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判断,估计) 苟以天下之 21、并力西 大 (凭借) 向 (合)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两个分句间并 22、苟以天下之 大 (如果) 2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成例) 赵尝五战于 二、虚词 秦 (和) 1、而 5、之 赂秦而力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主谓取 (因独) 果) 子孙视之不甚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代词) (转折) 奉之弥繁,侵之愈 矣也胜 与赢而不助五国 (代词) (转折) 胜负之 二败而三 (并 (的) 列)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代词/的) 惜其用武而不终 苟以天下之 (转折) 大 (定后标志) 战败而 亡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因果) (成为)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 事 (承接) 三、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2、以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不赂者以赂者 译 (因为)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丧外地人 秦以攻取之 又在六国下矣。 (凭借) (二)阿房宫赋 以有尺寸之 、实词 (“而 1、复道行空,不霁何 举以予 (雨雪停 (来) 2、而望幸 以地事 (皇帝到某处) (用) 秦人视之,亦不甚 洎牧以谗 (对待) 4、奈何取之尽锱 为) 铢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为什么) (用)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6 20、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判断,估计) 21、并力西 向 (合) 22、苟以天下之 大 (如果) 2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成例) 二、虚词 1、而 赂秦而力 亏 (因 果)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矣 (转折) 与赢而不助五国 也 (转折) 二败而三 胜 (并 列) 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 (转折) 战败而 亡 (因果)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承接) 2、以 不赂者以赂者 丧 (因为) 秦以攻取之 外 (凭借) 以有尺寸之 地 (“而) 举以予 人 (来) 以地事 秦 (用) 洎牧以谗 诛 (因 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臣 (用) 苟以天下之 大 (凭借) 3、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两个分句间并 列) 4、于 赵尝五战于 秦 (和) 5、之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主谓取 独) 子孙视之不甚 惜 (代词) 奉之弥繁,侵之愈 急 (代词) 胜负之 数 (的)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代词/的) 苟以天下之 大 (定后标志) 6、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郡 (成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 三、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下矣。 (二)阿房宫赋 一、实词 1、复道行空,不霁何 虹 (雨雪停 止) 2、而望幸 焉 (皇帝到某处) 3、秦人视之,亦不甚 惜 (对待) 4、奈何取之尽锱 铢 (为什么)
5、独夫之心,日益骄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 (顽固) 夫 固举也 6、函谷 必修三文言文梳理 (拔,攻占) 《五人墓碑记》 7、族秦者秦 词多义 盛 (灭) 呜呼,亦盛也哉!(盛大) 8、使六国各爱其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 人 请其矢,盛之锦囊(装 cheng) (假使) 发 秦人不暇自 又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闲暇)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fa) 二、虚词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 1、而 骊山北构而西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折 徒: 承接)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类人 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仅仅,只有) 齐 (转折)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承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后人哀之而不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转折) 私见张良(暗地里 谁得而族灭 词类活用 也 为旌其所为(名词作动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2、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杳不知其所之 缇骑按剑而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地方)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奈何取之尽锱 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形容词作 (代词)名词,大义) 古今异义: 盘盘焉,困困 慷慨得志之徒(意气激昂的;大方) 焉 (形 吴之民方痛心焉(哀痛) 容词词尾)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动作为;动作) 缦立远视,而望幸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指代生命;带 头的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 辞楼下殿,辇来于 视五人之死(比较;看) 秦 (到) 虚词整理 解释下列虚词 7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7 5、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 (顽固) 6、函谷 举 (拔,攻占) 7、族秦者秦 也 (灭) 8、使六国各爱其 人 (假使) 9、秦人不暇自 哀 (闲暇) 二、虚词 1、而 骊山北构而西 折 ( 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 齐。 (转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 (承接) 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转折) 谁得而族灭 也 ( ) 2、之 杳不知其所之 也 (到, 去) 奈何取之尽锱 铢 (代词) 3、焉 盘盘焉,囷囷 焉 (形 容词词尾) 缦立远视,而望幸 焉 (语气词) 4、于 辞楼下殿,辇来于 秦 (到)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 夫 (比) 必修三文言文梳理 《五人墓碑记》 一词多义 盛: 呜呼,亦盛也哉!(盛大)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 请其矢,盛之锦囊(装 chéng) 发: 又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fà)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 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类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仅仅,只有)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私见张良(暗地里) 词类活用 为旌其所为(名词作动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缇骑按剑而前曰(名词作动词,上前)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地方)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形容词作 名词,大义) 古今异义: 慷慨得志之徒(意气激昂的;大方) 吴之民方痛心焉(哀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动作为;动作)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头颅,指代生命;带 头的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副词,表示程度) 视五人之死(比较;看) 虚词整理 解释下列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