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致远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诌议 陷阱 戒骄戒燥 察颜观色 B、寒暄 窜改 原形必露 再接再励 C、磋商 告罄 摩拳擦掌 披星戴月 D、坐落 雇用 枉废心机 委屈求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1年以来,虽然全国住房价格过快的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 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髙,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依然繁重。 B、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并创作, C、在台湾作家李敖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了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 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后,乘船游览了西湖。 D、针对舆论反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多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 指出,打击盗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体现文段主旨的四个关键性词语。(4分) 冷战,实质上是一场文化战争,就连西方内部,文化冷战也从未断绝。二战后美 国文化强势进入欧洲,为抵制美国的文化入侵,保卫法国的民族文化,针对美国 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 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界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 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2001年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 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 4、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5分) 同样的风,不一样的感觉。春风暖,给大地披上嫩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 ;北风冷,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 风对大地的爱恋。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 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 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 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 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 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 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
江苏省致远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 A、诌议 陷阱 戒骄戒燥 察颜观色 B、寒暄 窜改 原形必露 再接再励 C、磋商 告罄 摩拳擦掌 披星戴月 D、坐落 雇用 枉废心机 委屈求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2011 年以来,虽然全国住房价格过快的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 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依然繁重。 B、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 40 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并创作。 C、在台湾作家李敖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了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 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后,乘船游览了西湖。 D、针对舆论反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多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 指出,打击盗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体现文段主旨的四个关键性词语。(4 分) 冷战,实质上是一场文化战争,就连西方内部,文化冷战也从未断绝。二战后美 国文化强势进入欧洲,为抵制美国的文化入侵,保卫法国的民族文化,针对美国 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谈判中提出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法国坚持“文化例 外”政策,反对将视听产品纳入世界组织贸易规章制度中。法国为此对欧洲各国 进行不懈的游说,终于使得欧洲议会采纳了“文化例外”原则。2001 年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该宣言第五条规定:“文化权 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4、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5 分) 同样的风,不一样的感觉。春风暖,给大地披上嫩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冷,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 风对大地的爱恋。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 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 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 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 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 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 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
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 亦昌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 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 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 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 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 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 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 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 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吐,谦亦论死。正统初, 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甯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 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 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仁宗性宽大,容直言,谦以故 得无罪,反责吕震等。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乃不罪谦 罪:惩罚 B、白朕 白:表明 C、但免谦朝参 但:因为 D、事遂 寝 寝:搁置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不能直接表明弋谦“骨鲠”的一组是(3分)( ①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②谦不谙大体③遂免谦朝参 ④复言五事,词太激 ⑤帝以谦清直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士奇与明仁宗有三次交谈,第一次他劝仁宗宽容弋谦,第二次他劝仁宗不 要言语神态严厉地对待弋谦,第三次他建议仁宗亲自降旨表明纳谏的心意。 B、王通放弃了交阻,弋谦也受牵连被判死罪。但弋谦在被赦免为平民后,仍向 朝廷举荐王通为官,这体现了弋谦的大度。 C、仁宗不让弋谦上朝参拜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仁宗心中自觉愧疚,希望大 臣们不要受此事的影响而积极进言。 D、交趾右布政戚逊因为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后来,朝廷又 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派他去四川治理采木事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4分) (2)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3分) (3)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3分)
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 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 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 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 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 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 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 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 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 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 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甯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 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 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仁宗性宽大,容直言,谦以故 得无罪,反责吕震等。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帝乃不罪谦 罪:惩罚 B、白朕 心 白:表明 C、但免谦朝参 但:因为 D、事遂 寝 寝:搁置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不能直接表明弋谦“骨鲠”的一组是(3 分)( ) ①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 ②谦不谙大体 ③遂免谦朝参 ④复言五事,词太激 ⑤帝以谦清直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 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杨士奇与明仁宗有三次交谈,第一次他劝仁宗宽容弋谦,第二次他劝仁宗不 要言语神态严厉地对待弋谦,第三次他建议仁宗亲自降旨表明纳谏的心意。 B、王通放弃了交阯,弋谦也受牵连被判死罪。但弋谦在被赦免为平民后,仍向 朝廷举荐王通为官,这体现了弋谦的大度。 C、仁宗不让弋谦上朝参拜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仁宗心中自觉愧疚,希望大 臣们不要受此事的影响而积极进言。 D、交阯右布政戚逊因为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后来,朝廷又 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派他去四川治理采木事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此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惨遭失败,有感于此, 遂作此诗。 (1)首联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4分) (3)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2)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牡牧《阿房宫赋》)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5)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6)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 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复活的麦子 罗春会 ①所有的庄稼都是春种秋收,只有麦子,却是秋播,夏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 密?我并不想探寻究竟,只想它真是庄稼里的另类 ②人的死亡是一种永恒,而植物的死亡却是新生。就像麦子,它把自己快乐地埋 葬在土地里。深秋,麦田里的芊芊新苗,是麦子重新开始走向生命的一个过程 这过程是残酷的,它的残酷是必须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春来,新生的麦苗是土 地上最美丽的孩子:葱绿的、欢闹的、热烈的麦芇紧紧拥枹着大地。春风飘过 苗成 像母亲一样怀孕了。直挺挺的麦秆上长着个个饱满得像孕妇 样的肚子里包裹着一个个有无数麦子的麦穗。走过麦田,那些与风亲吻的麦子 那些与空气拥抱的麦子,那些与自然亲密相爱的麦子快乐地跳着集体舞,它们是 在为自己的新牛而舞。可它们从没想过,自己在整个生命过程里所经历的从埋葬 复活再历寒冷以至成熟最后割杀都是为了被人类吞噬。但麦子从没有向谁倾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此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惨遭失败,有感于此, 遂作此诗。 (1)首联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牡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 _。(《论语》) (5)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6)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复活的麦子 罗春会 ①所有的庄稼都是春种秋收,只有麦子,却是秋播,夏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 密?我并不想探寻究竟,只想它真是庄稼里的另类。 ②人的死亡是一种永恒,而植物的死亡却是新生。就像麦子,它把自己快乐地埋 葬在土地里。深秋,麦田里的芊芊新苗,是麦子重新开始走向生命的一个过程。 这过程是残酷的,它的残酷是必须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春来,新生的麦苗是土 地上最美丽的孩子:葱绿的、欢闹的、热烈的麦苗紧紧拥抱着大地。春风飘过, 麦苗成了麦子,像母亲一样怀孕了。直挺挺的麦秆上长着一个个饱满得像孕妇一 样的肚子里包裹着一个个有无数麦子的麦穗。走过麦田,那些与风亲吻的麦子, 那些与空气拥抱的麦子,那些与自然亲密相爱的麦子快乐地跳着集体舞,它们是 在为自己的新生而舞。可它们从没想过,自己在整个生命过程里所经历的从埋葬、 复活再历寒冷以至成熟最后割杀都是为了被人类吞噬。但麦子从没有向谁倾诉
似乎这就是它必然的归宿,这就是麦子的思想。麦子的思想很简单,人的思想很 复杂。可我不知道是麦子主宰人,还是人在把握麦子。 ③看着颗粒饱满的麦子,我总把它想象成一个母亲,只有母亲的肚子里才可以孕 育一个孩子,没有母亲,就没有人的生命。麦子的存在为生命提供可以享用的食 品,只有麦子不断地复活,才有人的不断延续。我是吃麦子长大的北方人,我每 天都要嚼食麦子做成的食物,没有麦子,我不知道自己还喜欢用什么来填饱肠胃。 我常常想,是麦子在掌控着我的生命。麦子的死亡,是为了满足我的生命;麦子 复活,我的生命才复活。 ④亲爱的麦子! ⑤可我却已经远远地离开了麦子!某些时候我甚至有些厌弃麦子,感觉到它的琐 碎和细微。麦子在滋润我的肠胃的时候,我却用自己的肠胃消化麦子的生命。可 麦子并不仇视我,它继续复活,继续以自己来养活我,营养我,让我活下去。他 还为我的眼睛铺展一卷庞大的风景,秋天一一冬天一一春天一一夏天,然后慷慨 地走近我的肠胃里,被我毫不客气地消灭掉。 ⑥我为自己的思想惭愧!甚至不能为麦子唱一支歌! ⑦冬天的冷在残酷着麦子的生命,这或许是麦子复活必需的条件。我忘记时间 空间和地域,是不是对麦子的复活是一种无情的冷漠?因为我已经十多年没有走 进麦田,当我远远地看着麦田那些稠密汹涌的麦浪时,觉得它们就像长期劳作在 土地上的农民。但我从没有想到过它们和农民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在生活的过 程中十分体恤农民的艰辛,我并不鄙视土地上的农民,我以一个医者的视角探视 他们的生命,我还以学者的心态俯视他们的人情。许多时候我只能以自己仅有的 力量关心他们,即使一点点能力。但我不是哲人,我确信自己无能力下确切的论 语,无法!我只能以自己的情感去体味 ⑧但我不得不承认是麦子的复活养育着我的生命,也在滋润着我的情感和良知。 就像农民,没有农民和麦子,我将会饥饿,将会因为饥饿而死去。 ⑨一位哲人说:麦子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是来拯救人类的。可现在麦子一定很 累了。很累的麦子会不会变老呢?麦子老了,谁来哺育我们枯竭的心灵呢?麦子 还能不断复活吗? ⑩我的视线又转回到那一片在春风里摇曳着同一姿容的麦子,它们在春光中平铺 成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回答我刚才的疑惑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分) 1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麦子在春天欢快生长的景象,请对其表达特色进 行简要的赏析。(6分) 13、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麦子的思想很简单,人的思想很复杂。(2分) (2)麦子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是来拯救人类的。(2分)
似乎这就是它必然的归宿,这就是麦子的思想。麦子的思想很简单,人的思想很 复杂。可我不知道是麦子主宰人,还是人在把握麦子。 ③看着颗粒饱满的麦子,我总把它想象成一个母亲,只有母亲的肚子里才可以孕 育一个孩子,没有母亲,就没有人的生命。麦子的存在为生命提供可以享用的食 品,只有麦子不断地复活,才有人的不断延续。我是吃麦子长大的北方人,我每 天都要嚼食麦子做成的食物,没有麦子,我不知道自己还喜欢用什么来填饱肠胃。 我常常想,是麦子在掌控着我的生命。麦子的死亡,是为了满足我的生命;麦子 复活,我的生命才复活。 ④亲爱的麦子! ⑤可我却已经远远地离开了麦子!某些时候我甚至有些厌弃麦子,感觉到它的琐 碎和细微。麦子在滋润我的肠胃的时候,我却用自己的肠胃消化麦子的生命。可 麦子并不仇视我,它继续复活,继续以自己来养活我,营养我,让我活下去。他 还为我的眼睛铺展一卷庞大的风景,秋天——冬天——春天——夏天,然后慷慨 地走近我的肠胃里,被我毫不客气地消灭掉。 ⑥我为自己的思想惭愧!甚至不能为麦子唱一支歌! ⑦冬天的冷在残酷着麦子的生命,这或许是麦子复活必需的条件。我忘记时间、 空间和地域,是不是对麦子的复活是一种无情的冷漠?因为我已经十多年没有走 进麦田,当我远远地看着麦田那些稠密汹涌的麦浪时,觉得它们就像长期劳作在 土地上的农民。但我从没有想到过它们和农民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在生活的过 程中十分体恤农民的艰辛,我并不鄙视土地上的农民,我以一个医者的视角探视 他们的生命,我还以学者的心态俯视他们的人情。许多时候我只能以自己仅有的 力量关心他们,即使一点点能力。但我不是哲人,我确信自己无能力下确切的论 语,无法!我只能以自己的情感去体味。 ⑧但我不得不承认是麦子的复活养育着我的生命,也在滋润着我的情感和良知。 就像农民,没有农民和麦子,我将会饥饿,将会因为饥饿而死去。 ⑨一位哲人说:麦子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是来拯救人类的。可现在麦子一定很 累了。很累的麦子会不会变老呢?麦子老了,谁来哺育我们枯竭的心灵呢?麦子 还能不断复活吗? ⑩我的视线又转回到那一片在春风里摇曳着同一姿容的麦子,它们在春光中平铺 成灿烂的笑容,似乎在回答我刚才的疑惑。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麦子在春天欢快生长的景象,请对其表达特色进 行简要的赏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麦子的思想很简单,人的思想很复杂。(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麦子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是来拯救人类的。(2 分)
14、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对托尔斯泰而言,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 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一一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 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 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 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 让,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 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就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 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 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 茫远的未来,都是没有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 活的一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他把写作当做帮助人们摆脱苦难的伟大的伦 理行为。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 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做一种陈腐的教 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 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 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一一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 统,也是俄罗斯文学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 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做“观风俗”的镜子和“正 得失”的手段。我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 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 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然 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从批判精神和责任 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优秀作家 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一一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 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 意味着方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 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 大。(有删改) 15、对于托尔斯泰而言,“真正的艺术”是怎样的一种艺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4、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对托尔斯泰而言,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 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 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 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 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 让,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 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就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 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 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 茫远的未来,都是没有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 活的一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他把写作当做帮助人们摆脱苦难的伟大的伦 理行为。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 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做一种陈腐的教 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 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 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 统,也是俄罗斯文学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 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做“观风俗”的镜子和“正 得失”的手段。我们的文学被夸大了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 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在控制写作 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然 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从批判精神和责任 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优秀作家—— 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 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 意味着方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 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 大。(有删改) 15、对于托尔斯泰而言,“真正的艺术”是怎样的一种艺术?(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