草根文化”的特性:① 4.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苏北四市 2010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另有30分钟40分 的加试卷。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 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纰缪./未雨绸缪. 哥俩./肮脏伎俩. 称.职/称.体裁衣 B.躯壳./金蝉脱壳. 艾.草/自怨自艾. 扁.担/一叶扁.舟 C.诏.书/昭.然若揭 对峙./恃.才傲物 桀骜./估屈聱.牙 D.锋镝./嫡.系后裔 倾轧./安营扎.寨 裨.将/稗.官野史 2.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六·三○”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司机张明宝一审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判罚引起广 泛争议,许多人认为张明宝致五死四伤,后果特别严重,罚不当罪 ....,判处死刑也不 为过。 B.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围坐在广场音乐水池旁的人们骤然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欢呼, 他们情不自禁的手拉着手,忘乎所以 ....地唱着、跳着。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 500 万册,作为传统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 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4 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 30 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 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 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 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 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 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 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草根文化”的特性:① ▲ ② ▲ ③ ▲ ④ ▲ 。 4.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 分)
饱49各 餐 (1)写一段话描绘画面内容,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格 (3分) 答 (2)用一句话点明漫画内涵,不超过15字。(2分) 答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嫂书 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 土,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 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 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日:“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 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戌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日:“此 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 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 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 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2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
(1)写一段话描绘画面内容,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格。 (3 分) 答: ▲ ▲ (2)用一句话点明漫画内涵,不超过 15 字。(2 分) 答 : ▲ ▲ [来源: Z | xx| k.C om]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嫂书 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 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 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 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日:“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 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 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日:“此 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 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 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 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
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日:“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 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 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3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吴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 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对元吴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 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 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 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 的汴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4分) 答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3分) 答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3分)
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日:“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 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 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 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3 分)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来源: Z x xk. Com ]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吴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 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吴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 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 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 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 的汴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4 分) 答: ▲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3 分) 答: ▲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3 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韦郎中 张谓 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招(y6o):使者所乘的车。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1)“计日”一词在诗中什么意思?有何作用?(3分) 答 (2)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3)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3分) 四、名句名篇款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4)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 (5)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 说》) (6)▲,俯首甘为孺子牛。 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听松 熊召政 (1)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 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干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 涛 (2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
答: ▲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车。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1)“计日”一词在诗中什么意思?有何作用?(3 分) 答: ▲ ▲ (2)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 答: ▲ ▲ [来 源: Z . x x. k.C om] (3)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3 分) 答: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 ▲ 。 (屈原《离骚》) (2) ▲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 (韩愈《师说》) (4)冰泉冷涩弦凝绝, ▲ 。 (白居易《琵琶 行》) (5)香远益清, ▲ , ▲ 。 (周敦颐《爱莲 说》)[来源:学.科.网Z .X. X.K ] (6)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自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听 松 熊召政 (1)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 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 涛。 (2)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
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 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 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岀指天扫地的怒吼。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 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3)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 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 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干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 响了 (4)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 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 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干峰万壑上的那干顷万顷松涛,那气 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 (5)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 纷,竞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 汹涌 (6)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 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 说是松涛。 (刀)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 是一个奇迹 (8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9)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 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 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 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 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10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 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岀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 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11)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 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 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_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12)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 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选自《灯花带梦红》有删 11.说说文章第一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1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 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 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①在寒气凝 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 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3)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 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 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 响了。 (4)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 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 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 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 (5)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 纷,竞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 汹涌。 (6)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 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 说是松涛。 (7)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 是一个奇迹。 (8)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9)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 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 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 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 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10)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 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 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11)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 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 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12)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 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选自《灯花带梦红》有删 节) 11.说说文章第一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 分) 答: ▲ ▲ 1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