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举懿尊以相属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高一语文练习 C.至人无常师 (常:平常的) 语言表达(15分) D.六艺经传皆逦习之 (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5.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其中已提供了三个关键词,请补 A.狭陋/谥号 偌大/承诺舟橱/作揖 六艺经传师道流传 写出另外三个关键词(每个词语都不超过5个字).(3分) B.召唤/呼跬步鱼弩马仆贻笑大方/百战不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 C.句读/读书桂柳/泥慰枕藉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一一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D.骐骥/羽翼 戕害/杀戮狙击阻止 锲而不舍提纲擊领 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 A.王懿荣第一次与“龙骨”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 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 代文字的第一人 喷涌而出 B.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冰冷,必然性 C.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2)人学的史学观 生命的热血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 文言文阅读(19分) 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下手 问说(节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清)刘开 A.近年来,我国干早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早地区的用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動问 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己迫在眉睫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面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 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 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 “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 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 閉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是己面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高一单元练习 语文(共 5 页) 1 2010.10 高一语文练习 一、语言表达(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狭隘./谥.号 偌.大/承诺. 舟楫./作揖. 六艺经传./师道流传. B.召.唤/招.呼 跬.步/鲑.鱼 驽.马/奴.仆 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C.句读./读.书 桂棹./泥淖. 慰藉./枕藉.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D.骐骥./羽翼. 戕.害/杀戮. 狙.击/阻.止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懿荣第一次与“龙骨”相遇,就刮目相看 ....,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 代文字的第一人。 B.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薪尽火传 ....,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C.国家队的几位表现出色的小将,被誉为中国足坛的明日黄花 ....。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 ....,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 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下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 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 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 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 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举匏尊以相属. (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C.圣人无常.师 (常:平常的)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5. 根据要求提取下面—段话的主要信息,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其中已提供了三个关键词,请补 写出另外三个关键词(每个词语都不超过 5 个字)。(3 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 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 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 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 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冰冷, 必然性, 。 (2)人学的史学观: , ,生命的热血。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问 说(节选)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 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 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 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 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 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译文: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分 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 三、诗歌鉴赏(10分) 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 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A.非学无以致疑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妒忌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 ②荦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1).苏轼与《师说》的作者韩愈,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请写出另外的六个人。(2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焉以求一得 问之人以试其前 2).“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3).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D.好学而不勤问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D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I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D.④⑤⑥ 是故弟不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术业有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分) 专攻,如是而己。(《师说》) 面不知其所
高一单元练习 语文(共 5 页) 2 2010.10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 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 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 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 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学无以致.疑 致:表达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妒忌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问焉以.求一得 问之人以.试其能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D.好学而.不勤问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3 分)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 分) 译文: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 分) 译文: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 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 苏轼与《师说》的作者韩愈,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请写出另外的六个人。(2 分) (2).“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赏析。(4 分) (3).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 故 木 受 绳 则 直 , 金 就 砺 则 利, , 。(《劝学》) (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 , ,术业有 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3 ) ,而不知其所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我答应给大家唱歌。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 (4)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 唱你们爱听的歌。由你们点歌,我来唱.”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吕龄《从军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一点歌开始!”女文工团员这时完全消失 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大家拍手她唱了《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定情歌》,唱了《散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 歌的高度 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些沉重。她坚持着让歌声飞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 王宗仁 头痛再加上高山缺氧使她痛苦万分。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 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西藏运送着 没有留意到唱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绪,越唱声音越宏亮 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藏公路沿线的军 越唱音阶越高。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心为歌源 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高的一次慰问演出。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 血是真的。唱者不累,听者不厌。歌的高度可以摘取星辰。 难忘。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一部分 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缺氧地区耗尽体力地 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站。她发着高烧, 唱歌。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 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留在原地休息、治疗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的。但他们觉得, 在她的生命之泉干洞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民也没见过的夜 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些日子,江河源兵站这 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这个 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自,干净 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一一后来成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 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着,似乎只要能见那灯光就满 (选自《2008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有删改) 足了。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外面太冷, 12.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 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但是没有人进她 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而有什么作用?(6分) 的帐篷.一个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求 我们想听你唱支歌 1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4分 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来。女文工团员 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
高一单元练习 语文(共 5 页) 3 2010.10 止;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 (5)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 行》)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歌的高度 王宗仁 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西藏运送着 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 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藏公路沿线的军 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高的一次慰问演出。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 难忘。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一部分。 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站。她发着高烧, 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留在原地休息、治疗。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的。但他们觉得, 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些日子。江河源兵站这 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 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 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着,似乎只要能瞅见那灯光就满 足了。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外面太冷, 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但是没有人进她 的帐篷。一个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求: “我们想听你唱支歌!” 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来。女文工团员 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 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我答应给大家唱歌。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 唱你们爱听的歌。由你们点歌,我来唱。”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点歌开始!”女文工团员这时完全消失 了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 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大家拍手。她唱了《康 定情歌》,唱了《敖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 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些沉重。她坚持着让歌声飞。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 头痛再加上高山缺氧使她痛苦万分。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 没有留意到唱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绪,越唱声音越宏亮, 越唱音阶越高。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心为歌源, 血是真的。唱者不累,听者不厌。歌的高度可以摘取星辰。 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 5000 米的缺氧地区耗尽体力地 唱歌。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 来…… 在她的生命之泉干涸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民也没见过的夜 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这个 “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后来成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选自《2008 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 100 篇》,有删改) 12. 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 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6 分) 13.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 (4 分)
14.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了。有识之士总结说,毫无办法,这是必然的结果,意料之中的事儿。流行阅读提供给人的东西, 哪能和普希金、果戈理们提供给他们的精神养料相比呢那是一种天壤之别 15.结合全文,探究“歌的高度”这个题目中“高度”一词的多重含义(7分) 美国人是聪明的。他们也许正是从俄罗斯的经历中得到了启发,引起了警惕,所以他们这些 年一直在倡导阅读经典。我从一份资料上看到,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 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学生参加相关内容的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考试。当然,在这种经典阅读的同时,他们也并不排斥对流行阅读和声讯、光影的亲和。但亲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之中他们却有了一种”抗体”,提高了他们对”美"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接受能力 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我们当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尽快地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这些阅读使我们获得的是感官上的轻 只有从经典阅读中,我们才能获得一种抗体,抵御"瘟疫”。 松,表层上的享乐,而不可能进入大脑,沉淀于心。有许多人已经看到了,流行阅读只能使人们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冖 A.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经典的阅读已呈现逐渐被时尚的 真正的文学和文学阅读,都应该是进入一种境界,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和本能化的交流。即 阅读所替代的趋势。 如目前被宣扬得沸沸扬扬的网络文学”,其实大多数并没有给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 B.塞疫是指时尚阅读和流行阅读如果完全代替了经典阅读,人们的精神状态就会日趋萎靡 深刻的思考,而只是一些私人话语的无序展示和群体语境的重复交流那种网络文学必将取代传 社会风气就会急剧败坏 意义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的说法,只是声讯时代的一个神话。 网络文学”并不能给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深刻的思考,因此在阅读时应加以排斥 事实的确是,声讯时代的大部分与流行、时尚相关的阅读,都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 D.广泛阅读经典作品,能够让人获得精神养料的滋养,不断陶冶情操和透亮内心,获得生 生命、本质等等无关,甚至背道而驰。对我们来说,这同样是一场疫 活的智慧与思想。 总之,我们的文学在这个时代面临着危机。每一个有点文学修养和文学良知的人其实都感了 17.请说说你对”当所有的文学成了速成的东西,也就同时决定了它速朽的命运”这句话的理 文学其实正在远离文学 当所有的文学成了”速成"的东西,也就同时决定了它速朽”的命运 18.请分析作者列举苏联和美国对待经典阅读不同做法的作用。(6分) 惟一的抵抗方式,就是应该重返经典阅读之乡,应该”重读经典 苏联曾经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据说,不同的年代里(即使是战争期间),人们从未放弃经 典阅读,甚至集体农庄的农妇,都可以为你背上一段普希金的诗或契诃夫的剧本台词。国民素质 七、作文(70分) 一直很高。然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这么好的阅读传统在苏联却日趋式微了。流行阅读代替 19.请以“收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了经典阅读。结果是,人们的精神状态日趋萎靡,社会风气急剧败坏,到最后,整个国家也解体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少于800字
高一单元练习 语文(共 5 页) 4 2010.10 14. 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5. 结合全文,探究“歌的高度”这个题目中“高度”一词的多重含义。(7 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这些阅读使我们获得的是感官上的轻 松,表层上的享乐,而不可能进入大脑,沉淀于心。有许多人已经看到了,流行阅读只能使人们 获“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真正的文学和文学阅读,都应该是进入一种境界,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和本能化的交流。即 如目前被宣扬得沸沸扬扬的“网络文学”,其实大多数并没有给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 深刻的思考,而只是一些私人话语的无序展示和群体语境的重复交流。那种网络文学必将取代传 意义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的说法,只是声讯时代的一个神话。 事实的确是,声讯时代的大部分与流行、时尚相关的阅读,都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 生命、本质等等无关,甚至背道而驰。对我们来说,这同样是一场“瘟疫”。 总之,我们的文学在这个时代面临着危机。每一个有点文学修养和文学良知的人其实都感了 这种危机。 文学其实正在远离文学。 当所有的文学成了“速成”的东西,也就同时决定了它“速朽”的命运。 惟一的抵抗方式,就是应该重返经典阅读之乡,应该“重读经典”。 苏联曾经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据说,不同的年代里(即使是战争期间),人们从未放弃经 典阅读,甚至集体农庄的农妇,都可以为你背上一段普希金的诗或契诃夫的剧本台词。国民素质 一直很高。然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这么好的阅读传统在苏联却日趋式微了。流行阅读代替 了经典阅读。结果是,人们的精神状态日趋萎靡,社会风气急剧败坏,到最后,整个国家也解体 了。有识之士总结说,毫无办法,这是必然的结果,意料之中的事儿。流行阅读提供给人的东西, 哪能和普希金、果戈理们提供给他们的精神养料相比呢那是一种天壤之别! 美国人是聪明的。他们也许正是从俄罗斯的经历中得到了启发,引起了警惕,所以他们这些 年一直在倡导阅读经典。我从一份资料上看到,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 经典书目就有 20 部之多,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学生参加相关内容的 考试。当然,在这种经典阅读的同时,他们也并不排斥对流行阅读和声讯、光影的亲和。但亲和 之中他们却有了一种“抗体”,提高了他们对“美”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接受能力。 我们当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尽快地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只有从经典阅读中,我们才能获得一种抗体,抵御“瘟疫”。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经典的阅读已呈现逐渐被时尚的 阅读所替代的趋势。 B.“瘟疫”是指时尚阅读和流行阅读如果完全代替了经典阅读,人们的精神状态就会日趋萎靡, 社会风气就会急剧败坏。 C.“网络文学”并不能给社会和人生带来什么严肃和深刻的思考,因此在阅读时应加以排斥。 D.广泛阅读经典作品,能够让人获得精神养料的滋养,不断陶冶情操和透亮内心,获得生 活的智慧与思想。 17.请说说你对“当所有的文学成了‘速成’的东西,也就同时决定了它‘速朽’的命运”这句话的理 解。(6 分) 18.请分析作者列举苏联和美国对待经典阅读不同做法的作用。(6 分) 七、作文(70 分) 19.请以“收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练习答题卷 选择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弟子不 师 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而不知其所 雪|.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分)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分) (4)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吕龄《从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分) 12.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 文: 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 古诗鉴赏(10分) 10.(1)苏轼与《师说》的作者韩愈,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请写出另外的六个人。(2分) (2)“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4分) 3)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14.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高一单元练习 语文(共 5 页) 5 2010.10 高一语文练习答题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6 7 8 16 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5. (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 分) 译文: ⑵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 分) 译文: ⑶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 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 分) 10.(1) 苏轼与《师说》的作者韩愈,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请写出另外的六个人。(2 分) 、 、 、 、 、 (2) “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赏析。 (4 分) (3)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 故 木 受 绳 则 直 , 金 就 砺 则 利, , 。(《劝学》) ( 2 ) 是 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 , ,术业有 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3 ) ,而不知其所 止;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 (5)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 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 12. 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 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6 分) 13.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 (4 分) 14. 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