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7003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英文名称: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管理学、政治学 二、课程简介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 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 相对独立的学科。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行政环境、行 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责任、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 行、行政效率、行政监督和行政改革等等。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n obligatory course for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It Mainly teaches students the basic ideas and concepts of modem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spiring students to obtain analysis and good fun and wa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 e ba c ca tion administration environment;administrative functions;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personnel 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ve policy;administrative execution;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administrative reform,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
1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57003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英文名称: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管理学、政治学 二、课程简介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是一门以狭义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 要研究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综合性和动态性较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 相对独立的学科。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行政环境、行 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责任、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 行、行政效率、行政监督和行政改革等等。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n obligatory course for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It Mainly teaches students the basic ideas and concepts of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 inspiring students to obtain analysis and good fun and wa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basic category and theory evolution; administration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ve policy; administrative execution;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
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帮助学 生了解有关政府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我国的行政体制及其运行过程有较为 清晰的认识,能够对当前的政府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公共精 神,提升公共情怀,增强公共责任,努力塑造出既具备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 法和技术,又具有民本意识、服务精神、思想成熟、政治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公共 管理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2.熟悉: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3.掌握:行政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深刻理解行政管理的公共性问题,端正学生对公共 权力、公共利益、公共责任的正确认知,提升公共情怀,塑造公共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概述 1.行政管理的内涵 2.行政管理的性质(公共性)与特点 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概述: 2.西方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范式演化) 第三节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三)思考与实践 阅读美国管理学家丹尼尔·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了解整个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2 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帮助学 生了解有关政府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我国的行政体制及其运行过程有较为 清晰的认识,能够对当前的政府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公共精 神,提升公共情怀,增强公共责任,努力塑造出既具备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 法和技术,又具有民本意识、服务精神、思想成熟、政治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公共 管理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行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 2.熟悉: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3.掌握:行政管理的本质属性:公共性,深刻理解行政管理的公共性问题,端正学生对公共 权力、公共利益、公共责任的正确认知,提升公共情怀,塑造公共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述 1.行政管理的内涵 2.行政管理的性质(公共性)与特点 3.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概述; 2.西方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范式演化)。 第三节 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三)思考与实践 阅读美国管理学家丹尼尔•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了解整个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 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参考文献拓 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环境的分类: 2.熟悉:宏观环境、组织环境的概念: 3.掌握: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局理念, 系统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环境概述 1.一般系统理论: 2.行政生态学的兴起: 3.行政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4.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1.宏观环境与行政管理: 2.组织环境与行政管理: 3.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谈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3
3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 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参考文献拓 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二章 行政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环境的分类; 2.熟悉:宏观环境、组织环境的概念; 3.掌握: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局理念, 系统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环境概述 1.一般系统理论; 2.行政生态学的兴起; 3.行政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4.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的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 1.宏观环境与行政管理; 2.组织环境与行政管理; 3.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 (三)思考与实践 谈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三章行政体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体制的概念、特点、功能: 2.熟悉:行政体制的类型及基本构成要素 3。学握:我国行政体制的现状、改革趋向,对我国制度性优势有明确的认识, 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也能理性的看待我国当前存在的体制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体制概述 1.行政体制概念与特点 2.行政体制的功能及构成要素 第二节行政体制类型 1.行政权力体制: 2.行政领导体制: 3.行政区划体制 第三节国外的行政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借鉴 (三)思考与实践 试述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动向及其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四章行政职能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职能的概念与特点,行政职能的分类: 2.熟悉:行政职能的作用: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与作用: 3。掌握:认识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趋势:理解我国推进的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革命。并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刻领会当前的
4 第三章 行政体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体制的概念、特点、功能; 2.熟悉:行政体制的类型及基本构成要素; 3.掌握:我国行政体制的现状、改革趋向,对我国制度性优势有明确的认识, 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也能理性的看待我国当前存在的体制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体制概述 1.行政体制概念与特点 2.行政体制的功能及构成要素 第二节 行政体制类型 1.行政权力体制; 2.行政领导体制; 3.行政区划体制; 第三节 国外的行政体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借鉴 (三)思考与实践 试述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动向及其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四章 行政职能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职能的概念与特点,行政职能的分类; 2.熟悉:行政职能的作用;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与作用; 3.掌握:认识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趋势;理解我国推进的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革命。并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刻领会当前的
“放管服”改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 1.行政职能的含义: 2.行政职能的特点与类别。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作用 1.政府政治职能与作用: 2.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与作用: 3.政府文化职能与作用: 4.政府社会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转轨时期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第四节现代政府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1.在西方 2.在东亚 (三)思考与实践 新当前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五章行政组织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组织的概念、特征、类型、要素,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2。熟悉: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结构与功能 3.掌握:建国以来我国行政组织的历史沿革:熟悉近年来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基 5
5 “放管服”改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述 1.行政职能的含义; 2.行政职能的特点与类别。 第二节 行政职能的作用 1.政府政治职能与作用; 2.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与作用; 3.政府文化职能与作用; 4.政府社会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 转轨时期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1.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第四节 现代政府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1.在西方 2.在东亚 (三)思考与实践 新当前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五章 行政组织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行政组织的概念、特征、类型、要素,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2.熟悉: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结构与功能 3.掌握:建国以来我国行政组织的历史沿革;熟悉近年来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