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是指器官形态的异常。 >致畸物或致畸原:指在一定剂量下,凡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 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合物。 >致畸作用和致畸性:是指妊娠期接触外源理化因素引起后代结构 畸形的特性或作用。 >胚胎毒性作用:指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胎仔发育迟缓和功能缺陷不 全的损害作用,其中不包括致畸和胚胎致死作用。 >母体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下,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损 害作用
➢ 畸形:是指器官形态的异常。 ➢ 致畸物或致畸原:指在一定剂量下,凡能通过母体对胚胎或胎儿 正常发育过程造成干扰,使子代出生后具有畸形的化合物。 ➢ 致畸作用和致畸性:是指妊娠期接触外源理化因素引起后代结构 畸形的特性或作用。 ➢ 胚胎毒性作用:指外源化学物引起的胎仔发育迟缓和功能缺陷不 全的损害作用,其中不包括致畸和胚胎致死作用。 ➢ 母体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在一定剂量下,对受孕母体产生的损 害作用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1.器官发生期的胚胎对致畸物最为敏感 >一般称为危险期或关键期,大鼠9-16d,小鼠7.5-16d,家兔11-20d。 >在着床前胚泡形成阶段接触致畸物,往往出现死胎,畸形较少。 2.剂量与效应关系较为复杂 致畸试验主要观察活产胎仔出生时存在的畸形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1. 器官发生期的胚胎对致畸物最为敏感 ➢ 一般称为危险期或关键期,大鼠9-16d,小鼠7.5-16d,家兔11-20d。 ➢ 在着床前胚泡形成阶段接触致畸物,往往出现死胎,畸形较少。 2. 剂量与效应关系较为复杂 ➢ 致畸试验主要观察活产胎仔出生时存在的畸形
3.物种差异以及个体差异在致畸作用中较为明显 同一种致畸物对不同动物并不一定具有致畸作用,并且引起畸形 的类型可能也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物种或种间代谢过程不 同,也可能由于不同动物胎盘构造不同。 >杀虫剂西维因对豚鼠有致畸作用,对家兔和仓鼠不致畸;农药 二嗪农和除草剂草完隆对豚鼠和家兔致畸,对仓鼠未见致畸作 用
3. 物种差异以及个体差异在致畸作用中较为明显 同一种致畸物对不同动物并不一定具有致畸作用,并且引起畸形 的类型可能也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物种或种间代谢过程不 同,也可能由于不同动物胎盘构造不同。 ➢ 杀虫剂西维因对豚鼠有致畸作用,对家兔和仓鼠不致畸;农药 二嗪农和除草剂草完隆对豚鼠和家兔致畸,对仓鼠未见致畸作 用
致畸作用机理(了解) 1、干扰基因表达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电离辐射、烷化剂、亚硝酸盐、 多数致癌物 3、损伤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翻译 。DNA损伤可导致细胞周期混乱和特定的细胞群体中的细胞死亡。 4、细胞调亡(程序性死亡) ·乙醇、抗癌药物 5、干扰细胞交互作用 6、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 ·镉、砷、汞、香烟、乙醇、可卡因等。 7、干扰母体稳态 ·母体贫血 8、内分泌干扰作用 。干扰激素制造、释放、传送、代谢、结合、作用、排除外源性因子
致畸作用机理(了解) 1、干扰基因表达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 电离辐射、烷化剂、亚硝酸盐、多数致癌物 3、损伤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翻译 ⚫ DNA损伤可导致细胞周期混乱和特定的细胞群体中的细胞死亡。 4、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 ⚫ 乙醇、抗癌药物 5、干扰细胞交互作用 6、通过胎盘毒性引起发育毒性 ⚫ 镉、砷、汞、香烟、乙醇、可卡因等。 7、干扰母体稳态 ⚫ 母体贫血 8、内分泌干扰作用 ⚫ 干扰激素制造、释放、传送、代谢、结合、作用、排除外源性因子
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评价 一、传统致畸试验 1、动物选择 口妊娠过程较短、产仔数多、胎盘构造及厚度与人类接近。 口大鼠:①受孕率高,每窝产仔8-10只,易于得到足够样本: ②代谢速度快,对致畸物质易感性低、耐受性强,易出现假阴性; ③与人代谢过程相似: ④大鼠胎盘具有卵黄囊胎盘阶段,而人没有,存在致畸性差异。 小鼠:自然畸形率高,对形成腭裂的致畸物更为敏感。 家兔:自然畸形率高,与人代谢差异较大
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评价 一、传统致畸试验 1、动物选择 妊娠过程较短、产仔数多、胎盘构造及厚度与人类接近。 大鼠:①受孕率高,每窝产仔8-10只,易于得到足够样本; ②代谢速度快,对致畸物质易感性低、耐受性强,易出现假阴性; ③与人代谢过程相似; ④大鼠胎盘具有卵黄囊胎盘阶段,而人没有,存在致畸性差异。 小鼠:自然畸形率高,对形成腭裂的致畸物更为敏感。 家兔:自然畸形率高,与人代谢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