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 605 马斯主义者说这不只是要虔诚地信仰上帝,而且还要获得上 帝的宠爱即所谓“圣宠”。“如果不借助于圣宠,就不能达到 种完全的、毫不掺杂错误的哲学智慧”。人如果得到圣宠, 那人的灵魂就可以与上帝相通了,由此获得了“圣灵”。有了 圣灵”,人就可以直接接受上帝的感召,与上帝的心溶而为 这样就可达到无所不知。当然也能知“存在之作为存 在”。当新托马斯主义者发表这类议论时,他们分明已谈不上 是什么提倡理性的“哲学家”,而是鼓吹宗教蒙昧主义的神学 家了。马利坦自己也承认:“这是十字架上的智慧,对于纯理 性的智慧来说,这是一种疯狂”②。 四、理性服从信仰,科学服从宗教 不过,新托马斯主义者也看到,在我们时代,人们关于 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越来越深入而广泛地发展,促使人们越来 越迅速地改变自然和社会的面貌。在这种时候撇开关于自然 和社会的知识来谈神学、信仰、启示,显然是不妥当的,还 必须承认理性。在这一点上,他们也从托马斯·阿奎那那里 找到了应有的办法。阿奎那既反对阿伯拉尔关于基督教教义 可以而且应当受理性法庭审判的观点,又反对德尔图良的神 秘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观点,而竭力主张理性和信仰。他认为 信仰无疑高于人的理性,但它来源于神的理性,因而并不反 ①马利坦:《知识的等级》,第567页。 ②同上书,第563页
马 斯 主 义 者 说 这 不 只 是 要 虔 诚 地 信 仰 上 帝 , 而 且 还 要 获 得 上 帝 的 宠 爱 即 所 谓 “ 圣 宠 ” 。 “ 如 果 不 借 助 于 圣 宠 , 就 不 能 达 到 一 种 完 全 的 、 毫 不 掺 杂 错 误 的 哲 学 智 慧 ” ① 。 人 如 果 得 到 圣 宠 , 那 人 的 灵 魂 就 可 以 与 上 帝 相 通 了 , 由 此 获 得 了 “ 圣 灵 ” 。 有 了 “ 圣 灵 ” , 人 就 可 以 直 接 接 受 上 帝 的 感 召 , 与 上 帝 的 心 溶 而 为 一 。 这 样 就 可 达 到 无 所 不 知 。 当 然 也 能 知 “ 存 在 之 作 为 存 在 ” 。 当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发 表 这 类 议 论 时 , 他 们 分 明 已 谈 不 上 是 什 么 提 倡 理 性 的 “ 哲 学 家 ” , 而 是 鼓 吹 宗 教 蒙 昧 主 义 的 神 学 家 了 。 马 利 坦 自 己 也 承 认 : “ 这 是 十 字 架 上 的 智 慧 , 对 于 纯 理 性 的 智 慧 来 说 , 这 是 一 种 疯 狂 ” ② 。 四 、 理 性 服 从 信 仰 , 科 学 服 从 宗 教 不 过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也 看 到 , 在 我 们 时 代 , 人 们 关 于 自 然 和 社 会 的 知 识 越 来 越 深 入 而 广 泛 地 发 展 , 促 使 人 们 越 来 越 迅 速 地 改 变 自 然 和 社 会 的 面 貌 。 在 这 种 时 候 撇 开 关 于 自 然 和 社 会 的 知 识 来 谈 神 学 、 信 仰 、 启 示 , 显 然 是 不 妥 当 的 , 还 必 须 承 认 理 性 。 在 这 一 点 上 , 他 们 也 从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那 里 找 到 了 应 有 的 办 法 。 阿 奎 那 既 反 对 阿 伯 拉 尔 关 于 基 督 教 教 义 可 以 而 且 应 当 受 理 性 法 庭 审 判 的 观 点 , 又 反 对 德 尔 图 良 的 神 秘 主 义 的 非 理 性 主 义 观 点 , 而 竭 力 主 张 理 性 和 信 仰 。 他 认 为 信 仰 无 疑 高 于 人 的 理 性 , 但 它 来 源 于 神 的 理 性 , 因 而 并 不 反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6 0 5 ① ② 同 上 书 , 第 5 6 3 页 。 马 利 坦 : 《 知 识 的 等 级 》 , 第 5 6 7 页
606 现代西方哲学 理性。信仰对人来说是超理性的,但对上帝说则是统一的。正 是在阿奎那的启发下,新托马斯主义者以反理性主义的反对 者自居。马利坦说:“现在理性应当反对将基本的和本能的力 量非理性地神化,因为后者使一切的文明受到毁灭的威 胁。”既然肯定了理性,那也应当肯定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 哲学和科学。于是,他们就竭力把自己装扮为科学的倡导者。 麦西埃在卢汶大学开设托马斯高等哲学讲座时,就强调不仅 要宣讲托马斯哲学,而且要更密切注意越来越广阔的科学领 域,认为托马斯的哲学同现代科学是完全相容的。为此,他 和他的一些追随者把当时许多部门的自然科学(例如心理学 生理学、宇宙学等等)都搬进哲学课堂。最近几十年来,由 于科学技术更加迅速发展,新托马斯主义者也把他们的理性 和科学招牌油漆得更亮了。1936年,在梵蒂冈居然成立所谓 “罗马教廷科学院”,并邀请普朗克、玻恩等著名科学家参加。 不少新托马斯主义者深入到了自然科学的各个专门领域 1979年4月4日,新任教皇约翰一保罗二世敦促全世界神职 人员钻研科学,要求他们“既要有真正的科学训练,又要有 世界水平的专门知识”。但是,新托马斯主义者是在肯定启示 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来谈哲学和科学的作用及其地位的。 按照新托马斯主义的观点,人类知识可以分为三级:专 门科学、哲学和神学。在外表上,他们承认三者本身都是自 明的,都有在各自范围内独立活动的权力。例如马利坦说 每一门科学都是自己房间的主人,因为每一门科学都掌握了 ①马利坦:《信仰的自白书》,引自《这是我的哲学》,第252页
理 性 。 信 仰 对 人 来 说 是 超 理 性 的 , 但 对 上 帝 说 则 是 统 一 的 。 正 是 在 阿 奎 那 的 启 发 下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以 反 理 性 主 义 的 反 对 者 自 居 。 马 利 坦 说 : “ 现 在 理 性 应 当 反 对 将 基 本 的 和 本 能 的 力 量 非 理 性 地 神 化 , 因 为 后 者 使 一 切 的 文 明 受 到 毁 灭 的 威 胁 。 ” ① 既 然 肯 定 了 理 性 , 那 也 应 当 肯 定 建 立 在 理 性 基 础 上 的 哲 学 和 科 学 。 于 是 , 他 们 就 竭 力 把 自 己 装 扮 为 科 学 的 倡 导 者 。 麦 西 埃 在 卢 汶 大 学 开 设 托 马 斯 高 等 哲 学 讲 座 时 , 就 强 调 不 仅 要 宣 讲 托 马 斯 哲 学 , 而 且 要 更 密 切 注 意 越 来 越 广 阔 的 科 学 领 域 , 认 为 托 马 斯 的 哲 学 同 现 代 科 学 是 完 全 相 容 的 。 为 此 , 他 和 他 的 一 些 追 随 者 把 当 时 许 多 部 门 的 自 然 科 学 ( 例 如 心 理 学 、 生 理 学 、 宇 宙 学 等 等 ) 都 搬 进 哲 学 课 堂 。 最 近 几 十 年 来 , 由 于 科 学 技 术 更 加 迅 速 发 展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也 把 他 们 的 理 性 和 科 学 招 牌 油 漆 得 更 亮 了 。 1 9 3 6 年 , 在 梵 蒂 冈 居 然 成 立 所 谓 “ 罗 马 教 廷 科 学 院 ” , 并 邀 请 普 朗 克 、 玻 恩 等 著 名 科 学 家 参 加 。 不 少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深 入 到 了 自 然 科 学 的 各 个 专 门 领 域 。 1 9 7 9 年 4 月 4 日 , 新 任 教 皇 约 翰 — 保 罗 二 世 敦 促 全 世 界 神 职 人 员 钻 研 科 学 , 要 求 他 们 “ 既 要 有 真 正 的 科 学 训 练 , 又 要 有 世 界 水 平 的 专 门 知 识 ” 。 但 是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是 在 肯 定 启 示 的 决 定 作 用 的 前 提 下 来 谈 哲 学 和 科 学 的 作 用 及 其 地 位 的 。 按 照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的 观 点 , 人 类 知 识 可 以 分 为 三 级 : 专 门 科 学 、 哲 学 和 神 学 。 在 外 表 上 , 他 们 承 认 三 者 本 身 都 是 自 明 的 , 都 有 在 各 自 范 围 内 独 立 活 动 的 权 力 。 例 如 马 利 坦 说 : “ 每 一 门 科 学 都 是 自 己 房 间 的 主 人 , 因 为 每 一 门 科 学 都 掌 握 了 6 0 6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① 马 利 坦 : 《 信 仰 的 自 白 书 》 , 引 自 《 这 是 我 的 哲 学 》 , 第 2 5 2 页
现代西方哲学 607 在其本身范围内获得真理的不可缺少的充分的手段。谁也没 有权力来否定这种已经证明的真理。因此,他们表示不同 意用哲学吞没专门科学,也不赞成把哲学完全归属于神学。 但是,新托马斯主义者这种维护科学和哲学的独立性的 议论,是以肯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为前提 的。他们认为,下级知识应当服从上级知识的指导和管辖,上 级知识对一切不符合自己要求的下级知识有权加以否定。马 利坦就晢学对专门科学的这种关系说:虽然专门科学“确信 独立于形而上学,它们事实上仍以形而上学原理为前提,并 可归属于这些原理之中。”“哲学是最高的上级的科学。因此 它有权对每一门其他科学作出判断,把与它自己的结论相抵 触的任何科学假设都斥之为错误。”“其他(人类)科学服从 哲学……另一方面,哲学独立于其他科学,它所依赖它们的 只是利用它们作为工具。”0 至于神学和哲学的关系,马利坦认为正如科学和哲学的 关系一样。他在外表上承认哲学有相对独立性,认为哲学的 前提是自明的理智真理,而神学的前提则是启示真理,因而 哲学的前提……不是从神学的前提中引伸出来的。”③但是 他同时又肯定哲学必须服从神学,神学对哲学的结论可以行 使否决权。他说:“作为上级科学,神学判决哲学,正如哲学 ①马利坦:《哲学概论》,英文版,第111页 ②同上书,第113页 ③同上。 ④马利坦:《哲学概论》,英文版,第123页。 ③马利坦:《哲学概论》,英文版,第126页
在 其 本 身 范 围 内 获 得 真 理 的 不 可 缺 少 的 充 分 的 手 段 。 谁 也 没 有 权 力 来 否 定 这 种 已 经 证 明 的 真 理 。 ” ① 因 此 , 他 们 表 示 不 同 意 用 哲 学 吞 没 专 门 科 学 , 也 不 赞 成 把 哲 学 完 全 归 属 于 神 学 。 但 是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这 种 维 护 科 学 和 哲 学 的 独 立 性 的 议 论 , 是 以 肯 定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上 下 级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前 提 的 。 他 们 认 为 , 下 级 知 识 应 当 服 从 上 级 知 识 的 指 导 和 管 辖 , 上 级 知 识 对 一 切 不 符 合 自 己 要 求 的 下 级 知 识 有 权 加 以 否 定 。 马 利 坦 就 哲 学 对 专 门 科 学 的 这 种 关 系 说 : 虽 然 专 门 科 学 “ 确 信 独 立 于 形 而 上 学 , 它 们 事 实 上 仍 以 形 而 上 学 原 理 为 前 提 , 并 可 归 属 于 这 些 原 理 之 中 。 ” ② “ 哲 学 是 最 高 的 上 级 的 科 学 。 因 此 它 有 权 对 每 一 门 其 他 科 学 作 出 判 断 , 把 与 它 自 己 的 结 论 相 抵 触 的 任 何 科 学 假 设 都 斥 之 为 错 误 。 ” ③ “ 其 他 ( 人 类 ) 科 学 服 从 哲 学 … … 另 一 方 面 , 哲 学 独 立 于 其 他 科 学 , 它 所 依 赖 它 们 的 只 是 利 用 它 们 作 为 工 具 。 ” ④ 至 于 神 学 和 哲 学 的 关 系 , 马 利 坦 认 为 正 如 科 学 和 哲 学 的 关 系 一 样 。 他 在 外 表 上 承 认 哲 学 有 相 对 独 立 性 , 认 为 哲 学 的 前 提 是 自 明 的 理 智 真 理 , 而 神 学 的 前 提 则 是 启 示 真 理 , 因 而 “ 哲 学 的 前 提 … … 不 是 从 神 学 的 前 提 中 引 伸 出 来 的 。 ” ⑤ 但 是 , 他 同 时 又 肯 定 哲 学 必 须 服 从 神 学 , 神 学 对 哲 学 的 结 论 可 以 行 使 否 决 权 。 他 说 : “ 作 为 上 级 科 学 , 神 学 判 决 哲 学 , 正 如 哲 学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6 0 7 ① ② ③ ④ ⑤ 马 利 坦 : 《 哲 学 概 论 》 , 英 文 版 , 第 1 2 6 页 。 马 利 坦 : 《 哲 学 概 论 》 , 英 文 版 , 第 1 2 3 页 。 同 上 。 同 上 书 , 第 1 1 3 页 。 马 利 坦 : 《 哲 学 概 论 》 , 英 文 版 , 第 1 1 1 页
608 现代西方哲学 判决科学一样。对于后者来说,它起着指导或支配的作用,虽 然是一种否定的支配,它把任何与神学真理相抵触的哲学论 断斥之为错误。”从这种意义上说,神学控制和管辖哲学家 所提出的结论。马利坦认为哲学是用来论证神学的工具。哲 学在如下三个主要方面为神学服务:第一,用来论证作为信 仰的基础的那些真理;第二,对信仰中的某些神秘事物和三 位一体等教条作出说明;第三,对违反信仰的事物予以驳斥。 因此,他认为虽然不能说哲学是神学的奴隶( bona serv ant, 但可以说是神学的奴仆( ancilla Theologiae),就是说,哲学 还有相对的“自由”2。 马利坦关于科学、哲学和神学的关系的这些议论在新托 马斯主义者中很有代表性。其他新托马斯主义者也以不同方 式鼓吹这种论调。例如波亨斯基强调指出:“显而易见,逻辑 的、人的意义上的真理是一种派生的真理,因为它的基础是 本体论的真理,即被创造的存在与上帝的思想的一致。”现 任教皇约翰一保罗二世在号召神职人员“钻研”科学的同时, 也强调“知识应该以信仰为基础”,“应该扎根在个人的信仰 生活中”。为什么科学处于人类知识的最下级、为什么科学应 当服从宗教信仰呢?在新托马斯主义者看来,那是因为科学 的范围限于外部现象,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只是一些关于事物 的经验符号及其证实方法。马利坦说,根据对科学这个词的 ①同上。 ②参见同上书,第129131页 ③波亨斯基:现代欧洲哲学》,第246页
判 决 科 学 一 样 。 对 于 后 者 来 说 , 它 起 着 指 导 或 支 配 的 作 用 , 虽 然 是 一 种 否 定 的 支 配 , 它 把 任 何 与 神 学 真 理 相 抵 触 的 哲 学 论 断 斥 之 为 错 误 。 ” ① 从 这 种 意 义 上 说 , 神 学 控 制 和 管 辖 哲 学 家 所 提 出 的 结 论 。 马 利 坦 认 为 哲 学 是 用 来 论 证 神 学 的 工 具 。 哲 学 在 如 下 三 个 主 要 方 面 为 神 学 服 务 : 第 一 , 用 来 论 证 作 为 信 仰 的 基 础 的 那 些 真 理 ; 第 二 , 对 信 仰 中 的 某 些 神 秘 事 物 和 三 位 一 体 等 教 条 作 出 说 明 ; 第 三 , 对 违 反 信 仰 的 事 物 予 以 驳 斥 。 因 此 , 他 认 为 虽 然 不 能 说 哲 学 是 神 学 的 奴 隶 ( b o n à S e r v a n t ) , 但 可 以 说 是 神 学 的 奴 仆 ( a n c i l a T h e o l o g i a e ) , 就 是 说 , 哲 学 还 有 相 对 的 “ 自 由 ” ② 。 马 利 坦 关 于 科 学 、 哲 学 和 神 学 的 关 系 的 这 些 议 论 在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中 很 有 代 表 性 。 其 他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也 以 不 同 方 式 鼓 吹 这 种 论 调 。 例 如 波 亨 斯 基 强 调 指 出 : “ 显 而 易 见 , 逻 辑 的 、 人 的 意 义 上 的 真 理 是 一 种 派 生 的 真 理 , 因 为 它 的 基 础 是 本 体 论 的 真 理 , 即 被 创 造 的 存 在 与 上 帝 的 思 想 的 一 致 。 ” ③ 现 任 教 皇 约 翰 — 保 罗 二 世 在 号 召 神 职 人 员 “ 钻 研 ” 科 学 的 同 时 , 也 强 调 “ 知 识 应 该 以 信 仰 为 基 础 ” , “ 应 该 扎 根 在 个 人 的 信 仰 生 活 中 ” 。 为 什 么 科 学 处 于 人 类 知 识 的 最 下 级 、 为 什 么 科 学 应 当 服 从 宗 教 信 仰 呢 ? 在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看 来 , 那 是 因 为 科 学 的 范 围 限 于 外 部 现 象 , 科 学 的 概 念 和 理 论 只 是 一 些 关 于 事 物 的 经 验 符 号 及 其 证 实 方 法 。 马 利 坦 说 , 根 据 对 科 学 这 个 词 的 6 0 8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① ② ③ 波 亨 斯 基 : 《 现 代 欧 洲 哲 学 》 , 第 2 4 6 页 。 参 见 同 上 书 , 第 1 2 9 — 1 3 1 页 。 同 上
现代西方哲学 609 现代了解,它“只是研究感官可以知觉到的事物的领域。也 就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测量的方法可以达到的领域”。“ 个科学的定义并不告诉我们一个东西是什么。它只告诉我们 在什么方式之下我们对从自然界取得的现象与测量可以表示 同意,从而获得知识。这种知识不是关于那个东西的本质,而 只是借以造成一种连贯着的语言方式的符号,符号是指示那 个东西对于经验的触动以及集合在那个东西的名称之下的证 实的方式。新托马斯主义者供认他们在这点上同逻辑实证 主义完全一致。马利坦说:“对各种现象科学的近代发展状况 与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化状况相比诚然很新奇—的考 察,亦即按照托马斯·阿奎那的认识论原则作出的那种考察, 将会引导我们得出一些一般的看法,与维也纳学派的看法非 常相似。”③ 这种观点必然为宗教信仰大开方便之门。既然科学只能 及于现象世界,那么关于这个世界以外的一切,科学都是无 权过问的,科学不能驳倒关于灵魂不死、上帝之类宗教教义。 而且既然现象世界是漂浮不定的,只有超出现象世界之外才 能达到本质,才能获得真理;那人们为了获得关于本质的知 识,获得真理,就必须超出科学之外,走向信仰的领域。马 利坦露骨地说:“科学(即现象科学)只认识可以观察的东西 ①马利坦:《理性的范围》,1953年英文版,第5页。 ②同上书,第6页 ③马利坦:《经院哲学与政治》,引自哂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第430页
现 代 了 解 , 它 “ 只 是 研 究 感 官 可 以 知 觉 到 的 事 物 的 领 域 。 也 就 是 , 通 过 我 们 的 观 察 和 测 量 的 方 法 可 以 达 到 的 领 域 ” ① 。 “ 一 个 科 学 的 定 义 并 不 告 诉 我 们 一 个 东 西 · 是 · 什 · 么 。 它 只 告 诉 我 们 在 什 么 方 式 之 下 我 们 对 从 自 然 界 取 得 的 现 象 与 测 量 可 以 表 示 同 意 , 从 而 获 得 知 识 。 这 种 知 识 不 是 关 于 那 个 东 西 的 本 质 , 而 只 是 借 以 造 成 一 种 连 贯 着 的 语 言 方 式 的 符 号 , 符 号 是 指 示 那 个 东 西 对 于 经 验 的 触 动 以 及 集 合 在 那 个 东 西 的 名 称 之 下 的 证 实 的 方 式 。 ” ②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供 认 他 们 在 这 点 上 同 逻 辑 实 证 主 义 完 全 一 致 。 马 利 坦 说 : “ 对 各 种 现 象 科 学 的 近 代 发 展 状 况 — — 与 古 代 和 中 世 纪 的 文 化 状 况 相 比 诚 然 很 新 奇 — — 的 考 察 , 亦 即 按 照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的 认 识 论 原 则 作 出 的 那 种 考 察 , 将 会 引 导 我 们 得 出 一 些 一 般 的 看 法 , 与 维 也 纳 学 派 的 看 法 非 常 相 似 。 ” ③ 这 种 观 点 必 然 为 宗 教 信 仰 大 开 方 便 之 门 。 既 然 科 学 只 能 及 于 现 象 世 界 , 那 么 关 于 这 个 世 界 以 外 的 一 切 , 科 学 都 是 无 权 过 问 的 , 科 学 不 能 驳 倒 关 于 灵 魂 不 死 、 上 帝 之 类 宗 教 教 义 。 而 且 既 然 现 象 世 界 是 漂 浮 不 定 的 , 只 有 超 出 现 象 世 界 之 外 才 能 达 到 本 质 , 才 能 获 得 真 理 ; 那 人 们 为 了 获 得 关 于 本 质 的 知 识 , 获 得 真 理 , 就 必 须 超 出 科 学 之 外 , 走 向 信 仰 的 领 域 。 马 利 坦 露 骨 地 说 : “ 科 学 ( 即 现 象 科 学 ) 只 认 识 可 以 观 察 的 东 西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6 0 9 ① ② ③ 马 利 坦 : 《 经 院 哲 学 与 政 治 》 , 引 自 《 西 方 现 代 资 产 阶 级 哲 学 论 著 选 辑 》 , 第 4 3 0 页 。 同 上 书 , 第 6 页 。 马 利 坦 : 《 理 性 的 范 围 》 , 1 9 5 3 年 英 文 版 ,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