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提“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被称为我国公元前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前后相 距不过五十年,但这两次改革又是不同的。在形式上,“商鞅变法”类似“对内 搞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胡服骑射”的首创者是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07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 在当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 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任何改革的推行,都会遇到阻力。当时,草民们对于“国是”,无论改良还是改 革,没有任何话语权,改革的阻力来自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他刚提出“吾欲胡 服”,就遭到群臣的反对,最大的阻力则来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一一王叔公子 成 既得利益和固有观念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神圣律条与既得利益结盟,其所构成 的阻力,更加冠冕堂皇,难以逾越。华夷之辨,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自 古以来,都是“用夏变夷”,倘若主动“以夷变夏”,难免会触犯某些人的心理 禁忌。“胡服骑射”式的改革只是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从表面看,赵雍引进的只 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但却涉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与作战制度。这样的改革 阻力之大,是可以预料的。 为反对改革,公子成竟称病不朝。作为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批评赵雍是“舍 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在他眼里,“远方之服”与“古来之 道”,是不共戴天的,“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远方之服”是灭国亡 身之祸源。 蹈常袭故,抱残守缺,是公子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不适于进步。对外来的器 物、典制、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渐次抵抗、无奈接受的完整的 历史链条。今人已经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乘坐美国飞机、使用日本电器、喷洒法 国香水了,但在典制、文化层面,仍然留下了“中体西用”的尾巴。这也是近代 中国步履蹒跚的原因之所在。近代尚且如此,何况两千三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 “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坟?看镜 有感》)由于公子成辈只有权力与利益的算计,根本没有“要进步或不退步”的 追求,“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自然就谈不到了 在这点上,赵雍的观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 便事也。”“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由此,他确立了自己的 价值取向:“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史记?赵 世家》)他的观念,不“循法”,不“法古”,“随时制法,因事制礼”,一切 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体现了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 近代史上,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将其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他在谈 到“胡服骑射”时写道:“王(赵武灵王)以其远大之政策,英鸷之材略,冒万 险、犯万难……卒能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十年之间,四征八讨,使赵为 当时一等国,扬我民俗声威于域 外
河北省邯郸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重提“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被称为我国公元前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前后相 距不过五十年,但这两次改革又是不同的。在形式上,“商鞅变法”类似“对内 搞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胡服骑射”的首创者是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 307 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 在当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 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任何改革的推行,都会遇到阻力。当时,草民们对于“国是”,无论改良还是改 革,没有任何话语权,改革的阻力来自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他刚提出“吾欲胡 服”,就遭到群臣的反对,最大的阻力则来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王叔公子 成。 既得利益和固有观念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神圣律条与既得利益结盟,其所构成 的阻力,更加冠冕堂皇,难以逾越。华夷之辨,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自 古以来,都是“用夏变夷”,倘若主动“以夷变夏”,难免会触犯某些人的心理 禁忌。“胡服骑射”式的改革只是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从表面看,赵雍引进的只 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但却涉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与作战制度。这样的改革, 阻力之大,是可以预料的。 为反对改革,公子成竟称病不朝。作为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批评赵雍是“舍 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在他眼里,“远方之服”与“古来之 道”,是不共戴天的,“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远方之服”是灭国亡 身之祸源。 蹈常袭故,抱残守缺,是公子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不适于进步。对外来的器 物、典制、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渐次抵抗、无奈接受的完整的 历史链条。今人已经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乘坐美国飞机、使用日本电器、喷洒法 国香水了,但在典制、文化层面,仍然留下了“中体西用”的尾巴。这也是近代 中国步履蹒跚的原因之所在。近代尚且如此,何况两千三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 “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坟?看镜 有感》)由于公子成辈只有权力与利益的算计,根本没有“要进步或不退步”的 追求,“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自然就谈不到了。 在这点上,赵雍的观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 便事也。”“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由此,他确立了自己的 价值取向:“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史记?赵 世家》)他的观念,不“循法”,不“法古”,“随时制法,因事制礼”,一切 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体现了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 近代史上,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将其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他在谈 到“胡服骑射”时写道:“王(赵武灵王)以其远大之政策,英鸷之材略,冒万 险、犯万难……卒能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十年之间,四征八讨,使赵为 当时一等国,扬我民俗声威于域 外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胡服骑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胡服骑射”开始于公元前307年,是我国先秦时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的两次重要改革之 B.梁启超将“胡服骑射”首创者赵武灵王赵雍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 并高度称赞“胡服骑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C.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胡 服骑射”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D.“胡服骑射”引进的虽只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却触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 与作战制度,因而受到极大的阻力。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雍的改革受到群臣和百姓的普遍反对,特别是其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的代 表人物王叔公子成的极力阻挠 B.既得利益、固有观念和神圣律条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而“华夷之辨”则是 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 C.公子成是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认为“远方之服”是立国存身之根本, 而“古来之道”乃灭国亡身之祸源。 D.一切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的改革,都能体现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因而“能 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在批判当 前改革中阻挠改革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 B.蹈常袭故、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不适于进步,因此我们对外来的器物、典制、 文化都要大胆接收,为我所用 C.对于外来的东西,我们经历了从渐次抵抗到无奈接受的过程,这正是近代中 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D.要进步就要勇于创新,只要“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就一定能进步, 至少也不会退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 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 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造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 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 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 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 不许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胡服骑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胡服骑射”开始于公元前 307 年,是我国先秦时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的两次重要改革之一。 B.梁启超将“胡服骑射”首创者赵武灵王赵雍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 并高度称赞“胡服骑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C.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胡 服骑射”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D.“胡服骑射”引进的 虽只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却触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 与作战制度,因而受到极大的阻力。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雍的改革受到群臣和百姓的普遍反对,特别是其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的代 表人物王叔公子成的极力阻挠。 B.既得利益、固有观念和神圣律条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而“华夷之辨”则是 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 C. 公子成是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认为“远方之服”是立国存身之根本, 而“古来之道”乃灭国亡身之祸源。 D.一切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的改革,都能体现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因而“能 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在批判当 前改革中阻挠改革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 B.蹈常袭故、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不适于进步,因此我们对外来的器物、典制、 文化都要大胆接收,为我所用。 C.对于外来的东西,我们经历了从渐次抵抗到无奈接受的过程,这正是近代中 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D.要进步就要勇于创新,只要“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就一定能进步, 至少也不会退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 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 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 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 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 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 不许
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 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 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 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 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 言,而不能从也 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 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 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 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 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 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 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 (选自《金 史·张浩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以策干太祖 干:求见 B.浩进拜平章政事 拜:授与官职 C.往岁营治中都 治:治理 D.事遂寝 寝:停止,搁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浩办事干练的一组是(3分) ①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 ②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③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 ④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⑤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⑥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太祖和金太宗对张浩都很器重,先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提点等职务, 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 B.张浩先后任平章政事、蜀王、左丞相、鲁国公等职,但他以病弱不能胜任其 职为由请求退休还家,结果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 C.由于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民力没 有恢复,不宜大兴土木,但皇帝海陵王没有听张浩的劝谏。 D.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仼用儒生。 于是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5分) (2)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 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 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 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 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 言,而不能从也。 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 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 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 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 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 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 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 (选自《金 史·张浩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浩以策干太祖 干:求见 B.浩进拜平章政事 拜:授与官职 C.往岁营治中都 治:治理 D.事遂寝 寝:停止,搁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浩办事干练的一组是(3 分) ①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 ②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③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 ④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⑤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⑥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太祖和金太宗对张浩都很器重,先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提点等职务, 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 B.张浩先后任平章政事、蜀王、左丞相、鲁国公等职,但他以病弱不能胜任其 职为由请求退休还家,结果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 C.由于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民力没 有恢复,不宜大兴土木,但皇帝海陵王没有听张浩的劝谏。 D.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任用儒生。 于是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 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 简要赏析。(5分) 答 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 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泥何盘 盘 ,以手抚 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 斯已 矣 (庄子《逍遥游》) (3)中通外直, ,香远益 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妈妈的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 袋里的 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1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 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 简要赏析。(5 分) 答: 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肠千结” 蕴 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青泥何盘 盘, 。 ,以手抚 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 , , 斯已 矣。 (庄子《逍遥游》) (3)中通外直, ,香远益 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妈妈的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 袋里的 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 1 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 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 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 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 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 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 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 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 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 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 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 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 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 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 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 “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 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快发霉的面包和 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 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晩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 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 取钱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 5 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 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 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 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 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 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 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 心翼翼地放在妈 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 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 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 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 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 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 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 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 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 “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 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快发霉的面包和 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 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 3 夸脱(1 夸脱等于 1.14 公升) 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 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