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1:必修1第一专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遮蔽/弊端囹圄/聆听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桎梏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解析】A.bi/bi,ling/l1ng,nao/ro:B.judn/juan,zhe/zhi,kui/kui C shi/shi, ji/jie, su/ su; D li, chi qie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倍增录像机拾人牙慧纷至踏来 B.备至照像机招聘启示自作自受 C.赡养钓鱼竿意气用事沧海一粟 D.观瞻电线杆黔驴计穷姹紫嫣红 【解析】A.纷至沓来;B.招聘启事;C.黔驴技穷。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 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 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 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单元测试 1:必修 1 第一专题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 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解析】 A.bì/bì,línɡ/ línɡ,náo/ráo;B.juàn/juàn,zhé/zhì,kuì/kuì; C.shì/shì,jí/jié,sù/ sù;D.lì,chù qiè。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倍增 录像机 拾人牙慧 纷至踏来 B.备至 照像机 招聘启示 自作自受 C.赡养 钓鱼竿 意气用事 沧海一粟 D.观瞻 电线杆 黔驴计穷 姹紫嫣红 【解析】 A.纷至沓来;B.招聘启事;C.黔驴技穷。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 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 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 年 5 月 9 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 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髙,但也要写岀“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解析】A.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 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前后矛盾:B.侧目观看:形容僧恨或又怕 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褒贬误用;C.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不符合语境; D.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 乙事实。 【答案】D 4.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国 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 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 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解析】A.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偷换主语,“参加研 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D.搭配不当, “走访”与“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答案】C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金黄的稻束 口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D.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解析】 A.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 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前后矛盾;B.侧目观看:形容憎恨或又怕 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褒贬误用;C.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不符合语境; D.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 乙事实。 【答案】 D 4.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国 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西班牙将投资 8.2 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 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 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解析】 A.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偷换主语,“参加研 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D.搭配不当, “走访”与“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答案】 C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金黄的稻束 □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 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一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 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 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 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解析】D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 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 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 【答案】D 、(3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4分)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 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 ”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 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 收获 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 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解析】 D 项“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应该是“稻束”,因为“肩荷 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中心话 题是“你们”,就是“金黄的稻束”。 【答案】 D 二、(3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14 分)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 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 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 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 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 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 值得或是不值得。 6.文中“干瘪的谷粒”指什么?(3分) 【答案】干瘪的谷粒指人生四季中的中年时期收获微少 7.如何理解“我”的欢乐是“又酸又苦”?(3分) 【答案】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小。 8.文中“我”捧着“干瘪的谷粒”为什么没有灰心和丧气?(4分 【答案】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 真正地“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 于劳作” 9.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画线句子的哲理意义。(4分)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 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 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 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 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 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 值得或是不值得。 6.文中“干瘪的谷粒”指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干瘪的谷粒指人生四季中的中年时期收获微少。 7.如何理解“我”的欢乐是“又酸又苦”?(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小。 8.文中“我”捧着“干瘪的谷粒”为什么没有灰心和丧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只要 真正地“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 于劳作”。 9.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画线句子的哲理意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 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他的一生也就不会 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如果一个很认真的 这么走过了他的人生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0~13题。(21分) 书房的窗子 口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 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 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 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 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 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 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 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 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 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 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浄,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 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 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 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 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他的一生也就不会 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如果一个很认真的 这么走过了他的人生四季,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人的人生得失的。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0~13 题。(21 分) 书房的窗子 □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 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 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 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 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 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 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 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 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 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 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 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 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 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