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三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无丝竹之乱耳,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舞幽壑之潜蛟,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女之耽兮,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 谓弈曰: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ˆ谅不悦。及谅败, 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 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 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 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 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 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 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 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 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 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 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 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
福建省福州三中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无丝竹之乱耳,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舞幽壑之潜蛟, 。 (4)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6)女之耽兮,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傅弈,相州邺人也。尤晓天文历数。隋开皇中,以仪曹事汉王谅,及谅举兵, 谓弈曰:“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弈对曰:“不为怪异。”谅不悦。及谅败, 由是免诛,徙扶风。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及践祚,召拜太史丞。太史令庾 俭,以其父质在隋言占候,忤炀帝意,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又耻以数术 进,乃荐弈自代,遂迁太史令。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时人 多俭仁厚,而称弈之率直。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 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 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 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 “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 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 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 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 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
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日: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日:傅 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2.对下列句子中加“—”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惩:惩罚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3分)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③④ 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ˆ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 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髙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 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 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 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3分) (2)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1)结合全诗,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一二两句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4分)
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 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 (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注解:①荧惑:火星。 2.对下列句子中加“—”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兹荧惑入井,是何祥也 祥:预兆 B.入狱,竟死狱中,遂惩其事。 惩:惩罚 C.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会:符合 D.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 奉:侍奉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弈为人率直的一组是 (3 分) ①弈对曰:“不为怪异” ②高祖为扶风太守,深礼之 ③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 ④弈所奏天文密状,屡会上旨 ⑤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 ⑥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 A.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傅弈侍奉汉王杨谅时,杨谅希望傅弈把“荧惑入井”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 他的起兵符合天象,而傅弈的回答令杨谅很不高兴。 B.高祖做扶风太守时,对被免于杀头而调到扶风的傅弈非常敬重,等到高 祖登基做了皇上后,就召见傅弈并任命他为太史丞。 C.傅弈上书请求废除佛教时说,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 地加以附会,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游手好闲。 D.傅弈平日遇到生病,从来不请医吃药。但他喜欢喝酒,又经常在醉卧时 突然惊起,终因醉酒而死,这足见他的放纵旷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弈既与俭同列,数举俭之过,而俭不之恨。(3 分) ⑵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1)结合全诗,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 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一二两句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3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1分) 7.下更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葛朗台先生财产的数目,只有替他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德格拉桑才略知 不过索漠城里的人都相信他有一个堆满黄金的秘库;葛朗台既是种植葡萄的能手, 又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机事业从没失败过。《欧也妮,葛朗台》 B.爱斯梅拉达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她在行刑被关在圣母院前的老鼠洞里受居第尔的看 管。克洛德乔装成黑衣人来看爱斯梅拉达,不但威逼引诱她,骗她说弗比斯已经不爱她 了,甚至神志迷乱地想把她拉走。爱斯梅拉达拒绝了克洛德的要求。《巴黎圣母院》 C.在玛丝洛娃受审后的第二天,聂赫留朵夫又以陪审员的身份到法院陪审一起盗窃案 被告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被控同另一个伙伴一起扭开一个堆房的锁,偷了几条没用的 粗地毯。尽管失主声称这些粗地毯对他根本没用,但是法院依然按部就班地对孩子进行 审判。《复活》 D.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宝玉带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黛玉 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我带上不成了渔婆嘛 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已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红楼梦》 E.初秋季节,李纨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得到众姐妹及宝玉的积极响应。适值贾芸为 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花,他们便以此起名“海棠诗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 子”,黛玉也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红楼梦》 8.简答题。(二选一,100字左右,选A满分为3分,选B满分为6分。) A.请简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故事。(3分) B.请简述第3回王熙风初见黛玉数变脸的情节。(6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12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⑩①济众:周济大众。②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已及人的 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 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 下的老人幼儿。 C、.孔予认为他人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不易把握,孔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仁之方”的 理解。(3分) 10.阅读下面《孟子》《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鋪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铺啜也。” (《孟子·离娄上》)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周霄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孟子曰: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3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1 分) 7.下更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葛朗台先生财产的数目,只有替他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德.格拉桑才略知一 二。不过索漠城里的人都相信他有一个堆满黄金的秘库;葛朗台既是种植葡萄的能手, 又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机事业从没失败过。《欧也妮,葛朗台》 B.爱斯梅拉达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她在行刑被关在圣母院前的老鼠洞里受居第尔的看 管。克洛德乔装成黑衣人来看爱斯梅拉达,不但威逼引诱她,骗她说弗比斯已经不爱她 了,甚至神志迷乱地想把她拉走。爱斯梅拉达拒绝了克洛德的要求。《巴黎圣母院》 C.在玛丝洛娃受审后的第二天,聂赫留朵夫又以陪审员的身份到法院陪审一起盗窃案。 被告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被控同另一个伙伴一起扭开一个堆房的锁,偷了几条没用的 粗地毯。尽管失主声称这些粗地毯对他根本没用,但是法院依然按部就班地对孩子进行 审判。《复活》 D.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宝玉带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黛玉 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我带上不成了渔婆嘛。 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已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红楼梦》 E.初秋季节,李纨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得到众姐妹及宝玉的积极响应。适值贾芸为 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花,他们便以此起名“海棠诗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 子”,黛玉也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红楼梦》 8.简答题。(二选一,100 字左右,选 A 满分为 3 分,选 B 满分为 6 分。) A.请简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故事。(3 分) B.请简述第 3 回王熙风初见黛玉数变脸的情节。(6 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12 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②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 ,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已及人的 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 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 下的老人幼儿。 C、.孔予认为他人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不易把握,孔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仁之方”的 理解。 (3 分) 10.阅读下面《孟子》《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① 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孟子·离娄上》) 周霄②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周霄 曰: “晋国③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孟子曰: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注】①铺啜:吃喝。②周霄:战国时魏人。晋国:这里指当时的魏国。④馁:饥饿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正子只是追求吃喝,孟子认为学古之道的目的不应如此短浅 B、孟子认为士的官位很重要,如果不能保证,就会导致诸侯失去国家。 C、古人认为哪怕是在迫切求官的过程中,也不能背弃正道 D、孔子认为读书就能预见有俸禄的将来,比起耕地的农人还要偶尔挨饿已经好得多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儒家“学”“仕”“道”三者关系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文学是电影的灵魂 苏叔阳 电影《阿凡达》上映曾在全球引起一片热议 有论者说,这是一场革命,从此电影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整个观影的习惯和观念将彻 底改变。我以为这论点未免过于激进,有点冒失。在我看来,3D电影,只是预言了电影新 科技无限深广的潜力,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电影艺术的本质和特性。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大奖 颁给了传统样式的影片《拆弹部队》,就已表达了美国电影界的主流意识。 电影是通过声光电技术,拍摄成运动的影像,来表达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艺术 因此,可以认为,它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样式的哲学,也是影像的文学。早在电影艺术诞生 前,人类就发现和发明了电、发电机、活动摄影机、胶片、活动放映机,这些是电影艺术的 技术元素,但不是电影,更不是艺术。这些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一种元素的 指导下,拍摄出影片,在公众面前放映,才被称之为电影艺术的诞生。 文学介入了电影技术,使之成为艺术。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卢米埃尔兄弟在一家地 下咖啡馆里放映了20部毎部1分钟的的影片。这个今天看来有些寒酸的开场,竟然拉动起无尽的 汹涌奔腾的电影大波。这个开场包含了电影艺术最基本的元素,这是创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 入并指导了影片的拍摄,他们或许没有文字的脚本,但有腹稿,这就是无字的文学剧本。这就是卢 米埃尔兄弟不经意旧创刨造的伟大的开端。电影百年多的历史证明,文学永远是电影的灵魂,为着电 影艺术的需要而使用技术,而不是相反。正是这样一条铁的规律,创造出永续不绝的优秀的影片。 文学是人学,通过塑造各种各样鲜活的人物,来表达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以服务 于社会、人群。文学的叙事功能又是戏剧、电影最基本的手段。叙事、状人、制造氛围,宣 示哲理,电影都依据文学而展开,只是将文学的语言文字表达,化为有规律的运动的影像来 表现。于是电影有了自己的语言规律。电影编剧就应当熟悉电影语言,并且运用自如。但这 不是电影可以不要文学的理由。没有文学的电影,只是声光电技术的杂耍,还不是艺术。我 们的有些精工制作的影片,正向杂耍靠拢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者在他那个时代思潮的产物。所有的人物无一 不是被一定的时代潮流托浮到舞台和银幕的。即令描写古代的和过往的历史,也是作者的 历史观和对他生活的时代的认知。所以,有了文学性,电影势必会有现实性,更何况电影本 身就是纪实性的艺术。电影所拍摄的都是现实的,即使梦境、神话、想象也是人造的现实场 景。只是其中含蕴着作者的理想、价值观、爱恨情仇,这就是文学的元素。无法回避,无 法逃脱,都在表现出作者的文学素养。一个文学素养不高的、美学价值低俗的导演决然 拍不出令人心灵震颤、荡气回肠的好影片。好文学剧本拍出坏影片,常常有之:坏文学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④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 【注】①餔啜:吃喝。②周霄:战国时魏人。晋国:这里指当时的魏国。④馁:饥饿。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乐正子只是追求吃喝,孟子认为学古之道的目的不应如此短浅 B、孟子认为士的官位很重要,如果不能保证,就会导致诸侯失去国家。 C、古人认为哪怕是在迫切求官的过程中,也不能背弃正道。 D、孔子认为读书就能预见有俸禄的将来,比起耕地的农人还要偶尔挨饿已经好得多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儒家“学”“仕”“道”三者关系的理解。(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文学是电影的灵魂 苏叔阳 电影《阿凡达》上映曾在全球引起一片热议。 有论者说,这是一场革命,从此电影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整个观影的习惯和观念将彻 底改变。我以为这论点未免过于激进,有点冒失。在我看来,3D 电影,只是预言了电影新 科技无限深广的潜力,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电影艺术的本质和特性。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大奖 颁给了传统样式的影片《拆弹部队》,就已表达了美国电影界的主流意识。 电影是通过声光电技术,拍摄成运动的影像,来表达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艺术, 因此,可以认为,它实际上是一门艺术样式的哲学,也是影像的文学。早在电影艺术诞生以 前,人类就发现和发明了电、发电机、活动摄影机、胶片、活动放映机,这些是电影艺术的 技术元素,但不是电影,更不是艺术。这些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一种元素的 指导下,拍摄出影片,在公众面前放映,才被称之为电影艺术的诞生。 文学是人学,通过塑造各种各样鲜活的人物,来表达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以服务 于社会、人群。文学的叙事功能又是戏剧、电影最基本的手段。叙事、状人、制造氛围,宣 示哲理,电影都依据文学而展开,只是将文学的语言文字表达,化为有规律的运动的影像来 表现。于是电影有了自己的语言规律。电影编剧就应当熟悉电影语言,并且运用自如。但这 不是电影可以不要文学的理由。没有文学的电影,只是声光电技术的杂耍,还不是艺术。我 们的有些精工制作的影片,正向杂耍靠拢。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 无一不是作者在他那个时代思潮的产物。 所有的人物无一 不是被一定的时代潮流托浮到舞台和银幕的。 即令描写古代的和过往的历史, 也是作者的 历史观和对他生活的时代的认知。所以,有了文学性,电影势必会有现实性,更何况电影本 身就是纪实性的艺术。电影所拍摄的都是现实的,即使梦境、神话、想象也是人造的现实场 景。 只是其中含蕴着作者的理想、价值观、爱恨情仇,这就是文学的元素。无法回避,无 法逃脱, 都在表现出作者的文学素养。 一个文学素养不高的、 美学价值低俗的导演决然 拍不出令人心灵震颤、 荡气回肠的好影片。 好文学剧本拍出坏影片, 常常有之; 坏文学
剧本拍成杰出影片,有史以来未曾有过。 应当承认,《阿凡达》给电影艺术带来了更新的表现手段,势必会在电影制作上引入 新的观念。但它也同时告诉我们,一部优秀的影片,更需要建筑在坚实的文学基础上。电 影一方面是艺术,另一方面又是产业。当我们精力全部集中在产业时,或许是电影质量 下滑之时。因为我们忽略了艺术,而平平的影片不会使产业振兴。要振兴中国电影,首先 振兴文学,让文学成为电影的灵魂。 (原载20005一05(《人民日报》有删节) 11.下列对“电影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影艺术要求创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并指导影片的拍摄。 B.电影艺术是将文学的语言文字表达,化为有规律的运动的影像来表现 C.电影艺术是纪实性的,即使是梦境、神话等的电影场景,都是创作者的世界观、人 生观的表达。 D.电影艺术的振兴需要坚实的文学基础,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电影产业。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凡达》给电影艺术带来了更新的表现手段,但是没有改变电影艺术的本质 和特性 B.卢米埃尔兄弟在文学元素的指导下,拍摄了20部每部1分钟的影片,在公众面 前放映,这被视为电影艺术的开端 C.精工制作的影片,因为只重视声光电技术,所以正向杂耍靠拢 D.一部令人心灵震颤、荡气回肠的好影片不仅需要好的文学剧本,还需要具有高超文 学素养导演 13.请根据本文概述文学与电影的关系。(3分) (二)实用类本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梁漱溟的率真 张光芒 ①梁漱溟是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 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他率真的个 性影响了他自己整整一生。 ②梁漱溟的处世原則是,在人格上不轻易怀疑人冢,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他待人直来直 去,总是诚恳地微笑,使见者大为感动。学生李兢西说:“分明你想去欺骗他一件事情,到了他面前 时,你便不由得会把实话说出来。”梁对此也很满意,并说:“我相信人,可是我也没有吃过相信人 的亏。”梁漱溟崇拜诸葛亮,他说:“我爱他的谦虚。一般人都认为他很有智巧,其实他很谦虚,愿 意听人家指責他的话。谦虚谨慎是最可贵的品质,一个人自以为聪明、了不起,那就不行了。”梁与 李大钊相熟,李就义后,他说自己不敢与李相比,“也不敢冒昧地自居于交谊深挚之列了”。 ③梁漱溟有着脱俗自信的心境。香港沦陷时,他在敌机弹雨之中安然打坐,人问其故, 他说:“我尚有大业未成,不会遽死。”香港沦陷后,在港的文化名人乘船撤离。天空有日机
剧本拍成杰出影片, 有史以来未曾有过。 应当承认, 《阿凡达》给电影艺术带来了更新的表现手段,势必会在电影制作上引入 新 的观念。但它也同时告诉我们,一部优秀的影片,更需要建筑在坚实的文学基础上。电 影一 方面是艺术, 另一方面又是产业。 当我们精力全部集中在产业时, 或许是电影质量 下滑之时。 因为我们忽略了艺术,而平平的影片不会使产业振兴。要振兴中国电影,首先 振兴文学,让文学成为电影的灵魂。 (原载 20l0—05 一 05( 《人民日报》有删节) 11.下列对“电影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电影艺术要求创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入并指导影片的拍摄。 B.电影艺术是将文学的语言文字表达,化为有规律的运动的影像来表现。 C.电影艺术是纪实性的,即使是梦境、神话等的电影场景,都是创作者的世界观、人 生观的表达。 D.电影艺术的振兴需要坚实的文学基础,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电影产业。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阿凡达》 给电影艺术带来了更新的表现手段, 但是没有改变电影艺术的本质 和特性。 B.卢米埃尔兄弟在文学元素的指导下,拍摄了 20 部每部 1 分钟的影片,在公众面 前放映,这被视为电影艺术的开端。 C.精工制作的影片,因为只重视声光电技术,所以正向杂耍靠拢。 D.一部令人心灵震颤、荡气回肠的好影片不仅需要好的文学剧本,还需要具有高超文 学素养导演。 13.请根据本文概述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3 分) (二)实用类本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梁漱溟的率真 张光芒 ①梁漱溟是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 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他率真的个 性影响了他自己整整一生。 ③梁漱溟有着脱俗自信的心境。香港沦陷时,他在敌机弹雨之中安然打坐,人问其故, 他说:“我尚有大业未成,不会遽死。”香港沦陷后,在港的文化名人乘船撤离。天空有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