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美的起源,“人最初是从功利 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 到审美的观点上去看待它们。”(普列汉 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 美学论文集》第1卷第337页,人民出版 社,1983年版)“美”字最早见于殷代甲 骨文,《说文解字》(汉许慎著)析 义为:“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 主给膳。美与善同意。”羊是一种惹人喜 爱的动物,羊大则肥,味美好吃,羊性温 驯,羊角对称、毛卷曲都富于装饰趣味, 不少甲骨文“羊”字洗练地表现了羊的头部 特征:“羊人则美”,羊人即头戴羊冠或头 部作羊形装饰,“象头上戴羽毛装饰物 (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饰羽有美 观意”(康殷释辑《文字源流浅说》)。 这正体现了美和人体、美和装饰、美和艺 术的关系。古代拉丁语、希腊语、梵文等 美”词最早也与漂亮、好看、好吃、好 用、愉快、喜悦
追溯美的起源,“人最初是从功利 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 到 审 美的 观点 上 去看 待它 们。 ”( 普列 汉 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 美学论文集》第 1 卷第 337 页,人民出版 社 , 1983 年版) “美”字 最 早见 于 殷代 甲 骨 文 , 《 说 文 解 字 》 ( 汉 许 慎 著 ) 析 义为:“美, 甘也 。 从羊 从大 。羊 在六 畜 主 给 膳。 美与 善 同意 。 ”羊是 一种 惹人 喜 爱的动物,羊大则肥,味美好吃,羊性温 驯,羊角对称、毛卷曲都 富于装饰趣味, 不少甲骨文“羊”字洗练地表现了羊的头部 特征:“羊人则美 ”,羊人即头戴羊冠或头 部 作 羊 形 装 饰 , “ 象 头 上 戴 羽 毛 装 饰 物 (如雉尾之类)的舞人之形……饰羽有美 观 意 ”( 康殷 释辑 《 文字 源流 浅说 》) 。 这正体现了美和人体、美和装饰、美和艺 术的关系。古代拉丁语、希腊语、梵文等 “ 美 ” 词 最 早 也 与 漂 亮 、 好 看 、 好 吃 、 好 用、愉快、喜悦
舒适健康等内涵有关,以后才演化、扩展 为现在的含义。从“美”词的形成中显而易 见其功利目的。实用先于审美,劳动先于 艺术,美经历了由粗陋到精美,从“有用 即美”到“美用结合”、再到非功利的“纯 美”,由对自然、人类自身的审美到向社 会、科学、技术、艺术等广阔领域拓展的 历史过程。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指出:“劳动创造了美”。当人用手 把第一块石头做成石刀时,就开始了通过 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使之符合自己生存与 发展的伟大劳作;正是这种劳作,客观世 界才逐渐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旧石器时代 的原始人如北京人、爪哇人、海德堡 (德)人的石器工具已经有了朦胧的审美 观念。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工具 制作不仅考虑和追求实用功能,也讲究形 式上的美观,而且逐渐产生了失去使用价 值而仅有审美价值的“工具”,如大汶口出
、舒适健康等内涵有关,以后才演化、扩展 为现在的含义。从“美 ”词的形成中显而易 见其功利目的。实用先于审美,劳动先于 艺 术 ,美 经历 了 由粗 陋到 精美 ,从 “有 用 即 美 ” 到 “ 美 用 结 合 ”、 再 到 非 功 利 的 “ 纯 美 ”,由 对自 然、 人 类自 身的 审美 到向 社 会、科学、技术、艺术等广阔领域拓展的 历史过程。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指出:“劳动创造了美”。当人用手 把第一块石头做成石刀时,就开始了通过 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使之符合自己生存与 发展的伟大劳作;正是这种劳作,客观世 界才逐渐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旧石器时代 的 原 始 人 如 北 京 人 、 爪 哇 人 、 海 德 堡 (德)人的石器工具已经有了朦胧的审美 观念。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工具 制作不仅考虑和追求实用功能,也讲究形 式上的美观,而且逐渐产生了失去使用价 值而仅有审美价值的“工具”,如大汶口出
土的玉斧,造型上方圆厚处理十分规整、 匀称,色泽上滢润、斑斓,十分可爱。玉 石质地坚硬易碎,加工难度大,5000年 前生产出这样的作品,不能不说是美的杰 作。近年来在杭州良渚出土的大量玉器, 如璧、玉琮等,工艺上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当然,我们在对美的诞生和回溯 中,还必须考虑到游戏、巫术、图腾崇 拜、形象符号、自然宗教、等因素的影 响;但从根本上说,美的终极根源是人类 的劳作,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作中 人类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 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凭借这种 提高了的审美能力,人类又创造出更新更 美的事物。就这样,美一步步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人也逐步走向自身的完善和解 放。这一过程中,人的实践与自由创造起 着决定的作用。 2、美学: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土的玉斧,造型上方圆厚处理十分规整、 匀称,色泽上滢润、斑斓,十分可爱。玉 石 质 地坚 硬 易碎 , 加工 难度 大 , 5000 年 前生产出这样的作品,不能不说是美的杰 作。近年来在杭州良渚出土的大量玉器, 如 璧 、 玉 琮 等 , 工 艺 上 达 到 相 当 高 的 水 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当 然 , 我 们 在 对 美 的 诞 生 和 回 溯 中 , 还 必 须 考 虑 到 游 戏 、 巫 术 、 图 腾 崇 拜 、 形 象 符 号 、 自 然 宗 教 、 等 因 素 的 影 响;但从根本上说,美的终极根源是人类 的劳作,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在劳作中 人类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 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凭借这种 提高了的审美能力,人类又创造出更新更 美的事物。就这样,美一步步由低级向高 级 发 展 , 人 也 逐 步 走 向 自 身 的 完 善 和 解 放。这一过程中,人的实践与自由创造起 着决定的作用。 2、 美学: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人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一直可以 追溯到遥远的过去,但是具有一定理论形 态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却是两千五百年前的 事,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前384-前 322)的《诗学》是西方最早的美学经典 著作,他主张摹仿说,提出个别表现一般 的典型理论,艺术美应当高于生活美,把 美理解为秩序、匀称、明确和整一,“是 种善”(《诗学》)。18世纪由于科学 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美学从哲学和 文艺学中分离出来成为新兴的独立学科。 德国启蒙时期的美学家鲍姆嘉通(1714- 1762)首先把美学定为一门独立学科, 1750年他正式出版了《 Aesthetica》,直 译应为《审美学》或《感性认识的科 学》,我国译为《美学》。鲍姆嘉通认 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意、情、三个 方面,“知”已有逻辑学,“意”即道德活 动,有伦理学,惟独“情”即感性认识方 面,还没有一门学科来研究,主张设立
人类 的 审 美 意 识的 产 生 一 直 可以 追溯到遥远的过去,但是具有一定理论形 态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却是两千五百年前的 事 , 亚 里 士 多 德 ( 古 希 腊 前 384-- 前 322)的 《诗 学 》是 西方 最早 的美 学经 典 著作,他主张摹仿说,提出个别表现一般 的典型理论,艺术美应当高于生活美,把 美 理 解为 秩序 、 匀称 、明 确和 整一 , “是 一种善”(《诗学》)。 18 世纪由于科学 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美学从哲学和 文艺学中分离出来成为新兴的独立学科。 德国 启蒙时期 的美学家 鲍姆嘉通 ( 1714-- 1762) 首 先 把 美 学 定 为 一 门 独 立 学 科 , 1750 年他正式出版 了《 Aesthetica》, 直 译 应 为 《 审 美 学 》 或 《 感 性 认 识 的 科 学 》 , 我 国 译 为 《 美 学 》 。 鲍 姆 嘉 通 认 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意、情、三个 方 面 , “知 ”已 有 逻 辑 学 , “ 意 ” 即 道 德 活 动 , 有 伦 理 学 , 惟 独 “ 情 ” 即 感 性 认 识 方 面 , 还 没 有 一 门 学 科 来 研 究 , 主 张 设 立
美学”来研究。他指出审美认识必须是具 体可感的,看出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 区别。正因为如此,他被后人称为“美学 之父”。在鲍姆嘉通之前,虽有不少人提 出许多美学观点,但都是比较零碎的,或 者是从文艺理论角度去阐述,基本上是文 艺理论 真正把美学建成一门科学,主要 是康德、黑格尔的功劳。他们对美学进行 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各自创立了规模宏 大、论述充分的理论体系,使美学得到了 巨大的发展。康德(1724-1804)的美学 著作有《关于优美感与崇高感的考察》、 《判断力批判》,论述了美学中的许多问 题,主要分析研究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人 对美认识的主观条件,提出了对美和天才 的看法。他看到了审美判断的社会性、共 同性、;肯定审美判断使人获得美感,离 不开事物的感性形象;指出审美是一种精 神享受,审美认识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
“美学”来研究。他指出审美认识必须是具 体可感的,看出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 区 别 。正 因为 如 此, 他 被 后人 称为 “美 学 之 父 ”。 在鲍 姆嘉 通 之前 ,虽 有不 少人 提 出许多美学观点,但都是比较零碎的,或 者是从文艺理论角度去阐述,基本上是文 艺理论。 真正 把 美 学 建 成一 门 科 学 , 主要 是康德、黑格尔的功劳。他们对美学进行 了 更 为 深 入 的 研 究 , 各 自 创 立 了 规 模 宏 大、论述充分的理论体系,使美学得到了 巨 大的发 展。康 德( 1724--1804)的美 学 著作有《关于优美感与崇高感的考察》、 《判断力批判》,论述了美学中的许多问 题,主要分析研究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人 对美认识的主观条件,提出了对美和天才 的看法。他看到了审美判断的社会性、共 同性、;肯定审美判断使人获得美感,离 不开事物的感性形象;指出审美是一种精 神享受,审美认识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这