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2503 课程名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Land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地形地籍制图基础、现代遥感导论 二、课程简介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土地管理部门收集、组织、存贮、加工、处理、应用 和传播信息的辅助决策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具有数据采 集、检验与编辑:数据操作:数据的存储与组织:查询、检索、统计、计算以及 空间分析等功能。本课程主要介绍士地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空间信息获取、士 地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以及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等。为土地开发利用以及更加有效的土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The informational system of land is an assistant system for decision-making.It can be used in collecting,organizing,saving,processing,utilizing and broadcast ing the information of land.This systems is consisted by hardware,software,debase and personnel.The function of this system as follows,collecting,comparing and editing data,the operation of data,saving and organization data,querying.searching. computing and analysis data.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ed by SuperMap.The basic principles,space information getting,the data base of land information building,the process of land information,and the design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system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course.This system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will get more effect in land management from technological wa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基本 技能,为土地管理部门培养现代化的科学性管理人才。基本要求: (一)理论方面 1、熟悉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2、掌握土地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达方式。 3、了解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明确土地信息系统的特殊性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2503 课程名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Land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地形地籍制图基础、现代遥感导论 二、课程简介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土地管理部门收集、组织、存贮、加工、处理、应用 和传播信息的辅助决策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具有数据采 集、检验与编辑;数据操作;数据的存储与组织;查询、检索、统计、计算以及 空间分析等功能。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空间信息获取、土 地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以及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等。为土地开发利用以及更加有效的土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The informational system of land is an assistant system for decision-making. It can be used in collecting, organizing, saving, processing, utilizing and broadcasting the information of land. This systems is consisted by hardware, software, debase and personnel. The function of this system as follows, collecting, comparing and editing data, the operation of data, saving and organization data, querying, searching, computing and analysis data.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ed by SuperMap. The basic principles, space information getting, the data base of land information building, the process of land information, and the design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system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course. This system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will get more effect in land management from technological wa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基本 技能,为土地管理部门培养现代化的科学性管理人才。基本要求: (一)理论方面 1、熟悉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2、掌握土地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达方式。 3、了解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明确土地信息系统的特殊性
4、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构成 (二)技能方面 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2、掌握土地信息的输入、查询、土地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土地信息的输 出等基本知识。 3、课程结束后经讨一定的专业训练能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发土地信息系统 4、掌握现有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SuperMAP基础平台及应用 软件的使用。 (三)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以“创新精神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为目的,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系统性, 秉持“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顺势引导、因材施教”的 教学理念,采用课程融合共建、层次递进式教学方法开展探究型、协作型现代 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4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掌握土地信息的概 念及其构成,区别土地信息与地理信息的不同点,理解地理信息及地理信 息系统,明确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现有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数据与信息 2、地图与地理信息 3、土地信息 第二节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2、土地信息系统 第三节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 2、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 4、我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5、地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前沿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土地管理新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有何区别? 2、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4、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构成。 (二)技能方面 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2、掌握土地信息的输入、查询、土地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土地信息的输 出等基本知识。 3、课程结束后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能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发土地信息系统。 4、掌握现有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MapGIS/ SuperMAP 基础平台及应用 软件的使用。 (三)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以“创新精神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为目的,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系统性, 秉持“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顺势引导、因材施教”的 教学理念,采用课程融合共建、层次递进式教学方法开展探究型、协作型现代 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掌握土地信息的概 念及其构成,区别土地信息与地理信息的不同点,理解地理信息及地理信 息系统,明确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现有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数据与信息 2、地图与地理信息 3、土地信息 第二节 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2、土地信息系统 第三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 2、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 4、我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5、地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前沿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土地管理新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有何区别? 2、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五)课程思政教学 在学科发展、专业应用讲授环节中引入“习近平关于信息技术和生态 安全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未来生态安全面临 的风险,敢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章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与土地信息编码(4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以及空间数据质量 的判断,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维护与转换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地空间数据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1、土地空间数据的特征 2、土地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与质量控制 1、土地空间数据质量 2、土地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3、土地空间数据获取 4、土地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第三节土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 1、土地信息的分类 2、土地信息的编码 (三)思考与实践 1、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编码方法及时代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五)课程思政教学 讲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地参考系的不同,引导学生要具备专业思维、辩 证思维能力 第三章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6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结构及相关概念 1、数据元素 2、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五)课程思政教学 在学科发展、专业应用讲授环节中引入“习近平关于信息技术和生态 安全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未来生态安全面临 的风险,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章 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与土地信息编码 (4 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以及空间数据质量 的判断,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维护与转换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地空间数据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1、土地空间数据的特征 2、土地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与质量控制 1、土地空间数据质量 2、土地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3、土地空间数据获取 4、土地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第三节 土地信息的分类与编码 1、土地信息的分类 2、土地信息的编码 (三)思考与实践 1、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不同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编码方法及时代特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五)课程思政教学 讲解我国不同时期土地参考系的不同,引导学生要具备专业思维、辩 证思维能力。 第三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6 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结构及相关概念 1、数据元素 2、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3、数据结构的内容 4、空间数据 5、空间数据结构 第二节简单矢量数据结构 1、点的表达 2、线的表达 3、面的表达 第三节拓扑数据结构 1、拓扑关系 2、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第四节栅格数据结构 1、概念 2、栅格数据的获取 3、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4、压缩栅格数据存贮量的编码方式 第五节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的比较与转换 1、比较 2、转换 (三)思考与实践 1、通过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在计算机中的表达方法 2、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表达有何区别? 3、栅格数据有哪些编码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 (五)课程思政教学 结合时下热点问题“自然资源清查”、“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助力十三 五社会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服务讲解数据标准、数据处理流程分析。 第四章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4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本原理, 掌握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建立与维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数据库的发展 2、数据库的一般概念 3、数据库的主要特征 4、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3、数据结构的内容 4、空间数据 5、空间数据结构 第二节 简单矢量数据结构 1、点的表达 2、线的表达 3、面的表达 第三节 拓扑数据结构 1、拓扑关系 2、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第四节 栅格数据结构 1、概念 2、栅格数据的获取 3、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4、压缩栅格数据存贮量的编码方式 第五节 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的比较与转换 1、比较 2、转换 (三)思考与实践 1、通过实例说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在计算机中的表达方法 2、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表达有何区别? 3、栅格数据有哪些编码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 (五)课程思政教学 结合时下热点问题“自然资源清查”、“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助力十三 五社会经济建设和政府决策服务讲解数据标准、数据处理流程分析。 第四章 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4 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基本原理, 掌握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建立与维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数据库的发展 2、数据库的一般概念 3、数据库的主要特征 4、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5、常用数据文件 第二节空间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2、网络模型 3、关系模型 4、面向对象模型 第三节空间数据库设计 1、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2、空间数据库设计过程 第四节数据库管理系统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第五节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维扩 1、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2、空间数据库的维护 (三)思老与实我 1、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有那些? 2、传统的空间数据库模型有哪三种,它们各自有何优缺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6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信息查询的几种方法及空间 数据操作的几种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空间数据的查询 1、几何参数的查询 2、空间定位查询 3、空间关系查询 4、SQL查询 第二节空间分析基础 1、空间变换 2、再分类 3、缓冲区分析 4、叠置分析 5、网络分析 6、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5、常用数据文件 第二节 空间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2、网络模型 3、关系模型 4、面向对象模型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设计 1、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2、空间数据库设计过程 第四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第五节 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1、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2、空间数据库的维护 (三)思考与实践 1、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有哪些? 2、传统的空间数据库模型有哪三种,它们各自有何优缺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6 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信息查询的几种方法及空间 数据操作的几种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1、几何参数的查询 2、空间定位查询 3、空间关系查询 4、SQL 查询 第二节 空间分析基础 1、空间变换 2、再分类 3、缓冲区分析 4、叠置分析 5、网络分析 6、空间统计分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