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0邯郸一模) 语文 2010.3 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将工卷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晕车(yun)城垣(yuan)安步当车(dang)奄奄一息(yan) B.下载(zai)绯闻(fei)量体裁衣( liang)天遂人愿(sui) C.校正(jo)胆怯(qie)山川湖泊(bo)抛头露面(1u) D.召唤(zhao)间隔(j 锲而不舍(qie)管窥蠡测(l1)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由于伤病,申雪、赵宏博与双人滑金牌失之交臂。2010年2月 15日,他们终于在温哥华牵手圆梦。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 如的,如行云流水随意舒卷 C.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发展起来。事 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D.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 出奇制胜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邯郸市正在实施“门户大道”工程。工程要求以107、309国道和邯大公路等主要干线 为重点,全面提高路况质量和通行条件 B.为期三天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4月19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闭幕, 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34个美洲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C.2009年河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去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原因是2009年我省经济 逐渐恢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平稳上升的阶段而取得的 D.在今年的春晚小品中,赵本山再度举起广告植入的大旗。此举引来了漫天批评,更有网 站将《捐助》评为今年春晚最烂的节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的时代性和规范性统一是个大课题,我们既要讲究包容,又要注重规范,二者 不可偏废 ①但同时,也要维护公共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防止语文运用低俗之风泛滥成灾 ②比如写小说,那肯定得用新词 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包括“火星文”在内的语文现象 ④同时,语言的应用和发展,如果失去规范,也必然带来无序和混乱,妨碍社会经济文化 的健康发展 ⑤从语言史上看,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常常是兼容并包的,几乎没有任何语言是在自生自 长的状态下发展到今天的 ⑥考虑到维护语言表达的多元化与活力,不妨对新词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应干预个人的语
- 1 - 邯郸市 2010 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0 邯郸一模) 语 文 2010.3 注意:1.本试卷满分 l50 分,时间 l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将工卷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晕.车(yūn) 城垣.(yuán) 安步当.车(dàng) 奄奄..一息(yǎn) B.下载.(zài) 绯.闻(fēi) 量.体裁衣(1iàng) 天遂.人愿(suì) C.校.正(jiào) 胆怯.(qiè) 山川湖泊.(bō) 抛头露.面(lù) D.召.唤(zhào) 间.隔(jiān) 锲.而不舍(qiè) 管窥蠡.测(l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6 年都灵冬奥会上,由于伤病,申雪、赵宏博与双人滑金牌失之交臂 ....。2010 年 2 月 15 日,他们终于在温哥华牵手圆梦。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 ... 如.的,如行云流水随意舒卷。 C.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发展起来。事 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 ....,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D.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 出奇制胜 ....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邯郸市正在实施“门户大道”工程。工程要求以 107、309 国道和邯大公路等主要干线 为重点,全面提高路况质量和通行条件。 B.为期三天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 4 月 19 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闭幕, 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 34 个美洲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C.2009 年河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去年下降了 1.1 个百分点,原因是 2009 年我省经济 逐渐恢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平稳上升的阶段而取得的。 D.在今年的春晚小品中,赵本山再度举起广告植入的大旗。此举引来了漫天批评,更有网 站将《捐助》评为今年春晚最烂的节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的时代性和规范性统一是个大课题,我们既要讲究包容,又要注重规范,二者 不可偏废。 。 ①但同时,也要维护公共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防止语文运用低俗之风泛滥成灾 ②比如写小说,那肯定得用新词 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包括“火星文”在内的语文现象 ④同时,语言的应用和发展,如果失去规范,也必然带来无序和混乱,妨碍社会经济文化 的健康发展 ⑤从语言史上看,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常常是兼容并包的,几乎没有任何语言是在自生自 长的状态下发展到今天的 ⑥考虑到维护语言表达的多元化与活力,不妨对新词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应干预个人的语
言使用 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 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 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此外《灵 宝经》还记载某国大旱,一个女仙“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这是用啸来求雨。葛洪 的《神仙传》也曾记载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 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众客震惊”。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 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魏晋以后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 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但其实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颧啸咏时的神态 可谓搔中痒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 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所以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 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 骨、讲吐属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 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反映他们的啸声是 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啸于其音乐性之外,再蒙上这样薄薄一层玄学的外衣,遂使它在 当时更具魅力。如《晋书·阮籍传》说他在苏门山遇见后来被称为“仙君”的孙登,“与商略 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 乃登之啸也。”不过,啸声中确乎没有歌词,不能把吹口哨说成是无词之歌,正像不能把吹喇 叭说成是无词之歌一样。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 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淸,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存,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 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 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 袋,不一定实有其事。这时在考古材料中看到的啸者,则大抵为艺人。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 砖画河南焦作、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都有吹口哨的。他们都是正在演戏的演员:在宋 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 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5.根据文意,下列对“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啸.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可以用来抒情,也可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B.魏晋名士首倡“啸”,他们常常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时甚至是登高临远之 际且吟且啸 C.啸声没有歌词,但相当优美,带有旋律且具有音乐性。因其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 因而不能理解为唱歌。 D.魏晋时期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或“感慨发声”,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它不是随声感叹,而是有音乐性且寄托了文人的风骨和气质。 6.下列不属于表现“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项是 A.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 已尽在其中
- 2 - 言使用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 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 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此外《灵 宝经》还记载某国大旱,一个女仙“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这是用啸来求雨。葛洪 的《神仙传》也曾记载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 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众客震惊”。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 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魏晋以后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 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但其实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颧啸咏时的神态, 可谓搔中痒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 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所以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 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 骨、讲吐属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 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反映他们的啸声是 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啸于其音乐性之外,再蒙上这样薄薄一层玄学的外衣,遂使它在 当时更具魅力。如《晋书·阮籍传》说他在苏门山遇见后来被称为“仙君”的孙登,“与商略 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 乃登之啸也。”不过,啸声中确乎没有歌词,不能把吹口哨说成是无词之歌,正像不能把吹喇 叭说成是无词之歌一样。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 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存,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 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 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 袋,不一定实有其事。这时在考古材料中看到的啸者,则大抵为艺人。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 砖画河南焦作、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都有吹口哨的。他们都是正在演戏的演员:在宋、 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 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5.根据文意,下列对“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啸.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可以用来抒情,也可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B.魏晋名士首倡“啸”,他们常常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时甚至是登高临远之 际且吟且啸。 C.啸声没有歌词,但相当优美,带有旋律且具有音乐性。因其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 因而不能理解为唱歌。 D.魏晋时期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或“感慨发声”,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它不是随声感叹,而是有音乐性且寄托了文人的风骨和气质。 6.下列不属于表现“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项是 A.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 已尽在其中
B.阮籍遇见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 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C.《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 啸“与琴声相谐” D.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砖画,河南焦作、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都有吹口哨的。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啸”在早期是妇女抒发胸中忧怨郁闷之气的途径,也有巫术的神秘色彩,后来进入文 人圈后不啸则无法表现名士风度和气质 B.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 清风来”等句可以证明,“啸”在唐朝的文人中也是非常流行的。 C.孙登没有回应阮籍的“商略”,却回应了他的“啸”,可见孙登也是一个“啸”的高手, 且对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不懂不通甚至厌恶 D.“啸”的风俗因为后世的学者文人逐渐热衷于义理功业而逐渐淡化,没有人再会“啸” “啸”最终沦为艺人的表演技巧。长时问的隔膜,使现代人已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 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 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日:“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 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 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 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綑,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 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 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 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 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 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 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 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 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 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日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 ②叶(xie):和洽,相合。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滋:更加。 B.帝问宰相郑綑,锜请听之听:听从 C.陛下新即位,天下属目耳属:专注 D.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审:审问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武元衡有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 3 - B.阮籍遇见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 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C.《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 啸“与琴声相谐”。 D.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砖画,河南焦作、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都有吹口哨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啸”在早期是妇女抒发胸中忧怨郁闷之气的途径,也有巫术的神秘色彩,后来进入文 人圈后不啸则无法表现名士风度和气质。 B.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 清风来”等句可以证明,“啸”在唐朝的文人中也是非常流行的。 C.孙登没有回应阮籍的“商略”,却回应了他的“啸”,可见孙登也是一个“啸”的高手, 且对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不懂不通甚至厌恶。 D.“啸”的风俗因为后世的学者文人逐渐热衷于义理功业而逐渐淡化,没有人再会“啸”, “啸”最终沦为艺人的表演技巧。长时问的隔膜,使现代人已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 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 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日:“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 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 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 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 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 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 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 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 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 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 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 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 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日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 ②叶(xié):和洽,相合。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 滋:更加。 B.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 听:听从。 C.陛下新即位,天下属.目耳 属:专注。 D.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 审:审问。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武元衡有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①元衡称疾去②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 ③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④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⑤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⑥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元衡中进士后,逐步升任为华原令,但京城附近地区的将领骄傲专横,武元衡因此 称病离职。 B.武元衡处事周详完备,十分称职。历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 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一般的宰相 C.节度使高崇文只重享乐,不善吏治。宪宗诏命武元衡治蜀,并亲自到安福门为他送行 而武元衡不辱使命,使得蜀地“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D.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他秉持正义,不违附于人,被皇帝赞为有德 行的人,后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3分) (2)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3分) (3)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i)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 之所从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书》日:“满招损,谦得益。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4 - ①元衡称疾去 ②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 ③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 ④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⑤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 ⑥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元衡中进士后,逐步升任为华原令,但京城附近地区的将领骄傲专横,武元衡因此 称病离职。 B.武元衡处事周详完备,十分称职。历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 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一般的宰相。 C.节度使高崇文只重享乐,不善吏治。宪宗诏命武元衡治蜀,并亲自到安福门为他送行, 而武元衡不辱使命,使得蜀地“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D.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他秉持正义,不违附于人,被皇帝赞为有德 行的人,后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3 分) (2)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3 分) (3)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4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dí)1169 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国时期赵王宴乐 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3 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书》日:“满招损,谦得益。” ,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 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塞上看柳 那是柳树?是的,是柳树。可是,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柳树?令人难以置信 车子一出延安,继续北上,向安塞、向靖边、向榆林,飞奔而去。一上黄土高坡,你就 看吧,千山万壑,在你身边擦身而过:或者俯身而视,百丈深渊,一脉细流叫你目眩。 时在“三九”,却是暖冬。风很轻柔,太阳在头顶,黄亮亮,暖洋洋的,时时让人错以 为是仲春。不过,你不会一错再错,因为大地一片焦黄,那些曾被旱象肆虐过的瘦弱的茅草, 现在如同烧过火一般,泛着灰白,兼有焦黑。只有天空湛蓝湛蓝,这高原上的天,真是让人 爱慕,羞得死都市里灰蒙蒙的天空。 就在这时,游目四野,你会看见一尊尊黑色的粗大的石柱一般的东西,伫立在那里。它 突然使我想起圆明园被焚烧过的石柱,顽强地、倔强地站着,透着一股孤傲和英武。当我们 的车子从侧旁驰过,感觉好像是在接受一种远古的神秘而又庄严的仪仗,这些威武的士兵, 凛然地站立着。我想慢慢举起手来向他们致以敬意。 我惊讶,这竞是柳树? 我在江南,曾看遍柳树。如果比西湖是明眸,垂柳便是柔长的睫毛。春莺穿梭其间,以 柔婉清亮的歌,唱江南的秀色。即便是在陕西,我也在关中,在咸阳古渡,在灞陵桥头,看 到过柳树,那些曲弓的树身,抽出长长的枝条,从柳下穿过,柳条会轻拂你的脸庞,以一种 漫长的眷恋,使你不忍快步离去。正是柳枝的暗示,招致离人折柳以赠。多么哀伤的诗意 在诗里、在画里、在人们的心目里,柳是女性的,是多姿多情的。 这些站立在高天厚土之间的塞上柳却像是汉子,充满一身阳刚气。 我仔细端详那柳树,原来不管粗细一概地被拦颈砍去了树冠。一尊黑色的树桩,如同一 盏黑陶烧制的油灯盏,摆在那里。粗些的树身,不知被砍过多少次树冠,砍过的地方“憋” 得益发粗大,像是油灯的灯碗。是的,那些也许是在去年,或在前年被砍去过树冠的地方, 又都笔直地抽出些枝条来,以一种怒发冲冠的姿态,刺向蓝天。我猜想,若是春天,三阵风 两场雨,这些“灯盏”怕会被一一点燃,那一蓬蓬绿色的火焰,定会把黄土高原上的春天照 得清清亮亮 可是,砍掉树冠,这是多么奇特的一种栽植方法。莫非那树竟是梅花鹿,那些枝条,固 然,会鹿角一般再生,可粗粗细细的柳枝,有什么用处呢?在从靖边县城到古老的统万城遗址 去的路上,我看到一些有环抱粗的柳树,树身低矮,树顶粗大,树冠被屡屡砍掉,像一些丑 陋的粗骨节病患者,叫人产生一些怜念。看来,这种栽树的办法,已有很久很久的历史了。 塞上柳,像一个谜。车子穿行在谜里,推动着我的思绪。我望着远处,长长的土圪梁上 疏疏落落地顶着去年新抽枝条的柳树,像一把把团扇,道具一般贴在洁净的天幕上。而近处, 砍去树冠的柳树,像从地层深处突兀伸出的手臂,拳头里紧紧攥着一种誓言;留着树冠的, 是张开的巴掌,挥动着一丝眷念。如此张张合合,要我如何猜那神奇的秘密! 其实,谜底很简单:黄土地上,树木稀少,当然金贵。农人们要盖房子,搭棚舍,扎篱 笆。柳枝,便成了最最理想的材料。这是一位朴实的陕北农民告诉我的。他说:“陕北苦焦, 柳树耐活。砍去了树枝,来年可以再发。”他脸上深深的皱纹和眼睛里闪烁的亮光给我留下难 忘的印象 塞上柳,成了一株株母亲的树。一年年蓬蓬勃勃长起枝条,且让那些枝条,那些自己无
- 5 -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4~17 题。 塞上看柳 那是柳树?是的,是柳树。可是,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柳树?令人难以置信。 车子一出延安,继续北上,向安塞、向靖边、向榆林,飞奔而去。一上黄土高坡,你就 看吧,千山万壑,在你身边擦身而过;或者俯身而视,百丈深渊,一脉细流叫你目眩。 时在“三九”,却是暖冬。风很轻柔,太阳在头顶,黄亮亮,暖洋洋的,时时让人错以 为是仲春。不过,你不会一错再错,因为大地一片焦黄,那些曾被旱象肆虐过的瘦弱的茅草, 现在如同烧过火一般,泛着灰白,兼有焦黑。只有天空湛蓝湛蓝,这高原上的天,真是让人 爱慕,羞得死都市里灰蒙蒙的天空。 就在这时,游目四野,你会看见一尊尊黑色的粗大的石柱一般的东西,伫立在那里。它 突然使我想起圆明园被焚烧过的石柱,顽强地、倔强地站着,透着一股孤傲和英武。当我们 的车子从侧旁驰过,感觉好像是在接受一种远古的神秘而又庄严的仪仗,这些威武的士兵, 凛然地站立着。我想慢慢举起手来向他们致以敬意。 我惊讶,这竟是柳树? 我在江南,曾看遍柳树。如果比西湖是明眸,垂柳便是柔长的睫毛。春莺穿梭其间,以 柔婉清亮的歌,唱江南的秀色。即便是在陕西,我也在关中,在咸阳古渡,在灞陵桥头,看 到过柳树,那些曲弓的树身,抽出长长的枝条,从柳下穿过,柳条会轻拂你的脸庞,以一种 漫长的眷恋,使你不忍快步离去。正是柳枝的暗示,招致离人折柳以赠。多么哀伤的诗意! 在诗里、在画里、在人们的心目里,柳是女性的,是多姿多情的。 这些站立在高天厚土之间的塞上柳却像是汉子,充满一身阳刚气。 我仔细端详那柳树,原来不管粗细一概地被拦颈砍去了树冠。一尊黑色的树桩,如同一 盏黑陶烧制的油灯盏,摆在那里。粗些的树身,不知被砍过多少次树冠,砍过的地方“憋” 得益发粗大,像是油灯的灯碗。是的,那些也许是在去年,或在前年被砍去过树冠的地方, 又都笔直地抽出些枝条来,以一种怒发冲冠的姿态,刺向蓝天。我猜想,若是春天,三阵风 两场雨,这些“灯盏”怕会被一一点燃,那一蓬蓬绿色的火焰,定会把黄土高原上的春天照 得清清亮亮。 可是,砍掉树冠,这是多么奇特的一种栽植方法。莫非那树竟是梅花鹿,那些枝条,固 然,会鹿角一般再生,可粗粗细细的柳枝,有什么用处呢?在从靖边县城到古老的统万城遗址 去的路上,我看到一些有环抱粗的柳树,树身低矮,树顶粗大,树冠被屡屡砍掉,像一些丑 陋的粗骨节病患者,叫人产生一些怜念。看来,这种栽树的办法,已有很久很久的历史了。 塞上柳,像一个谜。车子穿行在谜里,推动着我的思绪。我望着远处,长长的土圪梁上 疏疏落落地顶着去年新抽枝条的柳树,像一把把团扇,道具一般贴在洁净的天幕上。而近处, 砍去树冠的柳树,像从地层深处突兀伸出的手臂,拳头里紧紧攥着一种誓言;留着树冠的, 是张开的巴掌,挥动着一丝眷念。如此张张合合,要我如何猜那神奇的秘密! 其实,谜底很简单:黄土地上,树木稀少,当然金贵。农人们要盖房子,搭棚舍,扎篱 笆。柳枝,便成了最最理想的材料。这是一位朴实的陕北农民告诉我的。他说:“陕北苦焦, 柳树耐活。砍去了树枝,来年可以再发。”他脸上深深的皱纹和眼睛里闪烁的亮光给我留下难 忘的印象。 塞上柳,成了一株株母亲的树。一年年蓬蓬勃勃长起枝条,且让那些枝条,那些自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