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名句默写及文言文复习 名句默写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她在丛中笑 5、劝君莫惜金缕衣 。花开堪折直须折, 6、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7、青,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8、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10、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12、师者, 13、是故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1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己。 16、千里马常有, 1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8、君子性非异也, 8、位卑则足羞, 19、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 ,吾未见其明也 20、吾师道也, 归心日夜忆咸阳 却望并州是故乡。 经冬复历春 不敢问来人。 游子身上衣 24、只应守寂寞, 25、男儿何不带吴钩,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养拙刚于戍卒宜。 ?烟波江上使人愁。 28、还顾望故乡, 春来江上几人还? 30、不知何处吹芦管, 31、未老莫怀乡 32、君自故乡来, 。来日绮窗前, 春天还会远吗? 4、 ,绿林豪客夜知闻 世上如今半是君。 ,微雪洒香春
苏教版必修一名句默写及文言文复习 一.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5、劝君莫惜金缕衣,__________________。花开堪折直须折,__________________。 6、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7、青,_____________而青于蓝;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_____________, 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10、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不扶而直:白沙在涅,_______________。 12、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是故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14、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1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6、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君子性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 18、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 19、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20、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归心日夜忆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却望并州是故乡。 22、_________________,经冬复历春。__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23、_______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 24、只应守寂寞,_________________。 25、男儿何不带吴钩,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_______________,养拙刚于戍卒宜。 27、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28、还顾望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上几人还? 30、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未老莫怀乡,___________________。 32、君自故乡来,________________。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还会远吗? 34、___________________,绿林豪客夜知闻。___________________,世上如今半是君。 35、___________________,微雪洒香春
36、日暮苍山远, 柴门闻犬吠, 37、晚来天欲雪, 38 水波不兴。 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 泣孤舟之嫠妇。 40、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用之不竭 4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44、月出于东山之上 _。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4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7、挟飞仙以遨游 4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49、月明星稀, 5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业 51、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倾壶而醉。 卧而梦。意 有所及 觉而起,起而归。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 姓名 分数 (评分标准:词语解释每个1分,句子翻译每个3分,其它每题3分) 文段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干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36、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___,柴门闻犬吠,_______________。 37、晚来天欲雪,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 39、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 40、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 41、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42、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4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44、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_。白露横江,____________。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5、_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 4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_____。 47、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 4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49、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 5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酾酒临江,___________, 固一世之雄业。 51、幽泉怪石,无远不到。_________________,倾壶而醉。________________,卧而梦。意 有所及,_____________。觉而起,起而归。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 姓名 分数 (评分标准:词语解释每个 1 分,句子翻译每个 3 分,其它每题 3 分) [文段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 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 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段二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5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常,经常的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指代郯子之徒。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由于这个缘故,相当于“因此”。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这样,指代上文“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 6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B.很多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C.(如果)三个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D.(如果)很多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7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 B.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 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 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段二]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5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圣人无常师”,常,经常的。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指代郯子之徒。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由于这个缘故,相当于“因此”。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这样,指代上文“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 6 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B.很多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C.(如果)三个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D.(如果)很多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7 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 B.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
C.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 D.听到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 8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A.圣人无常师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5)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引言论证C.对比论证D.正反论证 9选出译句正确的一项()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句:出生比我晚(的人),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要)跟从并学习他。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句:做老师(的人),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C.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句: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很难啊!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句:士大夫一类的人,说老师说弟子的那些人,往往就凑在一起讥笑从师学习的人 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下列各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 B.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而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 接,用作意动:以………为师)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 圣人、愚人) D.位卑则足羞(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 文段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干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佀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11.二段有八句话,请在其句序之间用“∥”标注出第一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C.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 D.听到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 8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A.圣人无常师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5)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引言论证 C.对比论证 D.正反论证 9 选出译句正确的一项( )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句:出生比我晚(的人),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要)跟从并学习他。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句:做老师(的人),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C.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句: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很难啊!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句:士大夫一类的人,说老师说弟子的那些人,往往就凑在一起讥笑从师学习的人。 10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下列各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 B.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而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 接,用作意动;以……为师)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 圣人、愚人) D.位卑则足羞(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 [文段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 子之所共适。” 11.二段有八句话,请在其句序之间用“//”标注出第一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2.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苏子愀然( (2)西望夏口( (3)方其破荆州() (4)横槊赋诗( 13.翻译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4.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作是 15.对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B.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 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 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文段四]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壸而醉。醉则更枏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1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恒( ②隙( ③披( ④觉( 1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8.文中写作者对众山的漫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作者为什么先写漫游众山? [文段五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 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
(1)苏子愀然( ) (2)西望夏口( ) (3)方其破荆州( ) (4)横槊赋诗( ) 13.翻译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4.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作是 15.对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B.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 C. 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 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 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文段四]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1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恒( ) ②隙( ) ③披( ) ④觉( ) 1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8.文中写作者对众山的漫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作者为什么先写漫游众山? [文段五]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 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